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麻子看懂了县长夫人的隐喻,直接破防,跑到房外怀疑人生,后面还要加一个师爷偷偷看笑话的镜头。
从县长夫人拿出物品后的这段戏,是姜闻提议加的。
张麻子以匪冒官,想直接一步到位,结果碰壁,让县长夫人给耍了,师爷心中有数,淡定的看他笑话。
这也寓意着师爷和夫人根本不认为张麻子能当好县长。
但等张麻子收拾了武举人之后,展现本身的人格魅力,县长夫人看好他,主动穿着肚兜在床上等候。
师爷这时慌了,拿出寡妇不吉利的话劝张麻子,可惜张麻子非常有善心。
“她已经成了寡妇,我不能…让她再守活寡。”
有理有据,逻辑鬼才,有魏武遗风!
对于姜闻关于这场戏的提议,左乐当时不置可否,但答应试着拍一下。
如今拍完之后,左乐觉得效果不错,但也觉得稍微有点啰嗦,反正先留着,到底用不用,等后期剪辑时再说。
………
《让子弹飞》这部电影,细节太多,哪怕是左乐也不敢说能够完全还原,只能尽力拍摄。
三个主演,姜闻虽然不省心,但演技很有保证,演出了左乐想要的张麻子。
发哥和葛大爷更不用说,特别是葛大爷,演的师爷简直骚气十足,后期左乐甚至完全放弃了对葛大爷的的要求,让他自由发挥,看看这位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
姜文对葛大爷的待遇十分羡慕,也要求同等,但左乐鸟都不鸟他。
作为天赋型演员,姜文其实和葛大爷一样有灵气,但是关键他太有灵气了,而且天马行空。
左乐给葛大爷自由权,是相信葛大爷有底线,始终围绕师爷这个人物为框架?
但姜闻就不一定了,不给他个缰绳拴住,左乐怕他演出来的张麻子,他这个编剧和导演都看不懂。
所以,左乐给葛大爷自由权,给发哥自由权,但始终摁着姜闻。
于是,两个人在《让子弹飞》剧组相爱相杀了近三个月。
剧组杀青那天的散伙宴上,姜闻和左乐喝多了,两人互相指着鼻子,对天发誓。
老子以后特么再和这厮一起拍戏,我就不姓左姜……
左乐把这句话记住了,但是姜闻这个臭不要脸的转头就忘。
《让子弹飞》杀青没两个月,他就跑来找左乐,说他攒了剧本,准备自己当导演,想从左乐这里拉点投资。
而姜闻的新电影名字叫《邪不压正》,还有一个备用名——
《正经人的日记》
———
ps:关于县长夫人物品那段,不是我瞎编的,是电影的删减片段,我觉得挺有意思………
第五百八十七章 你的左皇无限猖狂
2027年的2月10号是大年初五,大秦帝国纵横于央视总台黄金频道播出。
无数期盼了一年之久的观众们,迫不及待守在电视机前追剧。
去年第一部裂变开头,还需要一场少梁之战做铺垫,介绍一下秦国的处境,引出两位男主。
而如今到了第二部纵横,有前作裂变的打底,就不用那么麻烦,直接上正菜。
剧情一开始,就是旁白介绍。
当初商鞅死后,甘龙、杜挚等老世族保守实力,想废除新法,恢复旧制。
面对来势汹汹的老世族,赢驷没有硬刚,而是隐身深宫,默默蛰伏,同时提拔樗里疾、赢华、司马错等年轻大臣将领,慢慢掌控实权。
三年之期已至。
自认已经有能力摆平老世族的赢驷,终于出来主持国政,而他出来后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举行齐魏秦三国相王。
原来,随着秦国日益强大,老仇家魏惠王坐不住了,决议和齐国结盟,并派遣使者邀请秦工前去观礼。
观礼是假,震慑和试探秦国是真。
赢驷明白魏惠王的想法,反手就要跟着称王,来一个三国相王。
这一手实在突然,不仅魏使吓了一跳,老甘龙等老世族也看不下去。
秦君和秦王完全是两个等级,如果赢驷相王成功,那么他的威望将会大大提高,这对老世族来说有害无益。
老甘龙不顾体统,直接站出来,以“朝政未稳,历代秦君无称王之心,称王就是叛祖乱上,大害秦国”的说法强烈反对。
对于老甘龙这个害了商鞅的直接凶手,赢驷一点不惯着他,直接当着群臣反驳。
“我大秦虽世居西隅,但历代先祖从无龟缩自保之意,大争之世,列国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
魏齐结盟,意在窥我大秦,若大秦仍守旧地,遵旧制,闭关苟活,何异于坐以待毙,列位,那寡人才真的害了秦国。”
一番说辞,掷地有声,初显秦君霸气,同时也反驳了老甘龙的歪理。
眼见甘龙无话可说,赢驷更是又来了一段诛心之言。
“之前寡人大张行钱之典,有人问寡人,秦币,遵商君之制,那么秦法是否亦遵商君之法。
今日我告诉诸位,商君之法,非酷律苦民之法,乃富国强民之法,秦,必遵之。”
此话一出,老甘龙彻底破防。
弄死了商鞅,就是为了废新法,没想到赢驷却是商鞅铁粉,老世族的所有努力全做了无用功。
这一刻起,老甘龙终于意识到,这位新秦君,和他们并不是一路人。
他本想大闹朝堂,却看到一旁的诸多将领,在樗里疾、赢华、司马错的带领下,对着老世族虎视眈眈。
老甘龙终于明白赢驷为啥敢翻脸了,手握军权,自然不会怕老世族闹事。
甘龙面色惨白,带着几个心腹,拂袖而去,然而其他老世族就没老甘龙的眼力,大声疾呼,痛批商鞅。
赢驷冷眼相看,樗里疾一挥手,几队侍卫上来清场,赢驷见状大怒。
“都是我社稷之臣,怎可拖拽,架出去!”
大秦帝国纵横的这段戏,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霸气外露。
赢驷这个角色,在第一部裂变时,因为主视角在商鞅和孝公身上,着墨不是太多,甚至因为没能保下商鞅,显得有点窝囊。
而如今第二部纵横一开头,羽翼已丰的赢驷就直接和老甘龙开团,直接俘获了大量第一部过来的老粉丝。
那句“商君之法,秦必遵之”,更是惹得无数商鞅粉泪目,言称商君九泉之下也可瞑目。
短短半集的时间,赢驷就把观众们从第一部裂变中拉出来,全新投注在纵横的剧情里。
除了赢驷本身的角色就出彩,更重要的是富龙的惊艳演绎。
这位二封视帝,年岁不算多大,但演技之高,丝毫不逊于那些老前辈,特别是台词功底,铿锵有力,还带有一种特别的渲染力。
短短一场朝堂戏,让富龙圈粉无数。
相比于第一部裂变,秦国穷弱,百废待兴,纵横的秦国正处于崛起之势。
环境相对没那么艰苦,主角赢驷的性格也比孝公那么严肃朴实,霸气之中多了几分不羁。
纵横的剧情大致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赢驷就是扫除老世族,为商鞅报仇,也剪除内患,彻底手握秦政大权。
赢驷借外出相王,离开秦国,引诱心有不轨的老世族原形毕露。
果不其然,甘龙在意识到赢驷和老世族并非一路,并且还对老世族颇有敌意之后,打算先下手为强,勾引义渠叛乱。
这早就在赢驷的预料当中,老世族阴谋事败,老甘龙服毒自尽,余下老世族骨干被逐被杀。
商鞅之仇终于报了!
第二部分,秦国崛起,张仪相秦。
赢驷平定内乱,秦魏再次展开河西大战。
赢驷命魏国请来的大才公孙衍为帅,秦国大胜,但公孙衍看着故国败于已手,有离秦之意。
公孙衍临走之际,推荐了名士张仪,张仪入秦,拿出了自己横强之策,被赢驷拜为客卿。
张仪仕秦之后,出使魏国,未用一兵一卒,给秦国拿下了大片土地,被封为秦国丞相。
之后,靠着秦国大军为倚仗,张仪凭借一张利口,嘴炮诸国,为秦国赢取了无数利益。
同时,公孙衍也开始在诸国兴合纵之策,两人展开相爱相杀的大半生。
第三部分,赢驷去世,秦武王出世。
在赢驷的励精图治,张仪、樗里疾、司马错的武群臣的辅助之下,秦国越发强盛。
然而随着赢驷年龄见长,夺嫡之争也不可避免的在秦国上演。
长子赢荡,勇武过人,但性格直率鲁莽,相比之下,赢驷更喜欢聪明的幼子赢稷。
赢驷左右摇摆,以至于后宫、宗室内斗,无奈之下,他送心爱的芈八子和赢稷去燕国为质,明为驱逐,实则避难。
爱人幼子离开,本来就身体不好的赢驷,终于死在病榻之上。
秦武王登基,崇尚武力至上的他,对张仪不太感冒,启用和自己政见一致的甘茂。
张仪心寒,无奈离秦。
之后,赢荡攻下宜阳,举鼎而死,临终之前,交代传位赢稷。
第四部分,也是最后的一部分。
赢稷上位,但王位不稳,一直搅风搅雨的赢壮想趁机搞事,但被魏冉、白起等支持赢稷的新兴将领平灭,史称季君之乱。
季君之乱后,秦国第二位秦王、战国成语大户、语历史课本里的大魔王赢稷,开启了自己五十多年的统治。
从剧情可以看出,相比于第一部裂变,纵横的剧情更为复杂。
裂变主要是秦、魏两国,齐国出来打了趟酱油,而纵横剧中,魏楚韩燕周,都有大量戏份,赵齐也打了不少酱油。
整个剧情层面由局部扩大到了整个战国。
这么多的国家势力,又是横跨秦惠王、秦武王两代,剧情轻重取舍,节奏缓急安排。
若是不妥当,很容易葬送大秦帝国整个系列的大好局面。
好在,左乐稳住了。
大秦帝国纵横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喜爱和赞誉,甚至很多观众认为比第一部裂变还要好。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