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嬷嬷支支吾吾的,“长公主殿下,这个您就别问了,反正一定没问题。”
出行前,楚月向胡嬷嬷坦白,这回去潭柘寺是为了见靖王,胡嬷嬷迟疑了片刻,没说什么,后来便弄了些助眠的药回来,说是到时给跟着去的侍卫吃,楚月问了几次药是从哪儿来的,她都三缄其口,只说对方绝对信得过。
上回用来陷害许答应的断肠草,也是胡嬷嬷找回来的,同样是说对方绝对信得过,看在上回那断肠草没有出问题的份上,楚月还是允了她将药下在那两名侍卫的饭里。
“是崔三爷吗?”楚月试探着问道,她心里已有七八分肯定对方势必是认识的人,而认识的人中,除了靖王会这样帮她,其他人她想来想去也只得那个今日出现过多次的崔三爷。
胡嬷嬷欲言又止,显然楚月猜对了。
楚月沉了眸,“嬷嬷,崔三爷究竟是什么人?他总这样帮我做什么?”
胡嬷嬷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楚月又道:“你又是为何这么信他?他信得过吗?”
胡嬷嬷听罢,语气肯定的说道:“长公主殿下无需担心,崔三爷是最信得过的。”
“你怎么知道?”
胡嬷嬷愣了,半晌才道:“您想啊,崔三爷他作为大梁首富,平日里与人打交道的时候那么多,势必是他信得过,旁人才敢同他做生意啊。”
这个解释让楚月哭笑不得,这算是个什么答案,合着只要生意做得大,人品便是信得过的?
但看着胡嬷嬷笃定的神情,她又存了些疑惑,“嬷嬷,你很了解崔三爷?”
胡嬷嬷点点头,又摇摇头,“崔三爷名号这么响,老百姓谁不知道崔三爷。”
“那崔三爷究竟是做什么的?”
“崔三爷原先是做绸缎生意的,将江南的绸缎贩到京都来卖,后来因为崔三爷的货是实打实的好,铺子里又有许多手艺高超的绣娘,不时出些新花样,每回新花样出来,大梁上至达官贵人家的夫人小姐,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纷纷追捧。因此十几年前,崔三爷的绸缎庄子在大梁便已经很有名了,后来路子打通了,崔三爷又开始做其他的贸易,具体有些什么,老奴就不清楚了,不过像沿海一带来的夷人玩意儿,很多都是崔三爷贩进大梁的。”
“原来是这样,那这么说,崔三爷应该很忙才是,怎么你每回出宫都能遇见?”
胡嬷嬷愣了愣,随后道:“长公主殿下,这您就不知道了,像崔三爷这样的,哪还用他亲自去铺子里做事,手下养着数不清的管家、总管,每个月例行开个会,将当月的情况上报即可。”
楚月深深看了胡嬷嬷好几眼,“你倒是很了解。”
胡嬷嬷打着哈哈,“时候不早了,您不去玉皇殿了?”
楚月被她一提醒,赶忙起身披了件披风,到了玉皇殿,胡嬷嬷在外面候着,楚月刚给神像上了香,赵衍便来了。
“上回跟你在这里相见,一见面你就躲到了那里。”赵衍边说边看了眼旁边的神像打趣道。
楚月不好意思的抿着唇,“还不是以为您带了柳夫人去看大运河。”
赵衍走前来,“皇上要下江南了?”
楚月点点头,“皇上让我一起去,惠妃娘娘也去。”
“嗯,去走走也好,只是凡事都要小心。”
“知道了。”
“平安符戴上了吗?”赵衍又道。
“啊?”楚月这才想起那个他送的平安符,她有些赧然,“还没有。”
赵衍看着她,楚月低了头,上回靖王跟她说过让她把平安符戴上的,谁知她回宫后竟把这事忘了。
赵衍伸出手,轻轻刮了刮她的鼻子,“小糊涂虫,”他亲昵的说道:“这次下江南记得戴上,知道不?”
他的语气很轻,声音很低,挠的楚月心里痒痒的,“知道了。”她说道。
随后赵衍掏出一沓银票,“这些,你先拿着用。”
楚月看到银票愣了愣,待到打开来一数更是惊讶不已,“两万两?您给我这么多银两做什么?我用不上。”她说着便要将银票递回给赵衍。
赵衍却就势握住了她的手,恰好将那银票圈在了楚月手中,“带着,”他说道:“此番去江南,难说会不会有什么需要用银两的地方,带着方便些。”
楚月蓦地被他握着手,浑身一阵颤栗,嗫嚅着说道:“那也不用两万两……”
赵衍又道:“原本就是给你的。”
楚月狐疑的抬起头,“为什么?”
赵衍凑近她耳边,“当时送了扳指给你,意思便是你是我将来的王妃,我给王妃钱,难道还需要理由吗?”
楚月脸红了,她蓦地想起那枚刻着衍字的鹿骨扳指,心里砰砰直跳。
俩人的距离如今大概只有零点几厘米,互相都能感觉到对方的呼吸,楚月只觉得意乱神迷。
赵衍仔细的看着她,如凝脂般的皮肤,小小的耳垂挂着两个红珊瑚耳坠,更显得她肤白胜雪,他情不自禁的凑前去,轻轻吻了吻楚月的耳垂。
楚月只觉得像被施了定身法一般,呆呆的立在原地,大气都不敢出。
赵衍直了身子,与楚月对视,楚月只觉得话都不会说了,“您……我……”
赵衍粗粝的手掌抚上楚月的脸颊,随后便吻了下去。
这个吻很缠绵很温柔也很久,楚月几乎要透不过气来,但是一种别样的愉悦感又从身体中升腾起来,她只希望这一刻能久一点、再久一点。
赵衍顺势抱住了楚月,“月儿,不管将来还有多少事情要去面对,你要知道,我心里从来都只有你一个。”他喃喃说道。
“嗯,我知道。”楚月胡乱应道。
赵衍将楚月松开,“那日你侄子满月,我去看了,十分可爱,我一看就喜欢得很。”
楚月还是当时从许答应那里得知她有了个大侄子,但是当时与许修仪斗得如火如荼,也不敢贸贸然去查探这件事。
“是吗?”她眼睛里有光,“那我母亲呢?她还好吗?”她记得许答应说她母亲一直病着。
“那日看伯母的脸色不错,与你大哥一同招呼着宾客。”
楚月笑起来,“这便好,原先许答应同我说起,我既担心又不知该怎么办,现下知道他们都好好的便好。”
赵衍皱了眉道:“你担心什么?伯父伯母包括你大哥都有我看着,现下还多了个侄子。”
楚月咬着唇,“我……”
赵衍抚上她的发丝,“你在宫中,多有不便,宫外的事情都有我盯着,你别想这么多。”
“嗯。”楚月点点头。
第172章 回春膏
下江南的日子到了,此次赵宁虽是轻装简行,但跟随的轿辇前前后后还是有上百乘,当真是浩浩荡荡。
赵衍在靖王府书房里坐着,侍卫走进来禀告,“王爷,皇上已经出城了。”赵衍点点头。
到了下午,谢临来了,甫一进门,他便大大咧咧的往凳子上一坐,兀自喝了几大口茶。
赵衍抬眼看了他一眼,“今日休息?”
“不是,我同夫子告假了。”谢临回道。
“你连县试都没过,就这么随意告假,怕是不妥当吧?”赵衍又道。
谢临放下茶杯,“王爷,您是在同我说笑吗?”
他入国子监的理由本就不是为了考取功名,不过是做个掩护罢了,靖王难道还不清楚?
赵衍摇摇头,端起茶杯,“学业如此重要,哪能随意缺课,还是在国子监里,多少莘莘学子想进都进不去,你占了个位子,却不好好学习,当心夫子生气了将消息捅到你父王那里去。”
谢临知道赵衍是在同他说笑,笑道:“王爷,当心我用功了,考个三元及第让您瞧瞧。”
赵衍笑起来,“别说三元及第,你就是乡试能中个解元我都帮你敲锣打鼓摆上几桌贺一贺。”
“王爷,您可别看不起人。”
赵衍调侃道:“便是本朝神童,江南才子袁子骞,也不过连中二元,你说呢?”
谢临摆摆手,一点儿也不想继续这个话题,“罢了罢了,说这些做什么,咱们说正事。”
赵衍这才敛了笑,递了个眼色给侍卫们,侍卫们会意的退了下去。
前段时间,赵衍得到赵宁要下江南的消息后,便存了疑心。
明面上,赵宁本次南下是要去祭拜圣孝贤皇后的娘家人,但是赵衍认为他很可能不只是为了这一件事下江南。
赵宁登基已经两年,这两年间,赵衍经历了数次刺杀,若不是他早有防备,此时只怕早已命丧黄泉。
先皇的时候,赵衍除了是皇上的三弟—靖王,同时还是皇上亲授的正二品龙虎将军。
龙虎将军不直接带兵,但有对各地军情的视察权,赵衍没有家室,先皇又信得过他,因此十余年间,他南征北战,倒是与各地武将十分熟识。
赵衍本身武艺卓绝,为人低调,数次在各地的不同战役中身先士卒,将鞑子山匪打得落花流水,他地位虽高却不喜军功,呈给上面的折子将功劳全部让给了当地的驻军,因此与各地武将的关系都颇好。
宫变后,赵衍因伤休息了一段时间,也趁机观察赵宁会对朝政做出怎样的安排。
两年来,赵宁除了对严宰相相交甚密的几户下手外,对那些个原先支持赵显的武官,例如像韩将军这样拥立赵显上位的武官,至今都没有什么动作,是赵宁仁慈,愿意放他们一马?还是赵宁即将选择合适的时机对他们下手?
“您上次说,您之前去帮韩将军御敌的时候,遇到的刺杀,很可能是皇上做的?”谢临问道。
“不能肯定,但有极大的可能。”
“还有您去云南的时候,遇到的那次伏击,也是皇上所为?”
“很有可能。”
谢临蹙起了眉头,“这么说来,王爷,您很危险啊。”
赵衍自嘲的笑笑,“那能怎么样呢?”
谢临左右看看,压低声音,“您就没想过,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