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总说未来大盘会重上6000点……”
“牛市的第二波攻势,已经展开,这是牛二阶段,依照牛一阶段涨幅,大盘这次在‘大消费’的带领下,未来5个月,必上4500点。”
“听说现在4S店都挤爆了,提不到车,还听说机构预测,今年汽车行业顶部企业,业绩增长极有可能在10倍以上,对比周期股涨幅,现在汽车股,就是在山脚,未来肯定还有好几倍的空间。”
“地产公司的业绩结算,基本都在4季度,地产板块,年报业绩绝对爆发。”
“宝利地产、科万地产业绩,今年大概率上100亿。”
“买,买,买……苏总都无条件增仓了,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整个市场激动、火热的情绪下,无数振奋人心的讨论话题,充溢在所有股票讨论区和网络新闻媒体社区。
不用任何人推波助澜。
在连续两根大阳线的驱使下,市场千军万马的散户,已经迅速汇聚而至,汹涌地向市场涌入。
PS:大家国庆快乐!
第八百八十三章 投资吉利汽车
晚间,外盘情绪回暖,道指反包昨日阴线,收出长阳,再度站上10000点,而原油价格,则继续弱势。
宏观局面上,美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再度加强。
其中,INTEL和摩根三季度财报,大超预期,表明了美国经济复苏情况,比各机构预期恐怕要好。
当前主要的经济风险,来源于欧洲。
从公布的经济数据上看,后金融危机时代,三个季度以来,欧洲经历了货币宽松政策,但经济增速,依然停滞不前,在全球通胀预期上升的情况下,欧洲却出现了需求持续不振,隐隐通缩的迹象。
甚至,希腊债务危机,也隐有再次爆发的风险。
在外部一半是火,一半是冰的对立预期之中,在全球各大金融机构,对未来到底是应该实行货币紧缩,抑制通胀,还是应该继续维持货币宽松,防止通缩,再次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激烈争论里。
11月3日,A股迎来了再度高开。
沪指开盘越过3150点位,不过三分钟,即续创反弹新高,将点位刷新到了3160位置之上。
热门股票之中……
艾尔眼科高开6个点,然后持续震荡换手,大有继续连板趋势;美菱电器作为白电龙头,高开5个点之后,展开了巨幅震荡;华夏幸福持续强势,高开2个点之后,继续放量高举高打。
其余热门概念股,虽然都震荡得比较厉害,买卖双方,存在着巨大分歧。
但是,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核按钮’。
这证明市场的情绪和承接良好,无论是游资,还是散户、机构,炒作情绪和风险偏好,明显上升。
“特么的……看市场的情况,今天还得涨啊!”
安诺基金交易部,安诺5号股票型基金的经理赵明,看着依然在温和放量,情绪不减的市场行情,想起自己在前两天的大幅减仓,很是懊悔:“没想到大盘真的彻底突破了,更没想到美股前天晚上那么凌利的跌势,居然是假摔。”
“经理,现在怎么办?”听见赵明的抱怨,交易室里,交易组长问道。
“能怎么办?”赵明皱了皱眉,很是郁闷地道,“反手增仓啊,把出掉的筹码,赶紧给我加回来。”
市场已经选择向上突破了,继续等下去,只会更加错失良机。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错误上坚持。
“已经涨了这么高了。”交易组长迟疑地道,“现在追回筹码,恐怕我们的持仓成本,会比之前上升不少,不如……等市场稍微回调的时候……”
“万一不回调呢?”赵明瞪了那一位交易组长一眼,“别犹豫了,买进吧,强势突破,必然连续逼空,不一定会回踩平台顶部的,我可不想等到大盘上了3200点、3300点,再去追回筹码。”
那一位交易组长在经理的坚持下,只能迅速执行指令。
同一时间,许多在3000点附近,对后市判断错误,丢掉筹码的散户、机构们,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也纷纷无奈地开始追回筹码。
这导致市场在分时线上,只要稍微回调,便会遇到强有力的承接支撑。
甚至这股高位抄底的承接力量,比之前两日,外部、内部行情,皆不明朗之时,显得更为坚固和有力。
市场走势越明朗,跟风的资金和投资者,就越多。
所谓越涨越买,越涨,市场的流动性越好,散户的积极性越高,不外如是。
在市场走势越发明朗化,增量资金和承接资金,逐渐增多的情况下。
伴随着市场温和放量,沪指不断向上开拓空间,一口气,直接走出了九连阳的态势,一路冲高至3380点位,逼近7月份创下的3400点年度反弹新高,才慢慢缓下脚步,回调缩量震荡。
苏越在操盘引导市场行情完全突破之后……
知道市场在后续一段时间内,大概率不会存在风险问题,既定的投资策略,暂时不需要改变,也就将基金交易的一切事宜,交给了陈雨荷,再次把工作重心,放到了集团在一级市场核心项目投资上。
“吉利汽车集团的这个投资项目,你们调研、评估得如何了?”
董事长办公室里,苏越看着刚刚从禹杭归来的杨立国,平静地问道:“他们确实是在接触福特汽车公司,要想从福特手里,买下沃尔沃,是吗?”
“是的,董事长。”杨立国回答了一声,然后将一份对吉利汽车集团的调研报告,递给苏越,继续道,“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富先生,一周以前,已经在集团董事会上,力排众议,定下了吉利汽车海外并购沃尔沃的计划。”
“就在昨天,富尔德律师事务所、洛希尔投资银行、博然思维集团等项目并购著名中介机构,已经接到了吉利汽车集团的委托,针对并购标的沃尔沃,开始进行公关、谈判和财务咨询。”
“从目前我们收集到的情报来看……”
“福特汽车公司,面对连续亏损,已经走到破产边缘的沃尔沃,确实是存在着坚决出清,尽快甩脱这个包袱的想法。”
“而瑞典,沃尔沃公司一方,无论其工会,还是管理层。”
“只要不触及他们的核心利益,保证沃尔沃的平稳过度,能够让他们看见沃尔沃起死回生的希望,应该还是很容易说服的。”
“从时机上来看,这个时候国内汽车企业,吃下沃尔沃,应该是最恰当的时机。”
“因为福特本身存在着困境,急于甩脱沃尔沃这个包袱,并不会大幅溢价,而沃尔沃因为连续亏损,资产比之当初福特收购它时,已经缩水大半,现在拿下它,代价很低,粗略估计,不会超过20亿美元。”
“当然,就算是资产缩水大半之后的沃尔沃,也不是谁都能吞下的。”
“国内所有汽车企业,能够在当前凑出20亿美元资金的公司,不会超过一手之数,加上前面沪汽集团并购双龙的失败案例,大家对于跨国的海外并购,心中显得更加犹豫,毕竟谁也不敢保证,在收购之后,能完成整合,获得对方的核心技术。”
“福特在收购沃尔沃之后,不但没能从沃尔沃身上,获得什么好处,反而落得现在被迫出售,投资大幅亏损的局面。”
“所以……因为有着这些顾虑,就算从根本上分析,当前是收购沃尔沃最好的时机。”
“吉利汽车面对的竞购对手,基本上很少。”
“只要吉利汽车自身愿意,能够凑出20亿美元的资金,这笔跨国并购,极大概率能成,至于之后吉利能不能消化沃尔沃,那就只有未来才知道了。”
“以吉利汽车目前的体量,短期内,他们能够凑出2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吗?”苏越翻看着手里调研报告,注意到吉利汽车的当前内部负债并不低,再大规模举债,恐怕极为困难,“福特汽车有着急于出售的心态,恐怕并不会给吉利很多时间。”
杨立国回道:“吉利的董事长李书富先生,既然在董事会上,不顾集团众位核心高层和其他股东的反对,力排众议,定下了拟收购沃尔沃的计划,恐怕对于资金筹措,应该是有想法的。”
“具我们得到的消息……”
“最近一周,这位李书富先生,都在港城出差,接触了不少投资机构,同时……华商银行浙州省行方面,我从马行长那里得知,他们好像已经接收到了吉利汽车集团新的资产抵押贷款申请,额度在40亿到45亿左右。”
“从各方面消息看,李书富先生,对于收购沃尔沃,应该是认真的。”
苏越微微颔首,说道:“这人算得上是国内商界比较有魄力的人物了,吉利汽车的创建和成长,一路走来,在技术积累上,并不充足,发展一直磕磕碰碰,沃尔沃虽然现在没落,走到破产边缘,人见人嫌。”
“但人家毕竟辉煌过,是世界老牌车企,技术积累和专利积累,非常深厚。”
“这是吉利汽车、乃至国内所有车企,最为欠缺的短板。”
“如果能趁着当前时机,补足这块短板,就算不能完全获得沃尔沃的技术,但能获得其十分之一、五分之一,也足够吉利汽车迎来根本性的改变,在国内车企中,成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时机难得,错过便不会再有。”
“李书富一路走到现在,面对着吉利汽车在未来,可能的跳跃性发展机会,但凡有一丝机会,他都会赌一把的。”
“这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当然……也因为有野心,所以才能不断进取。”
“等这位李书富先生,从港城出差回来,你接触一下他。”苏越沉思片刻,说道,“一个有野心的企业家,能够不断进取的企业,才符合我们的投资目标。”
“接触的时候,你适当表示一下我们‘添越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