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到这个部分,他转头问刘以琦,“哎,这个我现在能说嘛?”
刘以琦点头,心里则想,你是老板啊,大家都看着这一幕,感受到了这位老板的平易近人。
“这一系列我们将其命名为夏日与风都不及你,产品类别不再局限于之前的几种,风格设计上我们也下了一番大工夫,你们进来的时候看到气色最不好的人八成都是设计部的。4月了嘛,天气慢慢热了,我们希望通过新的设计传递出清爽、简约、时尚、独立的感觉。”
有记者问:“有照片吗?”
刘以琦收到温晓光的眼神,“我去找任经理要几张。”
这也是做广告的机会,先曝露出来给人瞧一瞧,有好处没坏处。
温晓光也直言不讳,“希望各位多在我们的新的系列产品上着重笔,我也可以多为大家介绍介绍。”
公司全体上下对本系列产品寄予厚望,人力、财力、想象力都往上投,刘以琦负责的广告也在紧锣密鼓的制作中,他们,包括温晓光在内都希望能通过这一次的努力彻底改变优客在面对凡客时相对弱势的局面。
在代言人名单上,优客增加一位,他们邀请青年演员王络丹作为品牌形象的代言人,凡客也走一样的套路,他们开始接触到人气偶像李玉春,并且继续扩展产品类别,销售额本身以及增长率都非常好看,这样的情形下,几乎没有人会不同意凡客更猛的观点。
或许是这一次的活动让陈年再也不能轻视优客,由此忽然导致两家公司在商场和舆论场上的突然对立。
这种对立在温晓光结束采访后听完下属的汇报才更加深切的感受到。
“有一个情况我们要一起讨论一下”
这个周六,他们继续无休。
面对自己的团队,温晓光假设了一种可能:“如果陈年铁了心采取大规模降价策略,对我们会有多大的影响?”
黎博问:“我们的价格一直比较坚挺,也着力与他们区分开,他会这么做吗?”
“以前可能不会,但他是一定要赢的,这次忽然开始公开攻击我肯定是稳不住了,并且也不要把他想的太幼稚,他这么做背后的目的其实是吸引流量。”
而且他与雷老板很熟,一定很懂性价比这个路数,说不定就会从这个角度加强宣传。
“与萱,你帮我出一份报告,假设一个他们降价的各种百分比,然后预测一下对我们的影响,”温晓光工作中的状态认真无比,“今天我的采访应该还不错,交流的很开心,对我们的报道肯定是正向积极的偏多,你们不必过多担心。”
付与萱则点头,“好,我一会儿就去安排。”
“如果结果显示对影响我们非常大呢?”黎博作出这个最坏情况的假设。
温晓光皱眉说:“我们尽量不与他打价格战,不然就前功尽弃了,现在的焦点还是在寻找流量入口上面。”
刘以琦闻弦而知意,“我已经在和电视台、几个视频触了。”
这些都是原来安排好的。
他们三个还是看向温晓光,温晓光也很明白,“到了需要拿我做章的时候,直接开口告诉我。”
黎博有一部分信心的确来自于老板,拼流量,他们的确有一个大杀器。
公众不可能对这样一个20岁不到却身家上亿的富翁没有兴趣。
有一张底牌,心里就稳了很多,但气氛该有的紧张还是避免不了,仿佛到了最后的生死决战时刻。
而在另一边,陈年同样全力而出。
手握巨款的他再也无法抑制对规模的渴望,在内部会议上,他下令要覆盖儿童服装、儿童玩具、手提包、小家电等数百种产品,不遗余力的要将凡客打造成一个超大型的城。
几年后人们批评这是他的虚荣带来的致命错误,但在2010年这种声势浩大还是很壮观的。
在此时的舆论看来,这就是对优客的压力,甚至公司内部的人也这样认为,甚至于会有供应商打电话来询问,出货是否按照计划进行。
周六下午稍晚时刻,消失了许久的褚秋晨忽然打来电话,“身边有电视吗?”
“怎么了?温晓光问,“我办公室只有电脑。”
“刚刚报道的,中海11号线南段线更名为中海16号线,在此基础上16号线的整体线路规划也出来了。”
温晓光顿了顿,啊,是到日子了嘛
第251章 地铁房不要建的太好
温晓光心里跟明镜似的,但是他得装作不知道,“线路规划出来所以呢?”
“就差了一点点,”褚秋晨略有惋惜,“出来之后下面的人立即向我汇报我们开发的楼盘离最近的站点有28公里,稍微远了些。”
她的声音听起来不像前一段时间那么有活力,那么跳脱,又或许是被这个事实所影响的。
然而温晓光却在心里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个数字与他原先凭着记忆所掌握的,差不多。
“你这是在卖乖吧,人可不能贪心不足,中海对于私人轿车的限牌实行很久了,在城市交通类型中算是国内非常依赖轨道交通的,而且项目稍微偏了偏,不在市中心,涨幅空间很大。”
褚秋晨没有回答,只是问道:“你有时间吗?”
“有,说地方吧,下班我叫上陈北。”
“那我带上瑶儿,一会儿见。”
温晓光摸着下巴想了一下这个事,28公里他记得以前写学术论文的时候,有看到过这方面的文章。
学术上的结论,有一些可能和我们的常识相同,有些可能就完全相反,轨道交通对房价的影响就有这么一条并非距离越近房价就越高。
因为不是研究这个领域的人,所以记忆不清,于是在网上大致搜了一下。
离开公司的时候喊着陈北一起,还顺便蹭他的车。
“秋晨怎么会突然打电话过来,最近一段时间她那个项目不是挺忙的吗?”陈北闲聊起来。
这顿忙碌从过年前开始的,持续到现在有三个月了。
“葛瑶儿给那个项目起了个洋气的名字,叫i阁调,我在i阁调项目上也投了一千万,这你知道吧?”
“知道,秋晨和我聊天的时候提过。”
温晓光龇着牙说:“她刚刚打电话给我,说咱们命好,新的轨道交通线路离i阁调只有28公里。”
“真的?”陈北惊讶,“这种事都能砸头上,还真是越有钱的人越有钱啊!不过这28公里是不是有点远?”
“一群文盲,一会儿我给你们一起解释了。”
陈北:“”
“这段时间忙起来倒是忘了,”温晓光说:“你为什么和褚姐结婚呢?”
人家虽说不是国色天香,但至少事业有成,聪明有余啊,找老婆又不是选美。
陈北嗤笑一声,“秋晨人很好是吧?呵,那你是没有见过她爸爸。不走运,我见过!”
“她爸怎么了?”
“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起家起的这么干净,那时候敢聚财的人都胆大包天,成功了之后更加不可一世,她父亲就是的,大字不识一个,但非常自负、固执、瞧不起人、所看之处除了钱别无其他,很难交流。”
“不过也正常,他要有些知识,还有智慧、性格不那么狂,可能就不是十几亿身家那么简单了,得上百亿。”
温晓光想着褚秋晨的聪慧,很难把陈北说的人与她相关联。
“真的假的?他培养的女儿可完全不是这样啊。”
“这你得问黎总,他深有体会。”陈北道。
“和他有什么关系?”
“有的,他的女儿他不就没怎么培养吗?”
温晓光了然,原来是这么个意思,也就没好意思说你瞧瞧那个黎慕文原来是个什么样。
至于他俩的事,既然掺杂了这种理由,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三十几岁的人思考婚姻往往不像年轻人一样自己喜欢就成,家庭是个重要的因素,顺当的过日子是最高准则,如果这点无法满足,那还是挺麻烦的。
在老地方,他们见到了褚秋晨和葛瑶儿。
“温总,最近发财了没?”葛瑶儿一见到他,就兴高采烈的问。
温晓光坐下说:“发财没有。不过谢谢你上次给我介绍的房子,非常不错。”
“已经买了吗?”褚秋晨插嘴道。
“买了,就前几天买的。”
陈北脱下外套去喊了服务员过来点菜,周六的晚上,人流比较多,他们四个进来都没人招呼。
褚秋晨则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背景?你要有的话就告诉我,下次找个更近的。”
“我倒希望我真有,所以这个事已经完全确定了?”
“当然了,都官宣了。”
葛瑶儿兴奋道:“这么大的利好真是乐坏我和表姐了,一开始我们压根没想过这个事!你果然是我们的福将,我觉得得把你请到公司去,不用你干活儿,当吉祥物就行。”
褚秋晨笑骂道:“这样你是乐意了,工资我发,帅哥你撩。是吗?”
“28公里不算最好的距离,但算最好的之一,轨交房房价涨幅最高的其实就是23公里这个距离。”温晓光把她们的话题拉回来。
“凭据呢?”陈北回来坐在他的身边。
温晓光道:“任何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都是有iveexternaity的,离的最近的楼盘因为噪音、施工、污染、人流杂乱、小摊小贩等等因素反而不会涨很多,稍微远一点的最好,超过3公里以上,效应就会依次递减。这个瑶儿应该知道,你在学校学过。”
葛瑶儿小脸微红:“你说的哪个学校教?高中?”
难怪你考不上研究生。
温晓光说:“关于轨道交通对周边房价的定量研究其实很早就有,几个大城市也都被作为案例运用各种模型仔细分析过,就比如differencedifference ode。我把结论说的通俗些,首先轨道交通不是对每一处房价都有影响的,比如市中心,它原本的交通可达性就高,有没有地铁人家都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