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通电,全镇官兵剪掉辫子投身革命,拥护共和;驻扎在苏州的第十二镇早在陈其美拿下上海之后便跟陈其美眉来眼去好得像一条裤子。虽说这两个镇其实就是个空架子,并没有多少兵,但是公然发表通电反清,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驻扎在镇江的第十一镇尚未见有动静,可能还在讨价还价吧,不过张人骏可不敢指望这个镇能为大清血战到底。
江北的防线在黑衣军雷霆万钧的打击之下濒于崩溃,江南的防线……还没有遭到像样的打击就已经土崩瓦解了。
张人骏目瞪口呆地看着革命军以恐怖的速度将整个帝国最为富庶的长江三角洲那一座座肥得流油的城市收入囊中,悲愤万分,抓着头发大叫:“怎么会这样?就没有人愿意为大清卖命了吗?就没有人愿意为大清去死了吗!?”
答案是有的,他就是其中一个,铁良也是其中一个。只是数量太少了而已。
眼见南京形势危殆,徐绍桢主动提出放弃去守秣陵关的计划,带领全镇官兵守卫南京,跟黑衣贼血战到底。他不作声还好,一作声,张人骏、张勋、王有宏等人马上就反应过来了:卧糟,这颗定时炸弹还没有打发走啊,赶紧的!
当即就下令他马上带领第九镇火速奔赴秣陵关接管那里的防务,不得有误。
徐绍桢再三次持,认为此时江北的防线已经被摧毁了,江南防线也正在崩溃,南京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座孤城,坚守秣陵关意义已经不大,应该让第九镇留下来,补充足够的弹药,最好再扩招几千名士兵,加强南京的防御。张人骏则是冷笑:先前我们怀疑你的时候你就嚷嚷着要去守秣陵关,现在黑衣贼兵临城下,你又改变主意要留下来坚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莫非想留在南京充当黑衣贼的内应,在黑衣贼渡江攻城的时候开城投降?你想得美!
徐绍桢再三据理力争,终究无用,最后只能带领全镇将士离开南京,开赴秣陵关。
他前脚刚开出南京,王有宏部后脚就接管了他的军营和防区,把退路都给他断了,还真是谨慎到了极点。
徐绍桢倒是好打发,但是长江北岸的李思明却没有这么好打发了。这家伙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攻下了仪征城,迅速将城中的土豪劣绅全部丢进监狱,拿出他们仓库里的粮食分给老百姓稳住民心之后,便留下千余人留守仪征,自己率领主力扑向浦口,企图非常明显:
拿下浦口、滁州,打通从徐州到浦口之间的铁路!
此时黑衣军北伐部队正在山东势如破竹,一路攻城掠地,没费多大的劲就把山东境内的清军给锤得屎尿齐出。但这种情况是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的,北洋第五镇已经集结完毕了,京津地区的禁卫军也已经开始集结,准备南下增援山东战场,到时候会打成什么样子,只有天知道。李思明急需拿下浦口、滁州,打通这段铁路,铁路一通,两支主力之间就可以利用铁路彼此呼应,一方有事,另一方立即利用铁路快速调兵过去支援,意义再怎么高估都不过份。比如说如果李思明觉得进攻南京的兵力不够,一份电报过去,北伐军就可以抽调一两个团的精锐搭乘列车赶来加入到攻城的作战序列,快捷得很。
张人骏很清楚,浦口那点兵是绝对挡不住李思明的,而浦口一丢,李思明就再无后顾之忧,接下来就该轮到南京了!他看得清楚,却毫无办法,只能死命催朱家宝把新军第三十一混成协带过来守南京。朱家宝当然不干,这支部队可是他的保命本钱了,而进攻南京的黑衣军何止数万,众寡悬殊,第三十一混成协这点人丢进去,只怕连片水花都溅不起来吧?这么亏本的买卖他可不干。
张勋看得倒是比较透:“把第三十一混成协调过来也没用,黑衣贼足有数万大军,区区一个混成协丢进来,连点水花都溅不起。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海军舰队调过来,只要有海军舰队在,北岸的黑衣贼就无法渡江,我军也可以在海军舰炮火力的支援下从容绞杀南岸的叛军,反败为胜!”
张人骏如梦初醒:对啊,往南京城下摆再多的兵力也不如让黑衣军根本就够不着南京城,海军舰队必须要到手!
甲午战争之前,清朝拥有一支总吨位排名世界第七的海军,实力也算强悍,不过甲午一战,海军遭到致命打击,精英尽丧,都过去了十几年还是没有缓过来。此时的大清海军,已经差不多退化成江军了,主要战场就是长江,至于在茫茫大海上与列强舰队争雄,他们可没有这份心气。武昌起义爆发后,海军第一时间出动,进入武汉至九江之间的水道,炮轰革命军,给革命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此时北洋军已经彻底夺取了武汉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海军的用处已然不大,而南京却危如叠卵,把舰队调过来救火,这个请救应该不过份吧?
张人骏兴冲冲的发了电报。
第356章 钟山风雨8
张人骏心心念念的舰队此时正横亘在江面上,炮口对着武昌猛轰。大团大团烟焰在江面上冲腾而起,成排的舰炮炮弹呼啸而出,落在革命军的江防阵地上,炸起一道道彼此相连的火墙。
整支舰队的主力就是海容号和海筹号,最大吨位也不过两千来吨,装备的主炮口径为150毫米,跟欧洲、日本那一大票战列舰、巡洋舰一比,压根就不够看。但是对于革命军来说,这样的舰炮打击已经堪称恐怖,严重缺乏重型武器装备的他们压根就没法还手,只能抱头挨炸。最要命的是,革命军压根就不知道应该怎样构筑防炮工事,他们的工事只是一条条笔直的战壕,防炮洞什么的一概没有,所以每一发炮弹落入战壕中都是血肉横飞。
在长江北岸,冯国璋和段祺瑞已经磨刀霍霍,数百艘大小船只扬起风帆,船上满载着斗志高昂的北洋士兵,用饿狼一样的目光盯着武昌,焦急地等待着进攻命令。短短几天之内,他们已经横扫了汉口、汉阳,锤爆了宜昌,将四川方向开来的革命军打得赶紧缩回山区,一支先遣部队还轻松拿下了荆州,把荆州城中那仓促组建的革命军击溃,把革命子丢进长江喂了鱼,还有一支先遣队甚至将炮弹打到了岳阳城下,三湘为之震动。他们已经将大半个江汉平原收入囊中,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一鼓作气,拿下武昌,就把这片沃土彻底变成他们的地盘!
当然,他们并不会因此就满足的,他们想要的更多。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到手了,富饶的三湘和江西就是下一个目标,同时袁世凯还下令将大批北洋学兵充实到第七镇,把这个空架子搭起来,充当全军预备队。第六镇也迅速南下,兵锋直指宜昌,他们将攻入四川,把这块肥得流油的土地拿到手。
等着他们去抢的地盘太多了,时间紧任务重,真没有太多时间在武昌城下跟革命军磨叽,赶紧打完好收工,去抢其他地盘。
袁世凯此时却不在前线。战事进展顺利,有冯国璋和段祺瑞在前线指挥就行了,用不着他操心,再说了,就算他要亲自指挥,估计这两员悍将还不大乐意。所以他乐得清闲,带着徐世昌去巡视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
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都是张之洞毕生心血所在,一个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厂,一个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在清末的地位极为显赫。汉阳造,听说过吧?没错,就是汉阳兵工厂的拳头产品。革命军就是靠着汉阳兵工厂内库存的枪支弹药武装起了数万大军,与北洋军血战,但现在,汉阳兵工厂被北洋军完完整整的夺走了,他们甚至来不及搞任何破坏!
汉阳铁厂也是一样,几乎是完好无损的成了北洋军的战利品,就是工人逃散了一些,不过要招回来并不难。
袁世凯看着那巨大的高炉,微笑:“张香帅还是做出了很大成绩的,光是汉阳铁厂这一成就,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
徐世昌说:“他创下的这些基业如今完完整整的落到我军手中,真是上天的厚赠啊!”
袁世凯说:“谁说不是呢……东海,你马上着手安抚工人,恢复生产,千万别让工人队伍散了。我算是看明白了,这年头想成大事,手里没有钢铁是万万不行的!”
徐世昌说:“已经在着手做了。”沉吟片刻,说:“张人骏来电,要求调舰队去支援南京,你看这事……”
袁世凯想都没想,说:“别理他,该干嘛干嘛。”
徐世昌说:“但是如果没有舰队支援,南京必然不保!”
袁世凯淡淡的说:“就算有舰队支援,南京也保不住。那家伙手中光是超过十五厘的重炮就有百门之多,把舰队拉过去跟他排在江边的炮群对轰,那跟找死没有任何区别。”
徐世昌点头:“那好,我想办法拖过去。对了,你打算如何处理跟黑衣军的关系?”
袁世凯沉吟良久,说:“等拿下武昌之后我便约他过来谈谈吧,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没必要杀得血流成河。”
徐世昌心领神会:这是要两家瓜分地盘的节奏啊!
好吧,这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北洋跟李思明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相反还有不错的合作关系,比如说袁世凯寄予厚望的邯郸煤铁联营项目,就是李思明给指出矿藏所在,然后进展一路顺风顺水的,有这层关系在,双方完全可以合作的。
不过,在合作之前肯定要先打一仗,向黑衣军证明自己的实力,否则就要被看轻了。
在这两位大人物谈笑风生中,武昌前线,一枚红色信号弹拔地而起,江面上顿时杀声震天,数百艘小船争先恐后的冲向对岸,那种声势,只能用“排山倒海”来形容。
呆在前线督战的黄兴见此情景,不禁面色惨白,都顾不上指挥了,径直返回武昌城中,找到宋教仁,低声对他说:“武昌守不住……绝对守不住……”
宋教仁同样面色发白:“这可如何是好?”
黄兴说:“没别的办法了,退往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