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走后,骆俊鹏立即就说道:“完了,老吕肯定会去项目组里放风,把你刚才说过的话给透露出去,这下你想报高价都难了。”
很显然,他也觉得余文钢的报价实在是太低。
而凭借他对吕会宁的了解,他知道吕老头的心胸其实不是特别大的,既然余文钢搅了计算机院的局,那吕老头肯定也不会让余文钢占便宜,会拿出一副公事公办的姿态来。
“要不是还要养人,我连这二三十万都不想赚。”
余文钢却摆出了一副无所谓的架势。
这下骆俊鹏也惊讶了。
他没想到,余文钢竟然会来真的,这让他忍不住想,这是他所认识的余文钢吗?
因为更加了解,他当然不会像吕会宁那样,认为余文钢的眼界和格局都很低,只想到赚一点蝇头小利。
道理很简单。
一家小小的电脑组装店,都能被这小子折腾出那么大的动静来,这是眼界低和格局小能做到的?
能整出校园歌手大赛那种规模的大活动,又能是小格局之人能做到的?
如果余文钢眼界低,最开始能拒绝院里的那些看起来十分不错的条件,转而提几个让丁新光等人都觉得他傻的要求?
再说,余文钢连射频卡和刷卡机近亿利润都看不上,又岂会是盯着一点蝇头小利之人?
这么一想,骆俊鹏的思路立即就豁然开朗了。
“你还有后手!”
他立即就非常肯定地说道,可紧接着他却又问道:“是什么?”
“你猜?”
余文钢却笑着回道,然后也紧接着说道:“院长,你别问了,这可是商业机密来的,到时你就知道了。”
骆俊鹏颇有些无奈。
他就知道,以这小子的心机,肯定是留有后手的,对此他也很好奇,可这小子现在翅膀硬了,硬是不说的话,他又能有什么招?
无奈之下,他只好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更为关注的事情上面去,立即又问道:“你真有把握在三个月左右拿出一个可供测试的系统来?”
“应该可以吧。”
余文钢回道。
在这一点上,他其实是有相当把握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新系统之所以开发周期长,其实主要的原因在于系统功能的定型、细节把握等方面需要反复论证、修改,从而耗费大量的时间。
而对他来说,校园卡的应用在前世就有成熟的案例,各种细节的具体实现他也是熟得不能再熟,因此在他的指导下,整个开发团队根本就无需走弯路,完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而张高阳等人经过这一模拟系统的考验,证明开发能力还是不错的,在这种情况下,再给开发团队再加多几个人,然后再加上他自己,三个月左右把系统的第一期技术实现真的没太大难度。
这可就让骆俊鹏为难了。
要知道,系统一进入实测阶段,就必须得上射频卡和刷卡机,而射频卡和刷卡机的投资这一块他到现在都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要是他这边赶不上余文钢的进度,岂不是会让这一赚钱机会旁落?
他立即就问道:“批量交付射频卡和刷卡机你预计要多长时间?”
事实上,系统一成型,就得向余文钢这边提供试验用的射频卡和刷卡机了,只不过如果是在测试阶段的话,还可以用实验室手工制品来勉强应付,可一旦正式投入使用,试验品就无法满足要求了,因此他必须问清楚这个时间差,看看时间上来不来得及。
“最多不超过四个月吧,加上寒假时间,顶多五个月。”
余文钢又回了一个相对稳妥的数字。
理论上来说,如果系统能在三个月内开发完成的话,测试和验收时间顶多只需要一个月左右就够了,只不过学校情况比较特殊,中间还有一个长达近一个月的寒假,因此他得把这一时间预算进去。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初了,再过两个多月就是寒假时间,因此系统的交付会拖到春节后去,再加上测试和验收时间,整个系统应该能在明年三到四月份投入实际使用。
交给骆俊鹏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这投资从哪来呢?
骆俊鹏又开始头疼了,想了想,他试探性地问道:“要不,我在院里发动一下,让大家集资来投这个项目?”
无奈之下,他又把主意打到院里那些科研大佬们头上去了。
因为长年做课题的缘故,院里有钱的大佬其实还是不少的,比如说他自己,把家底都掏出来的话,弄个百八十万出来也不是问题,然后再来几位大佬凑一凑,两三百万的前期投资就差不多够了。
只不过如何去说服那些大佬,但靠他自己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他需要跟余文钢商量一番,希望能利用余文钢的忽悠本事来帮他成事。
可余文钢却摇了摇头:“我不建议一开始就把股权搞得太复杂,再说,如果我这边对外扩张速度够快的话,你那边就面临二期甚至三期投资,到时增资又是一个大问题。”
他根本就不赞成骆俊鹏的主意。
关于射频卡和刷卡器制造厂的投资,如果只是为了满足江大以及周边少数几所学校的需求的话,两三百万的投资是勉强够的,可是按照余文钢的计划,这市场扩张的速度将远远不止少数几所学校,因此,他可不希望骆俊鹏这边拖后腿。
再说,他始终觉得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他并不认为学校的这些学究们凑到一起,就一定能把一家公司给运作好。
这就让骆俊鹏为难了。
凑钱合伙开厂就已经够勉强的了,若是再有追加投资的话,这钱又从哪里来呢?
正当他感到头疼时,他的手机响了。
电话里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老骆,我明天上午到江陵,有时间见个面吗?”
这叫一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过来。
骆俊鹏脸上立即就露出了喜色。
等挂了电话之后,他立即朝余文钢说道:“明天中午我有个朋友过来,你一起帮忙接待一下吧,能不能拉到投资就靠你了。”
余文钢:“……”
重回一把火
第437章 准备庆功
侯崇国要来江陵了。
一直处于百忙之中的他原本是没时间的,可现在他却不得不来了,这是因为他的宝贝女儿似乎有点脱离了他的控制。
和骆俊鹏一样,出生于五十年代的侯崇国属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考进了西南某知名邮电院校,和骆俊鹏成为了校友。
只不过与骆俊鹏毕业后继续深造有所不同的是,侯崇国一毕业,就回了自己的老家天府之国,成为了成都一家国企的技术工程师,并且逐渐走上了领导岗位。
1992年,改革春风起,全国掀起了第一波下海潮,侯崇国也选择放弃了公职,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依靠家族的支持创立了一家民营电缆公司。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他的眼光也是独到的,经过数年的拼搏,他的那家电缆公司,从一开始的生产电力电缆,到现在的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等,已经占据了西南电缆市场的不少份额,他也成为了整个西南都小有名气的知名企业家。
至于他跟骆俊鹏的关系,原来在学校时因为不同班,因此只能算得上是点头之交,彼此认识而已。
两人的再次结缘是在母校的四十周年校庆上。
那时,他们一个是知名企业家,另一个是知名学者,并且两人又在业务上有所关联,因此关系也就很快建立起来了,虽然并不经常联系,可还是成为了值得信赖的朋友。
这也是他的宝贝女儿侯艺雯为啥会报江大电信院的原因之一。
侯崇国很清楚,通信绝对是未来发展的热门行业,也是他的企业将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因此他希望自己女儿也能在学业上涉入这一领域,以在将来为家族企业助一臂之力。
在这种情况下,实力雄厚的江大电信院绝对是不错的选择,而且,这里在关键时刻还有当院长的老朋友帮忙照应,因此侯崇国有理由相信,在这个讲人情讲关系的社会,这是最好的选择。
只可惜,宝贝女儿似乎有点想脱轨的迹象了。
他听说再过两天,侯艺雯就将去参加一个大型的歌唱比赛,准备尝试往文艺领域发展发展。
这并不是侯崇国所希望的。
可这种事他又不能指望别人来帮他,因此,就算他业务再繁忙,也不得不抽空来江陵一趟了。
既然准备来江陵,那当然得提前跟老朋友打声招呼,然后带着女儿拜访一下之类的。
这就是人情和礼节。
……
对于这位即将到来的神秘来客的身份,余文钢暂时还一无所知,他只知道这是一个不差钱的大老板,而骆俊鹏把拉投资的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
没见过薅羊毛薅这么狠的院长!
在实在是没法拒绝的情况下,余文钢只好提出了一个等价交换的条件,那就是向院里要人。
在即将正式开始系统研发的情况下,他的研发团队也该扩大了,两位在内测中有优秀表现的年轻老师,今年刚进电信院的黎正飞和童源彬成为了幸运儿。
实际上这也不叫等价交换,因为骆俊鹏正巴不得往他的课题组里多塞几个人。
借余文钢的项目组来为院里培养人才,这是多好的机会?
只可惜,对于其他水平一般般的人,或者是资历太老的人,余文钢实在是看不上。
告辞骆俊鹏后,余文钢回了实验机房。
该结束这次内测了,再测已没有太多意义。
事实上,因为拿悬赏金无望,现在基本上已经没什么人来访问模拟系统了。
“关机,收工,给大家放几个小时假,晚上一起庆功。”
余文钢有些得瑟地说道。
“庆功?庆什么功?”
一直守在机房的张高阳不解地问道。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