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第二阶段,有序,有择。
而选择的核心依据,就是神农诀。
所有的食材,都先从神农诀那里走一遭。
被神农诀判断为好的,哪怕许广陵以前从没吃过,或嫌麻烦不想买来吃的,依然全都进入了食单,而被神农诀判断为不好的,不管以前吃不吃,反正以后是不吃了。
就算以前天天吃的,也一样。
但神农诀是有缺限的,或者说,是有层次限制的。
当初,被许广陵灌注了草木之气的小树枝,在神农诀下所得到的结果,就和寻常的小树枝毫无区别。
是两者真的没有区别吗?
不是!
只是神农诀辨析不出这种区别而已。
不过一直以来,关于这一点,许广陵并未在意。因为好像,这完全不影响神农诀的使用。
而这么长的时间以来,他的饮食结构,基本上就是通过神农诀而建立。甚至,五花尽绽之后,他在饮食上反而放开了不少,都没有之前的那种严格讲究了。
身体的超强代谢能力,给了他相当的自信,让他不那么斤斤计较食物方面的一点点“无所谓”的沾染。
反正有五花来处理这事,不是吗?
这就是许广陵的想法和行为。
所以两次长途散步,许广陵一路吃着大小饭馆,吃着羊肉泡馍酸辣粉小笼包豆浆油条小肉串茶叶蛋米粉云吞盐焗鸡炒河粉甜白酒八宝粥
一路的行程,如果不是在饮食上实在只是顺带着,这都可以说是一次美食之旅了。
那真叫一个百无禁忌。
直到今天。
今天,此时此刻,在图书馆里,许广陵仔细思虑着关于饮食的问题。
给身体带来最大污染的,就是饮食。
所以说“欲要长生,腹内常清”,所以后来许广陵和两位老人也探讨过这个问题,而经过那次讨论,许广陵也对“辟谷”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辟谷,可取?不可取?
两位老人的回答是不置可否,没有答案。
章老的话里话外,是略倾向于不可取,而许广陵基本上也持着此见。——他始终认为,任何违背生命本能的行为,都不怎么可取。
辟谷显然就是在违背本能。
辟谷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吃东西。
那么,辟谷之后你不饿吗?饿了之后你不馋吗?馋了之后你不心生幻想吗?心生幻想而又继续让自己不吃,那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这是不舒服。
还有不合理。——身体毕竟是时刻处在代谢中的,需要能量,需要各种营养物质。你不吃东西,身体需要很多物质支撑却得不到,其代谢和功能会不受损吗?
所以综合这两者言之,辟谷,不管它有没有好处,坏处却是一箩筐地摆在这儿。
而这时,许广陵又一次地在想着这个问题。
之前,他有过一段变身“饭桶”的时间,那是五脏处于剧烈的代谢之中。
而今,五色花已然全绽,许广陵先是发现饭量降下来了,然后就是一天只吃两顿饭,而且都吃得不多,却也不会再感到饿。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如果,他尝试辟谷,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身体会受损么?
如果辟谷只是短期的话,多半不会。
因为最关键的脏腑方面的代谢,已经变得微乎其微。它们只需要能量,而基本不需要或者说只需要极少的物质提供。
再然后,不吃饭,能量从哪来?
从两种雾气来!
许广陵不知道汲取多少大地山川之气才够他一天的消耗,但因为这种新的雾气,他不再经常地感觉到饿,这个体验却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不管怎么样,于他而言,辟谷似乎都可以一试。
这是可行性。
然后是必要性,其实必要性才应该排在首位。——他为什么要辟谷呢?
就因为昨晚的思索和领悟。
大窍打通后,中窍为什么迟迟没有动静?
是身体内气血的充沛程度还不够吗?
显然不是如此。
所以,应该是另外的情况。
打通大窍的时候,气血充沛可能是唯一的条件。
但到了打通中窍的时候,只气血充沛,多半已经变成了必要却不充分条件了。气血除充沛之外,或者还应该满足另外的一个条件。
而这个条件就是“纯净”,如婴儿一般的纯净。
==
感谢“兔子壹壹”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流浪的槐”的月票捧场。
第379章 有点难()
一个亟待发展而又什么都没有的地区,基本上对什么企业都会是欢迎的。
造纸厂也好,皮革厂也好,化工厂也好,炼钢厂也好,总之,只要是厂,能在这里落户,那就什么都好,千好万好,所有优惠全堆上,一路绿灯,大开方便之门。
青山绿水,变成污染和雾霾。
这是作死么?
是。
也不是。
许多时候,人都要面对选择。
青山绿水的小茅屋,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你选择哪个?
有人可能会觉得前者还蛮有诗意,又是青山啊又是绿水啊,可以登山也可以垂钓,就连小茅屋也似乎都天然自带一些诗意的光环,什么种几畦韭养几只鸡,不要太美。
苏东坡当年就是这么认为的。
在《夜泊牛口》中,大概是在一个叫牛口的渡头,他是这么写的: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儿女自咿呀,亦足乐且久。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其欣赏以及认同之意,溢于言表。
但是他的弟弟苏辙根据同样的场景也写了一首诗,嗯,他们是父子三人同行,苏辙的诗题也叫《夜泊牛口》,和哥哥一样,不知道是不是老苏的命题作文。
但是和哥哥不一样,苏辙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野老三四家,寒灯照疏树。
见我各无言,倚石但箕踞。
水寒双胫长,坏裤不蔽股。
日莫江上归,潜鱼远难捕。
稻饭不满盂,饥卧冷彻曙。
晚上,破旧的小草屋里,一盏小油灯昏昏黄黄,映照出一种寒冷寂寞。
宾主相对,无话可谈,也不知道该谈什么。
这其中,宾客未必高傲,但主人家破败萧疏,备受生活之苦,那种局促和卑下不用任何描写也能让人想见,至于什么谈诗论文之类的更不用说,主人一家可能都大字不识两个。
穿的衣服破破烂烂,遍是补丁,或者连补丁都不全。
靠水吃水,可是近处的很多人捕捞,每天根本没有多少收获,远处吗,小舟又有哪资本远捞?
饭不满碗,床无厚褥。
夏受蚊虫侵扰,冬被寒冷侵袭,遇到风霜雨雪之类的,对一家人来说就更是灾难……
诗意在哪里?
在另一位不在这里生活的客人的诗文中。
而对于这里的主人来说,有的只是困苦,只是磨难,只是被生活压弯的脊梁。——没有风雅,没有超脱。
所以,青山绿水重要,还是生存和发展重要?
两个都重要,但是看哪个最需要。
在正常的都市背景中,一瓶水和一块金砖,让你选你会选哪个?只要脑子不抽的人都知道选哪个,而背景置换,换到一个茫茫无边的大沙漠中,甚至你都快要渴死了。
再让你选这两个,你会选哪个?还是那话,只要脑子不抽的人都知道选哪个。
选择需要而不选择重要。
重要是普世评价,或外界的评价,需要,是从你自己出发。
一个地方要讲发展,这是第一阶段。但是到了第二阶段的时候,就会开始讲可持续发展。因为如果不这么来,它就发展不下去了。
许广陵此际所面临的情况,大抵与此类似。
第一阶段,气血充沛。
这个目标,许广陵已经实现了,完成度堪称100%。
但是当他利用这充沛的气血想去冲撞开中窍的大门时,却受到了冷待遇。
这个结果告诉他,老一套,已经行不通了。
许广陵其实并不知道前面该怎么走。
没有秘笈来告诉他。
《青华宝篆》是很厉害的,很高大上的,但同时也很高冷,从伏羲诀开始,就没有传递给他“多余”的一丝一毫。
许广陵是依靠自身的体验和体悟,一步一步深入的。
根本窍法也是这样,梦境只为他呈现了大中小窍的位置及其基本性质,至于怎么打通?抱歉,那是一丁点儿的信息都没有。
没有老师、前辈、同道提点及互相印证。
在这条路上,朝前看,朝后看,许广陵都只看到了他自己一个人。
老师,陈老,这两位老人远在他看不到的身后。
历史上可能也有一些同道者,或者还不少,但都不确定,比如说老子等。但不管他们是不是同道者,都早已走进了岁月苍茫之中,他们所留下的文字,与其说是著作,不如说是“某某到此一游”的标识。
嗯,他们是在这个世界一游。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在这条道路上,陈老先生作为启蒙者,他告诉许广陵的是,对于人的身体来说,气血最重要,其它都是虚的。
而另一位启蒙者,章老先生,则为他好生地普及过,人是怎么一步一步衰老的。
人之衰的核心,就是气血之衰。
根据两位老人的教导,根据自身这一步一步的历程,在今天,许广陵也终于可以为这条道路的第一阶段盖棺定论,并由此而揭开第二阶段的篇章。
他还远不是大宗师。
但仅就第一阶段而言,却已经是了。
从起步,到收尾,对这条道路这个阶段上的一切,一览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