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外的优秀动作电影,那也不少。
比如“突袭”系列。
比如“谍影重重”系列。
比如近年来的“疾速追杀”系列。
前几部的“加勒比海盗”在动作设计和镜头运用方面其实也不错。
日本的有好几部可以借鉴的,比如“浪客剑心”真人版的三部曲,三池崇史拍摄的“热血高校”系列和“十三刺客”等,这些都是写实风格,很适合借鉴。
还有杜采歌比较欣赏的“魔女”,这部电影的剧情不评价,只说动作场景,可以说是让人耳目一新。
明明主角魔女是有特异功能,力大无比,不是正常人,而且打斗的效果非常夸张,动不动就打穿墙壁、撞瘪钢板,单手捏爆脑袋,但是场景看上去却无比真实。
你的理智告诉你这些都是假的,但是你的眼睛、你的大脑都告诉你这是真的。
当然也不能忘记“功夫熊猫”,虽然主角是一只熊猫,配角是一群动物,虽然有很多魔幻奇幻元素,但是动作设计真的别具一格。
当然,杜采歌不打算把自己的“武林”做成一锅大杂烩。
不可能借鉴来、借鉴去,把自己的风格给消磨掉。
不管要借鉴什么,首先要有自己的东西。
没有自己的东西,风格就无法统一起来,拍出来的电影就会很凌乱。
那么自己要打造的“国术流”宇宙,其打斗场景究竟应该是一种怎样的风格?
杜采歌也思索过很久。
首先,国术应该是给人感觉很真实的,拳拳到肉的,有肌肉的反馈,有人体的极限,不能飞来飞去,不能隔空打牛——可以吐罡气打凌空一寸,可以抓住别人的胳膊一抖就将人家的几块骨头抖脱臼,但隔空打牛真不行。
可以提前预判躲子弹,但肯定不能用“子弹时间”的方式来刻画。
这是写实动作片,不是科幻片。
那么,他要展现的风格之一就是“写实”。
要给人真实感。
其次,因为在“龙蛇演义”的里,一直在强调国术的实战性,把国术分为“练法”“打法”,说国术“只杀敌不表扬”,强调打法的凶险。
那么怎么去表现打法的凶险?
可以借鉴“谍影重重”,用一些短距离的镜头,贴近演员拍摄,展现出打斗过程中的快节奏、凌厉、凶险。
再次,丹劲高手交手,毕竟不是街头混混打架。
除了要体现交手时的凶险和残酷,更要体现出他们的大气、宗师风度。
那么就需要很重视镜头的美感,这一点,可以向日本的几部动作电影学习。尤其是“浪客剑心”三部曲。
且看看剑心vs宗次郎(第一次交手),剑心对战志志雄真实,相乐左之助vs安慈,比古清十郎在竹林里指点剑心奥义这几战吧。
光线和色彩的运用,道具的布置摆放,都是美不胜收。
战斗动作的设计,既有实用性,又兼具了仪式感。
确实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部电影。
大友启史的功力,并不在塑造人物上。
至少扮演剑心的佐藤健(也曾主演“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在他的手底下并没有特别惊艳的演出。
但画面质感、光线的运用,实在是堪称教科书级别,这是值得杜采歌学习的。
最后,要借助道具和后期特效,来体现战斗的残酷,血浆,断骨,残肢,一样都不能少。
但不能拍得恶心,而是要体现出暴力美学来。
这一点,可以向热血高校、十三刺客、甚至暴力街区、刺客联盟等学习。
那么归纳一下,关键词:写实。凶险。凌厉。画面美感。仪式感。暴力美学。
这就是杜采歌打算在“武林”,继而在整个国术流电影宇宙中打造的动作风格。
目前在东南亚拍摄王超和霍玲儿的这几组动作场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这是杜采歌和动作指导团队彼此熟悉,彼此磨合的过程。
要让两位动作指导能真正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东西,再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拍摄风格,去设计后面的打斗场景和动作。
虽然时间短促,但是效果还不错。
粟芸和赵哲昆都是很乐意不断学习的人,并不抱残守缺,总是想尝试新的东西,怀有热情和好奇心。
杜采歌与他们的合作,至少在这开始阶段,是非常愉快的。
在拍摄之余,杜采歌也向他们透露,自己想打造一系列“龙蛇演义”电影的想法。
他没有用“电影宇宙”这个词,在蔚蓝星,这个词还不存在。
其实不用他说,光是这部电影的名字,“龙蛇演义之一个人的武林”,就已经透露了他的野心。
这妥妥的是向一个系列的方向发展。
动作指导也是要吃饭的,知道自己可能会获得一张长期饭票,赵哲昆和粟芸当然会更加用心。
第594章 我要的美学
杜采歌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画面。
那是色彩层次极其丰富的画面,火光映照在木桶、木质墙壁上,明亮和阴影交错,各种道具的摆放看似杂乱其实井然有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
空气中漂浮着点点火焰的余烬,明灭不定,就像志志雄真实的野心一样,灼热,炽烈,但已到末路。
志志雄真实浑身缠着绷带,手持爱刀‘无限刃’,站姿桀骜而大气。
哪怕没看过原著,不了解这个人物,只是凑巧看了一眼的观众,也能通过这演员的扮相、站姿、神态,立刻感受到这个人物的一些特质。
这特质如果归结为两个字,就是“枭雄”。
他的对面是绯村剑心,衣服破破烂烂,脏兮兮、遍体鳞伤。
剑心瘦削的身体摇摇晃晃,因为疲惫和伤痛,仿佛随时可能倒下,只有眼里燃烧着不屈的火焰,脸上的十字伤依然倔强。
然后绯村剑心弯腰,前倾,摆出拔刀术的姿势。
这是“浪客剑心…传说的落幕篇”里的经典一幕。
接下来,就是绯村剑心用飞天御剑流的奥义“天翔龙闪”打飞了志志雄真实,拯救了日本。
杜采歌当年在地球时,反复观摩过这部电影,对这一切耳熟能详。
尤其他现在有着照相机记忆,可以随时把当时的画面调阅出来,犹如目睹。
每一次回忆,他都会惊叹。
构图,色彩,光线,道具,人物造型,动作,调和得如此之好,让这一幕足称经典。
其实浪客剑心里的动作设计,看似真实,其实并不真。
要看真正的武士战斗,且去看“武士的一分”“黄昏清兵卫”。
不管是“浪客剑心”,还是大受好评、将暴力美学推进到一个新层次的“十三刺客”,其实都只是写实,是“艺术性的真实”,而不是还原真实。
就是看上去很逼真,打得很惨烈,但其实现实中人们不会这样厮杀。
就好像,武术套路看上去美观大气,舒展夭矫,但是那些民国时期武术高手的战斗,打起来更像是王八拳对打。
杜采歌当然也不想追求完全还原真实。
那是吃力不讨好。
写实和真实是两码事。
精武英雄是写实。绣春刀是写实。
“师父”和“箭士柳白猿”是真实。
哪样更受欢迎,就不用多说了吧。
国术流,肯定是要写实,而不是真实。
然后再以浪客剑心为例,比如绯村剑心收刀入鞘、弯腰、前倾,这个仪式感十足的动作做出来,大家就知道,他是要用拔刀术了,期待感就上来了,屏住呼吸,等待那一抹滟潋的刀光。
这个动作本来也是设计得很有美感,又兼具仪式感。
虽然实战中,根本没人会这样施展拔刀术。
但是有什么关系,这是电影,好看就行了。
整个“浪客剑心”的格调,就像是踏着月色、喝着津清彩绘玻璃小杯装着的清酒,在菖蒲花香味中,去执行天诛,掀起腥风血雨。
而在这腥风血雨的残酷里,有着优雅之美,浪漫之美,破灭之美。
这是“浪客剑心”的美学。
那自己想要的美学是什么?
杜采歌睁开眼。
眼前是沙滩,礁石,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浪。
数十人的剧组分布在海滩上,忙忙碌碌。
道具组和化妆师在对演员进行最后的检查。
姜佑曦在衣服下,穿着一件特制的皮套。
这皮套也是根据他的脸型、体型做的,但是颜色比他的肤色要深,肌肉色泽更明晰。
这是为了体现王超能随意控制自己的肌肉和血液,打破虚空见神不坏,在战斗中可以让身体“巨大化”,改变皮肤的颜色,让整个人如同战神下凡。
因为掉发过多、最近刚刚剃了个光头的田瑛正在指导摄影组对摄影机进行调整,他的光头非常显眼。
王超在整部电影里,总共出场三次,出手两次。
这一幕要拍的,是影片快结束时,王超考较徒弟的功夫。
打完后赞了一句:“你进步了。距离我的境界,更近了一步。”
杜采歌预计这一段的篇幅,大约是1分半钟。
为了这1分半钟,剧组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拍摄几十组镜头,几台摄像机加起来至少5个小时的素材,从中剪辑出自己所需要的1分半钟来。
当一切就绪,杜采歌喊道:“开始!”
姜佑曦和许清雅迅速移动,田瑛手持着一台摄像机,贴身拍摄。
这一段拍完,杜采歌叫停,看了看刚刚的素材,表示满意。
画面里,色彩饱和,角度和光线恰到好处,动作非常有质感。
旁人看到的,是近乎可笑的一些武打镜头。
而杜采歌能“看”到的,是经过后期处理,精彩纷呈的打斗效果。
“小许,休息一下。小姜,单独拍几个你的镜头。”
之所以单独拍姜佑曦的镜头,这是为了在后期进行处理时,把“王超”巨人化的效果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