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里的怒火。
果然,梗不怕老和旧,有用就好!
显然对于惠妃这种一心想要拿第一当首席的人来说,这个千年不变的梗就是一个好梗,也不怪恭妃每每都拿出来恶心惠妃,谁让惠妃就吃着一套了。
不过这梗也只能恭妃用,一来她名正言顺,二来虽然阿灵阿是不给她家族支持了,但钮祜禄氏一族还是有人愿意抱上恭妃大腿的,只是没以前那么声势浩大而已,她不怕惠妃的报复。
不过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已,惠妃在心中冷笑,不露声色的说道:“恭妃这话可错了,本宫和科尔坤现在可没关系。”只是指婚而已,还没有成亲谁知道会不会发生意外了,万一大阿哥或者是大福晋突然暴毙了,可不就没有关系了。
而且姻亲这种关系说靠谱也靠谱,说不靠谱也不靠谱。赫舍里氏、钮祜禄氏和佟氏相互联姻,可真到了斗现的时候还不是自己顾着自己,甚至于为了自己的利益还会出手对付姻亲了。
惠妃这话字面上没多少意思,可她却点明了恭妃,再联系到现在钮祜禄氏掌权的阿灵阿和恭妃不和的事情,其意味可想而知。
恭妃果然生气了,正准备反击回去就被人打断了,皇太后出来了。众人又是一番行礼后才坐下,不过显然之前的斗嘴被皇太后听见了“你们刚刚在说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随后还是惠妃回答道:“回太后的话,没说什么,再说大阿哥的婚事了,您呀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孙媳妇了。”
这话不算出格,也不算蒙骗皇太后。不过皇太后也不是愚蠢之人,自然明白惠妃话里的水份,不过她在后宫一向都是和稀泥的,当下也顺着惠妃的话说下去,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后,还提到太子、三阿哥、四阿哥的婚事也不远了。
皇太后不说这事,大家多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毕竟太子的婚事岂是她们这些小妾能左右的,恐怕皇太后都没有发言权。不过随着大阿哥婚事的临近,最近一段时间说道太子婚事的次数是越来越多,这倒是无意中给了大家一个信号,一个皇上现在可能就在考察太子妃的信号。
后宫里不是人人都奢望自己的儿子日后登基成为皇帝,而自己母凭子贵成为皇太后的。也有人过得不如意,皇上给太子娶妻,这太子妃的人选肯定是慎之又慎。
现在恐怕除了诺敏之外没人知道皇上挑选儿媳妇的标准,因此家世不够特别突出但却有野心的人,理智的放弃了太子妃的位子,转而想着太子侧福晋庶福晋等等侍妾的位子。
现在来看太子的行情还是挺好的,一旦皇上驾崩太子登基,太子妃肯定是皇后无疑,太子身边的侧福晋庶福晋等侍妾也能捞到一些位子,或妃或嫔或贵人。
在不知道太子下场的情况下,这对于某些家族来说还是挺有吸引力的,一是皇上的后宫高位分几乎已定没多大的可能突出重围难度系数太大了,二是太子现在身边还没有女人,若是能抢先在太子妃之前生下庶长子来,那或许未来就是另外一个惠妃荣妃了。
因为皇太后的话众人心思各异,就是意图将太子拉下马来的惠妃也想着要不要在太子身边安排一个卧底了。
或许只有诺敏一个人内心是平静的,以她的家世家里的格格们根本就够不着太子,再说她之前已经在太子身边布好局了,现在不用手忙脚乱的。
至于太子妃?
诺敏嘴角微微上扬,恐怕现在除了她之外谁也没有想到皇上竟然会给太子指那么一个太子妃,恐怕现在就是皇上也不会意料到。
倒不是说上辈子的太子妃不好,但看个人素质,那绝对是能担当得起太子妃乃至于日后国母一职的。可这年头娶妻,恰恰相反最后才看个人素质,最先看的是家世。太子妃的家世不弱但比她强的却有很多,和她家世差不多的就更多了。诺敏这说的还只是在和她同一届大选秀女中的比较,若是放眼全满洲那数量更多了。
第207章 蠢鱼()
100%的人都知道这些大金句,但只有1%的人知道它们竟然还有坑爹的下半句!
经常有小伙伴45°仰望天空时问自己:
为什么我知道很多道理,
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呢?
蠢鱼告诉你:
那是因为你知道的名言名句,
其实是用错了几百年的啊!
这些错误有的是因为大家口口相传,
时间久了,难免会有几个字出错。
但仅仅几个字的错误,
就能让句子的意思180°大转变。
尤其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名言,
很多被错误相传了几千年。
要是孔子泉下有知,
估计棺材板都要给气飞了啊!
还有的,就是在流传的时候,
因为作者没法一个个地去解释,
结果就有人理解成了完全不同的意思,
脑洞大不是病,
但是带偏了后面几十代人,
就是你的不对了啊!
还有的,就是因为古人记忆力太差,
一句话只能记住上半句,
下半句不知道忘到哪里去,
偏偏这句话还是神转折,
就这样不小心把转折弄丢了…
今天蠢鱼就要带你来看一下:
那些年,我们用错的名言
1离家出走的下半句
自古神句在最后,
但是很多句子,
偏偏总是被人遗忘后半句,
尤其是那些神转折的句子,
从小到大我们只听过上半句,
如果你看到它后面真正的下半句,
估计这辈子都心理阴影了…
上句:三思而后行
下半句:子曰:再,斯可矣
▲
这句话讲了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季文子,办事特墨迹,
总是要纠结好多次才去做,
孔子听了说:
一件事思考2遍就够了,
想来想去还不动屁股,
墨迹你妹啊,justdoit!
上句:父母在,不远游
下半句:游必有方
▲
曾经,
每次小伙伴们想出去浪的时候,
父母总会搬出这句话教育我们,
但是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其实是:
父母在,不要远游,
远游的话,
必须告诉父母你要去哪里,
你要去做啥,
你定的哪家酒店,
做高铁还是飞机,
到了那里吃哪家饭店,
拍了照片别忘了发朋友圈,
好让父母给你也点个赞。
【游必有方里的“方”,指方向,去处】
上句:老来多健忘下句:唯不忘相思
▲
多少人把这句当成了嘲讽的话啊。
其实这句话出自白居易大大,
老白同志晚年遇到个朋友,
那人问他,还记得曾经的村花王二丫吗?
老白说:老来多健忘…
朋友惊讶:你俩不是还拍拖过嘛!
老白又说:唯不忘相思…
朋友表示:
没见过虐狗还要大喘气的啊!
上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下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
这首诗其实是有来头的,
明末时候有位高僧,
遇到了一个四处滥杀无辜的反派,
高僧劝说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反派说,你只要肯破解,我就不杀人,
高僧在色戒和其他戒律中间犹豫了一下…
你猜他选了啥?
开玩笑,现在网上审查的这么严,
你以为我会告诉你破的色戒啊?
高僧当然是破了酒肉戒,
一边吃吃喝喝还一边做了这首诗,
只为了告诉后人:
我这都是被逼的啊!
上句:言必行,行必果下句:硁(kēng)硁然小人哉
▲
话说有天孔子吃饱了,
和自己徒弟们剔牙唠嗑,
大徒弟问了:师父,什么样的人最牛逼?
孔子说:能代表国家办大事人,
比如咱奥运会的运动员们。
二徒弟问:那其次牛逼的呢?
孔子说:当然是人人都夸的人,
比如村口王师傅,手艺贼好。
三徒弟问:那第三牛逼的呢?
孙子说:那些说啥就必须做啥的人,
一看就是固执浅薄的,
但是看在他不骗人的份上,
算他个三等吧!
上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下句: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
▲
这句算得上是被误解得最夸张的,
看字面意思好像是在说:
不孝有三种,不结婚生子的罪最大。
就因为这句话,
多少姑娘小伙被老妈天天逼着相亲啊…
其实这都要赖当年的舜,
尧舜禹大家还记得吧,咱老祖宗。
当年舜想娶尧的女儿当老婆,
但是心里估摸着老爹肯定不同意,
于是没说一声就直接娶了。
孟子同学就发明了这句话:
不孝有很多种,无后罪最大,
啥叫无后?
就是这么重要的人生大事却不告诉父母,
没有尽到作为后辈的责任啊!
上句:人是生而自由的
下句: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再下句: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
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
自古神句出最后,
如果没有下半句,
整句话都不对味了有没有,
再比如下面这个
上句:相濡以沫
下句:不如相忘于江湖
▲
这句话就不用蠢鱼解释了吧,
说来说句就一个道理:
祝天下有情人终成亲兄妹啊!
2只看字面意思100%错误
学文言文的时候大家最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