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颜国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尚书抚着胡须眯着眼将朱五郎审视片刻,沉声道:“差事固然要紧,家里的事也要顾念些。过几天便是千秋节,你父亲还有大郎二郎就这两天到家,你想着去城外迎一迎。益州山高水长,回来一趟不易。你们父子兄弟快有三年未见了,趁着大家都在,尽快将你的婚事办了。蒋家那丫头也有十六了,若不是蒋夫人过世耽误了议亲,哪里还轮得到你这浑小子。”

    朱五郎垂着头恭顺地回道:“孙儿知道了。”

    朱尚书见他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颇有些动气,厉声道:“抬起头来,年纪轻轻何以如此消沉萎靡,你这样子哪里像我们朱家子弟。”

    朱阮氏生恐丈夫气坏了身子,忙在一旁劝道:“算了算了,一把年纪还和孩子生什么气。左右他父亲要回来了,便交给老大好好管束就是了。”接着又转头对朱五郎说道:“你不是还有公务吗?还不快去忙你的。”

    朱五郎自小最怕祖父,此番情形,哪里还敢多留,忙请安告退。

    孙子出了院门,朱阮氏不禁埋怨道:“前年若不是你坚持要让五郎聘娶卢家八小姐,怎会错过邓太尉家孙小姐这样的好人选。如今能入眼的闺秀越来越少了,若不是正好蒋家丫头除服,我们家五郎岂不是要娶个小门小户的女子。”

    朱尚书冷哼一声道:“卢老怪瞧不上我们朱家,反而将他那个宝贝孙女许给了一个无权无势的新科进士。这般作态还不是意在拉拢那些寒门学士举子。好在蒋翰林是个知实务的,不仅深得皇上倚重,和同僚的关系也都极好,而且还和吏部章尚书有亲,论起来不比卢家差。今后五郎在朝堂上也算多了不少倚仗。”

    朱阮氏叹了一口气道:“我们这般为儿孙筹谋计算却还总是得不着好,我瞧着五郎像是不太满意。也不知道这孩子一天到晚在想些什么。”

    “哼,想什么。你还不知道呢,五郎怕是中了那妖女的蛊了。”朱尚书恨声说道。

    “什么妖女,你说的是谁?”朱阮氏忙问道。

    “还能是谁,便是那位深得帝心的华亭县开国县伯,吴大学士。小小年纪又是个女儿身,也不知使了什么妖法屡建奇功。如今稍长些又开始招蜂引蝶,招惹了不少无知儿郎为她茶饭不思,争风吃醋。我听说,她连国子监里自己的学生都不放过。今日五郎去了她的府第,回来就这副丧气模样。依我看,这婚事宜早不宜迟,今年年底就给他们办了吧,省的在外头给我招惹是非。”

    “竟有此事,五郎怎么同这种蓬门荜户出身的孤女拉扯不清。看来我今后要好好约束于他了。不过我听说,章尚书和御史中丞林大人几次三番弹劾她都被皇上驳回了。依我看,这个小女子不是个省油的灯,五郎真要是迷上了她,怕是个不小的麻烦。”朱阮氏担忧道。

    “凭她再有能耐又如何,朝中不喜她的人不少。是人就有错漏的时候,只要能拿住她的把柄,不怕拽不下她。”朱尚书捏紧了拳头,眼中锋芒毕现。

    此时的吴青哪里知道,就算拒绝了朱五郎也免不了和朱家的爱恨纠葛。世人都不喜旁人比自己强。而在朝堂打滚了一辈子的重臣硕老,更是容不得年轻的后辈站到他们头上耀武扬威。吴青在朝堂遭受排斥和打压实属必然。

    第二天,垂拱殿廷议结束。朱尚书叫住吏部章尚书和林御史,邀他们去东郊别院闲雅居小酌。

    席上,朱尚书直奔主题,说道:“如今圣上信重一个小丫头,你我这样的老臣倒被撇到一边,实在有失公允。不若我们三人联手给她一个教训,省的她时时在圣上面前招摇。”

    林御史摇头咋舌道:“此事不易。虽说不喜欢她的人不少,可架不住皇上信任她呀。再说,朝中就有一些迂的,说什么用人唯才,不遗疏远单贱。不仅不反对皇上任用她,反而对她交口称誉。如今她势头渐盛,想要办她越发难了。”

    章尚书点点头道:“别看她是个年轻女子,待人行止却十分沉稳老练。一时间很难让人找出破绽。前番弹劾于她未能成功,就是未能抓住确凿证据,才至功亏一篑。”

    朱尚书为二人斟上酒,神闲气定地说道:“从她身上找不到破绽,那她的家人呢……”

    章尚书林御史听了此话不由放下杯箸,异口同声道:“高明……”(。)

第七十七回 逢寿宴再献厚礼() 
七月末,皇帝的千秋寿宴又来临了。吴青坐在正殿末席看着这些大臣轮流向皇帝进献贺礼。东衡州刺史呈上一箱新铸的铜钱向皇上贺喜道:“启禀陛下,东衡州铜钱监即山铸钱,每月可采铜五十余万斤,铸钱一十八万贯。我大兴去岁共铸钱八十万贯,而东衡州一年便可铸钱两百余万贯,足足超了两倍。这将大大充盈国库,缓解南方铜钱不足之患,陛下之忧可解矣。”

    皇帝大喜道:“此乃我大兴之福,王刺史办事有力,合该重赏。”

    东衡州刺史又说道:“臣还有一喜讯禀告陛下,庾岭新道已然竣工。如今江浙一带可经水路到南康,过庾岭新道走九十里陆路便可在珠玑下浈水,沿北江入粤。如今庾关新道商贾如云,货物如雨,往来轮蹄行李之使络绎不绝。此次微臣运送新铸的铜钱,一部分由庾岭新道转至江南路,再经陆路运至京城,另一部分便是由庾岭新道转至南康入长江,经水路运至江南。”

    皇帝抚须笑道:“王刺史一路车马劳顿,着实辛苦了。再过两年,等到淮河与黄河相接,东衡州所铸的铜钱便可一路经长江,邗沟,鲁南河直入黄河运至京城,这可是能省下不少人力畜力,还免了一路的颠簸。”随即又说道:“这些便利都少不了吴卿的功劳,大兴史官当为吴卿记下重重一笔。”

    吴青忙起身回道:“陛下过誉了,此番成就全赖陛下英明决断指挥得当,众同僚出谋划策监察督办,还有百万大兴黎明负任慕劳方能成功。而微臣只是动了动嘴皮子罢了,实在不敢居功。”

    皇帝大笑道:“朕就愿意听吴卿这动一动嘴皮子的话,今日却不知吴卿能为朕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吴青回道:“让陛下见笑了,微臣确有两条策略进献陛下。”

    皇帝忙说道:“是何良策,快快说来与朕听。”

    吴青躬身一礼,说道:“启禀陛下,再有两三年,涿杭大运河便可全线通航。到了那时,税租货利,上供物帛皆赖漕运送至京城。而京城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所费米帛皆仰给在此一渠。微臣预计,仅稻米一项,岁漕可达数百万石,而我大兴尚无相应数量的漕船可供差使。微臣建议,在扬州余杭、虔州等地设立官营船厂,制造漕船、座船、战船及马船。微臣画了几幅图纸,一张是漕船,为平底浅船,行船极稳;一张为课船,船身狭长,行船速度快;一张为可在内水作战的车船,可载千人,上有塔楼,前有撞角,可撞击敌船,旁设轮浆,施于大江重湖,能破长风巨浪。”说完恭敬地呈上图纸。

    这些图纸和里面的解说一部分来源于《天工开物●舟车》,一部分来源于吴青接触过的古代船只资料,十分详尽可靠。

    吴青接着说道:“不仅是内河漕运急需用船,我大兴亦需制造海船。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只是我大兴海船不及蕃舶庞大坚固,行船速度也稍逊。海商蕃客及僧侣多愿意搭乘‘蕃舶’而非我大兴海船,此乃憾事。陛下当广召天下能工巧匠,制造万石海舶。一来可各往海南诸藩国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牛角、珍珠、龙脑以充盈宫室。二来,可招徕远人蕃客随船来往我大兴运送香药宝货。”说完让身后的内侍抬来两个海船模型,一个是吴青仿制广东阳江海域打捞上来的南宋沉船“南海一”模型,另一个是郑和下西洋所用“二千料宝船”模型。

    两艘海船模型送至集贤殿,立刻引来众人注目。吴青将两艘海船的构造尺寸大致说了一下,又将详尽的图纸与解说呈与皇帝。

    皇帝听吴青说完已是惊得目瞪口呆,阅过吴青呈上来的图纸,不禁感叹道:“吴卿之才撼地摇天,朕何其有幸,能得吴卿辅佐筹谋。那另一策又是什么?朕已经等不及想知道了。”

    吴青忙谦虚地说道:“陛下盛赞,微臣实不敢当。臣另一策就是在扬州、余杭、丰州以及广州开埠立市,设立‘市舶司’,负责抽解抽税,维护港口,发放公凭贸易许可证,禁止走私等事物。一些规模小的港口可设立‘市舶务’、‘市舶场’。另外还需设立‘望舶巡检司’,在海面上置寨兵,保护来往商船。各港口再划出一块区域,设立蕃坊,供蕃客居住。蕃坊自选蕃长,实行自治并完善相关律法,保护蕃商财产权和人身安全。这些措施可以鼓励招揽蕃商,繁荣市舶,以助国用。”

    吴青接着又从袖中取出一个盒子,却是一个制作精巧的旱罗盘。吴青恭敬地呈给皇帝,说道:“陛下,此物是为指南针。风雨冥晦时,可凭针盘而行,毫厘不差。当中磁针是由钢针置放在磁石上半个月,经磁化而得。再将磁针重心牢固地安置在圆盘支点上磁针可自由转动即可。”

    皇帝颔首赞许道:“此物果然精巧方便,每条海船都应配备此物,以保行船安全。吴卿的这些计划都十分周详稳妥,明日廷议上众臣再细细参详,拟一个细则出来,便可送达地方照此督办了。吴卿的贺礼着实让朕开怀,今日朕再封赏你就切莫推辞了。着晋封吴卿为开国郡候,食邑一千户,赐金器一百两,银器五百两,彩锦一百匹,绢一千匹。”吴青忙跪谢皇恩,不敢再出言推辞。

    开国郡候为从三品,食邑在大兴来说只是虚数,实封约为虚封的三分之一。食邑一千户,实封只有三百户,且实封的部分,只按一户每月二十五文计算,随月俸领取。算下来,三百户一个月只能领到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