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便被称为“盐漠”。
进入盐漠后,我们发现洞壁上、洞顶上都结出一层白白的含盐矿物,途中也看不见任何的茂盛植物,只发现了几株地下怪柳。那是一种低矮的灌木类植物,长出紫色的怪异细枝,但上面一片叶子也没有,犹如从地底伸出的鬼爪,十分突兀,令人望之生畏。
盐漠中的动物就更加稀少了,除了一些长相古怪、颜色单调的昆虫时而会从土中钻进钻出外,基本上没有大型的动物。如此荒凉的地方,自然人迹罕至,或许就因为这一点,鬼军才会选择在这里建造自己的大本营。
行军到此,日游和夜游两位阴帅也更加小心,向四方广撒斥候,不停地来回报告前方的敌情。这种做法,就是宁可被鬼军提前发现,也极力避免再次陷入伏击圈。
不过,一路走来一直都没有发现哪怕一只鬼兵。反而由于盐漠的面积颇大,派出的斥候花了不少时间,才终于找到鬼军的大本营:鬼城!
那是一座依谷而建的大型城池。三面封闭只留一面城墙可以进出,这倒是和地府的构造相似。而城墙的高度和厚度虽比不上鬼门关,却完全不亚于左丘城的泽门。看来,鬼帅为了打造这座城池,也着实下了血本了。
鬼城的城头上,遍插着上百杆黑旗,上面都绣着一个大大的“鬼”字。这是鬼军的军旗,简单明了。除此之外,城楼的最高处还悬挂一面大大的纯黑“帅”字旗。这面旗帜夜游军的士兵们可不会陌生,正是鬼帅的帅旗!
既然来到了鬼军的大本营,阴军也不敢大意,便先在距离鬼城三里地的地方安营扎寨,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此次出征,虽是日游、夜游两军联合出兵,两位阴帅也都出动了,但阎罗王的命令上明确写着由日游元帅全权负责。而且夜游元帅因为上次兵败汉昌,现在在日游面前颇有些抬不起头来,于是在战前会议上就干脆闭嘴不说话,完全交由日游元帅布置战术。
“此城,本帅目测甚为坚固。匆忙攻之,必不能得!”日游元帅装腔作势,晃了晃他那颗又肥又圆的大脑袋,沉吟道:“诸位将校,可有何妙计否?”
攻城之计,古往今来,莫过于水攻、火攻、土攻、炮轰、夺门以及蛮不讲理的“蚁附攻城”。
水攻很好理解,就是当目标城池临近水源且地势低洼时,便可以通过破坏河道、湖坝引水淹城。这在古代中国可谓是屡试不爽,但由于太过于霸道,有伤天和,为史书所不齿。
因为一旦引水入城,往往就会淹死全城军民,连老百姓都得一块儿遭殃。而且,攻占下来的城池也基本上就成了一座废城,除非重修河道,并等天降大旱,晒干城内的积水。即使这样,清理洪水带来的厚厚淤泥也是一项超大的工程。
只是盐漠当中本就缺水,连阴军日常所需的饮用水都要派人从外面运进来,又去哪里引来洪水?
火攻一般用来对付一些小城或者用木头构建的城寨,也有直接火烧城门的。但像鬼城这种大城,城墙高,木制建筑少,火攻的效果恐怕不佳。而且鬼城的那两扇城门是用一整块巨石建造,火烧根本就不管什么用。
阴军打仗,一般也很少使用火攻的战术。倒不是因为没有燃料石脂就是很好的火攻燃料,古时用它来制造猛火油,而是地底阴间十分潮湿、阴冷,火攻的效果并不好。很可能好不容易才点燃了城头的防御工事,一阵阴风吹过来就灭了。尤其对于鬼魂来说,鬼火的杀伤力比明火强多了,但鬼火却烧不了建筑物。
土攻其实就是挖地道,用来对付高墙坚壁最合适。地道可以直接绕开城墙的防御,从下方出其不意地攻进城内,里应外合就可以攻陷城池,属于奇招。
但土攻的限制同样很多,其一就是对土质的要求很高,太硬挖不动,太松又容易坍塌;二是非常耗时,往往一挖就是几个月,地道还没有挖好,粮草都快吃完了;三就是太冒险,一旦地道被对手发现,进入地道的军队很可能就会全军覆没,直接被集体活埋!
炮轰则是冷兵器时代的末尾才出现的攻城手段,几乎就是专门克制城堡和盔甲的无解利器。明朝的红衣大炮就是杀伤力很大的前膛炮,完全靠的爆炸力将沉重的铁球轰到城墙上,继而摧毁这些貌似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
到了近现代,技术更加高端,炸毁一道城墙已经不算什么难事。可这些热武器到了阴间地底却几乎变成了同归于尽的武器。想象一下,我们这边一门重炮轰过去,鬼城的城墙固然是塌了一个大洞,但爆炸的威力以及巨大声响带来的剧烈震动完全不亚于一次小型地震,很有可能就会使洞顶直接坍塌。到那时,恐怕不单单是鬼城,就连我们自己也会被深埋在地下!
所以,剩下的选择其实就只剩下两个了:夺门和蚁附攻城。
夺门便是强攻城门,并且至少需要一根攻城锤。最简陋最原始的攻城锤就是一根粗大的木头,由一队不怕死不要命的士兵抬着这根巨木,从远处助跑过去猛烈撞击城门。一次不行就来第二次、第三次,终究就有可能将城门后面的门闩撞断,继而冲入城内与敌军厮杀。
这也是之前甘圣带领夜游后军前往黑桃镇剿灭那伙鬼匪时采用的战术,虽然简单粗暴,却十分有效。但是夺门战术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安全地靠近城墙,以及需要付出多少条人命后才能奏效?
而蚁附攻城就更蛮不讲理了!
古代攻城战,如果攻城一方兵力完全占优又久攻不下时,暴戾的主帅就会孤注一掷,下令蚁附攻城。其实这个名称就已经描述得足够形象了,便是让人像蚂蚁一样利用云梯或者在城墙下搭起土台,直接爬上城头与守军交战。
这种攻城战术是最惨烈的一种,尤其是攻城一方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所以一旦攻下城池,往往胜利一方就会进行屠城,对守军和城中百姓大肆报复。元朝时的蒙古军队就经常采用这种攻城战术,先驱使战俘和民工担土筑起土台,再派上自己的敢死队强行登城。破城之后,十有必定屠城。
可阴军的人数在这场攻城战中并不占绝对是得不偿失的做法。所以一项一项的选择排除之后,目前适合阴军采用的似乎就只有强攻城门了。
阴军众将校很快就对此达成了共识。不过,还是有人提出了另外的一些建议。比如张浦就提出了可以先派大嗓门的军士到城下骂阵,试一试鬼帅的“脸皮厚度”。如果它耐不住寂寞而愤然领军出击,在开阔地野战可就是阴军的强项了。
日游元帅觉得此计虽不算妙计,但试试倒也无妨,便同意了。于是,前面三日阴军就派了数名嗓门大,“骂功”又比较厉害的军士走到鬼城的射程范围外,大声叫骂,有多难听就骂多难听。
但是,阴军有人会骂娘,鬼军那边也是鬼才济济呀!
况且鬼军还占了地势高的好处,站在城头上对骂还能让声音传得更远。所以日游、夜游两位元帅即使躲在军帐中,也逃不掉这种无形的远程“心理攻击”。
“骂战”进行到第三日,由于不适应盐漠里干燥又带有咸味的环境,阴军士兵早已口干舌燥,嗓子疼痛。而明显技高一筹的鬼军反倒越骂士气越高。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日游元帅派出使者走到鬼城下,给守城士兵传话说:希望鬼帅能出来与他见一面,双方主帅就在两军阵前谈一谈招安之事。
421 惨烈的攻城战
鬼城高大坚固,阴军又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强攻,因此日游元帅便想先玩点“巧计”。骂战不管用后,他又派出使者去招安。
鬼帅和鬼军一直都是地府的心腹大患,定是非要斩草除根才得后快,招安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估计日游元帅的目的肯定不是真的想谈判,而是想借谈判之名引鬼帅出城,然后就可以擒贼先擒王!
不过,做戏总是要做全套的。日游元帅的使者甚至还带了一坛子酒过去,对城头的鬼军士兵喊道:“为了表示诚意,我们日游元帅还专门带来了一坛醉生酿,想请鬼帅前来共饮一杯!”
结果,鬼城城头上出来一位鬼将,哈哈大笑道:“打仗打不赢,骂娘也骂不赢,你们这帮怂货现在又想来赚我家元帅出城?如果里面真的是醉生酿,那你们就先送上来给我尝一尝!”
谁大老远地跑来打仗还会真的带上一坛子专门给鬼喝的,还死贵死贵的酒?这个“诱饵”也确实太假了!
使者没办法,又只能百般推托,继续忽悠。说到最后,那名鬼将也不耐烦了,指着使者骂道:“招什么安?喝什么酒?要攻城便来攻城,废话少说!”
第二计又失败了,日游元帅再想不出别的妙招,就只好下令属下积极准备攻城。
因为是远征,大型的攻城器械都没有带来,只带了几副可以拆卸、组装的云梯和几十副床子弩。面对鬼城如此坚固的城墙和石制城门,单单只有这些可不行,还是必须得有一台攻城车才行。
高级一点的攻城锤其实是一台巨形的战车,称之为“攻城车”。攻城车的顶上覆盖一层防火、防水、放箭矢的顶棚,可以保护车内负责撞门的士兵;车的底部装着轮子,是可以推动的;而最关键的部件则是一根巨木,悬挂在车梁上,利用钟摆原理就可以像和尚撞钟一样连续撞击城门。
虽然巨形攻城车这次没有带来,但工匠和图纸却跟着远征军一起来了。之前日游元帅采用看似毫无胜算的骂战和劝降战术,其实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工匠们争取时间,让他们抓紧建造攻城车。
附近没有可用的树木,就只有用石柱做材料建造攻城车。这点倒是比较好解决,地底洞穴里到处都可以找到钟乳石或者石笋,敲断之后就是一根长长的石柱。各军辎重营都被派出去收集,很快抬了十根八根回来。
没有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