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世,这家ADI亚德诺半导体技术公司可是美国十大半导体公司之一,在业内如雷贯耳!
ADI公司的高性能模拟、混合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DSP集成电路IC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前世,ADI公司后来因为大量尖端产品应用在米国的航空航天与国防产业,成为米国相关机关的重点保护对象。
2009年曾从美国ADI公司回来了一位曾经在那里工作过的李博士,带回了高性能DAC(数字模拟转换器)产品的版图,一下子提高了国产DAC产品的性能指标。但随后遭到ADI公司和米国的抗议……
李博士事件发生之后,影响重大,导致米国对华人参与关键器件研发的控制更加严格,并对往来大陆的留学生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对海外留学生归国从事关键器件研发造成了心里阴影,很多人为了保住往来米国的人身自由,放弃参与国内高性能的关键器件研发工作的机会……
当年米国给大陆禁运的ADC模拟数字转换器标准是8bit10MSPS,由于禁运导致国内都得花高价买走私货,国产的AD产品基本没有超越过这个标准的。
当时由于需要遵守国际知识产权的游戏规则,所以李博士的方法和产品无法被正规整机厂采用,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工业界的问题。
却导致许多国内外大公司在引入国产供应商在知识产权上更加担心,要求国产厂家自证清白。有公司甚至到了要求国产供应商的创始人不能有ADITI履历的夸张地步,进一步导致国产替代进度的严重落后……
前世的这些往事让李晓凡印象深刻。
MEMS是英文(MieicalSystes的缩写,中文叫微机电系统,利用集成电路IC制造技术和微加工技术把微传感器、微执行器等制造在一块或者多块芯片上的微型集成系统。
MEMS起源于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晶体管的发明,直到1987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发明了微马达,引起国际学术界的轰动,人们看到了电路与执行部件集成制作的可能性,这是MEMS技术的开端。
MEMS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性研究领域,几乎涉及到自然及工程科学的所有领域。MEMS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如果半导体微制造被视为第一次微制造革命,MEMS则是第二次革命。
1988年,美国的一批有远见的科学家提出“小机器、大机遇”,并呼吁美国重视MEMS这一重大领域的开发。
MEMS自发明一来,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半导体业的一颗璀璨明星,无论是民用或者航天国防军工产业,它的地位非常重要。特别在前世,进入轰轰烈烈的智能物联网时代后,MEMS传感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想到这里,李晓凡随即在雅虎等网站上搜索了一下“ADI”“MEMS”这两个关键词的相关所有信息。
网上的相关信息显示,幸好,这家ADI亚德诺半导体技术公司进入MEMS领域时间不长,才3年多时间。
现在才1996年,如果自己抓紧机遇,完全有可能追赶一把!
而且将来毛思明团队掌握的磁传感芯片技术可以与MEMS结合在一起,开发用在消费与工业电子及陀螺仪、惯性导航等许多高科技产业方面的产品……
突然,李晓凡萌发了一个念头:当下的ADI公司规模应该还不那么大,米国的机关还没有那么重视,自己是不是可以去投资一把啊?
他又继续在网上把ADI公司相关的信息给彻底翻箱倒柜地搜了一番。
网上倒有非常详细的ADI公司介绍:
ADI公司有两位创始人,一位叫RayStata,另外一位合伙人叫MatthewLorber,都是来自着名的麻省理工MIT校友。
这位RayStata出生于1934年,现在居然已经62岁高龄了。
前世,这位RayStata曾被业内称为“美国国家技术产业教父”,2008年获得电子工程专辑EETisACE终身成就奖。
六十年代初,拿到麻省理工电子工程硕士学位后在惠普公司工作的RayStata有一天在哈佛广场上,偶遇到了MIT学生时代的老朋友MatthewLorber。
当时MatthewLorber正在寻找一位拼租室友。
最后,他们俩人不仅共租了一套公寓,而且三年后一起创办了这家ADI公司。
1965年的冬天,RayStata与合伙人MatthewLorber在麻省理工MIT附近租了一个简陋的库房,从高性能运算放大器的设计制造开始,一砖一瓦地建造起了自己的科技王国ADI公司。
开始的时候,RayStata与合伙人MatthewLorber俩人光有创业热情,其实并不知道该如何创业,他们先根据在麻省理工学院仪器实验室的经验开发固态仪器控制产品。
他们的这个产品随后一年内被Ken科尔摩根公司的控制部门收购,他们赚了一笔小钱。
记者采访RayStata,他说当时线性集成电路或被简称为IC的东西,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他们那个时候是通过人工地把零散的晶体管和其他器件组装在印刷电路板上来生产运放和转换器的。
RayStata说他们创业两年后,1967年,行业内的第一个集成运放IC被发明出来了。
其实,早在1963年,26岁的工程师RobertWidr在仙童半导体公司设计了第一个单块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μA702。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据说,RobertWidr因此要求仙童半导体公司给他加薪,但没有得到满足,于是离开了仙童半导体。
当时的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如获至宝,迅速挖来了RobertWidr。RobertWidr后来帮助国家半导体建立了模拟IC设计部门。
1967年,Widr为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研发出了一个更好的运算放大器,即着名的LM101产品。
这款LM101运放产品李晓凡太熟悉了,读中专时候他们自己制作音响功放,使用过许多这个系列的产品……
RayStata随后发现,虽然他们人工组装的模块化运算放大器比市场上面出现的这款LM101运放IC产品性能优越,但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产品体积小,而且不断地迭代升级,一个数量级一个数量级地比他们的产品便宜。
最后,是市场逼着RayStata他们采取果断的措施去学习设计和制造集成电路……
看完相关ADI公司的一些故事后,李晓凡抄起了电话,第一个打给了远在美国的陈大同博士。陈博士出来创业前就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负责模拟电路业务。
李晓凡要开始去寻找这家ADI公司!
重归新加坡1995
第366章 离岸孵化+加速+产业化战略(求订阅给动力)
“陈博士,您好,您知道美国有一家叫ADI的公司吗?”李晓凡在电话里问道。
“李董,您说的是AnalogDevic。公司吗?”
“是的,就是这家公司。”
“那我知道,我以前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工作时候,这家ADI公司一度是我老东家的竞争对手。这家ADI公司早期专注于生产运算放大器,而后扩展至包含数据转换器在内的其它线性IC,随后扩展至数字信号处理DSP产品,为信号处理应用提供模拟及数字整合方案……”
“陈博士,那您认识这家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吗?”
“这倒不认识,但我有老同事和清华的校友在这家公司工作。怎么了,李董,您想找这家ADI公司?”
“我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说这家ADI公司采用MEMS技术成功研发出了微型加速度计,大批量应用于汽车防撞气囊的弹出控制。所以想了解一下MEMS这些技术和这家公司的情况……”
“哦,李董您说是惯性MEMS传感器。我以前也略有研究,这个惯性MEMS传感器的市场前景非常广泛。而高精度的MEMS惯性传感器将来可用于工业、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倾角、加速度和振动测量……”
让李晓凡没想到的是陈大同博士对MEMS这个领域很有研究,介绍起来如数家珍。
“李董,其实ADI公司在1993年就研发出这个微型加速度计MEMS传感器产品了。前年德国博世BOSCH公司发明了硅高深宽比加工的深度反应离子刻蚀工艺,成为了MEMS的主流工艺。此后,MEMS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围绕深槽刻蚀技术发展出多种新型加工工艺。当下,这个MEMS主要应用于代喷墨打印头,硬盘读写头、硅加速度计和数字微镜器件产品上……”
听到“硬盘读写头”李晓凡心里咯噔一下,这不就是毛思明博士在研究的技术嘛!
与陈大同博士通完电话后,李晓凡过去边上的研发楼,找到了正在带领一帮技术人员在安装研发设备的毛思明博士。
李晓凡跑过去向毛博士请教。
毛博士笑着解释道:“其实我们现在研究的就是一种MEMS…GMR集成磁传感器技术。我们当下研发的GMR巨磁阻传感芯片,就像做蛋糕一样,由几十层的复杂工艺组成。它是一个集磁性薄膜、半导体集成及纳米技术为一体的技术,这技术结构我们可以套用一个数学公式:GMR巨磁阻传感芯片=磁性材料+纳米技术+半导体集成……”
……
经过与陈大同博士与毛思明博士的沟通,李晓凡慢慢地心中有了思路。
等毛思明博士忙完后,他让秘书梁贝妮把潘占隆博士与毛思明博士两位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两位,把你们请过来,我是想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我们怡凡公司科技板块的未来发展战略问题……”
一下子上升到整个科技板块的未来发展战略高度,两位博士一下子受宠若惊。
潘占隆博士与毛思明博士俩笑道:
“李董,您肯定有了什么新想法吧?还是直说吧,我们两个是搞技术的,对于这战略研究和投资等这么深奥的问题,我们俩不太懂也没有研究……”
“其实没你们说的那么复杂与高深!”李晓凡笑了。
他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