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踹出那记窝心腿的不二人选,这个时候不尽早回去投身于他的事业中,更待何时!
你们就继续呆在国外打嘴炮吧,老子不奉陪了,老宋我要回去玩真龙天子养成计划了。
这家伙颇有赌徒性格,把自己在美国打拼十几年挣下来的那点资产处理得干干净净,连一处房产都不留,全部出手套现走人。他把全部的赌注都押了上去,输了的话陪女儿一起死,赢了的话……
那咱宋氏家族几代人的荣华富贵可就唾手可得了!
他实在太低调了,以至于北美的同盟会分部都不知道他在股市赚了这么多钱,听说他要回国了,一帮头头脑脑纷纷过来劝他要冷静,现在国内的革命形势并不好,起义接连失败,清廷对同盟会会员的搜捕力度越来越严了,你带着这么多人一头扎回去那纯粹就是找死!老宋听不进去,毅然上船,跟他们说拜拜。想要搏得几代人的富贵又不想冒一丁点的风险,你们是在做梦吗?好,你们慢慢做,我不奉陪。
“宋先生,你说的那个人,真的靠得住吗?”宋雨薇提起老宋要回来的时候,老宋正搭乘一艘颇为豪华的邮轮,驰骋于太平洋之上。就在个站在甲板边缘欣赏着浩翰的大洋的时候,一个年轻人小心翼翼的问。
老宋头也不回:“你说哪个?”
年轻人说:“就是我们要回去投奔的那他。”
老宋说:“他啊,算得上是我所遇到的年轻人里最有野心,同时也最有能力的一个了,同盟会那帮大佬家中的后辈跟他一比简直就是个渣!”
年轻人颇为好奇:“他真的在短短两年之内让贫穷的淮安变了样?”
老宋说:“那倒没有,真没有这么夸张,他花了两年时间,也只是让六万多户人过上了小地主那样的生活。”
年轻人:“……”
这比让淮安府变了样还要夸张好吧?毕竟政绩再好的官员也不可能在短短两年之内让六七万户原本一无所有的人过上小地主那样的生活!
什么叫低调炫耀?这就是了。
不过,炫耀归炫耀,老宋真没吹牛,现在淮安、盐城农场里的工人过的确实是小地主那样的生活。他们每个月包吃包住,每个月有一两银子拿,未满十四岁的孩子一律进学校读书,如果家里有民兵,每年还能多拿三四两银子的冬训费。此外还有一些额外的收入,这种收入主要还是来自土地。农场的土地普遍是一年两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田地都要一年两熟,这就给了农户一些自主选择的空间。比如主盐城的棉田,普遍是在七到八月采摘,摘完棉花已经差不多九月了,种水稻肯定是来不及了的,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自由发挥,种上土豆、萝卜、白菜之类的生长迅速、产量又高的作物,然后通过海运卖到上海去,这个是净赚,所得不必上交农场,多劳多得,却可以使用农场的农耕机械,美滋滋。再比如说亚麻,这玩意儿生长周期一般为四个月,三月上旬种下,七月上旬就能收获了,这个时候再种水稻也嫌迟了一点,但地荒着又可惜,这个时候亚麻种植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种上自己喜欢的庄稼,有比较头铁的种上小米,要抢在下雪前收获一季粮食,有稳健派种上红薯,自己吃不完可以卖给淀粉厂制淀粉,也有些狠角色种上草莓……反正甭管种上什么,收入都是自己的,农场不会管。
当然,亏了钱也是亏你自己的,农场同样不会管。
农场的工人那是相当的浪,什么都敢尝试一下,比如说种草莓,这是相当冒险的,国内种草莓的实在太少了,失败者不在少数。但愣是有那么多人敢于去尝试,失败了就失败了,无所谓,反正农场包吃包住,就算亏掉裤子都饿不死。可万一成功了……那就是大赚特赚啊,这种诱人的水果实在太受城市居民的喜爱了。他们提供的农产品把上海、南通、苏州、杭州这些城市的有钱人的生活妆点得丰富多彩,而那些有钱人掏出来的钱也把他们的钱包塞得鼓鼓的。不得不说,就算是小地主也不敢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得过那些农场的工人,这不,这两年干脆把自己的土地卖给农场然后到农场去当工人的小地主多达上百位,他们表示当农场工人比当地主省心,而且吃住都更好!
李思明对这些小地主的觉悟大加赞赏……当地主哪有当农场工人爽啊!当地主可是要被人斗的,而当农场工人,虽然过的日子跟小地主差不多,但只有他们斗地主的份!
老宋提起李思明这两年来的所作所为,简直满意得不得了,于是接下来长达一个月的旅途都是在他对未来女婿那无孔不入的吹嘘中度过的,弄得那帮可怜的小年轻都想跳海了。
先让老宋在轮船上慢慢吹着,我们的目光回到上海。
此时上海的股市行情,准确的说是橡胶股的行情,还在一路看涨,虽然起伏不断,但每一次下跌之后总是伴随着更强劲的反弹。借着这股东风,莱茵哈特挥舞着橡胶股四处抛售。跟李思明一样,他可恶的地方就在于根本就不到证券交易所去交易,而是以私人转手的方式将手中数量惊人的橡胶股一点点地抛出去。
第一个抛售对象就是日本人。三月下旬,橡胶股气势如虹的时候渡边恒述先生可是准备了五百多万日元想从李思明手里买一批橡胶股的,但李思明发现还是徐州、淮西豪强的韭菜更水灵点,没鸟他,为此渡边君耿耿于怀。现在莱茵哈特主动伸出橄榄枝,愿意卖一些原始股给他,他当即就乐坏了。虽说此时股价比三月份的时候又高了很多,但是他没有犹豫,立马就下手了,花六百万日元买下了一大批。
接着是美国佬。这帮牛仔财大气粗,当初堵李思明堵得最来劲的就是他们了,一个个都叫嚣着只要李思明愿意卖就可以马上签合同,多少钱都无所谓,这种不怕死的韭菜不坑真的对不起自己的天地良心。所以莱茵哈特很开心地以1750元每股的天价抛出一大批股票,从美国佬手里弄到了一张总值五百万美元的支票。
搞定这一笔,本钱基本收回来了,莱茵哈特军心大定,发自内心的感激李思明为他提供了这么好的策略,所以他想投桃报李,也帮李思明一把。他不再见人就卖,而是开始有选择地向中国那些不差钱的家伙抛售手中剩余的股票。
那些不差钱的家伙,要么就是达官显贵,要么就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要么就是腰缠万贯的商贾,反正甭管怎么着,都不大可能是普通人————普通人买每股1750银元的股票?你开国际玩笑吧!这些家伙都是李思明要坑的对象,所以莱茵哈特坑起他们来一点都没手软。而那帮韭菜也没有让他失望,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往他的镰刀下凑。拿不出那么多现金来?没事,拿工厂、拿店铺甚至拿田产去抵押,说什么也不能错过这波行情!其中冲得最猛的就是江苏、安徽的地主,尤其是徐州、淮西那边的,真的不要命了。之前跟李思明那次交易就把他们的现金抽得七七八八了,现在看到行情一路看涨,又有那么多股票可以买,他们哪里还按捺得住?买!抵押田产、房产也要买!一时间,徐州和淮西的钱庄生意火爆无比。
但钱庄也不是开善堂的,见这么多人抵押田产、房产去炒股,他们自然也不会客气,趁机压价,把价钱压得相当低。但地主们不在乎,只要能筹到钱去买股票,他们什么都不管了。
疯了,这些人已经完全为橡胶股疯狂了。
第142章 老宋归来
宋红岩回到上海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十日了。
此时的上海已经处于为橡胶股癫狂的状态,老宋目之所及,街头巷尾尽是谈论着橡胶股的人群,不管是衣冠楚楚的上流社会精英还是干一天活才能挣到一天饭吃的贩夫走卒,提起橡胶股来一个个都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他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哪个洋行又发行新的橡胶股啦,今天橡胶又涨了多少啦,哪个家伙手里的股票一夜之间又增值了多少啦……说得是头头是道,仿佛这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所有人都变成了炒股高手似的。
老宋眉头紧皱。按他的经验,如果所有人都兴奋地议论着买哪支股票稳赚的时候,熊市也就不远了。现在在欧美,橡胶股的热潮已经开始悄然消退,可是在上海,这股热潮还是有增无减,而且越发的狂热!据说从六月一日到现在,短短十天时间,就有三十家洋行发行了橡胶股,绝大多数洋行的经营业务跟橡胶八竿子都打不着边的,说白了就是在圈钱,这是很危险的!
神奇的是,这些皮包公司发行的股票却无一例外,都得到了上海股民的疯狂追捧。这么多人里,总不缺聪明人的,不可能看不到其中隐藏的危险,但巨大的收益已经让所有人疯狂了,没有人能冷静下来思考,只想着砸锅卖铁凑钱投身于这场可怕的赌局中,狠狠地赚上一票!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泡沫一旦破灭,将有无数人要倾家荡产,血本无归,但他们依旧将全副身家都砸了上去,似乎一个个都笃定自己不会是被泡沫破裂的风暴波及的那个。
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自信。
嗯,用他的未来女婿的话来说,每个菜鸡在送人头之前都是这样想的。
老宋是同盟会的一员,到了上海自然不能不去拜访一下同盟会在上海的扛把子陈其美。事实上,陈其美算是同盟会在中国那大大小小的成员中混得最好的一个,在其他地方的同盟会精英要么在东躲西藏逃避着清廷的追杀,要么混进新军中间辛辛苦苦的做着新军的思想工作,试图将新军带上革命的康庄大道,要么躲在租界里不敢出门,要多惨就有多惨。唯独这货在上海横冲直撞,靠着两三万青帮弟子牢牢控制了整个上海的地下世界,又与杭州、苏州、南通、常州、无锡等地的军政要人称兄道弟打成一片,风光无限!以至于每次提起他,很多同盟会大佬都陷入深深的反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