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代私营手工业大部分是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家庭副业,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某些兼营农业的手工业者已经开始转化为个体的小手工业生产者。在大城市中,已经出现了私营的手工业作坊。此段落摘自中国通史
可见唐代的时候,多半都是“国企”,纺织是徭役的一种,虽然没有发明“流水线”,但是规模化经营的好处,已经被当时绝大多数人接受。可惜因为各种限制,私营作坊无法做大。
实际上,这也是皇权限制世家权力的一种表现。因为“绢”在唐代货币里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掌握了“绢”的制造,实际上也是控制了货币发行权。
古人并没有这个概念,但是道理是相通的。
第四个,则是纺织器械的大发展。由于有些技术本书正会写到,这里就不剧透了。总之,唐代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那是南北朝时期无法比拟的。
第五个,棉纺织在唐代边疆兴起,逐渐向中原转移,但并不占优。这块也不展开讲,因为跟正剧情有关。
作为本书后期主角和北方世家斗法的一个战场,纺织业的背景就是这样了。经济战争套路多样,明刀明枪的去抢之类的,太野蛮了不是么?
第930章 未为可知的经济战争
打仗归打仗,秋收已经结束,进入农闲时节,高伯逸却不能停下来,他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办!
以朝廷中枢的名义,在新建的邺西城,建立齐国规模最大的纺织作坊!
他还给这个作坊起了个奇怪的名字,叫“永夜坊”!
永夜坊足足占据了八个“坊”此时建城的标准单位,可以看做四面有围墙的小区的面积,预计安置在漳河边上。
而且,专门招募女工,所纺的织物,不是传统的亚麻,而是之前没多少人见过的棉花!当然,棉花现在只在邺城和齐州两地试点,特别是齐州,种植量最大。
邺城本地却没有普及开来。
高伯逸动用了很多关系,才把齐州的棉花全部运到邺城来进行纺织,这里面花费的钱海里去了!
然而没有办法,邺城的有钱人多,棉布要推广开来,也只能先满足这些人,扩大棉花的种植范围,然后让市面上棉布渐渐代替麻布!
棉花的纺织可比亚麻要容易得多!古代男耕女织,如果你以为编织亚麻布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
亚麻在进纺织机之前,要进行大量的“预先处理”,而棉纺在这个环节,要省时省力得多。
光这一点,就决定了未来亚麻布完全竞争不过棉布。哪怕到了现代,依旧是这个道理,棉布占据了全球纺织业的绝对主流!
高伯逸发行的“战争债券”,上面只说用布匹还债,可没说是用“麻布”还是用“棉布”或者“丝绸布”!这里面的差别可大了去了。
三年内,棉布价格被麻布和丝绸碾压,因为各种棉纺技艺都在摸索之中,棉花种植也需要推广。
但是三年之后,随着棉田越来越多,棉布的好处被人渐渐知道后,这个行业就会迅速发展,棉布的价格就会一路下跌!
这个规律,已经在历史上被无数国家无数案例证实了。
十年之后,高伯逸就会以朝廷中枢的名义,在市面上采购棉布,然后用棉布抵偿战争债券。
而那个时候的棉布,恐怕连五分之一石的粮食都买不到,而现在麻布与粮食的兑换比例,是一比一。
各个世家会因此亏损一大笔!当然,这个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他们打算围高伯逸和朝廷中枢的目的,将会彻底破产。
到时候朝廷中枢掌握着“永夜坊”这个“国企”不排除以后更多,甚至可以用国库贴钱降低棉布售价,用倾销的方式,打垮世家们开的棉纺作坊!
当然,那是以后的事情,相信现在无人能看出高伯逸的深远布局,某些世家中人还想着到时候垄断布匹价格呢。
正当高伯逸一边安排神策军集结整训,准备出征,一边安排棉纺作坊建设的时候,濮阳县城门口,迎来了一支特殊的军队。
“独孤将军,高长史,在下傅伏,禁军都督,前来交接濮阳防务。”
一身戎装的傅伏,手里提着一个包袱,里面是濮阳县的印信,将其双手交给上前交接的高熲,然后抱拳行礼。
“这是何意?”
独孤信翻身下马,来到傅伏面前行礼,有些疑惑不解的问道。
“高大都督有令,让独孤将军统管濮阳军政,故而将印信一齐交给将军。现在交割完毕,在下要回邺城复命了。至于别的事情,会有其他人前来通知将军,在下的公务已经结束。”
傅伏一副很着急的样子,独孤信秒懂。
这年头,非嫡系的将领,想找个立功的机会,实际上是不容易的。马上晋阳鲜卑要来了,傅伏本就不是他们那波人,自然不介意跟对方打打杀杀搏个前程!
独孤信跟高伯逸是什么关系,傅伏是知道的,他自然不担心独孤信在濮阳这里乱搞。所以快点回邺城,上高伯逸的“这趟车”,才是首要任务,他能不着急么?
“如此也好,傅将军请自便吧。”独孤信客气的说道。他与傅伏并无交情,随便说两句就行了,无须刻意结交。
在北齐,在邺城,无论独孤信怎么去结交他人,都是做无用功。除了高伯逸之外,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自己人”。
他需要用军功去证明自己,博取一个跟身份相称的地位,其他说什么都是虚的。
傅伏走后,独孤信却发现高熲一直看着对方离去的身影发呆。
“怎么了?傅伏是有什么不妥么?难道你还害怕高伯逸会派兵来伏击我们?”
独孤信神经松弛下来,难得揶揄了高熲一句。
“齐军将领战意高昂,他们是对高伯逸有信心,对神策军有信心。主公此去邺城,一定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此乃天赐良机,一旦没把握住,后面的路可就不好走了。
若是我军此番能有逆转乾坤的表现,一战就顶得上别人数十年苦心经营!”
此刻高熲眼中精光一闪,心中也火热起来。
说到底,好男儿谁不想建功立业?
风来了,随便什么人跳一下就能飞起来。如今这股“东风”,就摆在独孤信面前,伸手就能抓住。
“你说得不错,只是晋阳六镇,并不好对付啊。难道你忘了,我曾经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独孤信感慨的说道,望着视线极限处隐约可见的黄河水,心绪难平。
曾经的那些金戈铁马,如同影子一样在脑子里,怎么也挥之不去。人生际遇无常,走着走着,居然又到了十字路口。
当年,他就差了一步,跟宇泰争夺武川镇的人马,双方隐约结下梁子,最后又不得不寄人篱下。其中苦涩与无奈,不足与外人道也。
如今,命运又走到了十字路口,这次他还会失去机会么?
“主公,我现在就过河,然后去一趟邺城。主公若是要过河,总有些关节要打点,这些在下都会弄好,势必不会出乱子。”
独孤信的军队不是北齐军序列中的,如果没有人在其中穿针引线,他们在北齐一步都走不动!
如今到了黄河边上,再过河的话,那就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了。
t;aoncickgt;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t;aoncickgt;t;dividgt;
第931章 添加砝码
这天下午,高伯逸召集麾下众将到自己府上议事,并将自己府衙的牌匾改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府”。
鱼俱罗、张彪、周敷等将领一个个如同打了鸡血似的,纷纷请战为先锋,要为高伯逸破敌。不过神策军长史张晏之,则是将所谓的“作战计划”,送到每个人手里,各人手中的纸,上面写的东西都截然不同。
“大都督,这是何意,为何不让在下为前驱?”
鱼俱罗不解问道。他指挥千军万马可能还不太行,但武艺过人,善于骑射,这点毫无疑问。当个先锋什么的,最好不过了。
“第一战,绝对是在滏水河的廊桥上,你的技艺用在这里有些可惜了。”
高伯逸摆摆手说道。事实上,鱼俱罗要带着神策军中所有的骑兵,跟独孤信一路,前往河东,并不参与滏水河防线的防御战。
所以这才让老鱼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当然,高伯逸考虑得更多些,因为老鱼是关中人,有他在,跟独孤信也好沟通些。他的本事用在滏水边上有些可惜了。
“张彪,从前在江南,你多次与侯景大军对阵防御。此战你在滏水南岸布阵,注意,若是敌军过桥了,你们杀死下了桥的人即可,决不可上桥追击。”
众人都很奇怪为什么让张彪在这一战中负责前军指挥,听高伯逸这么一说才恍然大悟,因为张彪是这里唯一跟六镇鲜卑交手过的人。
别忘了,侯景可是地地道道的六镇鲜卑出身,作战习惯跟那些人如出一辙,都是勇猛凶狠!
张彪当年作为王僧辩麾下战功并列第一之人另一人是王僧辩女婿,所以实际上应该是张彪战功最高,毕竟他是外人,对于防御六镇出来的军队,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高伯逸给他的任务,只有防守而已。
“陈真,你带着两百人藏在滏口陉附近的山上,见到烟花信号后,就放火烧山!”
“喏!爬山是卑职的拿手好戏。”
陈真自傲说道,不自觉的整理了一下衣衫,深感高伯逸给他的任务,真的很对胃口。作为神策军中垫底的存在,他和他的本部人马,有着先天的不足之处。
山民列阵打硬仗不行,但是当斥候是一把好手,而且吃苦耐劳,听使唤。只要该给的待遇都给到位,他们非常忠勇。
“各部将硬弩手调配给周敷使用,埋伏于滏水南岸树林中。”
“其余人等各司其职。”
高伯逸简洁的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