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红宇知道后非常生气,县里领导已经批示了,修路手续也完备了,还推三阻四拖着不办理!
老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董红宇指示物管公司:“除了商场车子,设卡对新建道路上的来往车辆一律收费。”
这事儿影响非常恶劣,县交通局被县里领导点名批评后,同意审查后给钱。
董红宇叫建筑公司将工程造价在原来的基础上,高算三倍报上去。
负责审核造价的部门核算组来了三个人,董红宇请他们吃了饭,又分别发了红包,并交代办公室主任:“工作之余,看他们有什么业余爱好,你多陪他们玩玩。”
于是,一人爱打牌,办公室主任组织人陪他打牌;一人爱唱歌,办公室主任组织人陪他唱歌;一人爱找小姐,办公室主任负责轮流给他找小姐。
三人分别审了工程造价后,提了意见,建筑经理补充和完善后,最后工程费用只砍了一半多点。
董红宇用修路赚来的资金,在商场周边和城乡设立了很多广告牌。商场渐渐有了名气后,董红宇将里面的门市能卖的卖、能租的租。
董红宇的生意越做越大,这时,县里最大的国营煤矿因多年亏损,无法起死回生,开始对外实行破产拍卖。
作为发家的老本行,董红宇谙熟煤炭业务。他觉得,开发一个煤矿要干几十年,比建筑强多了。
建筑工程完了再接新项目,都要通过一番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才能“脱颖而出”。
为了稳操胜券,董红宇下了不少功夫。??
第748章集团越做越大
董红宇不仅向主管部门推荐了关系好的拍卖单位主拍,还煞费苦心地花钱请来长江中下游的三家资金雄厚的煤电集团来围标,这三家不管谁中了都是董红宇的。其他竞标企业听说后,完全放弃了竞争。
果然,第一轮拍卖后,就只剩下这三家单位和董红宇了。
董红宇资金有限,竞标时找了两个搞建筑的合伙人。最终,董红宇只花四千万就买下了这个储量几千万吨的煤矿,虽然比预想高了点,但也算是如愿以偿。
不过,等到董红宇拍下煤矿后,市场就变得不景气起来,董红宇又加大了煤矿设备的改建,并没有多少盈利。
合伙人听了一些传闻,觉得这样下去,深问得罪人,不问钱吃亏,于是就按照当时的投资协议——投资两年不赚钱,投资人可以退出来——在第三年就退了出来。
董红宇的这次扩张,外加大环境不好,使得企业资金非常紧张,吃紧时员工的工资都要从几个公司拼合。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董红宇把一部分没卖出的门市和住房,借用亲戚的名义买了,拿去银行作抵押贷款。
红宇集团公司欠着银行的钱,外面也欠着红宇集团公司一些煤炭款和建筑工程款。
每年年底,董红宇都会成立专门的“收欠工作组”,收来的款项跟年终奖金和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最初吴局长的单位在建办公楼时,结算时一共超出工程款200万元。行政单位的经费全靠财政拨款,每年多时还20万元,少时还5万,董红宇都不知道何年才能还清,但他念着吴局长最初对他的扶持,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向吴局长开口多要钱。
县里的星级酒店完工后,质量验收合格,交付经营,但工程款还有800万没付。
后来,俞局长因被人举报受贿调离了原单位,新上任的县住建局领导跟董红宇不熟,董红宇催款时就没留情面。
年底,董红宇派了集团副总和建筑经理带着20多人直接进了酒店,进大门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锁将大门锁上。
酒店保安慌忙去报告酒店经理,说收欠的把大门锁了,客人无法进出。酒店经理又急忙给主管部门领导打电话,领导看着事态严重,于是交代经理:“叫他们先把门打开,让他们去会议室,我马上派人来解决。”
来的是一个住建局的副局长,大家都认识,问题无需多说,都清楚,欠债还钱,董红宇很强硬地说道:“我现在也没有办法了,只有半天时间,不给钱再锁门”。
这名副局长觉得此事很棘手,但还是想方设法筹措了400万,又出具了“余款两年付清”的承诺书,董红宇才带人撤退。
董红宇收到钱后,先是还私人集资利息和本金,这个关系着董红宇的名声,当然,他觉得自己不能坑人家的血汗钱或养老钱。
其次是还银行,然后是付购货款和吃住招待费,再是生产人员工资,最后才是管理人员工资。
董红宇在外风光,在内还是提倡大家节约一滴水、一度电,自己也处处以身作则。
他常在酒店陪客吃不饱,回来就炒个鸡蛋米饭或煮个快餐面。他和公司几个高管开玩笑说:“其实算资产,本人就是一‘负翁’,还不如你们。”
高管则打趣他:“有本事的人,都是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这年月流行欠钱的是大爷,欠银行钱的是大爷中的大爷。”
董红宇为了让自己的企业表现出生产经营正常的模样,回笼来的钱,要在每个子公司银行的账户上轮流走一圈,应付银行察看流水记录,以获得信用好评,来年贷款容易些。
后来,县里主要领导决定在城郊修建“城乡统筹试验区”。
挖山填沟、平整场地,大型车辆在乡镇的街道中穿过,常出交通事故。于是县里决定在试验区新修一条公路,绕开乡镇,再改建一个招待所。经概算要一个多亿,县财政吃紧,拿不出这么多钱,便决定采取新模式——企业自筹工程资金,建设完后进行移交。
消息公布后,很多企业前来考察。县外企业听说要全垫资建设施工,害怕资金被套,就打了退堂鼓。
县里一些建筑企业有意,县主要领导又怕他们“吃不消”,影响工程进度。
吴局长向县领导推荐了红宇集团公司,只是董红宇说要考虑。
垫资这么多,对董红宇来说前所未有,何况企业资金本身就紧张。
董红宇专门召集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开会研究,结果大家都不同意,说工程是赚钱,可万一到时县财政无钱支付给企业,企业既不敢动粗,又不好起诉,万一把企业拖垮了怎么办?
另一边,县里主要领导电话催得紧,董红宇既怕得罪领导,还怕影响自己声誉,无奈之下,决定先融资试试。
县里的银行因无抵押直接拒绝,董红宇就找市里的银行。
市里银行多,本地外地都有。通过相关领导引荐,市里有两家股份制银行有兴趣,董红宇和他们商谈后,重点选了一家进行合作。
董红宇带着丁行长来试验区考察,场地机器声隆隆、尘土飞扬,丁行长说:“融资必须要有抵押物,我们才会审批,我看你就用试验区的土地作抵押就行。”
用试验区土地抵押,不仅解决了董红宇的资金困难,还不怕拖欠工程款。
董红宇找县领导说明情况,县领导却不同意,担心日后扯皮。董红宇笑着说道:“扯皮谁扯得过你们?哪个来建设都需贷款,我都和银行谈妥了。”
县里领导犹疑地说:“你贷了钱,要是不用在工程上怎么办?”
董红宇信誓旦旦地保证:“合同载明专款专用,你们派人监督。我的为人,你们应该还是信任的。”此外,董红宇还许诺今后会帮试验区招商引资。
为了不影响试验区的施工进度,县里领导最终同意了。
董红宇拿着和县里签订的合同,在银行融了一个亿。
解决了资金问题,接着就是找工程队,红宇集团的建筑公司人手不够,只能负责管理。??
第749章超越底线的事不做
建设工程不差钱,消息不胫而走,还没等董红宇行动,上门洽谈的、打电话联系的就已经让董红宇应接不暇。
董红宇反复考虑,将原本四个施工标段最后分成了九个——八个给了领导介绍来的关系户,一个给了自己的亲戚。
县府有个老招待所,生意一直不错,就想着撤建高级酒店,县领导找丁行长的银行贷了1000万元。
可没想到主体工程完工后,招待所的两任经理及相关人员因贪污受贿被抓,工程烂了尾。
银行请县领导想法还钱,县领导推说暂时无钱,丁行长心急,就大声对在旁边的董红宇说:“要不你直接把这家酒店接了,我再给你贷笔款。”
县领导也愁眉舒展,接口道:“董老板,你接手的话,我们尽量给予优惠。有钱了,招待所好实施破产安置。”
董红宇没有思想准备,就和他们大概算了算,这家酒店盘下来,至少要五千万元。
董红宇最终含糊其词,没明说是接或不接。
董红宇贷的一个亿,分期拨付。第一期三千万来了,工程才开始,董红宇无需付钱。
按照董红宇的性格,大家都以为他会再筹点钱,把烂尾酒店买了,把它建成本地第一家吃住玩一体化高档酒店,让大家意外的是,董红宇却买了个停产多年的国有造船厂。
彼时煤炭正兴旺,都是外销到长江中下游城市,水上运输生意好,带动了造船热。
董红宇自己打了两艘,买了两艘,加上原来的一艘,组成了船务运输公司。造船厂订单不断,我们佩服董红宇的眼光——这个确实比开酒店赚钱快。
董红宇眼见旅游业如火如荼,县级两家星级酒店生意兴隆,就准备把船抵给县里银行后贷款买酒店,但酒店却提前被其他人买了,这事让董红宇耿耿于怀,很是后悔。
等到公路工程完工,董红宇又续包了灯饰工程、绿化工程、边坡治理工程等。整个建设费要两亿多,第一年董红宇就拨了2000多万,并给工程承包头说,能拨款的,90%返给工程队,于是八仙过海,承包头利用各种关系去拨款,两年后一共回款了80%。
按规定,董红宇要还银行贷款,但他另有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