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锦绣虽然是做了官夫人,可骨子里还是乡下长大的普通百姓。
她总觉得家有余粮,心中不慌。
所以家中的粮仓可是有不少的储备粮。
“实在不行,就把那些粮食选去过去,等这边收了,再晒干了之后再运,分量轻了,还能多运一些。”
这么嘀咕了几句,便打发人去请关疏影了。
关疏影看了清川的来信,脸色肃穆,没想到西边的雨黄沙竟然这般厉害。
“弟妹,我大哥和苏孝都已经去了江南筹粮,请你过来,是想你能帮忙给关先生写封信,他老人家的威望绝非普通人能比,若是有他出面帮忙筹措粮食,兴许能顺利一些。”
“也好,我这就回去写信。”
“弟妹慢着!”
苏锦绣将她叫住,“弟妹在信中一定要写明,这粮食要以他的个人名义筹措,或者是书院的名义筹措也可以,总之,就是不要让人联想到柳家的身上就好。”
关疏影一脸疑惑,“大嫂,这是为何?”
“咱们分成几路去筹粮,没必要都挂着柳家的招牌。再说了,多方努力,才能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又不会让人只盯上了咱们柳家,关先生是名士,又深得皇上敬重,由他出面,也能让其它的学子效仿。”
关疏影也是聪明人,苏锦绣稍一解释,她便明白了。
柳家不能总是出风头。
虽说是好事,可也得有度。
想来她在京城还有其它的安排,不再多问,直接去了。
苏锦绣拿上了书信,又去了一趟英国公府。
如今任安西大都护的是英国公世子爷,若是出力,英国公府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儿。
“老夫人,晚辈也是没办法了,我家老爷虽然在信中提及不多,可是清川这孩子写的地却委实令人动容。我也是想过来跟您讨个法子,咱们女人在这京城,如何能帮衬到一二。”
第623章 送粮(三更)
英国公夫人也是有阅历的人了,早就听闻了苏锦绣的大名,而且之前也有接触一二,如何能不知道这位柳夫人其实是个主意极正之人。
“柳夫人想必已经有想法了吧?”
苏锦绣笑着叹了口气,摇摇头道:“不瞒老夫人,我几日前已经派人去江宁府查看自家的田庄收成了。再加上了京城这边的,满打满算,也凑不出来多少,毕竟庄子上的人也得吃饭不是?”
这话半真半假,没隐瞒自己派人去江宁府的事,可是也没完全地说实话。
英国公夫人点点头,“你能想到这些,已经不容易了。柳大人好福气,能娶了你这么一位贤妻。”
“您可莫要夸我了,实不相瞒,我家老爷并没有在信中写地太多,具体的情形,还是多亏了有清川那孩子在信中告知。听闻如今安西都护府内的粮食最多也不过撑上两个月,就算是咱们这里筹集了粮食,再运过去,这路上起码就得消耗二十天左右。所以,晚辈这才有些急了,特来请夫人帮忙拿个主意。”
其它的话,不必多说。
你家儿子可是安西都护府的大都护,是最高长官。
这若是解决了问题,立大功的自然是你儿子。
可若是解决不了问题,那头一个被问责的,也得是你儿子。
所以,还需要我多讲吗?
要不要出手帮忙,你自己心里头没数?
果然,英国公夫人明显有了几分的不悦。
就算是苏锦绣不来找她,她也不可能坐视不管。
可问题是,现在等于是被人架了上去,这多少有些不太舒服。
自己主动愿意承担一些责任,和被人逼着承担一些责任,这是两码事。
“也罢,我们英国公府虽然不及你们柳家的财力雄厚,可还是能拿出一些粮食的。”
“夫人说笑了,您这不是在打晚辈的脸吗?谁不知道英国公府是簪缨世家,您这手指缝里头漏出来的都能养活一个村子了。”
若是换了英国公在,定然不喜欢听这话,说地好像是他们多富有一样。
可是英国公夫人喜欢听这话呀。
尤其是在自己刚刚夸了柳家的财力之后再听到这个,就更觉得这个苏锦绣也不过如此,还算是识趣。
从英国公府出来,苏锦绣又分别拜访了安国公主府以及江府和张府。
公主和两位夫人得知了消息,自然都想要伸出援助之手。
不过她们也明白,不能只依靠他们几家的力量。
最主要的,还得是朝廷这里。
江夫人娘家也是江宁府那边的,自然也知道并非是江宁府所有的地方都是大丰收。
“咱们还得多做打算。万一江南那边筹措不到粮食,朝廷还有可能要派人送粮到江宁府,那事情才是真地麻烦了。”
“婶婶说的是,这也正是我颇为头疼的原因。其实从现在起到九月十月,主要就是撑这几个月。等到九月之后,番薯下来了,便能解决很大一部分难题。”
“嗯,多亏了你家四郎,这几年大家都开始种春苞米,我听说这种粮食对于土壤不怎么挑,而且产量还高。但愿能解决一部分难题吧。”
“实在不行,大家就都紧一紧口袋,好歹得让那边的百姓们吃上饭呀。若是真地饿殍遍野,到时候需要解决的就不仅仅是粮食的问题了。”
江夫人心头一颤,两人对视一眼,彼此都已经有了主意。
江夫人身为官夫人,又对于朝堂之事颇有耳闻,自然也知道一旦一个地方闹起了饥荒,会引来多大的灾祸。
一旦死的人多了,就一定会出现时疫,那就得需要药材,还有民心不稳,甚至是暴乱等等。
这一系列的问题,说到底还都是因为吃不上饭而引起的。
所以,苏锦绣说地没错。
只要是能想办法把粮食问题解决了,那么后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灾难就都不会成真。
所以,还得掐住源头。
“婶婶,您说的没错,咱们自己的能力有限,这种大事还是得依靠朝廷才成。”
“此事你还同何人说了?”
苏锦绣没有隐瞒,一五一十地都说了。
几天后,柳小莲和苏锦玉都急匆匆地上门了。
“哟,也是巧了,竟让你们两个遇上了。”
“阿姐,我听说姐夫那里出了些情况,现在很缺粮食?”
“现在还好,并不是那么缺,不过也快了。我正想法子筹粮呢。”
“阿姐,我手里头的田地虽然不多,可是也能拿出几千石来,阿姐何时差人送粮食去西边儿?”
“不急呢,再等等。而且若是运粮过去,要走陆路,这么多的粮食,还得防着一些歹人,所以我现在正等着看看萧将军那里能不能派出人手来押送。到时候就跟着朝廷的官粮一起运过去。”
“那也成,我这就让人去准备着,随时可以装车拉走。”
苏锈玉的性子急,几句话就定下来了。
而柳小莲则是不紧不慢地说了自己的来意,除了她自己的陪嫁庄子上的产出之外,还有林家的一点心意。
“小莲,回去后替我向林大人及林夫人道谢。”
“大嫂,咱们都是一家人,放心吧,我看得出来,公公婆婆对于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勉强的意思。”
现在的柳小莲不再是什么也不懂的天真少女了。
林家拿出来的粮食不多,却可以因此在皇上面前换得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形象,自然是十分划算的。
而且听闻这次公爹还特意在圣上面前提及了林涛,大意就是说这捐粮的事情是由他提出来的,也算是在圣上面前博了一个好感。
苏锦绣这次也是有所斟酌,这次带过去的,都是陈粮,正好新麦马上就要下来了,等过些日子再往那边送,倒也不会耽误事儿。
正如苏锦绣所想的,他们这些人私底下凑出来的这些粮食,对于西边的百姓们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而朝廷的诏令一出,五万石粮食就这样浩浩荡荡地上路了。
苏锦绣等人筹集的粮车则是跟在后面,一路上有官兵保驾护航,总算是能睡个安稳觉了。
第624章 一千两(四更)
大批的粮食被运到了甘州和卫宁府,赵震和柳承恩先一步得到了消息,自然是颇为高兴。
“柳大人,我想着等粮车进入咱们的地界之后,就直接派人去接,你看如何?”
“可以。”
这批粮食来地太及时了,也太珍贵了。
这里的气候恶劣,所以百姓们家里头的余粮一般都很少。
就算是往年风沙小的时候,他们能勉强撑到新粮下来已经不易了。
而这一次,显然是撑不到了。
有些地方的百姓,已经开始有乞讨的迹象了。
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整个甘州就得乱成一团。
再有本事的父母官,没有粮食,也是白搭。
好在粮食来了,这里的百姓们有救了。
赵震的心情也是相当复杂的。
他为将多年,很清楚,国内一旦发生叛乱,除了那些纂权的乱臣贼子之外,一般就是民乱了。
而民乱,说到底十次里面能有十一次都是因为百姓们吃不饱饭,活不下去。
所谓的官逼民反,那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而这里的百姓们一旦都饿起肚子来,早晚会有出事的那一天。
到时候,谁还能保证自己手底下的兵,能顺顺利利地活着回乡?
若是死在了边关,死在了与敌国对战的战场上,那不算是委屈,那是一种壮烈,一种死得其所!
可若是死在了自己国家土地上的内乱之中,难免有几分地不值。
甘州原本种了不少的果树的,是他们这里一种很独特的果子,别的地方好像都种不活。
可惜了,在几次沙尘暴的肆虐下,那些果树如今还能成功地挂果的,估计连一成都不到了。
“都护大人,粮食到了,咱们接下来就要考虑一下分配的问题了。首先都护府的粮食不能断,其次甘州和卫宁府,您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