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颜国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狄王握拳抵唇轻咳了一声,说道:“如今我虽已坐上王位,但我的三位王叔分别占据了几处水草丰美的地方,自立为王。现下我被群敌环伺,处境十分危险。终是要打上几次硬仗,才能把这个位置坐稳。”

    北狄王见吴青听得认真,舔了舔嘴唇说道:“你也知道,打仗需要军资器仗。可是去年我父王生病期间,安抚几个王叔,恩赐给他们的牛羊马匹,金银器皿。再加上前段时间,我父王病逝后,我母后王舅与右相一族谈判了许久,达成协议,不仅让我迎娶了右相的女儿做王后,还将大辽河以南的大片土地赐给右相作为封地。如今我北狄已是外强中干,支离破碎了。可我不甘心先祖打下的基业就这样毁了,所以,我希望能和大兴联合起来,攻打我那三个王叔。实在不行,便是借我些粮食军资也好,咱们两国好歹也是盟国不是?”

    吴青摇摇头道:“恕我直言,我大兴皇帝是不会答应的。北狄屡犯我大兴边境几十年之久。我大兴自皇帝至黎民,无不对北狄忌惮猜疑入骨。现在要我们和北狄联手打仗,就好比是与狼共舞,实是无法做到。”

    北狄王撇了撇嘴道:“你们大兴就这样怕我北狄吗?还把我们比作狼,那你们是什么,羊吗?”

    吴青点点头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兴百姓的性格确实有些像羊,温驯平和。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大兴人好欺负。大兴有无数铁铮铮的硬骨头,他们是大兴的脊梁。大兴民族便是由这根钢铁脊梁撑起的巨龙。”

    北狄王冷笑道:“那么,现在这条龙想要趁着狼受伤的时候狠狠咬上一口吗?”

    吴青摇摇头道:“不,我不希望这样,相信大兴的百姓也不希望两国发生冲突。我来的路上已经替北狄想过了。北狄想要度过难关,怕是要依靠自己。我这里倒是有几个措施可行。”

    北狄王眼睛一亮,忙说道:“快说来听听。”

    吴青端起桌上的茶汤润了一下喉咙,说道:“第一,发动北狄百姓学习大兴的耕种方式。这里土地肥沃,天气暖和后,只要播下种子便能成活。高粱、小麦、菽豆、稻禾皆可成活。只不过这里冬日长,需抢种抢收。有了粮食自然就不用担心羊肉不够吃了。

    第二,和大兴开放边境贸易。可以用北狄的木材、山货、药材、毡毯、羊皮羊毛等物产换取所需的粮食、布匹和工具。

    第三,北狄南部沿海有大片盐田。那可是白花花的钱啊,只要能把盐田控制在自己手里,北狄朝廷还怕缺少财政收入吗?”

    吴青说完,北狄王不禁狂喜,连忙问道:“你说的都是真的吗?我们这里真能种粮食?开放边境贸易真能让我们北狄受益吗?还有盐田,真能获益丰厚吗?”

    吴青笃定地点点头,说道:“我一路过来,听闻有不少大兴失产的流民在大辽河以南开垦荒地种植春小麦。因这里土地肥沃,一亩地收的小麦竟比在大兴多两成。此外,还有不少人种高粱,不过高粱怕寒,过了大辽河就不宜种了。其他稻禾、菽豆皆可在沿河滩涂播种。便有不会的一些大兴来的流民教授即可。至于边境贸易,王上若有顾虑,可先选两个地方试行,派专人监管。而盐田,王上无须再犹豫了,早开发早获利。要知道在大兴,盐税一直都是国家财政的来源,每个人活着都需要盐不是?”

    北狄王抚掌大笑道:“仙女不愧为仙女。几个点子就能解了我的困局。开放边境贸易之事,待我与国师和左右国相商议后,明日便会在国宴上给你们答复。”

    吴青点点头道:“既如此,还请王上容我先退下休息。这些日子确有些疲累。”

    北狄王忙笑道:“好好好,仙女便去休息。但有什么要求,只管与我安排过去的使女提就是了。那两个都会说中原话,当初还是你特意训练的。”吴青点点头退下了。

第五十八回 风风火火开工场() 
一切相关规定和律法制定完备之后,忠亲王领着朝廷派遣的榷务监及从属回到了幽州。

    而吴青利用吏部给的五天休假加紧棉花的种植。庄园里的大蒜还未到成熟的时候。吴青让佃农们每亩地收一畦鲜蒜,然后就在这一畦空地上播种棉籽。棉花的育苗期和大蒜的成熟期重叠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大蒜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大蒜素抑制棉苗病虫害,减少棉蚜危害。这个方法是吴青事先早已计划好的。

    这次庄园里总共收获了五百石鲜蒜,吴青让大家留一半晒干。鲜蒜晒干以后,可以研磨兑水作为今后棉花地的天然驱虫剂。剩下另一半卖与酱菜坊,酱菜坊根据吴青的配方腌制成的糖醋蒜极受京城百姓的欢迎。

    庄园的宅子已经完成。吴青给木匠结了之前的佣金之后,又给了他们几张棉纺织的机械图纸。其中有三足棉搅车五台,用来轧棉去籽。有弹棉花的大木弓十个,用来弹松去过籽的净棉。再有两张擦条床,十个擦板,弹好的棉花在擦条床上用擦板搓成长条。还有脚踏三锭棉纺车三十台,以及三十台踏板投梭棉织机。

    吴青让木匠师傅们先把大木弓和擦条床做出来,其他的等把织麻织罗的纺织能手请来再一同商议着打制。

    两家书肆门口都张贴了招收织工的告示,很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招到了十名织工。吴青把她们全部安置在工场的集体宿舍。让她们和木匠师傅一同研究打制棉纺织机械。吴青还买来几石棉花给工人们做实验。又安排以前在工地上做饭的李大媳妇和几个妇女给木匠师傅及织工们做饭。而李大则负责采买和跑腿打杂。

    很快就到了小满,地里的大蒜也该收获了。佃农们忙着收大蒜,晾大蒜,还要紧赶着翻整土地移栽棉苗。

    等到收获的大蒜全部卖完,吴青算了一笔账。大蒜加先前卖掉的鲜蒜及蒜薹,十顷地共得现钱一千六百余贯,差不多够支付佃农们半年的工钱。

    棉苗移栽后,吴青又教给他们用蒜泥兑水的方法定期给棉花驱虫。在古代缺乏杀虫剂的情况下,吴青只能用这些土办法。但愿这些努力能够起到作用,使推广棉花种植和棉纺织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这个时候,学堂和医馆也完工了。吴青从京城请来一位老夫子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又请来一位口碑颇好的游方郎中坐堂行医。

    而工场里,也成功打制出了三足棉搅车、大木弓以及擦板擦条床。纺车和织机还在研究改进当中。

    兴业坊的家里,吴青问过叔婶一家愿不愿意搬到庄园新宅。叔叔许是在家待得烦了,一口答应,婶婶无可无不可,只是抱怨今后买东西不方便了。吴青答应给他们买一辆马车,婶婶便也同意了。

    只有堂姐不愿意去乡下生活,她还想着留在京城给自己找一门好亲呢。再说,京城繁华热闹,她一个正爱玩爱逛的花季少女,哪舍得离开京城这个花花世界。婶子一想到女儿的亲事,也在一旁帮腔。直说吴青出使外国回来了,就应该把堂姐的亲事操办起来。吴青被她们闹得心烦就点头答应了。

    从庄园里带回来的小草儿,吴青替她改了个名,叫芳草。芳草和瑞娘她们相处了四五个月,倒是越发开朗了,见人就笑,嘴巴也甜。在小玉的教导下,也颇能识几个字了。

    书肆的生意越来越好,在书行街属于后来居上。樟香书肆凭着精良的印刷,低廉的价格,种类一跃成为书肆行业的明星招牌。自正月开张起,半年的时间,两家书肆账上的营业总额已达七千八百贯,共售出近两万三千余册书籍。

    如果把这个数字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半年的营业额已超六百万圆。看着像似不可思议,其实是因为在这个时代,由于技术水平的局限,书籍的价格都很昂贵。一册一百页纸张的书籍,吴青定价为三百文,相当于人民币两百四十圆。而这个价格已经比同行低了三四成。

    不仅是庄园和书肆发展顺利,陈氏木作坊的明式家具也是大受欢迎。一应案几桌椅、橱柜架箱都深受中上阶层的推崇,甚至引起了宫廷的兴趣。三殿下和四殿下都曾派文思院的官员询问过这种新式家具。

    陈氏木作坊的东家自然十分欢喜,对吴青更加礼敬有加。除了按月支付提成之外,三不五时得还派伙计给吴青送些时新鲜果糕点。吴青统计了一下,她已经在陈氏木作坊结了八次提成,共得现钱一千五百四十贯。现在的吴青也算是小富婆了。东耳室里堆着满满的几十箱制钱。吴青利用旬休,将大部分的制钱都拉到金银铺兑成了银锭。

    很快到了七月下旬,又要到千秋节了。各国的生辰使又都聚集到京城,预备给大兴皇帝贺寿。

    七月二十五这天晚上,北狄使者来访。吴青将使者请到正房中堂,又让瑞娘和小玉守好了内院,方才和使者坐下相谈。

    北狄正使让随从给吴青献上一个大口袋,恭敬地说道:“这是我们王上让我带给郡君的种子。前些日子,西戎派人给我们王上送了十车的瓜。由于路途遥远,途中道路崎岖不平,十车的瓜送到我们王帐时,大部分都已损坏。王上令人将瓜种全部收集好,十车瓜共收得瓜种两斗,都在这个口袋了郡君验收。”

    吴青接过一看,果然是西瓜种子,各个乌黑油亮,饱满圆润。吴青心中欢喜,连声称谢。

    使者又让随从从车里搬下一大堆的礼物。有十条精美的毡毯,几十张贵重的皮子,十双北狄样式的靴子,还有几罐北狄出产的果干果脯和蜂蜜,几盒药材,几筐晒干的菌菇。

    望着这些琳琅满目的礼物。吴青连称太过贵重,实不能受。使者忙笑道:“郡君只管收着。这些都是我们王上亲自挑选的礼物。王上还说,自郡君回国,王上很是想念,一朝分别,不知何时能再相见。这些礼物权当作念想,如果郡君不收下的话,王上心里会十分难过的。”吴青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