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之后,经过一番艰辛的努力和拼搏,软银公司成功垄断了整个日本的软件行业,并且为孙正义积累了不菲的资金。
孙正义又不满足了。
他开始考虑新的商业模式。
1994年,37岁的孙正义带领软银在日本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了身价超10亿美元的年轻富豪,在有了足够的资本之后,他开始涉入风险投资领域。
1995年,他见到了杨致远,先后拿出了三亿美金,买下了雅虎33的股份,一年之后,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
他的财富开始暴涨。
到目前为止,他手头的雅虎股票,按市值来算,已价值八十多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他之所以来中国发展,源自于他的一位老熟人,曾在伯克利分校给他打过工的ut斯达康的创始人陆洪亮。
在给ut斯达康投了几千万美元之后,让他意识到互联网市场正飞速发展的中国是个大金矿。
于是他来了,准备在这里成立软银中国。
一来他就有了收获。
在ut斯达康的办公室里,他见到了正在找资金的阿里巴巴创始人杭州马,仅六分钟左右的交流,他就做出了决定,一举砸下了2000万美金。
豪赌一把!
不过到目前为止,他来中国后的投资也就仅此一笔,并且还没外传,知道的仅有少数几个人。
那这个年轻人又是怎么认出我的?
一向觉得自己很低调的孙正义纳闷了,他拉了拉朋友的袖子,低声问道:“丹尼,你有跟其他人透露过我的身份吗?”
丹尼李,摩根士丹利中国区的投资负责人,一位曾在美国留学归来的香港华人。
丹尼李疑惑地摇了摇头。
孙正义更加糊涂了。
谜底在半小时后揭开。
第538章 自动上钩的鱼
挂牌剪彩仪式所延续的时间并不长,大概二十分钟之后,当科创中心的牌子成功挂上去以后,人潮开始慢慢散去,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高新区一行人又移步珞珈山酒店,准备去参加科创中心所举办的小规模酒会。
相比挂牌仪式的人山人海,酒会的规模确实少多了,参与的人主要就是高新区一行人,以及科创中心的部分核心成员,再加上江大就业中心所邀来的那十多家企业负责人。
没有了闲杂人等,没有了媒体记者,也没有了大多的政府人士,连江大的校领导,也仅有侯校长和周副校长两位参加。
江大其它部门的人都知道,科创中心加办这酒会的目的,应该是找企业拉赞助,因此没几个人好意思来挖墙角。
除了今天一直跟余钢形影不离的骆俊鹏。
相比正规正矩的挂牌仪式,这酒会的气氛可轻松多了。
孙正义自然也跟去了。
不过他的目的还是打酱油。
初来乍到的他,还不太熟悉中国的情况和商业的氛围,因此他并不急于去物色新的投资目标,而是希望多通过这样一些机会来增加自己对中国的了解和熟悉。
不过较为遗憾的是,来得仓促的他并没有带翻译,于是他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丹尼李身后混。
然后他又看到了那个年轻的男人。
让他惊讶的是,此时那个年轻的男人身边正围着不少人,而且围在他身边的,好几个都是之前在挂牌仪式上发过言的。
比如说高新区的那位姓焦的领导。
又比如说科创中心的那位主任。
再比如说最后登台赞助了两百万的老板。
这么说来,这位年轻人的身份有点不一般?
孙正义的心里有起了些许的疑惑。
正好,丹尼李似乎对这帮人很感兴趣,于是孙正义也端着酒跟了过去。
余钢这边,正在跟李一诚讨论着一件事情,那就是谁来主持这个酒会。
按照原本的计划,还是又李一诚这位正牌主任来主持的,可现在李一诚有点怂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可能很难完成余钢一开始所定的目标。
为科创中心拉到一千万赞助!
李一诚原本以为,有了挂牌仪式上的宣传,再加上侯崇国的示范,今天来的这些企业应该踊跃赞助,积极成为科创中心的企业会员才对。
可他发现自己错了。
在此之前,他曾尝试跟几位还算有点熟悉的企业负责人去沟通,询问成为科创中心企业会员的意向,可这些企业负责人的答复都是含糊其辞。
“嗯,再看看。”
“可以找个机会再详细谈谈。”
都是诸如此类的答复。
一帮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家伙!
李一诚意识到,自己若是没有余钢那种忽悠本事的话,科创中心那一千万的目标就有点悬了。
那怎么办?
当然是让余钢这个大忽悠亲自出马。
“钢,要不酒会还是由你来主持吧?你这个常务副主任也该亮亮相了,毕竟以后中心的事务还是由你来主持。”
李一诚当然不会说自己是因为怕完不成任务怂了。
“还是你来吧,我亮不亮相都不影响我主持中心的工作。”
余钢却还是想当甩手掌柜。
这让李一诚很是来气。
“要不我来试试?”
跟在他身边的韦耀倒是跃跃欲试。
李一诚直接瞪了他一眼。
我都没把握的事,你觉得你有本事来完成?难不成你有余钢那样的忽悠本事不成?
“钢,要不你上吧,一会我介绍些朋友给你认识,免得我一个个去介绍了。”
关键时刻,焦子秋为李一诚来了一记助攻,并且拉着余钢道:“走,我负责来为你做介绍。”
看着余钢不情愿地跟着焦子秋走向了酒会主持位,李一诚总算松了一口气,他叮嘱道:“记得多发展一些合作伙伴。”
他还是在惦记这那一千万的目标。
毕竟科创中心钱多不多,跟他也有很大的关系,还事关他能不能坐上gl8。
孙正义正好在此时跟着丹尼李走了过来。
“李先生,请稍等片刻。”
拉着余钢匆匆往主持位奔去的焦子秋只来得及跟丹尼李匆匆打了声招呼。
这可把孙正义又弄得一头雾水。
我一来,怎么那个年轻人又跑了?
他跟高新区的这位主任似乎关系不是一般的亲密?
孙正义疑惑地看向了匆匆离去的两人。
不过他很快就发现,两人是走向了主持位,他立即低声同丹尼李说:“丹尼,请帮我翻译一下,拜托了。”
他对那位年轻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理。
他敏感地意识到,他跟这个年轻人之间可能有点故事发生,比如说投资之类的。
其实在投资方面,孙正义并不是太内行,不太懂技术的他,并不清楚什么样的项目大有前途,能给他带来特别丰厚的回报,更不清楚一个项目可能会带给他什么样的风险。
那他投资的秘诀是什么?
看人!
比如说当时他投资雅虎,就是在杨致远身上看到了无比的自信,以及他为他所描述的一幅极其美好的蓝图。
再比如说他一个多月前投资杰克马,并不是觉得阿里巴巴这一项目有多好,而是从那个跟他一样难看,个子也不高的男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个又矮又不帅还没钱的男人身边,竟然死心塌地的跟了十几个自己掏钱跟他创业的男人,有的还是明明可以拿上年薪数十万美元的顶级职业经理人。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男人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强烈的自信,还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
这跟上大学时的他一模一样。
于是他投了,在其他投资商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一投就是两千万美金,而且他原本是准备一下就投四千万美金的,可惜那个小个子男人拒绝了他。
这也证明了他的判断是对的。
只有无比自信的人,才不会单纯地为了钱去拉投资,而是视项目的发展需要。
现在,他又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类似的特点。
认出了他,却没黏着他不放,说明这位年轻人同样也是无比的自信,并没有太把他这位新晋亿万富翁太当一回事。
明明如此年轻,却有位高权重的领导及有钱企业家围着,并隐隐以他为中心,也说明这年轻人身上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
这两点都是孙正义特别看重的。
而现在,这位年轻人又被那位大领导拉向了主持位,说明他并非闲人一个,而是跟商业或项目有关的重要人物。
于是孙正义的兴趣来了,要求丹尼李帮他翻译。
他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主持位上,焦子秋率先拿起了话筒。
第539章 比我还能忽悠的天才?
“朋友们,你们好,请允许我越俎代庖,来给大家介绍一位年轻但才华横溢的朋友。”
手拿话筒的焦子秋就这么开口了。
因为是酒会,不像正式仪式有那么多讲究,再加上在场的很多又是他带过来的人,于是他以十分轻松的语气介绍起了余钢。
“我的这位朋友,他有一个特别的身份,那就是科创中心的常务副主任,刚才大家在挂牌仪式上所看到的一切,其实都是来自于他的手笔。
“我的这位朋友,他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那就是三家科技型新创企业的老板,其中一家已日进斗金,另外前途无量的两家也已被我强行拉进了高新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的这位朋友真的很年轻,到目前为止,他还只有十八岁,还在江大上大一,可他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就在江大创下了一系列堪称奇迹般的事迹。
“”
因为极其欣赏,焦子秋推荐起余钢来可不是一般的卖力,而且久经沙场的他,口才也不是一般的了得。
酒会现场一片安静。
除了音响里焦子秋口若悬河的介绍以外,没有半点杂音。
所有人都听呆了。
就连丹尼李也听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