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琳因与袁府交好,遂入袁绍幕,在袁绍出逃之前,便已经出洛阳在外为其接应,而后至渤海,继续为袁绍出谋划策,实际上这人才能大多在文笔上,谋略却没多少,之前没多少发挥余地,但在谯县曹操讨董檄文出现之后,却有了他表演的舞台。

    袁绍听到了曹操的讨董檄文的消息之后,立刻知道机会到来,干脆便命陈琳同样写了一篇文章,而且直接提出了盟军的想法。

    这陈琳别的不行,但其人文才绝佳,一篇《天下义士会盟诛国贼书》洋洋洒洒近千字,历数董卓自入洛阳以来,上欺皇族、下压百姓,累累恶行可谓是罄竹难书,简直将董卓描绘成了一个人人恨不能够生食其肉、生吞其骨,恶贯满盈、饿殍千里(呃,这个词貌似不合适)的混账人物。

    说起来董卓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罪行不好说,但文采风流的陈大名士此文一出,立刻让董卓恶人之名传遍天下,不管是认不认识董卓此人、知不知道他干了些什么事情,反正董卓已经和那些罪恶的词语分不开了,这也只能说是这文人笔杆子的功力实在是太厉害了,厉害到作为枭雄的同盟中曹操之流也会感到心惊——这也是一个人才啊。

    初平元年三月下旬,终于筹备完毕的各路诸侯,在曹操讨董檄文为引、陈琳《天下义士会盟诛国贼书》将其推向高*潮的当口,于陈留县城汇聚,一时间这座本不算小的县城却是头一遭如此风云际会、群英齐集。

    此次会盟的共计有十八路诸侯,个个都是大有来头:

    首先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字公路,系四世三公袁家嫡系子弟、洛阳年轻才俊之一,早在董卓入主洛阳之时就已经离开,在曹操谯县讨董檄文横空出世之后,他立即自南阳起兵呼应,不日即募集两万兵马,又得知会盟将在陈留,即速往北赶来。

    冀州刺史韩馥,字文节,本为御史中丞,董卓封其为冀州牧,闻曹操讨董檄文,遂慷慨激昂登上点将台,领冀州数万兵马望西扑来。

    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续,人言其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与韩馥同为董卓所封,最终却同样兴兵过万来会盟攻打董卓,可说颇为讽刺。

    兖州刺史刘岱,字公山,乃是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也算是与曹操一起谋划讨董之事的最早一人,加上汉室宗亲身份,虽本身兵力略逊,仅万余人,却无人敢小觑。

    河内太守王匡,字公节,曾为何进的大将军府椽,少有任侠之气,与蔡邕交好,为人不吝财物、热善好施。

    陈郡太守张邈,字孟卓,早年与曹操、袁绍多有交往,而此次会盟陈留便是在他的地头上。

    东郡太守乔瑁,字符伟,前太尉乔玄族子,曾为兖州刺史。

    山阳太守袁遗,字伯业,袁绍从兄。

    济北相鲍信,字允诚,灵帝封西园八校尉之一,后军校尉。

    北海太守孔融,字文举,从虎贲中郎将转为议郎,再到贫瘠之地北海为相,自然是因为得罪了董卓,不过在其任上却做得不错,时人称其为“孔北海”,算是对其的赞扬。

    广陵太守张超,字孟高,张邈之弟。

    徐州刺史陶谦,字恭祖,少年时以不羁闻、敖戏无度,后好学,为诸生,仕州郡,举茂才,拜尚书郎,先后出任舒县令、卢县令,其后迁幽州刺史,征拜议郎;其“在官清白,无以纠举”,在那汉末“豺狼当道”的年头实属难得,而且他算是汉末诸侯中第一个在境内推行屯田之策地。

    西凉太守马腾,字寿成,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后裔,不过在陈留的诸侯中,却并没有他的身影,因为他在董卓的后方、西凉,也实在是没办法绕过来,仅派了一个代表人物。

    北平太守公孙瓒,字伯珪,幽州刺史刘虞手下,当然实际上他和刘虞极不对付,几乎到了水火不容,而没有意外,那如历史一般过几年刘虞就要被他干掉,而幽州也将落入他手。

    上党太守张扬,字云里,亦即曾经并州刺史丁原帐下三大部将之一,与吕布、张辽并列,为武猛从事,后吕布投董卓,张辽归吕布,这张扬便分兵出洛阳,据上党郡而望河内。

    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字文台,兵圣孙武后裔,尝在朝廷平黄巾之时出力颇大,为人刚毅果敢,有大将之风。

    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字本初,四世三公袁氏家族所出洛阳年轻俊杰,为汉灵帝“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司隶校尉。

    典军校尉曹操,字孟德,算得上是此次联盟“元老”级人物,首先是他发布了讨董檄文,号召天下诸侯联盟讨董,而后对于讨董之事也是积极参与。

    这十八路诸侯中,除了西凉马腾之外,其余十七路目前都齐集在了陈留,一时间令此地暗潮涌动、风云际会,可谓一时天下之焦点。

    初平元年三月下,大汉朝轰轰烈烈的第一次联盟讨董正式拉开了序幕……

    。。。

第十二章、英雄楼吕布书飞白() 
(感谢书友“男孩老”的催更票支持,虽然下周可能还是裸奔没推荐,但今天还是两更,这是第一更~)

    当保镖还是当将军?呃,这是一个问题。

    不是吕布要自找麻烦,而是他现在就切实面临着这样的选择。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罪魁祸首曹操曹孟德。

    他当初那一次刺杀对于董卓的影响是巨大地,本来董卓人就惯多疑,有时候说好听点可以叫做谨慎,但在用人和对自己安全考虑的方面,董卓显然有些神经质了,在经历了上次那样的刺杀事件之后,董卓就变得颇有点儿惊弓之鸟的意思,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虽说小心无大错,但过分的紧张很多时候却也不见得就是件好事,至少对于吕布来说,董卓越是紧张那么对于他的依赖就会越重,而对他依赖越重,对他的发展也越不利。

    至于说为什么依赖?很明显,吕布乃是董卓手下第一猛将,也是他最能够信得过有那个实力能够保障自己安全的将领,未必是说他对吕布信任就比李儒他们要多,只是吕布的厉害就是能够给人这种安全感和信心。

    本来按理说来吕布应该感到高兴,可惜不得不说地是,对于战场的渴望,显然要比一天到晚跟随在一个大肥仔身边更有吸引力。

    当然,吕布甚至还想过将典韦推出去给董卓当护卫的想法,但想想现在典韦本身对自己认同度就不算太高,如果将他推出去,以后这员猛将自己要回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吕布总也要想到自己的退路的。

    吕布也和董卓提过几次,自己要出去带兵,尤其是随着讨董檄文出世,天下局势一度变得十分紧张,眼看着洛阳、河内就是山雨欲来,十八路诸侯联盟的消息也隐有传来,虎牢关大战眼看在即,自己的舞台即将到来,他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只是现在的局面和历史上明显有所不同,董卓的心理自然也变化了,对于自己的安全问题也看得更加重,原本可能放吕布出去,现在这机率却小了许多,对于吕布的请求,自然也是坚决地拒绝了。

    吕布虽然不爽却也没办法,谁叫他现在不是能够完全自己做主的“主公”呢?更何况董卓的要求说起来并不过分,反而自己如果一定要反对,其心可疑。

    想不到脱身办法的吕布不免有些苦恼,郁郁地从相国府出来之后也懒得回府去,干脆跑到英雄楼喝点酒解解愁吧。

    最近跑英雄楼有些勤了,这里的服务本就算不错,菜色也颇合吕布胃口,可不是家里厨子能比地,加上和王越的关系,让他在这里每每感觉宾至如归,当然他自是不知道有人在他门外总是对着苍天默默感慨这丫实在是太能吃了,再这么下去酒楼还要不要办了之类地。

    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说解愁什么的都是借口,喝酒才是真,现在吕布也算习惯下来这个时代的酒了,虽然浑浊,虽然某种程度上比不得后世,尤其是那些烈酒,但想想更多人想喝还喝不上,更别说像自己这么畅饮,也就释然。

    反正要他发明酒什么地那是不会地,既然如此只能习惯这里的了。

    实际上吕布现在还在为另外一件事情犯愁,因为蔡琰走了,当听说了十八路诸侯组成了讨董联军向着洛阳逼近而来,洛阳已经是乱成了一锅粥,一大堆的达官显贵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跑路,再不济也要给自己留条退路,而蔡邕毕竟是前将军,虽然董卓没怎么给他实权,却也不会让他随便跑了,所以蔡邕干脆就先将自己最不放心的女儿蔡琰“打包送走”,暂离了洛阳这个是非之地。

    蔡琰离开的时候吕布没去,他不知道少女在离开之前还念念不忘某个家伙,望着这座都城感慨之下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只是想到了蔡琰这一离开,彼此分别不知何时能够再见,实际上再见也没差别了,自己在这个世界所谓的“初恋”就这么不疾而终,他难免有些郁郁。

    “吕将军,师傅和大师兄让我来问问将军有何要求……”一个小厮敲响了吕布包间的门,吕布“嗯”了一声,那小厮便推门而入,恭敬进来询问。

    那小厮实际却是王越的一个弟子,当然身材是肯定不“小”地,更可以说是英雄楼的一个金牌打手,只是在吕布这个师傅王越都特别吩咐要重点照顾的贵客面前,可不敢有丝毫怠慢。

    吕布正要摆手让他推下去,也不知道是酒兴上涌、心血来潮,还是纯粹为了发泄,他突然起了留下自己墨宝的想法,便命那小厮取来毛笔和砚台,让其在旁伺候研磨而自己却提笔开始沉吟起来。

    毛笔字吕布可不是第一次写了,其实前世的时候他就有练过毛笔字,以颜柳为师,有时候师古欧阳,或者玩玩狂草,当然后者是玩不转地,只是此时吕布来了兴致,突然想起了自己前段时间有空会临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