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总与朱一平简单聊了聊,随后便陪同大家参观了他的所有房产项目,分开时,他恳切地说道:“朱总,我的所有项目,都可以合作。”
只是经过博泽集团房产公司内行人实地考察后发现,刘总的每一个项目都有问题。
有些是土地性质模糊,有些是规划问题,并且公司债务混乱,人员构成复杂,朱一平觉得这是一堆烂摊子,最终没有接手刘总的任何一个项目。
后来,朱一平听说很多一线房产开发公司都与刘总接触过,但都没达成收购协议。由于资金链断裂,又引进不了合作者或接盘者,青林房产开发公司濒临倒闭。
随着整个房地产市场低迷,不仅仅是青林房产公司,华天市很多中小房企的业绩都很差,大家为此集合到一起,召开房地产商会,商讨“不降价政策”和各类应对措施。
虽然为了维护房产价格和保持利润不能随意降价,但最终还是有房企绷不住,变相进行降价。
为了防止房价下跌的过于厉害,华天市在当初还为此颁发了禁止降价销售的维稳政策。
不过,公司亏损与公司倒闭相比,企业哪怕不挣钱也要保住公司。再说,有些完全是优惠措施,房产商会和相关部门还无法进行查处。
一边是越闹越凶的业主,一边是火急火燎的地产商,一边是想维持高地价的华天市,反正现在三方谁都不好过。
为了维稳,华天市相关部门变被动为主动,提出了“去库存”措施。凡在规定期间内购买华天市区住宅的业主,可享受华天市级财政每平米200元的补贴,同时还特别强调“近期不再新增土地供应。”
“不再新增土地供应”这个措施意味着,华天市区房产市场上就这些楼盘了,啥时候卖完,啥时候再新增土地。
开发商为了能够“活下去“,借机大肆推出五花八门的优惠政策,令人眼花缭乱。
青林房产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维修基金、零保险、零办证费以及免契税、首年免物业费的优惠政策,极大地刺激了“青林湾”小区销售。
更绝的是,青林房产在闹市区还挂起了巨幅广告,上面只写着一行大字“跟着政策走,错不了!”
这条广告尽管很快被相关部门要求撤了下来,不过恰巧也因此提醒了市民:相关部门已经出手救市了,看来房价不会下降了,不如趁此机会赶紧买房。
于是,不到一个月,华天市购房市场重新火爆起来,每个小区的售楼处都门庭若市。
此时,五证不齐的“青林湾”项目继续悄悄地兜售着房源,甚至连购房者都配合开发商打起了隐蔽战。
主要是那时候的人们买房买红了眼,觉得只要能买到房子,其它都不重要。
销售刺激政策放开后,各个开发商使尽浑身解数,加大销售力度,市场在售房源几乎销售一空。
再加上当时国土规划部门真的不再新增土地供应,当人们冷静下来的时候才发现市场上竟然无房可买了,仅有的一些尾盘开始涨价,于是相互攀比,房价也越涨越高。
在疯狂涨价的这段时间,华天市并没有房闹。
主要是你一想闹,开发商便会立即同意你退房,甚至爽快地答应支付房款利息,主要是退出来的房子重新很快就能买出去,还能狠赚一笔钱。
地产商也不再举办各类促销活动了,甚至连房产销售广告都少了很多。房产开发商的姿态一个比一个高,与当初的想尽一切办法进行销售的时期完全不同。
有一次,朱一平在一个饭局上偶遇刘总,恭喜他现在的房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刘总却频频摇头说:“一群蠢货(骂自己的销售团队),那么便宜把房子卖了,现在房产价格这么高,却无房可卖。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进行销售,至少损失了3个亿。”
停了停,刘总又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说道:“现在只能是走一步说一步。房子卖完了,又没有新增的土地,对于一个房企来说,没有土地就等于没有未来。”
为了获取新的开发土地,那段时间,刘总每天忙前忙后、绞尽脑汁。
半个月后,朱一平与刘总又见面了,后者说道:“我在新区拿了一块地,位置不错。”
朱一平随口接话道:“可以谈谈,说不定还能进行合作。”
刘总则明确拒绝道:“现在不考虑合作了,我想独自进行开发。”
停了停,刘总解释道:“趁这两年市场行情好,手里资金宽裕,我们要赶紧发展,否则永远赶不上你们这些大企业。”
看着刘总信心十足,朱一平好奇地问道:“‘青林湾’小区打算怎么办?”
刘总摆了摆手解释道:“先搁着吧,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等风声过了,继续盖,反正房子已经买光了。”
让朱一平惊讶的是,一个多月后,“青林房产资金短缺”的消息又一次不胫而走。
。
第903章完全违规操作
朱一平经过打听后才知道,那些做低价销售回笼的资金,大部分都被刘总用在新拿的这块地上。
一部分资金用于发放员工的工资,一部分用在协调相关部门领导的关系上,资金最终所剩无几。
后来,由于房产市场火爆,国家对房产的调控逐渐频繁,致使银行、基金、信托等融资渠道收紧,中小房企很难再融到开发资金,刘总也面临着这个困境。
在新的项目没开工之前,青林房产开发公司的员工又有四个月没发工资了,几个工地也相继停工,业主又开始小规模地维权。
尤其是‘青林湾”小区的业主,已逾期交房好几个月。其实上,这个项目自停工以来,根本没有任何进展。
所有人都知道,建到18层还是32层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不可调和,建筑工程也迟迟不能动工。
青林房产开发公司一直希望能将“青林湾”这个项目转手出去,让更有实力的开发商去协调这件事。
可是由于“青林湾”小区的问题过于复杂,没有一个房产公司愿意进行接手。
“青林湾”小区无法转手,加上融资困难,青林房产开发公司这次要如何扭转困局,业内的人都猜测不到。
有一天,一个朋友突然对朱一平说道:“一平哥,青林房产公司现在搞了一个融资政策,吸引力很大,利息很高,月息2%,投10万元,每个月利息就有2000元。”
“关键是这个融资政策只对内部员工开放,并不对外。另外,存的钱想啥时候取就啥时候取,没有时间限制。”
“一平哥,你认为这样的方式保不保险?如果保险的话,我可以把钱给他们公司的内部员工,一起来享受这个福利。”
朱一平当时是博泽集团的总经理,根本不差钱,完全看不上这样的集资利息。
同时他虽然为人和做事嚣张霸道,但对朋友还是讲义气的,为此博泽集团破产倒闭后,许多酒肉朋友离开了他,但他还是结交了几个真心朋友,现在这几个朋友还很合的来。
当初,朱一平对于这个朋友的询问,便觉得青林房产开发公司已经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危机,集资风险很大。
这个朋友又解释道:“他们内部已经偷偷运行好几个月了,利息跟着工资一块发,很及时。”
朱一平惊讶地问道:“他们工资不是发不下来了吗?”
这个朋友回应道:“现在不是有钱了吗?工资便正常发放了。同时还补发了以前所拖欠的工资。”
朱一平听了朋友的解释后,明白青林房产开发公司并没有进行隐蔽操作的融资,分明是拿内部员工的利益共享为噱头,变相吸收社会资金,于是朱一平非常郑重地提醒这个朋友,这样投资的风险太大。
果不其然,几个月后,青林房产这个所谓的“内部融资体系”,因为销售资金无法回笼,很快就崩塌了。
出事的见闻,当然还是那个朋友告诉朱一平的,毕竟他听从了朱一平的劝告,并没有把钱投给青林房产开发公司。
当天,人们堵在青林房产公司临时租赁的写字楼下,为了能够来到青林公司的办公楼层,电梯都挤坏了。
忽然有人喊道:“姓刘的不在这里办公,他应该居住在胜丰小区,我们去那里找他!”维权的业主便迅速散去。
胜丰是个老旧小区,从外围上看,隐藏在城市中,毫不起眼。可当人们疯了一般闯进刘总的家里时,大家都惊呆了。
这是一处五楼和六楼打通的复式楼,面积200多平方。里面全部是红木家具,屋里摆满了名贵花木和瓷器。
没有找到刘总,维权的人们还是疯了。要不来钱,就要搬东西。不过,就在这个时候,警察来了。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刘总被警察带走后,他们的钱会有着落,可谁也没想到,刘总被判刑,关进了监狱,听说是和某个被拿下的领导有关,从此再没了刘总的消息,讨债的声音也渐渐消失。
这时那些在“青林湾”小区买了房的业主们缓过神来,开始考虑没有交付的房子应该怎么办?
刘总被抓后,青林房产开发公司却依旧还存在。
继续支撑这家房产开发公司的人,都是那些当初在公司“融资项目”中投入了大笔资金的员工。
烂尾楼带来的是一连串无法善终的事情。
购房者先去开发商的公司“闹过”,只是当初是半死不活的公司,根本没有人,当然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项目启动。
购房者也去上访过,埋怨相关部门监控不严、违规操作,只是相关部门一拖再拖,并没有最终的处理结果。
张峰了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后,觉得购房者和目前的房产公司工作人员都不容易。
朱一平给张峰出的解决方案是,把原定18层的楼房建造到22层,完全能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安全,同时,减少小区中庭面积,增加一幢楼,这样多出来的近300套房子,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