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让我们来提,我们也不敢随便提啊。
一是事发突然,几个副局长都不知道何冬竟然会主动要求去担任直属单位的一把手。
二是大家都猜不准杨局长到底是怎么想的,冒然发言,于事于人都没有任何好处。
杨东元看着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保持着沉默,便看了看穆寒烟,淡淡地说道:“穆局长,你说说看吧。”
穆寒烟见自己被局长点名发言,不说不行,便微微笑道:“本来我不想多说,只想多听听。既然被杨局点名,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见到穆寒烟真的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杨东元局长的脸色有些难看。
班子成员中,冯阔副局长即将退居二线,以后接他位置的唐柔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依她的能力,不可能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江庆是由区里下派到区教育局的负责纪律工作的组长,以后不可能当局长;吴尘副局长分管基建、安全,他喜欢从事经济工作,无意竞争局长之位。
对于杨东元来说,如果自己不能调往合适的岗位,能否顺利做满这一届的最大威胁是副局长穆寒烟。
穆寒烟不在省城呆着,偏偏空降到远离省城的天宁市明元区教育局任职,到底是来镀金还是准备另有打算?
要知道,她并不是以挂职的身份来任职的,杨东元不得不防。
杨东元就想借这个机会试一试穆寒烟的反应。
穆寒烟也不是省油的灯,她当然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首先,我赞同冯局长和唐科长的提议,要尽快明确党政办主持工作的人,以免影响正常工作。”
“可以考虑提一个副主任,等到姜主任高升后,明确他主持日常工作。如果三四年后,大家觉得这个人确实能力不错,则可以考虑转正。”
“至于人选嘛,我来区教育局的时间不长,许多人都不熟悉。为了慎重起见,我不好随便推荐。在座的各位都比我清楚,姜国梁作为党政办主任,可以听听他的建议。”
大家听了点点头,觉得这样的安排合情合理,既考虑了目前工作的需要,又考虑了旧人的感受。
穆寒烟绕了一圈,又把球踢了回来,不过,这一次她点了姜国梁的名。
对啊,姜国梁作为杨东元这边的人,是否会通过他把人选提出来?
姜国梁倒是没有想到穆寒烟会公开点他的名,居然让他来推荐人选。
虽然他离开区教育局党政办,去镇明街道任职是非常明确的事情,但他也没有考虑过人选的事情。
主要是他一直以为何冬会接任他的位置,至于是否需要补充一名党政办副主任,杨东元局长没有找他商议,他就不好提起,反正他没有一定要帮忙的人。
再说他已经忙于接受一些朋友私下的祝贺,心思早已经不在区教育局、不在党政办。
他习惯性地看了看杨东元,见后者面无表情,又看了看坐在其边上的唐柔悄悄给他写的名字,便开口说道:“各位领导,为了工作稳定起见,我个人建议从党政办内部提拔一个副主任,这样的话,张峰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经常为自己起草讲话稿的张峰,杨东元当然知道,也知道他的文笔不错,但接触的时间并不长,要想成为自己的心腹,还需要时间考验。
听到姜国梁进行推荐,杨东元随意地说道:“既然大家都不提其它人选,那就谈谈张峰这个人如何?”
这就是领导讲话的艺术。
谈谈张峰这个人如何,可以谈他的工作能力,也可以谈他是否适合担任党政办副主任。
对于姜国梁的提议,杨东元说出这样的话,就是既没有表示反对,也没有表示支持的态度。
同时让大家在讨论张峰的过程中,还可能会提出其它的人选,到时,他就可以进行权衡。
唐柔率先表态:“我从事干部考查工作,对于张峰同志还是有所了解。”
“他工作勤恳、文笔不错。以他为主策划的教师节表彰大会方案很有新意;开展的‘师恩难忘’主题征文活动得到了天宁晚报编辑们的一致好评;他在参与区拆迁协调组期间,提出了富有创意的方案,天宁日报头版专门进行了报道,反响不错。”
“在党政办内部,张峰的人缘很好、能团结同事,相信他担任党政办副主任后,应该能凝聚党政办的力量。”
“同时,也可以让年轻的同志看到晋升的希望。前几任党政办主任、副主任也有从党政办内部提拔的做法。”
按照惯例,在教育局级领导会议上,只有局级领导才能发表意见,作为列席人员,只有在局级领导进行问询时,才能进行说明,但也不能进行表态性发言。
前几任组人科长都会在这种场合保持低调和沉默。毕竟到底用谁、不用谁,决定权都在这些局级领导、特别是在局长的手上。
唐柔刚才的表现显得有些心急。
其实这是她故意为之,她就是要搞突然袭击,从而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她从事干部工作多年,这方面的经验很丰富。她知道如果事先与杨东元商量,并不一定能让张峰如愿以偿。
虽然唐柔刚才的发言有所冒失,显得喧宾夺主,但作为组人科长,对于干部提拔确实有一定的发言权。
再说了,她已经被区级领导会议讨论通过,已经明确为区教育局副局长,也可以算是提前参与局级领导会议。
唐柔经常要刷存在感,大家已经习惯了她的做法,为此她首先对张峰发表意见,倒是没有人觉得意外。
冯阔副局长紧接着发表赞成意见:“张峰这位年青同志我有一定的了解。平时话不多、办事能力强,属于实干型。我觉得可以对他压担子进行培养。”
其实在这个会议之前,冯阔副局长根本就没有与张峰说过几句完整的话。最多也只是在见面时,张峰称呼他为“冯局长”,他点头回应一下。
现在他如此表态,主要是想附和唐柔的意见。
其它人的态度却很有意思。
第18章心想事成
王元、吴尘等局领导既没有表示赞成、也没有表示反对,大概觉得无论提名谁,都与自己分管的工作关系不大。
凌坤觉得党政办也不是他分管的科室,根本不愿意发表意见。
他们都对张峰不熟悉。不熟悉的人,要么是深藏不露、要么是毫无背景。
现在他们看到姜国梁主任主动进行提名,唐柔科长与冯阔副局长都先后表态赞成,说明张峰很可能有一定的背景。
再说,《天宁日报》头版发表的一篇报道还专门提到了明元区教育局党政办张峰的名字和表扬他所提出的举措,说他没有人脉,谁也不相信。
要知道局级领导会议上的任何消息,都可能宣扬出去,他们觉得犯不着得罪一个有背景、有人脉的人。
那么没有必要急于进行表态,随大流吧。
此时杨东元再次看向穆寒烟,按照班子成员的顺序,穆寒烟只排在他的后面,此时她的意见还是很重要的。
穆寒烟头一抬,脸色平静地说道:“我还是那句话,我对包括张峰在内的局里所有同志都不熟悉,不过既然由姜主任提名、唐科长与冯局长都赞成,我持赞成态度。”
几句话就表达了她的意见,不过又把责任推给了这三个人,以后若是张峰出事,可以推说我在当时说过对张峰不熟悉,是随大流表示同意的。
如此一来,杨东元被逼的必须进行表态:“党政办的工作很重要,国梁同志不久就要去镇明街道工作,确实需要有人来负责。”
“考虑到张峰没有担任过副主任的经验,为了稳妥起见,我提议张峰、陈时二位同志担任党政办副主任,二人都不暂时全面负责科室的工作,各自将分工的事情做好。”
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考虑,杨东元已经想出了自认为合理的方案。
张峰的文笔不错、工作能力强,但毕竟接触的时间太短,杨东元不能完全进行信任,所以要用陈时来进行制衡。
陈时并不是自己非常理想的人选,因此杨东元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主动提出来。
他没有想到姜国梁会提议张峰的名字,而唐柔和冯阔都会先后表示同意,而陈时的名字却没有一个人提出。
他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出不对劲在哪里,但他已经意识到应该对张峰进行制衡,以观后效。
而且陈时会对于自己的提携心怀感恩,同时又很好地否决了穆寒烟刚才的提议,从而让大家明白,明元区教育局还是由自己说了算。
对于杨东元这样的安排,大家都没有反对的必要,于是又是全票通过了这项人事任命,以示这是由集体研究讨论作出的决定。
后来张峰才知道,唐柔为了确保自己提名成功,当时拉拢了姜国梁。
张峰是自己抽调来的,在没有特别中意的人选下,也没有杨东元特别授意下,姜国梁觉得可以做顺水人情。他知道张峰是重情重义的人,反正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何冬与党政办的人都没有打招呼,自己很快就去教育局的直属单位‘区教师发展中心’报到。
温华失去了何冬的这颗大树,再加上张峰已经成为了党政办副主任,他便完全老实下来、低调下来。
张峰和陈时经过一个星期的公示,任命文件就正式下发了。
在公示期间,张峰就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教育局普通工作人员对于自己态度上的变化。原先有些人见面只是点个头,现在都会陪着笑脸叫一声“张主任”。
这就是很现实的机关内部人际生态。
陈时倒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成为了党政办副主任。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张峰与陈时二人都表现的客气、忍让,倒确实配合的很好。
后来,由于利益关系、思想观念、办事风格等原因,双方的小矛盾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