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姑娘她戏多嘴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中有藏书楼,收有各种地方志,这个时辰自是无可奈何,得白天过去,最好能与主家有些交情,方便借阅。

    看来,今日夜里的计划,是要改一改了。

    黄卜庆叹息一声,忽然又想起一桩事儿来,他思路转得飞快,当即拿定主意,快步追出了院子。

    走道上,官员三三两两。

    三殿下已经回宫了,远远的,能看到轿子离开。

    四公子从隐雷手里接过了缰绳,纯黑的高头大马甩着脖子。

    黄卜庆赶紧上前:“四公子,我有一事,想与四公子商量商量。”

    闻声,霍以骁转头看向黄卜庆:“黄大人请讲。”

    黄卜庆堆着笑,道:“我若是没有记错,霍大人的夫人是岭南出身?”

    霍以骁颔首:“确实。”

    黄卜庆又道:“不知霍府之中,有没有保存着岭南的地方志?不论是那一年编修的,我想借阅借阅。”

    寻常而言,私人收着地方志的,要么是藏书之家,要么是远居的游子、远嫁的姑娘,离开故土,靠那些书籍寥解思念之情,越是通文识字的人家,越会有这样的习惯。

    霍以骁眉峰一扬。

    黄卜庆好端端看这个口,定然不是太闲了想翻书,定然是与手中的政务有关。

    而且,恰恰是岭南。

    “黄大人是有什么线索想从地方志中验证一番?”霍以骁问。

    黄卜庆答道:“如四公子所言,确实有些想法。”

    霍以骁道:“大伯娘有收着一套,黄大人想借,随我走一趟吧。”

    既是同行,霍以骁就没有骑马,与黄卜庆一块到了大丰街,进霍家大宅借了书。

    书册多,不要搬运,霍家甚至还让小厮推了辆板车,一路送到黄家。

    黄卜庆再三道谢,全搬进了自己的书房里。

    换个地方,一样熬一整夜。

    另一厢,朱钰坐在酒肆雅间里,抿了一口酒。

    与往日热闹相比,他今儿没召任何人一道玩闹,只柳宗全陪着。

    有人敲了敲门。

    柳宗全起身,开门与外头的人交谈了几句,又重新把门关上。

    朱钰抬着眼皮子看他:“怎么说?黄卜庆跟霍以骁做什么去了?”

    柳宗全答道:“去了霍家,黄大人借了一板车的书。”

    “借书?”朱钰满脸莫名其妙,“借的什么书?”

    柳宗全摇了摇头:“不敢跟得太近,不知道借了什么。”

    朱钰气得骂了一句。

    今儿在刑部衙门,他就对黄侍郎的举动很是担忧。

    黄侍郎先和霍以骁去了都察院,他说有东西要查证,朱钰本能地觉得不妙。

    柳宗全去隔壁问了问,只晓得那两人进过存着铁器的库房,更多的,就问不出来了。

    不过,就只是这些,也够让朱钰提心吊胆了。

    他们会从铁器上发现什么?

    朱钰倒是还想问问金侍郎,又担心被敏锐的金侍郎识破些什么,只能作罢。

    柳宗全让人盯着黄卜庆,看看他到底要搞什么名堂,结果,黄大人跟霍以骁一块离开了千步廊……

    最后、最后是借书。

    简直匪夷所思!

    莫非,这是黄卜庆与霍以骁拉关系、讨好他的手段?

    就霍以骁那性子,会吃黄卜庆这一套?

    朱钰越想越烦,一连饮了三盏酒,问柳宗全道:“林场那儿还没有安排好?跟着我们得了那么多好处,事到临头,畏畏缩缩!袁疾那胆小鬼都知道死到临头就别心存侥幸!”

    “三司的人盯着,行事就得谨慎些,免得适得其反,”柳宗全说完,见朱钰冷着一张脸,又道,“再谨慎,我猜也差不多了。”

    朱钰哼了声:“抓紧。”

    赶在宫门关闭之前,朱钰回了宫。

    酒气上涌,春风一吹,整个人晕晕乎乎,进了庆云宫,他倒头就睡。

    这一觉,睡得很不踏实。

    光怪陆离的梦境追着他,他在长长的、倾斜的甬道之中,身后,无数的铁棍翻滚下来,铁器碰撞声在甬道里回响,他只能不停地跑、不停地跑,才能不被铁棍砸倒、淹没。

    “啊”的惊叫一声,朱钰从噩梦中惊醒过来,挺身坐起,大口喘气。

    他浑身都是汗,湿哒哒的,难受得要命。

    守夜的内侍赶忙过来伺候。

    “什么时辰了?”朱钰问。

    内侍答道:“快四更了。”

    四更的京城,多数地方,都静悄悄的。

    黄卜庆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时不时打两个哈欠。

    忽然间,他的眼睛一亮。

    把手中的这一段文字又反复念了两遍,他哈哈大笑起来。

    有了!

 第567章 忘我

    这段文字,不过是短短两句,很不起眼,若不是黄卜庆带着目的来找答案,其他人哪怕看到这一段,很有可能都不会往心里去。

    这一页,讲的是岭南当地的一位名士。

    名士姓宋、名规,出生在前朝末年。

    宋家祖上出过大官,做过海商,家产颇丰,祖业传承到宋规长大时,有败落之像,但也足够宋家再挥霍几十年了。

    结果,逢了乱世。

    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起义不断,疆土四境,战火燎原。

    岭南偏于一隅,不似中原一带凶险,却也难以独善其身。

    越来越多的灾民涌向岭南,本就混乱的朝廷无力支撑当地官府,大小官员们亦是各有各的打算。

    有封城固守的,也有吞了衙门银子粮食当土皇帝的,亦有加入起义军队、奔向新前程的。

    宋家所在的泉城是岭南大城。

    知府想护住治下百姓,如此坚持了六七年,也渐渐力不从心。

    宋规幼年时见过繁盛的城市,从少年到青年,又看着这座城日渐衰败,百姓疾苦。

    他说服了当时宋家的一家之主,开仓放粮,他本身也积极地改善城中灾民生活。

    那几年,朝廷已经是末路了。

    多年的割据、征战,天下涌现了不少豪杰。

    有一统之气势的,除了彼时已经坐拥了江南大地的、后来成为本朝开朝皇帝的朱俭,还有另外几位,其中,一个叫刘蔽的在岭南一带颇有名望。

    刘蔽是绿林出身,以前是被逼起义,虽然从山大王成了占据岭南的大人物,但他手里缺银子、缺粮草、缺武器。

    战乱年代,这些东西可比千金。

    宋规有眼界,他知道朝廷已经不行了。

    若要百姓少吃苦,唯有站出来一个人,平息战火、开创新皇朝。

    英雄再多,为了自家霸业争斗,最后苦的也就是老百姓。

    宋规选择了刘蔽。

    同在岭南,他了解刘蔽比其他英雄更多,往来也更容易。

    他又说服了长辈,给刘蔽投银子、捐粮食,支持刘蔽开疆拓土。

    而缺少的武器,宋规为刘蔽当说客,登了知府的门。

    赈灾放粮的交情,知府再忠心朝廷,也知道穷途末路了,他听了宋规的劝,交出了库中铁石。

    刘蔽得了矿石,锻造兵器,也算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

    再后来,刘蔽还是败给了朱俭,宋家作为刘蔽的支持者,在朱家掌了江山之后,自然也就彻底败了。

    成王败寇。

    朱家的江山史,刘蔽都只作为一个竞争者出现过几次名字而已,更别提宋规了。

    只是在岭南、尤其是泉城,当地先生、学子感念宋规放粮救民的大义,让他在地方志上有了一席之地。

    当然,毕竟是朱家天下,地方上纪念宋规也要讲究些方法。

    这篇人物志很短,还从头到尾,用大量的篇幅去写宋规放粮、赈灾、为百姓奔走,对于他支持刘蔽就只有两句话。

    要不是黄卜庆满脑子“铁铁铁”、“矿矿矿”的,他也不会注意到这短短两句话。

    黄卜庆捧着这一段,又反反复复地念了两遍,长长舒了一口气。

    现在,就该进一步确定,泉城衙门里,为什么会有铁石。

    泉城靠海,要么是官府从海外采买,要么是当地出产。

    前者可能性极少,应当还是当地就产铁。

    黄卜庆灌了一口茶。

    他试着把地方志里关于泉城的部分都翻看一遍,直到天亮,也还没有再一部的收获。

    他揉了揉发胀的眼睛,打了个哈欠。

    毕竟是岭南的地方志,要说的东西太多,若是泉城的地方志,想来会比现在看到的东西更详尽。

    也不知道霍大夫人是岭南哪里人……

    若是泉城就好了。

    不过,这一整夜的翻找,对黄卜庆而言,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了。

    起码,不再是一头雾水。

    他现在知道自己该去翻泉城的地方志,只要弄明白了泉城的铁矿出产,查获的铁器十之八九就有说法了。

    因为,出问题的林场,就在泉城治下。

    今儿不是大朝会,黄卜庆不用上朝,算着时间,喝了一整壶浓茶,顶着黑乎乎的眼眶去了衙门。

    他的状况让几个小吏吓了一跳。

    黄卜庆也不管,催着底下处理各项公务。

    待退了朝,朱桓与霍以骁一块进了兵部,也叫黄侍郎的样子给惊了惊。

    “黄大人这是……”朱桓道,“公务烦劳,也不能垮了身体。”

    黄卜庆忙道:“谢殿下关心。其实是昨日下衙后,请四公子向霍大人府里借了几册书籍,看得太过忘我,以至于看到了天亮。”

    朱桓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了。

    他也有钻研书法丹青到废寝忘食的时候,自然不好说黄卜庆。

    只是,到底是什么样的书,能让黄大人这么“忘我”。

    朱桓下意识地看了眼霍以骁。

    请霍以骁帮忙借的,应该不会是什么话本子。

    黄卜庆私下便是一本本看,也不至于胆大到跟霍以骁提。

    霍以骁注意到了朱桓的目光。

    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他并不知道朱桓在想什么,只以为,黄卜庆提了他,朱桓就看了过来。

    “黄大人借了岭南地方志,”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