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奇了吧?”石欣花惊奇万分地说道。
“婶儿!不是我厉害,是咱们的老祖先太牛了!这些数据可都是张师傅精心打造的这套仪器测出来的哟!呵呵……”
一听这话,包括贺队长在内的三个人都是心服口服。
旧时代的人的确很厉害,夏晓数年纪轻轻的,啥都懂,更厉害!
第116章 测绘
经过反复多次调试,夏晓数确信“四至风候仪”没什么问题了,于是,小夏开始拆卸外部的大框架,分部整理整理也就该回仓库那边了。
老木匠张师傅一看夏先生这是打算回了,也没多说啥,转身去了最西边的侧房,小夏记得,那里好象是张师傅家存放杂物的房间。
贺队长帮着夏晓数将拆卸下来的零部件按照尺寸大小分装在不同的塑料袋里,此时,贺队长这才发现,制作这套测绘工具的工作量还是蛮大的。
夏晓数随口跟石欣花客气几句,想着等等张师傅,跟他打声招呼就得回仓库那边准备准备上后山再行测试。
过了一会儿,就见老木匠拎着一个崭新的薄木箱子打屋里走了出来。
“前几天不是坐等钢丝了嘛!闲着也是闲着,我就用一些杂木做了几口箱子,你们以后可以用它装拆下来的零部件了,塑料袋不是个办法。”
“哎哟!让您费心了,谢谢,谢谢!”说着话,贺队长赶紧将那口木箱接在手上。
“我呢,一共做了三口箱子,大、中、小三个尺寸,这个可以用来放置最外面的大架,小号的可以用来放置最精密的部件,其余零部件放到中号箱子里就可以了,我这就给你取去。”
“叔!还是我来吧。”说着话,夏晓数跟在老木匠身后,将另处两个新木箱搬到院子里。
老木匠选取的都是那种质地比较轻薄的木料,拎在手上,并不觉着沉重。
“叔!您大概说个数儿,我把料钱和工钱打给您!”等一切都安置停当,夏晓数提起了付账的事儿。
“这话说得……刚才不是说了嘛!那都是平时积攒下来的废料,不值钱的,呵呵……二位仔细瞧瞧,那些木料的颜色都不大一样呢,是不是?”老木匠坚持免费赠送。
精心打造出如此奇妙的测绘工具,对于老木匠来说,也算是了却了自己平生一大心愿,就其本心而言,他打心底是感激夏先生的。
“那……这钱咱先欠着,等以后再麻烦您的时候,咱再一起结账。”
“不用,不用!你要这么说,那可就太见外了!呵呵……”老木匠笑着回应了几句,摆摆手,客客气气地将夏晓数和贺队长送出院门。
贺队长怀中抱了口尺寸最小的工具箱,夏晓数一手拎一个,二人有说有笑地朝仓库那边走去。
路上,贺队长问夏晓数:“这三口工具箱的钱真不用给人家了?”
“老人家言出至诚,勉强给钱反倒弄得双方尴尬,这一次就算了,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机会补偿他老人家。”
“也是,那咱回去准备准备这就上后山?”
“好咧!这套工具比我想象的要好用得多呢!”
“我也觉着是。”
说着话,二人已经到达仓库门口,一抬头,迎面正好碰上考古队的王研究员。
“我帮您拿吧。”说着话,王研究员从贺队长手中接过那口小工具箱,冲夏晓数笑着点点头,拎着那口小木箱进了仓库大门。
“哦!他也回来了?距离正式复工不还有一两天吗?这段时间他好象一直待在城里了吧?”夏晓数心下暗忖道。
在夏晓数看来,王研究员似乎有点儿专门守候在大门口等着他和贺队长的意思。
“老卢,赶快收拾收拾,咱们这就上后山去。”一进院门,贺队长就高声招呼了几句。
夏晓数就看着卢研究员快步打6号仓库走了出来,嘴上忙不迭地回应了几句:“东西早准备好了,咱这就走吗?”
“跟夏先生说说,看看落下啥工具没有。”说着话,贺队长回驻地那边取一些自己合用的东西。
夏晓数将手中的工具箱放在地上,同卢研究员核对了一下,感觉不再缺什么了,二人商定,这就准备上后山试测一下相关的数据。
王研究员将手中的小工具箱轻轻地搁在青石台阶上,站那儿静静地听夏晓数同老卢说着什么。
看看大伙儿准备得差不多了,贺队长背上双肩背包,拎起那个大号工具箱就这要出门。
见此情景,王研究员赶紧追问了一声:“贺队长,我也跟你们一块去吧?”
“想去就去呗!”头也没回,贺队长人已经出了院门。
夏晓数回到自己办公室,准备了些纸笔之类的东西,随手装了个塑料袋就手拎着,回过头来,小夏叮嘱“旺财”几句,顺手拎起另外两口工具箱,招呼着卢研究员和另外一位年轻些的考古队员一块出门。
王研究员连忙跑回驻地,随手带了些随身之物,也挎了个双肩背打后面追了出来。
一行四人走出没多远,就听着小辛姑娘打后面追了上来。
“不是吧,你们上后山玩也不叫我一声!”
“什么嘛!我们上山是搞测绘的,你小心脚底打滑。”走在最后面的那位男队员随口提醒了她两句。
“那也叫上我嘛!小夏!等我一下!你们手上拎着的那都是些什么呐?”说着话,紧跑两步,小辛姑娘追到夏晓数身边。
“你慢着点儿!咱们又不急着赶路。瞧见那三口新木箱没?那是刚刚做好的‘四至风候仪’,如果不出意外,今天或许就能拿到相关的数据。”
“是吗?真有你的!我帮你拎一个吧。”
“算了,也没多重,你小心脚底别摔着才是真的。”
“哈哈哈……我有那么娇气嘛!”
一行五人有说有笑地就来到了山神庙庙门前,考古队的人早就多次考察过这里,里里外外的,自然一点儿也不陌生。
卢研究员从背包里取出定位仪器,旁边那位男同事帮着他将三角支架架好,贺队长也从背包里取出偏光仪,王研究员一看大伙儿都在那儿忙活,赶紧上前搭了把手,帮着贺队长将三角支架调整好。
夏晓数则打开三个工具箱,开始组装“四至风候仪”。
“好家伙!这是你做的吗?看着好精致呐”小辛姑娘一边帮着小夏打打下手,随口说了几句。
“我可没这手艺,这是请村里的木匠大叔做的。”
“通过这套工具,你就可以大体确定那堆巨石的具体相关参数?继而由此推算出开掘方案?”放假期间,小辛在考古队工作群里没少听同事们议论此事。
“理论上是这样的,只是具体操作起来不知是否顺利。”说着话,夏晓数已将那套测绘工具组装完毕。
随手从贺队长手中接过一瓶纯净水,夏晓数朝方斗容器里注入了些清水,随手再将浮标轻轻摆放好。
龙头、虎首、朱雀、玄武分别指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检查各部部件,看看再无松动之处,夏晓数开始琢磨到底以何物为坐标原点呢。
“据那位石老先生所说,是不是应该以山神庙的经纬度数值作为坐标原点呢?”贺队长在旁边插问了一声。
“您那边已经测出经纬度数值了?”小夏笑着问道。
“嗯!阳光偏角等数值也都记下来了,随时备用。”
“村民们在村里盖房子,以山神庙为坐标原点自然比较合适,咱们恐怕得另外寻找更合适的坐标原点呢!贺队长,麻烦您把望远镜给我。”说着话,夏晓数从贺队长手中接过高倍望远镜,居高临下,开始仔细地观察鱼鼓村的全貌。
无意间一抬头,卢研究员发现同事王研究员正拿着手机对着那套“四至风候仪”在那儿拍照。
第117章 资金是个麻烦
考虑再三,夏晓数决定以骆承乡家那口井塘为坐标原点组建一套“觇视坐标系”。
“贺队长,鱼鼓村地正处南北交界线,当地又有‘以水为灵’的民俗,修建民居的时候,自然以山神庙为参照原点,时时处处肯定是讲究正东正西,四至均衡。不过,那些士绅修建天文观测台的话,其参照系就大有不同了,据我所知,天文观测台在选址的时候,多用‘三角定位’法,以天地为坐标轴,早已突破了山神庙这个小参照系,所以,我主张以骆家那眼井塘为坐标原点更合适些。”夏晓数随口解释了几句。
“有道理!比起天文历算视野,民居参照系就显得太小了,行!听你的。”
于是,夏晓数不断调整机括,时不时地变换观测角度,半个多小时过后,夏晓数的观测坐标系也算建成了。
“辛苦你帮我记一下相关的数据。”说着话,夏晓数取出纸笔交给了身旁站着的小辛姑娘。
“坐标系1号……药材仓库的经纬度参数,卢教师,麻烦您将测得的相关数据报给小辛。”说着话,夏晓数报出十几组坐标参数,小辛姑娘随手将其一一记录下来。
站在不远处的王研究员似乎对夏晓数这套做法非常感兴趣,夏晓数那边每报一组参数,他也就在心底默记一遍,随后死死地记在脑子里,有时候,实在担心事后遗忘,他会随手记在自己的手机里,这一幕都被卢研究员看见眼里,不过,卢研究员什么也没说,回过头来专心致志地帮夏先生测量相关的数据,随后再报给小辛姑娘。
前前后后,夏晓数一共组建了两套“觇视坐标系”,一套算是模拟天文观测台的组建思路,有复古还原的意思。
第二套是那种带有纠错性质的补充参照系统,是以防万一的备用坐标系。在夏晓数看来,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始终也无法完全重现一千多年前的三维立体旧时景象。
除非时光可以倒流,夏晓数觉着谁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于是,夏晓数根据自己查到的地方志资料,参考自己平素积累的天象数据,组建了这套倒推性质的坐标系。
“贺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