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他们碾这些东西当然不是用来吃的,磨掉稻壳之后,或许是制作麸皮之类的用来喂猪
不过妘载如今把这项喂猪的技术,变成了人吃的东西,很多施工队的人在感慨,我们这是从猪嘴里抢食,可怜的小猪猪,气的都胖了呢
施工队的人们没有太大的觉悟,因为这段时间和妘载混的久了,除了染上了说骚话的习惯之外,妘载创造了馒头,他们也只是觉得很开心,毕竟又有了一种吃饭的方法,以后饭就可以真的“揣着吃”了。
但是当馒头的事情,传到了帝放勋的手上的时候,他就坐不住了。
即使是堆肥沤肥这些能让粮食增产的方法,以及牛耕犁田的技术,也没有让他如此失态,毕竟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中原也有人在研究,南方人发现了这些东西,帝会称他为大贤者,而不是大圣人。
因为妘载这一次,是把固定印象中,不方便吃,甚至多用来当饲料的东西,变成了人可以大量制造的真正粮食,也就是“面食”,这一下,那可不是简单的改变一下粮食形态这么简单了。
这是真正超越姬弃的功劳了!
“姬弃的部落是帝夋的子孙,他们被称为周,周人擅长种植粮食,但是也从来没有周人发现过粮食还可以这样变化,麦一向是在饥荒年代用来填肚子的东西,但是变成了馒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此变也!”
帝放勋还是不明白,那些这么多,这么坚硬,这么不好吃的麦子,是怎么变成软不拉几的馒头的呢?
粮食的生产形势的转变,不仅让帝放勋精神大振,传到中原之后,连姬弃也被惊动,他本来是要被派遣去帮助西王母部落进行农业疏导的,但是现在,他请求立刻前往洛南地区。
不过事实上,最古老的面食,也正是出现在这个时期,而且就是在西王母部落的范围,所以历史中,传说“后稷尧使,西见王母”,这件事情就发生在尧舜在位的时期。
而后稷给甘肃青海地区所带去的,可能不仅仅是中原高超的种植业
应该很多人都记得,青海地区喇家遗址出土的一碗超越四千年岁月的面条是用小米面和黍米面制作的。
而且恰好山西地区,也有“尧制石饼”的说法正是新麦丰收压垮粮仓后才出现的,而粮仓的储蓄方法,是后稷在帝尧时代后期发明的。
不过现在么,不论是馒头还是饼子,亦或是粮仓什么的,这些专利都属于妘载了。
虽然妘载只是为了让工地的人们吃的更好一些而已
帝放勋同意了姬弃的请求,后者很快火急火燎的离开了陶唐,而帝放勋关心的,只是圣德的事情,现在他忽然有些后悔了,把重华早早的提到了天子候选的位置上,但是现在,这个早有听闻的治水者,让帝放勋感觉到了恐惧。
是的,不是欢喜,已经是恐惧了,当然不是恐怖妘载的妖孽啊什么的,也不是觉得妘载威胁到自己地位什么的阴谋论,更不是“此子断不可留”之类的反派言论
帝放勋所恐惧的,是如果重华上位,而妘载的功绩比重华更大,那天下的人都会怎么说自己呢?
会说自己不认识真正贤明的人,让明珠蒙尘?
不,虽然重华也很贤明,但正所谓一只公鸡站在麻雀群里很高,然而和白鹤一比就相形见拙了!
帝放勋有些急了,思考着得想个办法帮重华刷点声望,要么就必须尽快让重华摄政,这样,任用妘载的圣德才会归属他,不然一个声望巨高的人,是不可被一个声望较高的人任用的。
这样搞不成啊,这候选人都定下了,虽然说候选人不止一个,但这东西大家都是内部定的,你这突然到处搞这些东西,虽然是有利天下的,但你能不能有点眼力见?
咋的,他是明珠暗投,你是沧海遗珠啊?
咋的,到底是要咋的嘛!
你现在搞这些,狂刷声望,你姓妘的小子是要准备年底冲分嘛!
还有重华,听说这家伙在外面到处和别人说xx有天子之相,感情我给你这天子候补的身份,你拿去充天子之相,这天子的名头是论斤卖呢!
打东边来了个天帝,那我这天帝的爸爸,是不是应该叫天爹帝?
“天哪,这两个家伙,怎么凑到一起去了!”
帝放勋现在才发现,这两个鸟人真是绝配绝了,绝不出来了。
一个使劲冲分,一个使劲吹比。
你两可真是君臣相得,就是把我卖了个干净啊!
————
随着工地的一次蒸馒头,各个部族都开始关注小麦的事情,来年的工作计划已经拟定,施工队在冬季的时候要加紧干活,来年开春的时候,有一部分人要赶回各自的部族进行帮忙,到时候这里的人就会少很多。
节气来到小寒
中原地区,有些部落已经开始准备岁首祭祀先祖的活动,尤其是大河两岸的地区会有这种活动,类似于过年但具体实施又不是,因为春节也就是真正过年的说法,要在历史中,是舜当上天帝之位的那一天,后来兴盛于殷商时期,逐渐流传后世
姬弃渡过大河,来到了施工地,而妘载此时正在工地上捣鼓土坑
第六百三十六章 灶王咕
众所周知,村子里的麻麻载说过,咕子是一种可持续使用的清洁能源,首先,在原始时代怎么点火呢,那么,只需要先抓住一只咕子,然后把咕子向木头堆里一丢
轰,火就升起来了,很简单,你学会了吗?
今天也是咕咕躲在火坑里的一天呢!
咕之巅,耀世间,有我咕咕就有天!
咕咕在火堆中发光发热,而焦子在外面,用爪子抓着一根树枝,不断拨弄土炕里面的火焰
妘载弄的火坑,这个玩意是怎么做的,相信后来的陕北人都很了解,土炕,或者说火炕,反正一个意思,这玩意是由炉灶、炕体和烟囱三部分构成用非常专业的话来说咳咳!
“火炕是一种宽约一米七到两米三左右,长可随居室长度而定的砖石结构的建筑设施。”
咕咕并不了解妘载和姬弃的对话,虽然那个叫做姬弃的人到来让麻麻载非常欢喜,不过这也不是麻麻载第一次欢喜了,咕子坐在火堆里面,当姬弃蹲下来查看火坑口的时候,正与咕子四目相对。
咕叽叽?
随后,咕子就听到了,那个叫姬弃的大人站起来,看了看跟着麻麻载的焦子,用很震惊的语气和麻麻载说了些震惊的话
“您这个土炕,下面居然还能用来当炉窑使用啊,不过,为什么一只小鸡在帮您烤鸡”
“啊,那不是烤鸡!”
咕子一直等到麻麻载和姬弃离开,这才从火堆里面出来,焦子在边上没跟出去,咕子从焦子的口中了解到,这个叫做姬弃的大人,是叔均的伯。
叔均的阿父叫做台玺,是这个姬弃的弟弟,他来自一个叫做“周”的部落。
“咕咕?”
叔均?好像有点印象哦咕咕叽叽
咕子仔细回忆了一会,想起来了,叔均就是曾经和族长长以及麻麻载一起吃饭的,那个他们十分尊敬的人啊!
咕子顿时猛吸了一口冷气。
连麻麻载都尊敬的人哎!他的伯父不是更令人尊敬吗!
焦子告诉咕子,麻麻载说这个人能种很多很多很多的谷!
咕咕不解,询问能有多少?
焦焦用小翅膀画了好几个大圈!
有这么这么这么多!
咕咕吃惊了,开心极了!这样的话,那不是有好多的粮食可以吃呢!
咕咕和焦焦在叽叽叽叽的交谈了一会后,两只小黄鸡跑到门口处,用一种崇敬的目光遥远的盯着姬弃,后者感觉到目光,转头看过去,却看到了两只小鸡在盯着自己猛看。
姬弃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十分不解。
难道自己的胡子里面有米粒吗?
而咕子正在和焦子商量,应该给这个小鸡饲料供应商取什么外号比较好。
决定了,就叫“姬稷叽”吧!
————
当然,妘载这里也有点好玩的事情,过去,和土炕一起出现在陕北的重要特征往往是窑洞,但是有人知道窑洞是从谁手中发展来的吗?
是的,就是姬弃也就是这位“后稷”的儿子“不窑”所发明的。
不窑是后稷的儿子,在夏朝前期担任农师,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后来他晚年时,在太康失国时期离开了夏朝,带着周部落,前往甘肃的庆阳地区居住,那里是甘肃省的最东部,是陕甘宁三省交汇的地方,史书上说他“自窜于戎、狄之间”。
所以,妘载发明土炕,而姬弃恰好过来商谈关于粮食的事情,这对于妘载来说,也确实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了。
————
到了晚上,小雪已停,但天气的温度已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洛南地区还好,如果是台塬地区,那么昼夜温差就会加大很多。
咕咕正在土炕前面,火焰把咕咕的半个身子照耀的一片光明。
土炕得到了推广,大家都凑到妘载的屋子附近,雄陶正在吹嘘,说这个东西其实和灶台并没有区别,在他手上三两下就可以复制出来,回头工地上,每个工棚都可以用上这个玩意了。
而点燃土炕的咕咕,被每个首领所爱戴,很快,就有人雕刻了木牌子,上面画着咕咕的样子。
这个冬天,由两只小黄鸡来带给世人温暖。
咕咕则是听说了,似乎,麻麻载叫自己是灶王咕?
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咕咕可以看到,每个工棚前面都挂上了咕咕的木牌,有些还会挂上焦焦和咕咕的两种木牌,这让焦子也很开心,走路的时候都是挺着将军肚子在走的。
外面又开始下起小雪花了,但是这个寒冬,有土炕,有馒头,人们是笑着过的,看到麦子的眼神也都直了,妘载在这个时期也找到了一点过年的感觉,只是可惜,早知道就把罔两老先生找来,把那些牲口带来,再杀点猪肉,犒劳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