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保柱也觉得大郎说的有理。
人不能忘本。
当年他们一家难的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几次都是大舅哥出面帮了他们。
如今他们家起来了,也的确是不能忘了当年的恩情。
再联想到了老屋那边的亲人,苏保柱只觉得无比心寒。
挂在大舅哥名下也好,免得再让那些人惦记着。
苏保柱是一家之主,他一点头,杨氏虽然觉得不妥,可也没再吭声。
只是盼着大哥一家能安分做事,千万不要再把心给养大了。
事情敲定了,第二天苏大郎就去瞧铺子了。
转了一圈下来,对于铺面的大小、位置和价钱也都有了数。
“阿爹,牙行的人带我看了几处。我中意一套带小院儿的,前面做商铺,后面还能住人,院子里还能种些菜,就是贵了些。”
苏保柱停下手里的活,“多少银子?”
“对方不租,买下来的话,得一百八十两。”
杨氏听得手一哆嗦,他们家盖这么大的院子,这么多的屋子才花了二百多两,就镇上的那么几间小铺面,还不及他家灶房大呢,竟然就要一百八十两?
“这也太贵了吧?不行不行,咱们家可拿不出这么多的银钱了。还得留着赎兵役和明天赶考的钱呢。对了,还有绣姐儿的嫁妆都得预备出来。”
苏大郎笑地有些无奈,“阿娘,我知道您手里头有多少活钱呢。拿二百两出来,您手上的钱也足够应付后面的事了。”
“不行!”
杨氏坚决不肯,这银子捂在自己手里头才有安全感。
真要是全花出去了,总觉得这心里空落落的。
“咱们换处地方,找处能租的。一年才花十几两银子了。”
苏大郎叹气,“阿娘,那能一样吗?再说镇上的宅子买下来了,以后真要是不做买卖了,再卖掉也是可以的。而且镇上的铺子一开,到时候咱们赚的钱只会更多。”
杨氏绷着脸,就是不肯松口。
苏保柱给儿子使了眼色,屋子里只留了他们老两口。
也不知道苏保柱是怎么劝的,总之,第二天杨氏还是拿出了银票。
“大郎呀,这银子挣得不易,要不,你再还还价。兴许还能再便宜一些呢。”
“知道了,阿娘。”
苏锦绣是知道大哥的本事的,前世自己离家几年后第一次知道大哥的消息时,他已经是能在县城里买下宅子的人了。
现在自己重活一世,而且一直尽量避免着让大哥入商籍,远离那些人的暗算,想来,大哥一定会带着苏家走地更稳。
房契地契都是写的苏大郎的名字,这也是苏保柱和杨氏的意思。
他们虽然没有分家,可是也知道不能让长子寒了心。
无论将来二郎能考到哪一步,要花多少银子,至少,大郎这里还有一份儿家业,不至于兄弟反目。
至于被叫过来的杨大爷夫妻俩,则是彻底地傻了眼。
第48章 挑拨
苏记点心铺在镇上开张,自然也引起了傻狗头的注意。
上次在苏家跟前吃了亏,想要讨回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特别是得知连亭长都是因此而被撸了下去,他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上次周兴交待的事情,他也没办成,不仅没让苏家损失了钱财,反而是那一家子人被人告到了县衙里,可以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现在看这苏记点心铺子开张,心里头是怎么想都不顺。
他一早就托人打听过了,这店的东家姓杨,跟苏家是亲戚,里面卖的也都是苏家出的点心,不然也不能叫苏记点心了。
不能明着找麻烦,傻狗头就琢磨着怎么着能暗地里使绊子了。
苏记点心铺子一开张,这苏家的点心就不必再天天挑着去镇上卖了。
如此一来,苏瑾行的活计就少了。
宋二郎看着苏锦萍挎着篮子过来,就朝着自家老娘使了个眼色。
“哟,萍姐儿这是去哪儿了?这日头都这么高了,可别再晒地中了暑气。”
苏锦萍微微一笑,“去山脚下挖了点儿野菜,大娘今天没下地?”
“这么热的天,可不得在家歇着嘛。啧,可怜的萍姐儿呀,你这细手细脚的,哪里干得了这种粗活?以前不都是你家的几个嫂子做的?”
苏锦萍面上略有不满,“你说的是我二嫂吧?人家现在可是牛气了,天天在我三叔家做工,一天三顿饭呢,真是个没良心的,也不知道往家里带些吃的,天天就只想着自己吃饱喝足了。”
“谁说不是呢!我说瞧着她这些日子人长地胖了呢。”
苏锦萍一听有人附和自己,更是觉得那柳芳不是个东西,只想着自己,不知道为家里人着想。
“我听说呀,这镇子上新开了一家铺子,以后你二哥也不必再去镇上卖点心了。啧,我听说他一天能赚四五十呢,现在可都是白瞎了。”
苏锦萍瞪眼,“真的?镇子上真开了铺子?”
宋大娘的眼珠子滴溜溜转,“可不是嘛!听说是杨家人开的,里头卖的都是你三叔家的点心,这以后,你二哥不能去卖点心了,一家子的进项可是少了不少呢。”
苏锦萍一听说是家里要少进项,就觉得自己以后成亲的嫁妆都要没了,心里头急得不行。
宋大娘又撺掇了两句,果然没一会儿,就从老屋传来了老太太的叫骂声。
宋大娘见自己的心思达成,朝着苏家大门瞪了一眼,随后又不怀好意地笑了,惹了老太太,看你们一家子还能有安生日子过!
苏老爷子坐在一个小矮凳子上,说什么也不让老太太去三儿家里闹。
“等事情弄清楚了再说,你上次去闹还嫌不够丢人?”
老太太缩了一下脖子,上次的事情,的确是她失策。
苏保国也觉得不能听风就是雨的,怎么着也得先把事情给打听清楚了。
“阿娘,等瑾行回来再说吧。萍姐儿也是听别人说的,未必就可信。”
老太太哼了一声,“我看那老三家就是诚心在故意气咱们呢。不就是记恨当初把他们一家子分出去了嘛,我还是他亲娘呢,这天天做那么香的点心,也不知道送几块过来给我尝尝!”
方保家媳妇撇嘴,嘴上顺着老太太说话,可是心里头却是将她给狠狠地鄙夷了一把。
人家哪回出了新点心没让你尝了?
还想着让人家天天往这儿送?
晚上苏瑾行一家三口回来,直接就被叫到了堂屋里审问了。
“那铺子是绣姐儿的舅舅开的,除了卖苏家的点心之外,听说是还有杨家舅母的一种家传手艺,只是得现吃现做,这才想着开了铺子。”
“呵,说地好听,怕不是绣姐儿私藏,故意给了杨家人方子吧。”
不得不说,方氏这酸溜溜的一句话,倒是真相了。
可惜,这种事情,无凭无据的,没人信。
更何况,无论是哪一行,都把手艺和秘方当成了命根子看着,老太太就算是想破了脑袋,都不可能怀疑苏锦绣有银子不赚,竟然把方子给别人。
“那宅子是杨家人租的?”
苏瑾行抬眼看向自家阿爹,觉得这是问的废话,镇上的宅子,那少说也得一百多两呀,那必须得是租的呀。
“嗯。按年租的,一年十两银子。”
方氏顿时就倒抽了一口凉气,十两银子呀!
他们这一大家子一年到头能剩下二两银子都算是烧了高香了,没想到杨大爷竟然这么阔气,能拿出十两的租金来。
“别的咱们先不说,只说这杨家人在镇子上卖点心了,你以后怎么办?”
老爷子说话比较现实,这可是关系到了他们一家子吃喝好坏的事。
这几个月,家里头靠着苏瑾行和柳芳稳定的收入,倒是隔上十天半个月的就能吃回肉了。
现在苏瑾行不能去卖货了,这以后银钱从哪儿来?
“我也是今天才知道这事儿的,具体的,等回头我问问三叔吧。”
老太太沉下脸来,“你三叔那里要是不用你了,就得再继续找活干。现在也就是码头上还有些事情做。可是一天下来估计最多就是三十个铜板。”
大家心里头顿时就有了心理落差。
最近这一阵子,苏瑾行可是天天往家里拿四十个铜板呢。
这一下子少了十个,那能买多少的粗粮呀。
苏瑾行耷拉下眼角,“阿奶放心,我明天去问问,要是没有活可干了,我就去码头上工。”
老太太恨不能把手指头怼到他的额头上去骂他!
这小子怎么这么不开窍呢!
她刚刚那话的意思是,无论如何都得让他在老三家里做工,离家近,工钱高,还管饭,怎么傻乎乎地就主动张罗着要去码头了!
“你是不是傻?那是你三叔,亲叔!就算是他不用谁了,也不能让你走。你就是个蠢的!”
老太太越骂越上劲,“明天我跟你一起过去,怎么有你这么蠢笨的东西!也不想想你帮着他们家干了多少活,这镇子上的生意,那是说停就能停的?那是你亲叔!那杨家是他的岳家,你还是他的亲侄子呢!我不管让你干什么,反正一天四十个铜板,你少拿回来一个,就给我滚出去!”
第49章 老太太找茬
老屋这边锁了门,苏瑾行想过去跟三叔透个信儿都不行。
而且柳芳也注意到回屋前,苏锦萍的眼神一直在自己身上打量着。
苏家的宅子建好了,空房间不少,索性就让杨大郎带着媳妇孩子都过来住下,然后在这里做工。
杨大爷则是带着妻子去了镇上开铺子,一家人都抓紧了苦干,无非就是想要多攒些钱。
为了不让老屋那边有人碎嘴,所以杨氏主动提出来每天给杨大郎两口子的工钱比别人少十,也就算是借宿费了。
这事儿,自桃花带着孩子过来,大家便都知道了。
老太太也是因此憋着火气没处撒。
想要找老三闹,可是人家杨家少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