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11再造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张人骏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支大军正闪电般杀向南京,如果没有奇迹发生的话,几天之后他就能在南京城外看到他们的战旗了!

    张人骏仰天长叹:李思明,你为什么要造反啊?我们继续联手在南海挖鸟粪造磷肥发大财不好吗!?

    很显然,李思明现在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苏北种点田开点矿,在南海挖点鸟粪了,他要挖大清的根。昔日生意上的好伙伴如今变成了阶级敌人,张总督黯然神伤,却也无计可施,只能让人把张勋、王有宏等人请来,让幕僚给这两位介绍了一下情况,当得知黑衣军主力已经打到仪征之后,这两位都大吃一惊!

    张勋叫:“铁良带着数千精兵前去坚守扬州,又得扬州团练鼎力相助,手下足有近两万人马吧,居然还能让黑衣贼在一天之内从江都打到仪征?他是干什么吃的?”

    张人骏一脸崩溃:“铁良发电报过来说黑衣贼只留下几千人盯着扬州,主力过江之后马不停蹄,直奔仪征而来……驻守仪征的凤骧带2000精兵前去支援扬州,刚出仪征二十里就跟他们的先头部队撞了个正着,给打得全军覆没,就连凤骧也险些当了俘虏!”

    等他说完之后,张勋、王有宏这些对大清忠心耿耿的大将也要崩溃了。因为北边有日本和沙俄这两条贪得无厌的恶狼,所以大清王朝只能将绝大多数的精锐部队都部署在北方,以防万一,至于南方,暂时是顾不上的。这种重北轻南的战略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南方兵力空虚,就拿两江总督府来说,名义上有三镇三协的新军,其实真正有点实力的也就驻扎在南京的第九镇,第二十三混成协、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三十一混成协也还凑合,其他的诸如驻扎在镇江的和十一镇,驻扎在苏州的第十二镇,都是有名无实。由此不难看出,南方可用之兵紧缺到了什么地步,而凤骧那货居然一声不响就送掉了2000从天津小站出来的新军士兵!

    真他娘的让人想吐血!

 第349章 钟山风雨1

    第一仗就把自己麾下最精锐的士兵给送光了,这样的表现,让张人骏、张勋、王有宏等人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想指着凤骧的鼻子怒骂一句“蠢猪!”

    但现在的情况是,就算他们把凤骧全家祖宗十八代都骂上天,被葬送掉的那2000精兵也回不来了,仪征城因为失去了这2000精兵变得极为脆弱的现实同样不会因此而改变,现在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硬着头皮绞尽脑汁想办法去替凤骧大将军擦屁股,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抽调一些兵力去支援仪征,充实一下仪征的防御力量,否则这座城市铁定要丢的!

    张勋提议:“浦口那边还有一些兵,想办法从那里抽调一部分过去支援仪征吧,离得近,支援起来也容易得多。”

    王有宏反对:“不可!浦口仍是津浦铁路的终点站,黑衣贼已据徐州淮北、宿州,蚌埠也危在旦夕,浦口再失,这一段铁路将畅通无阻,到时黑衣贼的大军和装备物资可以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直达浦口,一旦到了这个地步,就算吴起再世,孙子重生,也只能徒呼无奈了!”

    想到安徽那边的情况,张人骏眉头顿时就拧成个大疙瘩。

    安徽那边的情况只能用“极度混乱”来形容。这里原本就是造反孵化场,又刚经历了一场大洪灾,全省只有几个县没有被淹到的,受灾民众以千万计。那千万受灾民众本就是一个四处冒烟的火药桶,黑衣军又一边拿着从外国进口的粮食去救灾收买人心,一边煽动,这个火药桶当即就炸了,甚至不等黑衣军大举进入安徽,安徽民众便组织起了无数支大大小小的身穿黑衣的起义军,四处攻城掠地,每打下一地就派人去找李思明,说自己又打下了某地,赶紧派人过来接收、分田地。在铜山一战中灭掉了姜桂题所部之后,李思明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了,派出万余大军挺进安徽,协助起义军攻打官兵,短短几天之内便连克淮北、宿州、亳州,起义军声势更盛,已经将蚌埠团团包围了。虽说包围蚌埠的绝大多数都是手里拿着土枪,甚至连土枪都没有,只能拿大刀长矛甚至助头粪叉当武器的老百姓,但他们人数多啊!最保守的估计也超过七万人了,而守蚌埠的清军则只有区区八千人……

    八千正规军打七万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按说应该是手拿把攥,轻松加愉快的事情,但是……这得分是什么地方。在安徽这个造反如同家常便饭的鬼地方,很多军事常识都不管用的,守城的清军昨天就出动三千人向包围圈发动冲击,结果给打得怀疑人生。先是几挺不知道打哪冒出来的重机枪对着他们疯狂扫射,将他们扫得尸横遍野,紧接着,数以万计的起义军状若癫狂般挥舞着五花八门的武器潮水般涌来,清军仓皇射击,射倒一批又来一批,很快双方就短兵相接了。短兵相接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地球人都知道清军的肉搏战能力早就向明末的明军看齐了,甚至连明末的明军都还不如,一仗下来,那三千人除去数少及时逃回城里的幸运儿之外,基本上都变成了一堆堆肉泥。

    蚌埠的丢失似乎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了,蚌埠若失,再丢掉浦口,黑衣军便算是打通了津浦铁路南段,那近乎无穷无尽的起义军会搭乘铁路南下,加入到攻城的行列中去,到时候别说他们这几个军事指挥才能只有脸滚键盘的水准的废柴,就算把孙子请来也只能认栽。

    所以,浦口的兵不能动。

    张人骏无奈,说:“那只能调安庆的第三十一协过来了。”

    王有宏和张勋都面有难色。现在安徽就是一个沸腾的火山口,几乎没有一个县不造反的,安徽巡抚朱家宝早就焦头烂额了,这个时候还要把安徽境内最能打的第三十一混成协调到江苏这边来,朱家宝怕是得暴跳如雷吧?

    张人骏也知道这样做不厚道,朱家宝很有可能会拒绝这道命令的,但是总得试试吧?万一朱家宝脑抽了呢?万一朱家宝跟他一样,是咱大清的忠臣,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呢?试一试总还是有机会的。他立即让人给朱家宝发电报,说明南京目前的情况,再三强调黑衣军主力已经兵临南京城下,南京危殆,赶紧派第三十一混成协过来支援。

    发完电报之后就没啥可干的了,老老实实的等着那边回复吧————如果那边愿意回复他的话。

    张勋忽然问:“第九镇的情况怎么样?徐绍桢有没有跟乱党暗通款曲?”

    第九镇就驻扎在南京城,这个镇别说跟北洋六镇比,就算是跟武昌的第八镇相比也差得远,装备差劲得很,兵也少。但即便是这样,这支部队也是两江总督府麾下最强大的一投军事力量了。

    可惜,他们是新军。

    如今广州、湖南、四川、江西甚至云南都有新军跳出来造反,声援武昌起义,甚至直接组织援军开赴武昌前线,河北境内甚至有新军士兵炸掉了铁路桥,大大迟滞了北洋军南下的速度。经历了一系列的“背叛”之后,各省的督抚都已经明白“新军”意味着什么了。

    这就是一帮恨不得大清王朝立马完蛋的货!

    大清王朝穷数十年之功,耗费无数金钱和人力,练出了这么一支一门心思要打到北京去把爱新觉罗家挂路灯的军队,真的想吐血。

    那么多教训摆在前面,张人骏自然不可能对第九镇放心,他早早就采取了预防措施,只给第九镇每名士兵发放五发子弹,把他们调到南京城外,并且派人盯死第九镇的统制徐绍桢,一有异动立马先发制人。如今黑衣军马上就要兵临城下,南京本就人心惶惶,要是第九镇再在背后捅一刀,这南京也别守了!

    王有宏说:“没有发现徐绍桢与乱党勾通的蛛丝马迹,他做事实在太谨慎了,想找到他的破绽可不容易。”

    张勋说:“我派人打探到,徐绍桢似有率部去防守秣陵关之意。”

    张人骏大为意外:“他要去守秣陵关?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秣陵关就是现在的江宁县秣陵镇,离南京城有几十里,是南京的南路要隘,跟仪征、浦口这些江北小城一样,它也是南京外围最后一道屏障,一旦失守,南京就彻底暴露在敌军兵锋之下了,战略价值之大,不言而喻。徐绍桢在黑衣军兵临城下之际主动提出要去镇守秣陵关,一时间让张人骏有点摸不着头脑。

    王有宏同样是一头雾水:“他到底想干什么?如今黑衣贼已经打到仪征了,南京城中人心惶惶,正是浑水摸鱼的大好时机,他居然主动提出要调动几十里外的秣陵关去?他有这么好心?”

    张勋说:“鬼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不过他既然主动提出要去秣陵关,我们不妨答应下来。”见张人骏和王有宏都拧起眉头,他解释:“我们所顾虑者,无非就是他趁黑衣贼兵临城下之机在城中作乱,但如果将他调到秣陵关,他就算要作乱,那也是在几十里外的作乱,我们有充足的时间作出反应,要应对起来也容易得多了!”

    张人骏觉得有道理,但还是担心:“此言有理,但怕就怕他另有企图啊!”

    商量片刻,三人组最终还是决定同意第九镇移防秣陵关。第九镇就是一颗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抢在这颗炸弹还没有爆炸之前将它丢得远远的,免得波及自己!

    而此时,“好心”的徐绍桢在第九镇的指挥部里召集营以上军官开会。这位即将成为张总督眼中应该千刀万剐的叛徒的将军目光凌厉,反复打量着众人,观察着所有人的神色,免得他们中间出了个叛徒。

    所有人坦然与他对视,脸上只有兴奋,没有半点闪缩。

    对,就是兴奋。

    很好,他们中间并没有出现叛徒。

    徐绍桢声音不大,但字字清晰,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诸位,据我打探到的消息,黑衣军已经将仪征和扬州团团包围,徐州义军更是势如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