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李天龙的愤然离开,姚乐康也是无可奈何,眼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毕竟砸进去了整整五百万,如果全赔了,聚星创投也损失惨重。
……
就在李天龙离开没多久,本场酒会的重量级人物,《经济家》杂志社的李长风终于到了。
大华基金董事长徐晋林亲自上前迎接,两人寒暄了一阵,李长风径直来到了谢长庚的面前。
此时的李长风不过四十六七岁,中等身材,四方脸庞,浓眉大眼,穿着一件黑色长款风衣,身后还跟着一名约莫三十五岁左右的助手。
“李大主编,你可姗姗来迟了啊。”谢长庚上前跟李长风握了握手。
“谢大教授,真不好意思啊,社里刚接待完几位欧洲的学者,马不停蹄就赶来了。”李长风说道,“我一会儿还要赶一个场子,时间非常紧张,咱们就长话短说了,稿子带来了没有?”
“带来了。”谢长庚从公文包里拿出了打印好的稿子,递给了李长风,“这是我和助手李枫共同撰写的,你帮助看看有没有问题?”
“谢教授真是客气,我哪敢改你的稿子啊?”李长风拿起稿子扫视着。
大约看了三分钟,李长风的脸色从平淡渐渐变为喜悦,最终甚至变成了惊奇。
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观点如此新颖的稿子,哪怕是当今学术界最前沿的互联网投资理论,跟这篇稿子比起来,似乎仍有不小的差距。其中有许多观点,让李长风思考了许久,才发觉其中的奥妙。
要知道,李长风可是顶级的经济期刊的主编,不仅学术功底深厚,而且见多识广,特别善于去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
对于日常收到的绝大多数稿子,他已经练就了一种基本功,就是往往只要扫一眼,就能知道这篇稿子要表达的意思。
但是今天度这篇稿子,却让他也感觉有点烧脑,好多环节一时半儿没能想通,等到一想通,又觉得豁然开朗,心情大块。
这就充分说明,这次的征稿已经达到了当初预想的效果,甚至是远远超出。
。
第二六九章 对话顶级主编
互联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变化极快,难以捉摸。
一般一个普通人的观点,顶多只能看到三个月后的变化,一个聪明人的观点,也许能看到半年乃至一年后的变化。
一个专家学者也许能看到两三年的变化,而当今最前沿的学术理论,顶多也只能支撑五年,比这更长远的眼光,哪怕是有,也非常不靠谱,可以很容易的推敲并证伪。
但是看了这篇稿子,给李长风最大的感觉就是震撼。
“不错不错,这种论证方式深入浅出,既能在逻辑结构上紧密自洽,又能推演展开出庞大的视角,直指问题的核心。”李长风看得连连点头,“这的确是一篇非常难得的雄文。对了,你说的那个助手李枫今天来了没有?”
“来了来了。”谢长庚指了指身边的李枫。
“原来是你,难怪看上去有点面熟。”李长风笑了笑说道,“去年的信息经济高峰论坛,我可是看了全程的直播,你的表现堪称可圈可点啊。这篇文章的观点非常新颖,论述充分,完全符合我们杂志开年重磅长文的要求,我很想知道你对于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也就是说,互联网究竟会把我们的生活带入什么样的新模式?”
“李主编,这次能在《经济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我感到非常荣幸。”李枫说道,“在我看来,互联网不是技术手段,不是科技创新,而是世界重建。所以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是极为巨大的,现在只是刚刚开始。所以搞经济,就必须要懂互联网,仅仅懂还不行,必须搞结合互联网实施创新。互联网会深刻地影响未来的社会形态,并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产业组织方式,全面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互联网革命的意义,不亚于工业革命的意义。”
李长风带有深意地点了点头:“我们现在在研究经济现象的时候也发现,互联网这个因素必须要考虑进去,而且它就像是一个功率放大器一样,能迅速将传统产业的能量放大,甚至是十倍百倍地放大。这也让我们感觉到,互联网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大变革。今年的开春长文,我们之所以选题为互联网投资方向,就是力主于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互联网企业,深入嵌入到我们的传统工业化形态中去,把沉睡的潜能都释放出来,从而带动一轮新的更大的繁荣。”
谢长庚也说道:“不错,互联网经济在原先看来,只不过是经济的一种补充,但是随着这两年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崛起,我们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通过互联网这种全新的手段,一些产业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它就像是虚空中的树根,不断延伸拓展,把线下多种原本不相关的实体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赋能效应。正式因为互联网的赋能,给了传统产业新的能量,所以一些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开始出现。”
李长风点了点头:“目前,我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一变化,可以说我们国家高实现赶超发展,追赶西方发达国家,互联网领域可能是一条弯道超车的捷径。通过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以互联网这个新的引擎来带动传统经济模式的转型升级,将大大地拓展经济增长的空间,并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这个课题,你们开了一个好头啊。”
李长风对这篇文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接下来的《经济家》杂志,将要重点关注互联网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可以说谢长庚和李枫合作的这篇文章,起到了引领《经济家》杂志全年方向的作用,这也让李长风非常满意。
“好了,今天我还有事,得先走了。”李长风收了文稿,说道,“谢教授,李枫,如果有任何情况,我随时和你们保持联系。我们杂志社在上半年还将组织一次全球互联网经济的考察,目的地是美利坚,到时候我想邀请你们参加。”
“好啊,如果有空的话,我们一定参加。”谢长庚笑了笑道。
美利坚的互联网经济一直居于全球领先的地位,互联网就是他们发明的。所以考察美利坚的互联网经济,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当然,对于李枫来说,考察2002年时期的美利坚互联网创业公司,对于他来说意义并不大,毕竟这些知识已经陈旧,他的理念甚至远远超过了当前那些最先进的美利坚互联网公司,不过能借此机会去一趟美利坚,倒也是一件不错的事。
李长风匆匆离开了,眼下只有七点左右,对于大多数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来说,还只是刚刚下班,夜生活还没有开启。
只见酒会的现场,还有一些嘉宾正在陆续赶来,可以看到现场的人数越来越多,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何国军作为一名小小的实习生,在这种高端酒会的现场,几乎都找不到人说话,在场的人都是非富即贵的大人物,哪怕他笑脸相迎,许多人也都不屑一顾。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些差距哪怕他奋斗一辈子,都不可能赶上。
何国军保持着呆萌中略带一丝僵硬的笑脸,他的内心备受打击,自己通过艰苦努力,从老家的农村考上了名牌大学,不仅以全优的成绩念完了本科,还直接保送研究生,在他们老家的村里,何国军简直就是明星一般的存在,是所有村上孩子学习的榜样。
但是今天在这场豪华酒会上,他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冷漠,原来社会对待一个无权无势,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毕业生,是如此的轻蔑与不屑,仿佛他的存在与否,与这场酒会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也让何国军心中暗下决心,自己总有一天要出人头地,让这些高傲的人仰望他。
眼下,真正愿意搭理他的人,似乎就只有李枫了。
。
第二七〇章 什么才叫真正的牛
而这会儿,大华基金的董事长徐晋林已经来到了谢长庚和李枫的面前。
今天的徐晋林穿着一身亮晶晶的黑色西服,作为本次酒会的主角和灵魂人物,他无论走到哪儿,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只见他端着两杯香槟,将一杯递给了谢长庚。
“老谢,刚才老李找你干什么呢,神神秘秘的。”徐晋林一手端着一杯香槟,一手插兜,说起话来中气十足,给人意气风发的感觉。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讨论一篇稿子。”谢长庚轻描淡写地说道。
“哦?什么方面的稿子?”徐晋林来了兴趣。
“关于互联网投资领域的。”谢长庚说道,“接下来,互联网投资将会成为投资界的一个热点,老徐,你有没有兴趣涉足?”
徐晋林的眼神微微向上:“互联网的确是一个很新潮的玩意儿,但是我们大华基金还不打算涉足,毕竟这个领域的商业模式非常奇怪,对于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也很难判定,所以我们还是打算走实业为主的道路。”
大华基金目前的资金充裕,账面上有几十个亿的资本,随便那出一两个亿来做做互联网投资,其实是相当轻松的事。像聚星创投这样的小基金,都敢拿出五百万来投天龙文学网,徐晋林不可能没有这样的魄力。
说到底,还是他看不起互联网领域,认为这个领域不过是小打小闹,与他每次动辄三五亿的大项目投资相比,实在是太小儿科了。
“老谢,你身边的这位,是不是你带来的李枫小朋友?”徐晋林看李枫长相还比较稚嫩,语气中多少带着一点轻蔑的调侃。
这就是成功人士多多少少带有的劣根性,在事业有成,名利双收之后,就会自我膨胀,对待一些资历浅、年纪轻的后生晚辈的时候,多少会有一些居高临下的傲气。
“小朋友?徐总,您确定我是一个小朋友?”李枫虽然面带微笑,不过言语之中,已经显现出对徐晋林居高临下的一种抵触。
一旁的何国军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