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来说,这字都是家族中的长辈,或者是恩师来取的。
当初要不是柳承恩因为屡屡出状况,这字也不可能取地这么随便。
平安?
乍一听,就跟个小厮的名字一般。
“所谓好事多磨,承恩你头脑敏捷,而且博学多才,相信定能施展你的才华,可以将大兴的百姓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多谢大人信任了。只是下官才疏学浅,还得多靠大人提点才是。”
“哈哈哈,好说,好说。”
不过是几句话的功夫,这位林老狐狸和柳承恩就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
柳承恩也很清楚皇上把他调到户部来的目的。
他最主要的职能,还是得想办法帮着百姓们富起来,这样,皇上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
好歹,这也算是遇到了一位明君,要不然,且有得受的!
柳承恩升了官职,俸禄也跟着涨了。
虽然现在苏锦绣看不上他的那点儿俸禄了,可能升官,这总归是好事。
得知消息的当天便给老家那边写了两封信。
正好,先前大量购买他们家肉酱的那位胡商的商队也要去江宁府,顺路就给送信了。
大兴朝有驿站,就算是没有商队来往,也会定期有差人来往各地的驿站的。
只是,驿站的速度慢一些,不像是商队,能更快。
柳承恩不仅仅在暖棚里种出了一些新鲜的绿叶菜,还种出了葡萄。
而且长地还特别好,又大又甜。
柳承恩这儿的一切都瞒不过皇上。
那葡萄刚挂上果的时候,就被德宝给通传了一声,等到葡萄熟了,二话不说,就让皇庄的宝桂过来摘果子了。
这葡萄种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柳承恩也是试种了好些个,最终能结果的就这一批,前面已经毁了两批了,没长成。
柳承恩也知道如果没有皇恩浩荡,他这暖棚也不可能如此地太平。
干脆,摘了两大筐出来。
总算是大方了一回。
不仅摘了葡萄,还给皇上摘了二十多根的黄瓜,可把宝桂给乐坏了。
“柳大人,您真有本事呀!皇庄里头也种了这些蔬菜,可就是长地没有您这儿的好。特别是这黄瓜,我瞧着跟夏天里长地也差不多呀。”
“您抬举我了,不过是赶巧了而已。这样,若是来年再在暖棚里种东西的时候,您吩咐一声,我差人过去帮着拾掇拾掇,兴许能帮得上忙。”
宝桂一乐,“那敢情好!那就先谢过柳大人了。”
德宝这边儿差人收了东西,又先验过之后,这才送到了皇上跟前。
这种果子跟其它的吃食不一样,想要在这里面下毒,那难度太大了。
主要是这东西还得清洗,可不是那么容易让人得逞的。
“不错,给太后和皇后每人送半筐过去,也让她们尝个鲜,另外,再给几个皇子都送两挂。”
“是,皇上。”
皇上也知道,这东西摘下来了,也保存不了多久,倒不如干脆分了,还能让几个亲近之人乐呵乐呵。
“宝桂,你进来说说吧。”
“启禀皇上,皇庄那里的耕地,特意辟出来了五百亩,全部都是跟着柳大人家的田地一样操作的。从耕地到下种,再到如今,一步也未曾落下。”
第259章 麦无两旺
皇上想起柳承恩曾经说起过的合理密植,便又有了一丝期待。
“若是此法得用,当全天下推广才是。”
“皇上所言极是,先前柳大人让人种的春苞米已经明显收到了极好的产量,若是此次冬小麦再能收获颇丰,那咱们大兴朝的百姓们可就有福了。”
皇上点头,的确如此。
“去,将柳承恩给朕宣来回话。”
“是,皇上。”
德宝知道皇上的性子,这一叫柳承恩过来,想必又是就一些农业上的事情来问询了。
德宝差了人去请柳承恩,这会儿皇上又看了一道折子后,眼神明显地变了。
“哈哈!想不到,田村还有这样的造化!”
德宝小心翼翼地看过去,“可是田村今年增产了?”
“这倒不全是。田村百姓们今年种了不少的黄豆,往年这些豆子可是卖不了几个钱,一般都是留在自己家里头当口粮的。有的磨成豆腐卖,有的自己吃。可是今年,这些豆子基本上都被人给收了。”
德宝一想到了田村,自然也就想到了那个黄豆酱。
这收豆子的,应该就是柳夫人手底下的人了。
“朕听闻柳承恩的妻子手巧,不仅仅会做糕点,而且这做黄豆酱的本事也是相当厉害。要不然,农家人人会做的豆酱,怎么就只有她家的东西卖到了胡商那里?”
“皇上圣明,奴才也是觉得那黄豆酱的味道不错。不会太咸,可是又有一种咸香的口感。特别是做出来的那种麻辣口感的,大冬天里吃一口,再就着馒头,那是能让人浑身上下都暖洋洋的。”
辣椒可以让人四肢都暖起来。
这话不假。
“不错,看来,这柳承恩也是娶了一位好夫人。”
“皇上,这要是严格来说,柳夫人也是靠自己的手艺赚钱,怎么说,也不能算是行商呀。”
皇上点点头,“的确如此。柳夫人是靠自己手艺吃饭的,而且我听说她让人在田村建的作坊里,雇了当地几十个人作工,那些人农忙时种地,闲时便去作坊里打工,这一年到头,可是能赚不少银子。至少,一家老小的口粮保住了。”
“可不是嘛,奴才听宝桂也提到过,说是以前也去过田村,可是如今再去可不同了,田村现在都有人盖了几处新房了,听说是手头上宽裕了,人人都道是搬来了一位好邻居呢。”
皇上龙颜大悦。
这是好事呀!
他身为天子,还有什么是比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更让他有成就感的呢?
“皇上,柳员外郎到了。”
“宣他进来吧。”
柳承恩现在因为是升为正六品的官职了,身上的官服也换了,进来行了大礼,便乖乖地站在一旁等皇上问话。
“柳爱卿,你再跟朕说说那合理密植的事。”
“是,皇上。一方面,有效利用可耕种的土地,尽量多种植农作物。另一方面,避免因为作物过多,导致作物过度地竞争营养、水分与阳光导致长势不好。其实说白了,合理密植就是在这两个方面中通过调整种植密度、采取合理株距使产量达到最大。”
话说地很直白,皇上也听懂了。
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很困难的。
毕竟,农家人一年到头就指着这地里的庄稼了,谁会乐意拿自己的口粮去做实验?
反倒是柳承恩自己试了这么久,倒是成果颇丰。
“这冬小麦,难道也是如此?”
“回皇上,这冬小麦要想长势好,从根本上,还是得选好粮种。民间俗语有云:麦无两旺。麦苗冬季旺长会造成养分积累减少,抗寒能力下降,不利于安全越冬。所以,前期微臣让手下做的,都是镇压麦苗旺长。”
皇上一听这个,还是有了精神。
头一回听说这冬小麦还得镇压着的。
这是什么道理?
“一些农户存在有钱买种,无钱买苗的偏见,不看地力,不看品种,不看产量,盲目加大播种量,出苗后导致幼苗拥挤,个体发育差,分蘖少或无分蘖,对于这类麦苗,应及时疏苗,再结合浇水,补充适量粪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
皇上叫了停,又差人将林方给叫过来了。
这种事情,还是得多让人了解了解。
若是真地能达到增产的目的,那么,来年的秋苞米或者是一些高梁类的,都可以按照柳承恩所说的法子来耕种。
林方来了之后,也是愣了一下,头回听说麦无两旺这样的说法。
看来,果然还是得农家子出身的柳大人才能做好这些呀。
“柳卿,你接着说。”
“高肥水地块,肥水充足,加之温度适宜,麦苗分蘖多,单株长势快,叶片宽大,田间郁蔽,下部叶片发黄。这便需要注意了,明显已经是长势过旺,应该深中耕断根。这具体的操作法子,微臣手下的人写了一些经验。”
柳承恩说着,从自己的袖子中取出一张纸来。
德宝接过呈上,上面是一些密密麻麻的记录。
何月何日,哪一号田地里做了什么,当时的情况又是如何等等。
可以说是记录地十分详细。
“回皇上,微臣与几位老农再三观察,最终判断出当麦苗主茎长7叶片时,在小麦行间深锄约莫两寸,切断部分根系,控制养分吸收,减少分蘖,控制地上部分生长,培育壮苗。这个过程已经做完,先前宝桂公公曾经去田里看过,长势控制下来了,这田地里的养分也保留下来了,如此,过冬便不必再担忧了。”
林方虽然不懂种田,可是也知道农人们往往最担心的,就是小麦过冬被冻死大半。
还有的则是担心老天爷不下雨不下雪。
要知道,种地那就是靠老天爷吃饭的。
如果老天爷不肯降雨,那说什么都是白搭。
“有些小麦由于播种早,往往是先旺后弱,很容易发生冻害。通过镇压可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控制徒长。镇压时应选择晴天,早晨有霜冻或露水未干时不能镇压,以免伤苗。镇压后及时划锄,并结合浇水等,也可抑制生长,抗御冻害。”
第260章 脱去奴籍
柳承恩被皇上留在勤政殿里问了一大堆的关于种田的事。
好在柳承恩早有准备,要不然,他一个从来没有拿过锄头的人,如何会种地?
也幸好苏锦绣以前是下过地的。
虽然做的都是一些精细活,可是总会听到父亲和兄长在她耳边讲地里的庄稼,久而久之,便也知道了一些。
再加上柳承恩现在用的其实是上辈子所学,再结合了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删减或者是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