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送我上青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既然中了贡士,那便要准备殿试了。

    苏锦绣一脸欣喜,根本就不求柳承恩的名次,能中就行。

    最起码这官身是稳了。

    接下来,就得为将来做准备了。

    他们现在是两家人都暂住在了江家的别府中,这多有不便。

    最起码,也是得分开住的。

    可是在京城买宅子,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手里头也没有这么多的银子。

    柳承恩和安崇明为殿试做准备,而苏锦绣便拉着杨珊珊一起出门为租宅院做准备了。

    大兴朝的规矩,殿试后中一甲者会当场派官,二甲、三甲则是在进行了朝考之后,会被分入不同的地方学习如何做官。

    不管是柳承恩和安崇明中第几名,都是要暂时居住于京城的。

    所以,苏锦绣才会拉着杨珊珊去看宅子。

    手头上的银钱不够,若是租还好一些,起码不会离衙门太远。

    可若是买的话,那他们估计只能买京城最外城的小宅院了。

    “这几家都不错,嫂子以为如何?”

    杨珊珊现在只觉得扬眉吐气了。

    总算是苦尽甘来,没有白费了这么多年家中对夫君的支持。

    现在虽然只是租院子,可她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有自己的宅院了。

    杨珊珊不懂这些,只以为只要官阶升上去了,朝廷就会给分派官舍了。

    苏锦绣则是跟她解释了一番。

    朝廷建有一批公租房,并设置“楼店务”掌收官屋、邸店房廊税等。

    也就是说,这批公租房其实算是官舍,一般也都是由一些新入朝的官员来租住的。

    而地方上的官员来京述职的话,另外会有楼店务的人安排住处,他们是不必自己另外再去租房的,也不需要出租金。

    可是对于京官来说,那就是需要租住了。

    特别是对于一些新进入仕途的人来说,那就更是只能租了。

    大兴朝的官舍制度还是很严格的。

    什么品级,住什么样的宅子,用什么样的瓦片,修什么样的大门,那都是不能违制的。

    苏锦绣是担心官舍到时候不好租,这才早早地拉了杨珊珊过来。

    官舍的租金其实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便宜的。

    若是租不到官舍,那就只能去租民宅,不仅离衙门远,而且还贵。

    杨珊珊听得一愣一愣的,这种事情,她家夫君也是不知道的。

    所以,苏锦绣一定是听了柳承恩的解释才会知道的。

    换言之,柳承恩真厉害!

    两人四处看房,一晃两日一过,殿试的时间也到了。

    柳承恩看着手上的策论题目,倒是没有觉得多难。

    只是他再怎么胸有成竹,也不能看到题目刷刷就写,做人还是要适时地低调一些。

    策不限长短,一般在两千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

    其实,就是字要方正。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章重要。

    柳承恩用眼角的余光注意到已经开始有人动笔了,便不再藏拙,也开始落笔。

    关于治理水灾并且善后的策论,可不正是他当初写过几遍的嘛。

    正所谓手到擒来,也不过如此!

 第215章 面圣

    殿试只有一个题目,而且结果出地也很快。

    会试时入围前三名的都是年纪在四十岁左右的。

    皇上看过他们的试卷之后,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大部分都是经验之谈,引经据典倒是挺利索,可问题是毫无新意,这让皇上心中多少有些不舒坦。

    前人是如何治理水患的,他还需要问这些贡士?

    他自己翻书问人不就可以了?

    他要的是新意!

    直到柳承恩的试卷被送上来,皇上才眼前一亮。

    “好!好!这才是我大兴朝的状元之才!”

    这话,却是引起了几位重臣的顾虑。

    “皇上,这位柳承恩之前会试是第四名,而且他尚年轻,如今才二十出头的年纪,策论写地好,却未必就是实干之人。”

    “回皇上,微臣以为王大人所言极是,咱们科考选举人才,也是为了大兴朝能传世万年,还请皇上三思。”

    皇上眯了眯眼,只是轻哼一声,并未说话。

    几位大人个个都是脑门儿上冒冷汗。

    要知道这位皇上当年登基时可是下过狠手的,京城的几个大家族,不说是被他屠杀殆尽,那也是将京城用血清洗过的。

    所以,此时有人明目张胆地来反对皇上的意见,那可是真胆大!

    “来人,着这几人入殿回话。”

    现在数百人都是在殿外候着呢。

    这会儿皇上特意点出来的,就是这次策论写的好的几人。

    其中,就有柳承恩。

    而先前的会员,也在这个名单里。

    皇上让他们都各自禀报了身份之后,便开始逐一提问了。

    不得不说,这位会员倒还是真有几分本事的,被皇上问过两句之后,便晾在了一旁。

    至于先前会试时的第二名,这一次的表现则是极其不佳。

    不说在御前哆嗦个不停,只是回话时前言不搭后语,就已经让人很不喜了,实在是有失体统。

    “江宁府的解元柳承恩,你倒是来说说看,这水患之治在于疏而非堵,是何道理呀?”

    “回皇上,当年尧命鲧负责治水。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禹接受任务后,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他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他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

    柳承恩小心地停顿了一下,想要看看皇上此时是否龙颜大怒,又不敢抬头,那可是顶撞圣上的罪名。

    皇上则是面色缓和了许多,这等旧事,他自然知晓。

    只是如今又从这柳承恩的口中说出来,似乎是比史书上记载地还要更为详尽一些。

    看来,这个小子倒是博学之人。

    “继续说。”

    “是,皇上。”

    得了皇上的旨意,柳承恩这才敢继续,后背都吓出汗来了。

    “大禹得到了这个结论之后,确立了一条与他父的堵相反的方针,叫作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的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当年的京城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这个其实很简单。

    工部的很多大人们也都曾向皇上禀报过。

    事实上,他们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只是治水修渠,原本就是劳民伤财的事。

    越是大工程,对民生越是有利,可是耗费的银两,也就越是巨大。

    所以,这几年,工部也极少再提及了修缮水利一事。

    “道理倒是很通透,也很让人信服,只是,真正地实施起来,却是一件难事。柳承恩,你这策论里可是屡次提及了水利对于民生的影响,所以,你是想要让朝廷在水利方面多多地投入财力?”

    柳承恩叩首后复又起,“回皇上,学生不敢。”

    皇上却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

    “好一个不敢!你这篇策论写地极其有趣,而且通篇中大部分却都是在叙述水利对于民生的影响,你说这么多,不就是为了修水利做铺垫?”

    完了,被发现了。

    柳承恩心里咯噔一下子,却是提醒自己不要慌。

    当今皇上的禀性,他还是知道一些的。

    所以,不能慌,不能自乱阵脚。

    “启禀皇上,学生不才,的确是在这方面小有心得。去年学生的家乡曾遭遇水患,学生的家乡受灾算是较轻的,可是因为周围县的百姓们遭了难,所以学生当时曾与恩师一起与当地的官府来处理善后工作,所以,才会在策论中多提到了水利对于民生的影响。”

    这话听上去就实在多了。

    不像是刚刚的夸夸其谈,却让皇上更有了想要听下去的欲望。

    “好吧,既然你如此说了,那便继续,朕也好好听听人,你还能说出什么花来。”

    在场的几位大人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很明显,这位柳承恩已经入了皇上的眼。

    皇上愿意跟他多说话,那就表明了对其十分满意。

    “回皇上,民以食为天,所以,我大兴朝最重要的是农业,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极大。百姓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先皇也一直都十分重视农业,兴建水利工程。同时,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扩大运输,加快物资流转,发展商业,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繁荣。”

    “一派胡言!商人卑贱,你也敢在朝堂之上,对这种事情大加赞赏,甚至还要公然支持,简直是不可所谓!”

    柳承恩扭过头,注意到是一位年纪约莫在四十余岁的官。

    看其穿戴,应是三品。

    “这位大人,商人重利,可我大兴朝若是没有商人,如何将南方的果子卖入北地赚钱?又如何将北地的牛羊再倒入南方售卖?若是没有这些行为,那我大兴朝的国库又如何充盈起来?”

    朝上的几位大人面面相觑,明明在说水利之事,怎么又绕到了商贾之上?

    内阁首辅张正阳道:“王大人,他一介学子,如今正在回皇上的话,你贸然打断,是否不妥?”

 第216章 柳承恩有大才有目共睹(四更)

    王铮原是王显仁的父亲,此时听到首辅问责,自然也是被吓得不轻。

    王铮跪在地上行礼,“回皇上,微臣刚刚只是一时气急,这才出声打断,还请皇上明鉴。”

    柳承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