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数从清军那边跑过来讨生活、参加过抵抗八国联军之战的老兵不耐烦的一脚将呜哇鬼叫的新兵蛋子踹到一边:“闭嘴!打过来的只是一堆不会爆炸的铁疙瘩,又不是开花蛋,你们鬼叫个毛啊!”
噗!
一枚六斤重的铅球打在沙袋垒成的胸墙上,陷了进支,沙袋为之破裂,装在里面的泥土溅出,把孙锐变成了个泥猴子。他满不在乎的甩甩脑袋,将军帽上的泥沙甩落,不屑地骂了一句:“都他娘的什么年代了,还在用这种老古董吓嘘人?二虎,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陈二虎问:“老大,打哪个?”
孙锐说:“就打刚才拿着喇叭跟老子对喷的那个王八蛋!”
哦,那是领头的那艘,好认得很,陈二虎说:“好咧,老大,你就瞧好了!”略略调了一下方向机,将张郁所在的那艘沙船套入机械瞄具之中,脚尖一点射击踏板,嗵嗵嗵!就是三发炮弹干了过去。这三发仍然是教练弹,倒不是他有多仁慈,而是要用这三发炮弹作最后的校准。
三发炮弹都准确地打在了沙船船身上,不过没有造成什么破坏。37毫米口径的实心弹,相对于一艘排水量四百余吨的沙船而言真的是小儿科了,张郁发现了,也不在意,还嘲笑:“那帮乡巴佬连一门像样的炮都没有,只会拿屁用都没有的加特林炮吓唬人!就加特林炮那口径,我就算呆在船舱里不动让它放开了打,打上一天也不见得会少一根汗毛!”
他所说的加特林炮其实是清军在甲午战争之前便装备了不少的加特林转管机关枪和机关炮。别误会,这玩意儿跟一个世纪后大行其道的六管旋转重机枪和速射炮完全是两码事,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多管齐射的火器而已,最大口径为37毫米,不过发射的都是实心弹,不会炸的。在甲午战争中清军大量使用这类多管自动火器,很多日军先是遭遇路障,难以前进,接着被自动火器从侧面扫射,生生撕成碎片……还是那句话,清军战斗力虽然烂,但装备其实并不烂。不过那玩意儿毕竟是老古董了,放到现在根本就算不得什么,用这么小口径的炮打沙船,能造成什么破坏?
只能招来大家的嘲笑。
但马上,这帮家伙就笑不出来了。
高地上,37毫米机关炮猛地咆哮起来,炮弹成排的以两枚音速砸过来,凭借强大的动能贯入木制船壳内轰然爆炸,沙船之内顿时血肉横飞!更加要命的是,炮弹内部装填的都是苦味酸炸药,这种炸药在爆炸的时候伴有剧烈燃烧效果,对于木制的船体而言简直比氰化钠还要致命!几个点射过去,这艘相当庞大的沙船内部便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了!
张郁骇然色变:“这……这帮土包子的火炮怎么可能打得这么快,这么准!?”
轰!
一发炮弹打穿船舷钉入甲板爆炸,燃起一团火光,好死不死的是,距离弹着点仅两米远就是一门十二斤炮的炮位,那里摆放着个硕大的火药桶!由于操作马虎,地上散落着不少取火药时落在地上的火药颗粒,一点火星溅过去,火药桶桶身顿时就冒起了漂亮的小火苗……
两名家仆的第一反应就是拉着张郁纵身一跃,跳入了大运河!
轰!!!
一声巨响让整艘沙船都剧烈震动起来,那个火药桶变成了一枚重磅炸弹,把那门颇具威力的十二斤炮给掀进了河里,甲板上的团练士兵血肉横飞,哀号不绝。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剧烈的爆炸引发连锁反应,爆炸冲击波裹着火焰轰然扩散,所到之处,各炮位上的火药桶纷纷炸开,转眼之间这艘倒霉的沙船就被炸得四分五裂,彻底失去控制,变成了一堆漂在运河河面上熊熊燃烧的木柴!
徐州豪强的船队顿时傻眼了,不会吧,大家都还没有拉开架势打呢,就有一艘船被打爆了?玩毛线啊!
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第二门机关炮也开火了,很有节奏的三发点射,不过打的是最末尾的那艘沙船。炮弹准确地击中船体,钻入船舱内,苦味酸炸药剧烈爆炸兼剧烈燃烧,点燃了船舱内一切可燃之物,这艘沙船转眼之间也熊熊燃烧起来。紧接着就是倒数第二艘、第三艘……运河上的沙船尽数成了靶子,被两门37毫米机关炮慢条斯理的一一打成火球。
一名豪强惊怒交迸。原本他跟张郁的想法是一样的,自家有好几千人,而五连就那么一点人,正好一口将这支部队给吞了,谁成想打起来之后却让对方以领先一代的装备和超高的素质吊起来捶,看似强大的船队面对机关炮的扫射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躺平任捶!他嘶声狂吼:“转舵!转舵!用左舷火炮轰死他们!”
话音未落,一声尖啸的叫声由远而近,从头顶栽下一枚炮弹,轰隆一声,火光一闪,这位仁兄便看到自己一条腿飞上了半空,接着便陷入了永恒的黑暗中。
小高地上,三门小巧的曲射火炮也开始发言了,一发发炮弹照着运河上的船队猛砸过去。它们打得没有机关炮这么准,但爆炸威力可比37毫米机关炮炮弹要大得多,没打中则已,一旦命中必然是死伤一片!这是五连的迫击炮排,60毫米迫击炮,这种没啥技术含量又结实耐操的火炮,李思明早在前年就生产出来了,并且作为步兵连的重要火力支撑,大量列装部队。这还是这种轻便小巧的火炮头一回实战,炮手们都相当兴奋,埋头闷装猛打,运河上弹落如雨,被堵在河面上动弹不得的船队可倒足了血霉!
第164章 迎战
李思明还在跟伍连德探讨着医学。
在重症监护区呆了几个小时,亲眼看到医护病人是如何有条不絮地救治重症病人,一个个因为脱水而形容可怖的病人又是如何在这卓有成效的救治之下保住性命之后,伍连德已经对李思明佩服得五体投地,恨不得当即跪地拜这个小自己将近十岁的小伙子为师!
当然,就算他真要跪地拜师,李思明也不会接受的,人家可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业、检疫防疫事业的奠基者,名字是要被写进历史书的,收这样的超级牛人做徒弟?他怕被雷劈。
“……总结起来就是,面对霍乱,动作一定要快!一定要抢在它大规模扩散之前将疫区的民众隔离起来,这是阻止它蔓延的唯一办法……只有斩断人传人的链条,才能拯救更多的生命。”
“在初步隔离措施完成之后,就必须对疫区的水源、粪坑进行深入检查,发现有霍乱弧菌的马上处理掉,有时候,填掉一口被污染了的井,可以拯救数百、上千甚至数千人的性命……”
在个人专用的休息室里,李思明对着伍连德侃侃而谈,把一些防疫学的常识告诉他。这位剑桥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像个小学生一样坐得端正,捧着一本速记本在上面飞快地记着,生怕漏掉了一个字。这位仁兄听得是如痴如醉,在李思明停顿下来喝口水润喉的时候便直勾勾的盯着他,恨不得把拎着李思明两条腿将他倒拎起来,将他肚子里的知识一古脑的全倒出来!
“那些药物效果极佳,你是怎么找到这些药物的?”小伍同学问出了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
李思明正要回头,笃笃笃,有人敲门。在小伍同学不满的目光中,他起身随口问了一句:“哪位?”拉开门,原来是蔡锷。这位仁兄哪怕是进入重症隔离区也依然是一身笔挺的军装,不过,口罩还是戴着的,军人的仪容固然重要,但小命同样非常重要嘛。看到他,李思明不免一怔:“蔡参谋长,你怎么来了?有事吗?”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蔡锷此时应该坐镇中军帐,盯着整个宿豫和徐州、淮西方向,压力山大,怎么跑到医院来了?
蔡锷说:“刚才给你打了好几通电话都打不通,只好亲自过来一趟了。”
李思明在医院的私人休息室里也装有一部电话,与指挥部连结,蔡锷随时可以给他打电话的。听说蔡锷给自己打过电话却没通,李思明不由得一怔:“你给我打了好几通电话?”扭头叫来一名士兵:“去检查一下电话线,看看电话为什么打不通!”
那名士兵马上就去查线了。
等那名士兵走后,李思明问:“急匆匆的过来找我有什么事?”
蔡锷警惕地往休息室里扫了一眼。
伍连德合上速记本,说:“我先去工作了。”依依不舍的走了出去。
李思明请蔡锷进来,顺手关上了门。
蔡锷开门见山的说:“出大事了!”
李思明浓眉一扬:“是隔离区还是徐州方向?或者是淮西方向?”
蔡锷说:“是徐州和淮西方向。刚刚接到电话,说徐州豪强集结了数千人,沿着京杭大运河朝骆马湖杀了过来,准备趁火打劫,大举攻打宿豫!盱眙那边也传来消息,说淮西豪强集结了上万人马,借口说你不顾老百姓死活,把老百姓围困在瘟疫蔓延的城镇里不允许他们离开,要置他们于死地,要替天行动,沿着淮河水陆并进朝淮安杀了过来……我们有大麻烦了!”
李思明面色顿时变得异常阴沉:“消息属实吗?”
蔡锷说:“千真万确!驻守在窑湾镇附近的一个连现在正在与敌军激烈交火,据说已经击沉了对方好几艘船了!”
李思明苦笑:“这帮王八蛋,可真会添乱啊!老子为了抗疫,累得大把大把地掉头发,他们倒好,不帮忙也就算了,还要趁火打劫!”
蔡锷淡淡的说:“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后的机会,如果他们不能尽快将你在盐城的资产抢过来弥补自己的损失,等到钱庄上门追债,他们的死期便到了!”
李思明耸耸肩:“所以……怪我喽?”
蔡锷嘴角狠狠抽搐了一下,没作声,但意思表达得再明确不过了。在他看来,李思明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利用橡胶股这个天坑把徐州、淮西豪强给坑得倾安荡产,结果人家也利用疫情作垂死挣扎,试图趁自己手上还有点本钱跟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