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戏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网络时代,如果没有第一时间转发这样的劲爆新闻,忠实订阅者们立刻就会觉得自己落伍了,大失所望,订阅率和关注度的下滑速度远远超乎想象。所以,他们必须先转发、先回应,哪怕是“观望”的中立立场,他们也必须撰写稿件、发布稿件,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才能进一步追踪新闻。

    于是,接下来十二个小时时间里,网络呈现出如此一派景象:

    “蓝礼…霍尔,他真的是骗子吗?”

    “炒作高手?谎言高手?还是真正的清白?”

    “人红是非多?还是事情并非空穴来风?快速崛起的背后,蓝礼…霍尔正在面临质疑。”

    “树大招风,强势崛起的背后,蓝礼…霍尔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蓝礼…霍尔=小弗兰克…阿巴内尔?历史上最帅气的诈骗犯,历史上最绅士的谎言者。”

    “年仅二十二岁。蓝礼…霍尔的成功秘诀:恶意炒作?还是实力使然?”

    这些相关新闻全部都是源自于“娱乐周刊”专题报道而衍生出来的,为了保持客观,记者们在转载新闻时,要么是放弃评论,仅仅只是转载;要么就是提出不同的观点,留下一大串问号。

    但今天,或多或少地,记者们的转载标题都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似乎大部分人都已经先入为主的假设,康奈尔这篇报道是正确客观的,只是他们还需要进一步求证罢了。

    不仅仅因为康奈尔撰写专题的手法,足够高明;还因为过去这两年时间里,记者们在蓝礼的面前可没有少吃亏,撇开去年的“西雅图远征队”不说,在其他场合里,记者与蓝礼的交锋也总是力不从心。

    更何况,内心深处,记者们对蓝礼始终憋着一股火气:至今为止,居然还是没有人挖掘出蓝礼的身家背景!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这简直就是耻辱!

    自然而然地,记者们看到了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在不知不觉地引导舆论走向,何乐而不为呢?

    “颁奖季头号热门种子,蓝礼…霍尔学院公关丑闻爆料!”

    “冲击影帝受阻,蓝礼…霍尔被指责’为了奥斯卡,不折手段’!”

    “颁奖季最大丑闻火热出炉:蓝礼…霍尔欺骗了所有人!”

    “隐藏在光鲜亮丽背后的龌蹉——奥斯卡影帝重要种子选手的公关策略惨遭曝光。”

    “狡猾?睿智?奸诈?聪明?撕开蓝礼…霍尔的绅士面具,窥探皮囊底下的真实灵魂!”

    以上新闻则显得犀利而尖锐多了,他们完全跳过了举证求证环节,提前认定了康奈尔这篇报道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又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在乎事实真相,只在乎爆点和噱头,就和“娱乐周刊”一样,第一时间迫不及待地就开始炮制焦点。

    这些新闻媒体,不仅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之上,对蓝礼进行了批判和审判;而且还将蓝礼与学院公关的藏污纳垢联系起来,尖锐地剖析产业背后的弊端,似乎将蓝礼当做一个典型,彻彻底底地钉在耻辱柱上。

    沸沸扬扬,将近三分之二的娱乐杂志、报刊都在第一时间给予了报道,加入了讨论,如此声势着实超乎想象。更加“巧合”的是,不久之前,好莱坞陆陆续续有关于蓝礼…霍尔的负面消息放出,现在,似乎所有的“负面传闻”都得到了证实。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陷阱?

859 十面埋伏() 
    今年颁奖季之中,韦恩斯坦兄弟力推“艺术家”和“铁娘子”两部作品,声势浩荡地展开了学院公关,剑指奥斯卡小金人,无所不用其极。

    影后争夺战之中,哈维…韦恩斯坦将箭头瞄准了格伦…克罗斯和维奥拉…戴维斯,前者第六次奥斯卡提名,距离第一次提名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却始终没有能够登顶,劳苦功高;后者演技扎实、角色精彩、亲切友善,今年的作品更是备受肯定,颁奖季前半程强势领跑。

    金球奖之后,关于格伦态度高傲、拒绝公关、姿态清高的传闻,不绝于耳;而关于“帮助”严重过誉、名不副实的传闻也沸沸扬扬,甚至一度传闻维奥拉与导演塔特…泰勒(tate…taylor)关系紧绷。

    影帝争夺战之中,哈维则集中火力攻讦蓝礼。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关于蓝礼的负面新闻始终就没有消停过,“那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把整个好莱坞都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俨然已经成为了业内流传最为广泛的趣闻——以嘲讽的方式。

    柏林电影节期间,业内传闻陆陆续续地开始泄露消息,新闻媒体敏锐地嗅到了异常。传说,“杀戮轮回”伦敦拍摄现场和柏林电影节的影迷互动,全部“影迷”都是蓝礼自掏腰包聘请的,不仅是为了自己增长声势、登场头条,而且还目标清晰地指向了学院公关。

    这些消息,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耳熟?

    康奈尔…麦格雷戈显然和哈维…韦恩斯坦秉持着同样的观点,又或者更进一步,二者是一丘之貉。

    那些幕后的互动和牵扯,恐怕只有当事人知晓了;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娱乐周刊”的专题报道发布之后,哈维势必在背后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看看报道的蔓延声势就知道了。

    过去三周时间里,相关消息没有彻底爆发开来,也没有完全销声匿迹,始终文火慢炖地发酵着;然后,伴随着“娱乐周刊”的专题报道,一夜之间,相关报道就彻底炸裂了开来,似乎圈内消息终于找到了宣泄口,于是一窝蜂地倾泻而下。

    “娱乐周刊”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而已,康奈尔也仅仅只是点燃了导火索而已。

    首当其冲的是“滚石”。这本杂志曾经是销量统领全美的专业音乐杂志,现在渐渐转型成为了综合类娱乐杂志。对于蓝礼,他们的态度始终如一:不买账。音乐也好,电影也罢,从来不假辞色。这一次,他们自然也不会错过。

    “滚石”杂志言之凿凿地表示,“一个人的演唱会”完全就是为了炒作应运而生的。不仅是为了赚钱,也不仅是为了专辑销量,甚至不仅是为了格莱美,更重要的是为了树立自己在民谣方面的强大影响力,打造出一个“艺术家”的形象。

    在文章之中,他们甚至提出了质疑:第五十四届格莱美,为什么选择了今年改革?选择了今年嘉奖民谣?为什么选择了“堂吉诃德”?尤其是年度专辑奖,难道不应该是“21”稳操胜券吗?

    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都在指责格莱美的评选不公正,而且涉嫌黑幕。

    紧随其后的是“今日美国”、“休斯顿邮报”、“纽约邮报”、“旧金山纪事报”等权威媒体,这些媒体都有相似的共性,整体而言是严肃新闻,但娱乐属性却是重要组成部分。至少比起“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等来说,他们的娱乐新闻都占据了更大版面。

    铺天盖地,真正地铺天盖地。此前三周压抑的能量、酝酿的情绪、隐藏的武器,在短短二十四小时之内,一鼓作气地宣布爆发出来,犹如核武器一般,摧枯拉朽地横扫而过,几乎没有给大众和网友任何喘息的空隙,以惊天动地的方式,以电光火石的速度,抢在人们反应过来之前,就已经盖棺定论。

    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阅读新闻是具有引导性的。

    比如,美国中部地区的民众,他们是不会阅读“洛杉矶时报”的,甚至就连“纽约时报”都舍弃,他们关注的是中部地区自己的报刊杂志,整个报道倾向更加保守。

    再比如说,纽约的民众,他们会阅读来自不同新闻源的报道,试图以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审视同一个新闻。但归根结底,他们内心深处对“纽约时报”的信任是不可取代的。

    从阅读新闻,到了解情况,再到做出判断、站定立场,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沉淀和转换的过程。只不过,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他们仅仅阅读了一份报纸,就选择了相信权威;只有小部分民众愿意尝试阅读不同的报纸,更换观察视角。

    但,这一次的新闻,蔓延速度之快、定论速度之快、下坠速度之快,着实难以想象。一条新闻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又一条新闻出现,然后再一条新闻出现,让人应接不暇。

    其实,有人稍稍冷静下来的话,就可以发现:新闻数量确实无与伦比,但翻来覆去、归根结底,还是“娱乐周刊”报道之中的同一套。换而言之,所有新闻媒体都在报道同一件事,而且新闻源也几乎是重叠的。这就意味着,真相根本就没有揭晓。

    不过,人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信息洪流滔滔不绝地冲撞过来。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深究的空间,甚至没有喘息的空间。

    雅虎社区之上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咒骂声,无处不在。

    “该死的垃圾!虚伪的婊/子!无耻的混蛋!你欺骗了所有人!所有人!”

    “我不敢相信,我居然购买了两张你的专辑。耶稣基督!你一定当我们所有人都是傻子,不要脸的混球!”

    “自以为是的伪君子!滚!草!”

    “居然利用无辜的孩子,还是重病的孩子!而且还是逝去的生命!你到底有没有心?黑心!”

    “到底还有什么是谎言?是不是整张专辑都是剽窃抄袭的?不要脸的混球!”

    “你辜负了我的信任!你就应该下地狱!地狱!”

    “虚伪!清高!令人作呕!除了一副皮囊之外,一无是处、满嘴谎言的伪君子!”

    “该死的垃圾,你欺骗了我的情感!我现在感觉到羞愧!居然上当受骗了!我不敢相信我以前到底做了什么!耶稣基督!去死!你就应该去死!”

    漫天漫地的咒骂声充斥了整个雅虎社区的留言板,管理员不得不删除那些纯粹骂人的帖子,但这样的举动不仅没有遏制情况,反而彻底激怒了网友们的愤怒和暴躁,不少人都开始漫无目的地破口大骂,连绵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