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颤。
她们是有准备的。
因为梦幻之城导航条里明明白白地说着,七十二候山,一山而春夏秋冬齐备,一山而网罗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所有气候。
这里的天气是随着这座山的高度而变化的。
在山谷而为炎夏,在山顶则是寒冬。
刚才在缆车里看着玻璃窗外钱小芹三人和其他游客一起已经是惊呼了,而这时,下了缆车,周围更是惊呼声四起。
无它,迎接他们的,是一片洁白。
缆车直接停在了一个很大的广场的中心,整个山顶,被开辟成了一个广场的形状,四围是青石栏杆,地面也是大青石铺就。
但这时,除了少许地方,已经看不到青石了。
地面被厚厚的积雪覆盖。
而天上,也正在落着大雪。
紧靠缆车边上就有一个亭子,或者说是长形的走廊式建筑,里面挂着一排排的雨伞和雨衣之类,供游客随意取用。
但很多人并没有取用。
而是就在广场上撒野,飞奔在了白雪中。
很多人两臂张开随便找了一个方向朝前跑着,钱小芹还看到一个大概二十岁左右的姑娘也这样跑。
她就穿着一身裙子!
此情此景,真可谓是美丽冻人了。
钱小芹三人都是外套,其实那外套并不顶用,至少在这里是不顶用的,刚才缆车快要到达山顶时就有天气预报,山顶实时温度,零下22度。
看起来很冷,其实并不。
或许这是景点,或许人很多,或许他们才刚从暖地方到达……
总之,虽然个个冷得清爽,但一时间还远称不上“冻”,最多也就是每次呼吸的时候,脸前带起一串白雾而已。
但正下着雪耶!
雾和雪也分不清了。
广场四边有八个开口,向下的阶梯,通向八个低于山顶广场一百米的“观雪台”。
其实广场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观雪台,但钱小芹三人还是选择了前去其中的一个,然后站在观雪台的亭子中,看天地间一片苍茫,看四边落雪簌簌而下。
也看着山间雾霭一样的东西,从远到近,由浓到淡,吹拂过她们身边。
除了游人的低语,真是雪落山更静。
苍茫,寂寞,空旷,寥远,仿佛不是人间。
不得不说,这样的体验真是特别的,至少,对钱小芹来说,站在这样一个“凌空”的地方观雪,以前从未有过。
过了观雪台,又有连绵向下的阶梯。
这些阶梯都很宽大,哪怕下着雪,也无虞滑跌的风险。
钱小芹三人在几乎是平地般的阶梯上走着,走好几步才能过渡到下一个阶梯,而走着走着,身边就从无到有地出现了一条小溪。
冰溪。
也可以说是雪溪。
都说水从山上来,到底是怎么来的?钱小芹三人以前都不知道,但现在,她们看到了。
很平平淡淡地,几乎没有一点奇怪奇异处,就是雪化了,成为小溪而已。
但就是这般极“普通”的场景,出现在一片雪野茫茫中,那视觉感受,真的,相当之震撼!
周围游人的话语、低呼或尖叫声,明显上了好几个台阶。
都是因为看到这雪溪。
钱小芹三人的脚步也是明显加快,最后,以最近距离地,接触着这雪溪的起点。
赵蓝把手伸进雪溪中,然后立马像是触电一样地甩出来,“哇,太冷了,太冷了,冻死我了!”
如果她有高山区生活的经验,就会知道,水比雪冷,水比冰冷。
而且是冷得太多!
零下好多度然而却不结冰的水,你见过吗?
赵蓝以前没见过,所以她的手一下子就被冻成鸡爪,然后忙不迭地揣进外套里,用自己的身体取暖。
快要冻僵了都!
刚才就一触之下,好像冰溪里所有的冷气都一下子找到了“出口”,以光电一般的速度向着她的手聚集,哇,刺激!
是真的刺激。
很多游客都忍不住,进行这样的体验,甚至不少不怕死的游客,还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
玩上瘾了一般。
钱小芹和纪妍也都先后体验了一下,然后蹦脚跳着,冻得!
不过,也确实是好玩!
开心!
她们顺着冰溪一路平缓向下。
天上的雪渐小,地上的雪渐薄,而她们身边的冰溪却越来越大,越来越宽,也越来越深,雪溪边上固然还是雪水交融,溪水连巴掌大的鹅卵石都没能浸透。
但雪溪的中心处,已经快有一尺多深了。
而且,由最开始的潺潺的平缓式流淌,变成了急流,变成了湍流。
以至于,虽然只是一尺深,看起来却有一种惊险之感,令人不由得地动魄而惊心。
也就在这里,下一刻,她们迎来了另一种“动魄惊心”。
薄薄的雪层里,急湍的雪溪旁,三三两两的绿色小芽,破土破冰破雪而出。
==
感谢“我的红塔山”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ft杀戮”的月票捧场。
第736章 春到人间草木知()
很难用言语来准确地表达,在一片冰雪肃杀中,看到这种绿色小芽的感受。
震撼?
感动?
大概都有。
在这里,就不分植物还是人了,面对严苛的自然,人也好,植物也好,又或动物也好,不约而同地统一了战线和立场。——都是生命。
生命,依赖自然,也抵抗自然。
于是,这种破寒而生的小芽,得到了钱小芹三女及其他诸多游人的赞赏。
赞叹之,欣赏之。
拍照是肯定的,近景,远景。
哪怕是丝毫不懂摄影艺术的人,拿着像素和变焦很糟糕的手机,这时也尽量争取着能够把眼中观看到的和心中感受到的给拍摄下来。
但这很难。
取眼中景易,取心中景难。
能做到后者,不说什么摄影大师,至少也是个王者了。
但很遗憾,绝大多数的游人,无疑都是青铜。
钱小芹是青铜,赵蓝是青铜,倒是纪妍要好一点,因为她经常会负责开会拍照之类的,所以起码也是个倔强青铜。
三青铜联手糟蹋了一下手机内存,才继续往下走。
溪流变得更加宽阔,已经有三四米之宽了,两岸都有游人,间或隔溪而望。
但过了一段急湍的溪流之后,冰溪的流势重新变得和缓,因为来到了山间的一段平坦地带,在这个长约一百多米的地方,前方的水源凶猛地流注,后方出水同样开始变得凶猛。
但在前方和后方中间,这一百多米的地方,水流简直是波澜不惊。
约一米之深的溪中又或者说是积水潭中,真真是清澈见底。
水面上,散散碎碎地沉浮着许多大小不一的冰块,大的有一尺见方,小的仅指尖大小,甚或更小,而许多仅手指那么大的半透明小鱼,在这些冰块间,欢快游动。
说是半透明,其实接近全透明,只是眼睛尚能捕捉而已。
“鱼陟负冰!”赵蓝指着溪中,带着一些惊喜地大声说道。
昨天的查询,无疑在此时发挥了作用。
知道这个的不止她们,有好多游人都在说着。
呆板的文字描述化为生动的景致呈现在眼前,钱小芹三人都有点兴奋,这就是“有所知”之下,观景的加成。
无须多说,自然又是一阵拍照。
一月冰雪寒,二月春风暖。
春风暖,也就意味着花开鸟来了。
沿着宽阔阶梯所形成的山路一路或转或折继续向下,渐渐地,冰没有了,雪也没有了,而冰雪所形成的溪流到了这里,散成数十百条。
每一条的景致都不一样。
或宽或窄,宽有数米,窄不满尺。
或缓或急,缓似静止,急如奔雷。
或直或曲,直若矩尺,曲则多种多样,有九转十八弯的,也有盘旋如环的。
但这里,水并不是唯一的主题。
之前在上方,只见绿芽,而到了这里,淡绿,浅绿,翠绿,深绿,已经是浩浩荡荡地在眼前铺展开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看着眼前景,纪妍嘴里这般地念着。
赵蓝没听清,又或者说听不太明白,让纪妍重复着又念了一遍,接着更让她稍微解释了一下。
纪妍挥洒自如。
边上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男孩。
“哇,姐姐你好厉害!”小男孩仰起头,用崇拜的眼神和语气,对纪妍说道。
“看不出来,你还蛮有文化的嘛!”赵蓝也说道。
“你忘了我干什么的?”纪妍微微一笑,淡淡说道,一时间,风姿宛然,显然是自动开启了“女神模式”。
随后她又为两人稍作解释,有一次县里画展,就是以这首诗作为主题。她既不是组织者也不是参加者,不过她的微信公众号,全程跟踪了这件事。
这里,山间开辟了很多的观景处。
各种观景台,凉亭长廊之属,以及木椅木凳之类,应有尽有。
钱小芹三人又在这里,耗了很多的时间,以及很多的内存,当然同时还有很多的手机电量,然后才恋恋不舍地继续向下。
实在是生活在城市中,这样的接触各种“绿”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
当然有公园。
当然有行道树。
就连纪妍自己家的阳台上,都种了一些小花草。
但那些,和眼前的,真不一样!
和眼前的这些比起来,以前身边的那些,简直就和假花假草差不多!
而在这里,随便地靠近一棵树,一株灌木,一片小草,那生机便在眼前盎然地洋溢出来,看着看着,好像那生机也跟着洋溢到自己身上一般。
更不用提那各种参差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