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姑娘她戏多嘴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番外24 真是亲爹

    黑檀儿确实记仇。

    洗去了一身童子尿,在帕子里打了几个滚,勉勉强强恢复了霸气,黑檀儿就小跑着到了温宴跟前。

    抬着头,它龇着牙告起状来,说小娃儿哭起来烦猫。

    温宴忍着笑听它说。

    别看黑檀儿叫得起劲儿,其实,也就是嘴上凶。

    刚才孩子换尿布,小人儿躺榻子上,边上几个嬷嬷围着。

    以黑檀儿的身手,断不会躲不开这小子的偷袭,不过是地方太紧,它才没有胡乱蹦跶,免得压到孩子。

    温宴笑着道:“你等他长大,知道些事儿了,你在他鞋子上撒尿,报复回去。”

    黑檀儿不叫了,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看温宴,然后脑袋一扭,走了。

    听听这是什么话。

    它是这么不讲究的猫吗?

    讲究又记仇的黑檀儿,整天整夜跟着小殿下转悠。

    红鲤鱼不看了,大黑马也顾不上了,在它眼中,现在最有意思的是这小娃娃。

    霍以骁每次抱着儿子走动,后头就跟着一只黑猫。

    “他整天不是睡就是吃,又不理你,”霍以骁逗它,“你跟着他有什么意思?”

    温宴笑着道:“红鲤鱼一整天窝水里一动不动,也没见它不爱看。”

    “也是。”霍以骁道。

    这孩子还没有取名,漱玉宫里都是小殿下、小殿下的叫着。

    并非是皇上不重视,反过来说,是太过重视,这名字才迟迟没有确定。

    温宴生产前,皇上就定了几个备选,等抱到了宝贝孙儿,那几个字都落选了,重新再来。

    重新挑出来的,不是霍太妃觉得差点意思,就是霍以骁认为不好听。

    以至,眼瞅着孩子要满月了,大名还没有定下。

    御书房里,皇上批完奏折,就又操心起了孙儿名字。

    外头通传太子来了,吴公公赶忙将人迎了进来。

    霍以骁进来,问了安。

    皇上将一张纸递给他:“上头这几个字,你挑一个。”

    霍以骁没有看,接过来就放下,道:“我琢磨着,就取了个‘灏’字吧。”

    皇上抬起眼来,问:“哪个字?”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霍以骁道。

    皇上道:“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霍以骁答道:“是。”

    皇上摸着胡子,又轻轻念了一遍。

    取灏漫之意,气势上是足了的,再者,这一句文的出处,也能合上温宴的闺名,倒也是一桩说法。

    以骁既提出来,定是他们小夫妻商量得当的。

    若是反对……

    那也得反对出一个所有人都觉得好的名字来。

    显然,现在没有,那么就随了他们的意思吧。

    “朕听着可以,”皇上道,“太妃娘娘那儿……”

    霍以骁道:“娘娘那儿,我去与她说,她会答应的。”

    皇上颔首:“那就这么定下吧,依着仪程走。”

    霍以骁起身,道:“我这就去常宁宫。”

    等吴公公送霍以骁出去,皇上起身,慢慢在御书房里踱步。

    朱灏、灏儿。

    灏……

    等等!

    《说文》里是怎么记这个字的?

    灏、豆汁也。

    什么灏漫、什么灏气,到最后,那还是一颗豆子!

    以骁真是亲爹!

    皇上深吸了一口气。

    改,还是不改?

    哎!

    他要是驳回去,谁知道以骁又会想出了什么名字来。

    豆子就豆子吧,比瓜强就行了。

    小殿下的名字定下来了。

    早朝上,吴公公宣了小殿下的名字。

    朝臣们纷纷夸赞,将这名字翻来覆去的夸。

    大气磅礴,辽阔似海,好极好极。

    也有人提出来,用柳大家贬谪时的文,恐不太吉祥,这意见才出,就有人驳了。

    柳大人当时虽是低谷,但这文中的心境却是脱俗、忘我,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感悟升华了情操,再者,文名里含了太子妃的闺名,以这个字作为太子与太子妃嫡长子的名字,再合适不过了……

    皇上面带笑容,听底下议论,内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

    不怪他们。

    毕竟,他们不知道,太子提起自己儿子时,不是豆子就是瓜。

    霍以骁很是满意这个名字。

    大名有气势,小名好养活。

    温宴笑个不停:“明明大名与小名是同一个。”

    霍以骁道:“当爹娘的心里知道就行了。”

    另一知情人、皇爷爷,定是不愿意与人说的。

    好养活的豆子殿下,平平安安度过了满月、白日,迎来了周岁。

    期间,桂老夫人几乎是一月里来一趟,抱着曾外孙儿舍不得放手。

    这孩子,眼睛鼻子嘴,哪哪都好看,哪哪都长在了她的心尖尖上。

    “抓周时抓什么呢?”桂老夫人絮絮唠叨着,“大印?书册?笔?刀剑?”

    曹氏笑着道:“他是皇太孙,抓到什么,寓意也和寻常孩子不同,我看啊,抓什么都是好的。”

    别家抓文房,吉祥话都是“连中三元”、“金榜题名”,他们的小殿下,哪里需要下场比试,自不能那么说了。

    “也是,”桂老夫人思索着点了点头,“但也是越多越好,什么好东西,都得是小殿下的。”

    温宴笑着听祖母与叔母说话,说完了小殿下,又说家中大小事。

    江绪快调回京城了。

    曹氏掌眼,帮忙张罗个小院子,回头等他们抵京,收拾收拾就能住了。

    地方离燕子胡同不远,走路也费不了一刻钟,很是方便。

    温慧有了身孕。

    正好到了吃喝不香的时候,这几天奄奄的,一点儿劲儿都没有。

    与之相反的是,赵太保走路生风,逢人就笑,等着晋升为曾祖父。

    桂老夫人与温辞说了亲,周家那双胞胎之中的妹妹,至于姐姐,周大人想来想去,想招戴天帧为婿,就等下月初戴天帧进京述职时,看看有没有这桩缘分了。

    说着说着,小殿下尿了,哇哇哭出声。

    桂老夫人大笑着把孩子交给乳娘:“声音洪亮,是个好孩子。”

    而这个好孩子,在抓周时,却犯了愁。

    小小的人儿坐在大案上,身边被各色东西围着,他左看看、右看看,好久都没有真正下手。

    皇上轻声引导他:“抓那个方的。”

    霍以骁道:“抓那柄剑。”

    皇上和太子正暗暗较劲时,一只黑猫跃到了大案上,动作迅速又敏捷,爪子与尾巴一块,刷刷把所有能扫到的东西都扫到了小殿下的怀里,堆了个满满当当。

    老夫人说得对,越多越好!

    (

 番外25 补得进去

    瑞雍十五年的开始,对温宴而言,很是顺畅。

    小殿下抓周“抓”了个满满当当,乐得所有人都笑得直不起腰来。

    满岁了的孩子也比最初只知道睡觉的婴儿有趣多了,天天都是新鲜事儿,让漱玉宫里满是欢声笑语。

    有趣事儿传到御书房和常宁宫,皇上和太妃娘娘也极其爱听。

    满朝皆知,皇上格外宠爱这位小殿下。

    他不方便时不时来漱玉宫探望,都是让太子抱着小殿下到御书房里,乐呵呵地逗上一阵。

    夏初时,温辞娶了周持。

    姐姐周矜的婚事还在商议,并非是周大人与戴天帧谈不妥,只是戴家到底远在临安城,戴天帧要禀父母,男方再上门提亲,一系列仪程,难免花费工夫。

    周侍郎原想要两个姑娘一块出阁,被周夫人讲了几个上错花轿、阴差阳错的故事,唬得再不敢提了。

    姐妹之间,虽说有个长幼顺序,但定安侯府与周家都不讲究这些,何况又是双生子,所谓的长幼,相差也就一刻钟。

    两家便挑了个好日子,热热闹闹办了喜事。

    燕子胡同的地方到底是不够宽敞。

    长孙成亲,桂老夫人心里盼着风光,又担心太过张扬招眼,不是好事,干脆,还是借着地方小的名头,只请往来多的、关系近的。

    温宴早早就回去观礼了。

    她以前住的西跨院,重新粉刷布置,做了新人新房。

    这事儿,曹氏一早也与她商量过了。

    老夫人既是要在京中住到寿终,那等她身体渐渐弱了之时,三房那儿,不说当差的温子览,安氏与几个孩子总要过来、在老夫人跟前照顾几年的。

    那时候,温慧出阁前住的西厢便给安氏与温鸢住,若她们想清静些住跨院,就和费姨娘的东跨院换一换。

    左不过这么些地方,自家人又和睦,这些都好说的。

    温珉与温章就住前院了。

    温辞如今的书房住处往后就给他们用。

    虽然,长房原先还有一套温子谅留下来小宅子,温章的年纪亦不是不能够单独生活,但一个人住在那儿,总是空落落的,不及一家人在一块,衣食住行都彼此有个照顾。

    至于最后是不是这么落实,就看几个孩子自己的想法了。

    温宴听着,这么安排倒也不错。

    她也确实很想念温章。

    临安城里,跟着玉泉书院的方大儒,与孔大儒,温章确实能学到很多真本事,可温宴更关心温章的身体。

    前世,就是在这一年,温章染了风寒,治得并不彻底,最后落下病根,再不能走仕途了。

    其中缘由,许与温章彼时内敛的性子有关。

    有病有痛,一直忍着不提,他平日都在书院,等家里察觉到时,还是延误了。

    彼时,桂老夫人定是想办法请了能请的最好的大夫,依旧无法妙手回春。

    这一世,虽说温宴时不时就叮嘱温章“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一点小毛病也一定要告诉家里人,可到底是不在眼皮子底下,温宴无法不担忧。

    若是在京中,真发起病来,寻医这一项,比在旧都便捷许多。

    因此,借着温辞成亲的机会,温宴费了一番口舌,让桂老夫人应下接弟弟进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