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佛门要是借着这个机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与道教一争长短。
若是成了,那么佛门就可以将影响力在短时间内提高一大截。
若是失败,恐怕在短时间内则难以与道教相争了。
不过佛门在国内的影响力本来就比道教要差上一大截,所以说失败的影响并不算大。
而且就算自己不走这一步棋,等道教与天主教的争斗中腾出手来,一样会打压自己。
相反的,若是成功的话,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佛门影响力扩展到最大,与道教相比肩。
对于素问一直以来的目标来说,这样将整个佛门带上快车道,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
在他有生之年,将佛教发展成为前世那般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而他也能获得天大的功德。
这是修行菩萨道必须要走的一步。
虽然他一直没有发宏愿,可在他心中已经多次考虑过这个事情。尤其在禅定之时多次思索,如果他做到这种程度的话,必然能够成就菩萨道。
这就比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中大多数悟道的高僧要高明不知道多少了。
第五百五十六章 行苦、行镜()
素问的心思没人知道,哪怕就在眼前的李佳曦,也绝不会想到面前的这位年轻僧人竟然有着这样的“目标”。
要知道佛法传入汉地这么多年,修佛之人何其多?可成就菩萨道的屈指可数,就连有这样想法的都没几个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罗汉就是他们此生最高的希望了。
甚至退而求其次先入净土,再继续修行。
各宗法师这么做的都不在少数。
而素问却在心中定下了目标——菩萨道。
李佳曦听到素问的答案,笑容更明亮了一些:“若是二哥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欣喜的。”
“只能说是若无其他事情在身的话。”素问微微摇头道。
出家人不打诳语,他自然不会说什么虚言,也不会轻易应承某件事情。
将所有的事情说清楚,素问倒是再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只是见李佳曦在这里坐镇,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人不可貌相”的感觉。
李佳曦在外界看来温柔端庄,却少有人见到她雷厉风行坐镇一方的姿态。
只能说是皇室出来的,没有一个简单的人物。、
哪怕这么一个女孩儿,也能执刀兵。
虽然只是清缴大佛寺几百人,可今日的李佳曦给素问的感觉却与往日截然不同。更何况清缴大佛寺只是一个开始,后面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要被免掉职位,落入监牢。
中午素问又见到那个带他过来的军官,那军官看着素问的时候目光总是有些怪怪的。
上午他回去后听下面战士汇报的时候,多人提到见到一个僧人一闪即逝,仿佛鬼神一般。
若是一个两个人这么说他还能不在意,但十几个人这么说就由不得他不在意了。
言辞里面都是:在空无一人的地方突然凭空出现,不过转瞬之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而且他们描述的形象,让他怎么听起来都像是今天见到的那个素问。
因此这时再见到素问,他的表情多少有些怪异,看素问的时候目光总是有一些探寻,想要知道那个人是不是素问,他到底怎么做到的。
不过到了最后,他也没问出口,只能将这件事当做奇闻放在心里。不过从此之后,他倒是对佛道起了不少兴趣。
下午李佳曦已经得到了一些口供,大致上与素问所说的相差不远。
别的先不说,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这大佛寺确实是白莲教的一个据点,外面披着一层佛门的皮。这样总算不用佛门来背这个黑锅了。
至于李佳曦怎么处理那些涉及大佛寺的闽南官员,就与素问没什么关系了。
下午素问与李佳曦告辞后才去见行苦与行镜二人。
在医院的一个病房,两个人都醒了过来。
见到素问进来后,两人目光都有些漂移,不去看素问,也不开口。
素问当时去过那个房间,只闻房间内的味道以及看两人的情况,还有房间角落扔着的一些东西,多少能猜到发生过的一些事情,知道两人此时有了心结,若是弄不好恐怕会影响两人修行。
素问自己走到窗前背对二人,看着外面阳光下的城市一角,想要开口,但思索许久后道:“先回寺之后再说吧。”
毕竟两人刚刚经历这事情,心思正是激荡之时。不如让他们自己先去想,然后自己再与他们说开,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是,住持。”这次两人总算开口,只是声音有些低沉,也有些不安。
尤其是行苦,守了几十年戒,一朝破戒,感觉心里好像漏了个口子,失去了什么东西一般。
行镜虽然不如行苦这般,但他原本在道门之中也是守着戒律的,入了净心寺后更是将各条戒律背的滚熟。
戒律是佛门修行的根本,破戒之后两人总觉得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心头都压上了重物。
素问离开医院的时候,行苦和行镜二人都跟在后面,只是总是低头。
看着行苦那么一个四十多岁的人这种表现,素问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无奈。
之后素问没再去见李佳曦,带着众人直接去车站返回东海。
这一趟行程,办事的时间远不如路上耽误的。除了行镜与行苦二人之外,其他人都没太大感受。哪怕是被大佛寺众人包围在房间中的时候,就连行慧和行戒、行律三人都没有什么担心的感觉。
若说众人有的,也只是对大佛寺冒名禅宗又做下这些事情有点愤恨而已。
两日后,众人回到净心寺。
寺内仍然是游人如织,香火鼎盛。刚刚下了一场雨更是让白云山范围内的空气清新许多。
才到山下众人就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比起城市中的汽车尾气要好上太多。
众人刚把东西放下,素问就将行苦与行镜两人叫入房中。
这两日素问没有多说什么,任由两人自己思考。经过这两天之后,两人的心思多少平静了一些,素问也该与两人谈谈了。
“住持!”两人进了房间后合十行礼后就低头不语。
他二人遇到什么事情别人不清楚,但他俩看素问的样子就知道他是心知肚明的。何况就算素问不知,他俩自己也过不去自己心底那一关,因此这两日表现始终有些异常,就连其他人都能看得出来。
素问见他二人站在那里,便说道:“你二人这一趟办事,有什么事情要说给我的?”
虽然他已经猜到发生了什么,可还是想要听二人自己说。
两人面色变换不停,最后还是行苦开口:“住持,贫僧破戒了。”
虽然他尽量维持平静,可声音仍然略微有一些颤抖。
“被大佛寺的贼子下了药!”行镜小声辩驳道。
“你二人怎么想?”素问又问。
两人没什么犹豫就说到:“愿受住持责罚!”
“你二人对破戒这个事情怎么看?”素问不提责罚的问题,又问两人一遍。
“几十年清修一朝丧尽……”行苦微微摇头,脸上带上一丝悲苦。
行镜则是沉默不语,素问能看得出来他心中不甘。
素问之所以找二人,就是怕两人这般,被这次的事情影响到两人的心境,最后影响修行。
目前看两人虽然努力维持心绪平静,可都受了不少影响。
第五百五十七章 戒律()
“我佛门十重戒是什么?”素问又问。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两人皆道。
在说到“不淫戒”的时候,两人声音都有了一点变化。
素问又问二人:“戒律是什么?”
这次与上次不同,上个问题是戒律的内容,这次问的却是戒律本身的含义。
“修行的基础!”
“约束自身的典范!”
二人都是回答。
“也对,也不对。”素问对二人说道,说罢就扔下二人出门而去,留下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事。
过了十几分钟,素问手中拿着一个木桶回来。
将那木桶在房间中装满水放到两人眼前:“这桶就是戒律。”
“这水就是修行!”
“有这个木桶在,才能保证里面的水不漏出来,越继续越多。
有戒律在,才能保证你们的修行不偏离佛道,在正确的路上。
如果这个桶破了,那么里面的水就漏光了。”
素问说着话,手指在木桶上按了一下。只听一声轻响,桶中的水就沿着一个指头大的小孔漏了出来,满地都是。
“戒律的宗旨就说白了就是‘止恶行善’。
只有止息恶行,才能勤修善法,只有精进戒行,遵奉佛制,才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戒行无染,而不至于堕恶道,若依戒修定,由定发慧,即能断除无明,乃至趋向于佛道。
因此戒定慧三学,戒律为首。”
两人皆是沉默点头,两人自然知道戒律的含义,心中也在想素问为什么要重点说这些,是要严惩两人么?
若是素问严惩两人,两人自然会欣然接受。不过心中却也会有些复杂的情绪。
两人破戒后心中有着负罪感,也有自己一直坚守的东西被打破之后,心中空落落的感觉。
就像有的人一直遵守着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如果他一直坚守着,那么也许可以坚守一生。但有一次突破后,那么这种约束在他们心中就并不是那么牢不可破了,约束也会减弱很多。
比如说贪污犯,当他们贪污第一次以后,就再也收不住手了,就是这个道理。
可二人又是奉命外出办事,不敌对方被擒后,被下了药才会破戒,并不是主观想要破戒。
这就让两人心中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