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危机并没有过去啊!”杨立国感慨道。
苏越微微颔首,说道:“目前的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参与者,心里都紧绷着一根弦,生怕真正的全球大萧条时期到来。”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这根弦绷断,影响势必凶猛。”
“这是危机,也是机会。”苏越眼睛里,闪烁着明亮的色彩,“欧洲的经济问题,积重难返,衰退已不可扭转,就算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欧盟各国和全球主要大国,反应迅速,能够及时切断风险,复苏的全球经济,也会蒙上一层阴影,大家的信心,无论政府、企业、个人也都会遭遇沉重打击。”
“经济本身的脆弱下,信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当大家都对未来表示出一种悲观的局面,那么市场自然需求不振、投资不振,影响宏观经济的走向。”
“到时候……新的财政刺激,经济刺激,会再一次发生。”
“现在的全球经济发展情况,已经开始出现极不均衡的态势,以我们华国为首的亚洲经济体,正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输出,而欧洲已垂垂老矣,衰退已成定局,北美经济体危机重重,虽然还保持着世界经济体领先的优势,但潜力已经耗尽了。”
“希腊债务危机如果爆发,从而引爆整个欧洲债务危机。”
“美国这个以金融为支柱的国家经济体,必然会被波及到其中,而美联储,以及美国政府,也必然会做出新的经济刺激方针。”
“在这一片新的危机浪潮之中,我们‘添越资本’集团,踏着浪尖,是有一跃成为世界金融巨头的机会的。”苏越眼里的神色,越来越明亮,“老杨,时代的机遇面前,这个机会,你觉得我们适合参与吗?”
杨立国沉默了好一阵,才说道:“董事长,以我们目前的体量,百尺竿头,想更进一步,把希望寄托在投机市场上,恐怕不怎么合适了,也不应该有太高的预期,不过……希腊危机如果真的爆发,席卷整个欧洲,那么机会使然,在控制好风险的情况下,适当参与,也是可以的。”
第八百八十七章 时代的拐点
“好的,我明白了!”苏越点了点头,‘我再考虑一下,28日,周一的时候,召集集团全体董事,开一个内部会议,到时候我们再审议相关投资事宜。’
杨立国听见苏越这番话,知道苏越基本上已经下定了决心,也就不再多说。
现在集团基金交易事务,已经不由他负责,他作为集团董事,有提议权,却并没有最终的决定权。
不过……
就算他内心觉得集团现在基础稳固,已经用不着再大规模参与到这种危机投机交易中去,主动拥抱风险,再像以前那样去收割风险利润,使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却也没有觉得太过担心。
苏越,是他所见过的,最优秀,最有大局观的市场交易者。
他相信,就算集团基金交易部,再度参与到全球金融投机市场中去,有苏越亲自操盘、领军,就算极端情况下,不能像以前那样大规模斩获利润,大概率也能通过即时的对冲交易,实现安全退出。
“行,听一听大家的意见,也挺好。”
沉思了一阵之后,杨立国回过神,微笑地回道。
苏越微微颔首,然后将话题转回了集团的一级市场投资上,说道:“虽然金融危机留下的隐患,会不断爆发,给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不断蒙上阴影,但全球经济的韧性,还是很强的,世界大国经济体,以及其金融机构,都还有许多牌可以打。”
“后续的经济发展周期,依然是积极向上的。”
“所谓过程虽然曲折,但未来,我相信随着新经济领域的不断拓展,一定会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所以……”
苏越顿了顿,继续道:“我们在金融交易市场上,可以做空,但一级投资市场,却依然要坚定不移地做多,积极投资,积极投资各领域优秀的企业,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让我们集团的市场投资业务,成为集团战略发展中的另一张王牌。”
“就算我们最终决定要参与市场投机……”
“我们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危机的范围扩大,而是为了在危机中更好的投资,更好的让集团资本,深入到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
“董事长,你放心……”杨立国说道,“我们集团的资产,一直在稳步扩张,核心投资项目,以及一级、二级、三级投资项目,都在快速增加,按照既定发展目标,最多一年时间,我们集团的总投资项目,以及资产规模,便足以名列世界投资机构前列。”
按照今年的世界项目投资名录,全球前20名企业收购、并购交易排行榜,‘添越资本’集团,包括远东银行这家机构在内,已经在前20名中,占据了半数之多,总的投资金额,更是高达300亿美元以上,高居全球投资机构榜首。
被世界各投资机构,誉为‘年度收购狂魔’,可谓是名震世界投资界。
在如此局面之下,虽然目前‘添越资本’集团账上,还有近1800亿华币资金,等着花出去,但这种在全球疯狂买、买、买的架势,真的已经是杨立国在拼尽全力花钱,业务发展快得不能再快了。
在执掌市场投资业务板块之初。
杨立国觉得自己针对投资项目,必须精挑细选,把钱都花在刀刃上,毕竟市场上,值得投资、需要融资的项目很多,但钱却是有数的。
结果……
现在是市场上,他想投资的项目都投了,但账上堆积的资金,却没见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多。
等到年末,基金净值结算,集团各业务领域的利润归母。
以及投资项目的利润回款和投资分红到账。
恐怕到时候……经过财务核算,去掉运营成本之后,集团账上,还会多出几百亿、乃至上千亿资金。
到时候,杨立国执掌的市场投资业务事业部,恐怕花钱的任务,会更重。
杨立国从未想到过,花钱,居然也成了这么一件这么令人倍感压力的事情。
“那就好!”在杨立国暗自沉思间,苏越回应了一句,然后继续说道,“那今天就先到这里吧,希腊财政赤字急速扩大,极有可能出现债务危机的事情,我再想一想,消息……先不往外传。”
杨立国点了点头,然后退出了苏越的办公室。
苏越看了眼时间,股市已经收盘了,市场的狂风骤雨,不管怎么演变,也只能等待着周一,才能反映到金融交易市场上。
他的记忆中,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源,由来已久。
早在2001年,希腊为了加入欧元区,为了符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求助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为其制定‘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从而掩盖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欧元区成员国标准开始,这一颗‘债务危机’的雷,便埋下了。
在高盛集团的操盘下,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由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者说日元、瑞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然后让其分批上市。
随后,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
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
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
事实上,在高盛的‘创意设计’下,他们通过这种形式,人为的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
即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那么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
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瞬间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降低到了仅为gd的15,隐藏风险,符合了加入欧元区的标准。
在为希腊成功加入欧元区的操盘行为中,除了这笔借贷……
高盛还为希腊设计了多种敛财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
比如将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来换取现金,这种抵押换取现金的方式在统计中不是负债,却变成了出售,即银行债权证券化。
通过这些新型的所谓‘金融创新’手段,高盛从这些服务和借贷当中,在当时,共拿到了3亿欧元的佣金。
然而……再完美的谎言,也始终只是谎言。
希腊通过这种手段,隐藏公共债务,进入欧元区,随着时间推移,隐藏的债务窟窿,只会越补越大,最终致使财政出现支付能力不足,引发全面性的国债兑付危机。
就算这一次,希腊没有遭遇经济滑坡,还能继续把窟窿补下去。
那么,在未来……
当希腊国家经济,出现些许问题的时候,一样会将其债务危机,迅速暴露出来,而且那时候,后果会更严重。
通过集团欧洲分公司发回来的情报文件。
苏越发现,高盛早就预测到了在自己为希腊制定的这套‘金融创新’规则下,希腊国债危机,在未来某个时间段,必然会爆发的事情,所以在2年前,即通过德国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用于对冲对希腊的投资,将自己的投资风险,完美转嫁到了德国银行身上,把自己撇了个干净。
“很完美啊!”苏越想及高盛集团的操作,感慨地道,“九年前,埋下的这颗雷,终于到了引爆整个欧元区的时候了。”
整个欧洲……
苏越相信,绝不止希腊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