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觉自己后背被重物狠狠砸了一下,他反手抄起那玩意儿一看,赫然是一截大腿。这件半碳化的、筋骨毕现的礼物让他神思有些恍惚,直到这一刻他才意识到,现在真的不是庚子年了!在过去的十一年里,清军的旧军队没什么变化,甚至可以说变得比以前更烂了,但是新军尤其是北洋军却在奋力追赶,单纯论火力配置,他们已经接近英法德等国陆军的水准了!
很好,这样的对手打起来才够味。像在白马河北岸遇到的那些臭鱼烂虾,要不是他们挡住了自己的路,他甚至都提不起将刺刀捅下去的兴趣来。
他嘶声叫:“卧倒!都给我卧倒!”
嘶吼间,又有一发炮弹击中了一个机枪手,正副射手连同机枪一起被炸成碎片,连影都找不着了,只剩下两顶严重变形的钢盔被爆炸气浪高高抛起,在夜空中翻滚。第一步兵连的士兵见势不妙,纷纷缩回水渠里卧倒,双手捂着耳朵,苦苦忍受着这猛烈的炮击。他们没有重机枪,迫击炮精度又不够,没法还击,只能咬牙忍着。现在他算是知道为什么武昌革命军会败得这么惨了,先不说炮击带来的伤亡,光是这炮声如滚雷、炮弹不断落下制造死亡的恐惧,就能让绝大多数初次上战场的士兵崩溃!
苏天成看到一连所在处炮火连天,马上就意识到不妙了。他叫来传令兵:“去告诉迫击炮营,让他们马上给我赶上来,快!”
这场遭遇战让双方都猝不及防,团属迫击炮营现在还在队伍的最后面,短时间内无法开火压制北洋军炮兵。120毫米口径迫击炮的射程足有五千米,迫击炮营当然可以就地展开,将炮弹砸到北洋上去,但是……他们得知道目标在哪里才行。现在连野战电话都没有架起来,前线部队根本就无法告知炮兵炮击目标,开火也是瞎打一气,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前出,直面北洋军炮兵!
迫击炮营要上来并且展开反击,还需要一点时间,正在遭受北洋军猛烈炮击的第一步兵连显然不能等了。于是,一营营属迫击炮连火速展开,架起82毫米口径迫击炮,以75毫米口径山炮炮口的火光为参照物,将炮弹咣咣咣的猛砸过去。这种炮击有点乱蒙的味道,但九门82毫米口径迫击炮火力全开,一分钟至少有一百八十发炮弹砸过去,总有几发能蒙中的。炮弹乱糟糟的落下,有好几发落在炮兵阵地附近,飞溅的弹片扫倒了十几名正在闷装猛打的北洋炮兵。北洋炮兵吃了一惊,炮火马上移向纵深,照着迫击炮炮弹飞来的方向猛轰。这时,团属迫击炮营也上来了,见此情景自然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马上架起迫击炮向北洋军炮兵开火……双方就这样借着照明弹照明,隔着两千来米展开激烈的炮战,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
当然,打得倒是挺热闹,只是战果不佳。无边的黑暗严重影响了双方的发挥,双方发射的绝大多数炮弹都打到了无人地带,白白浪费掉了,偶尔有几发命中目标的,也因为对方火炮配置得比较松散,难以取得更大的战果。
总体而言还是黑衣军吃了亏,因为他们所使用的都是迫击炮,而迫击炮的特点大家都知道,精度真的不怎么样,用作火力支援或者压制敌军步兵的攻势还行,跟线膛炮对轰?那真有的点儿强人所难。不过他们那凶猛的火力也把北洋军吓得不轻,迫击炮的射速嘛,大家都懂的。马良一开始还在试图数炮弹爆炸的点数,很快就放弃了:太密集了,真的数不过来。他神色迟疑不定:“黑衣军到底运用了多少门大炮跟我们对轰啊?为什么我有种有数十门大炮正在围攻我们的感觉?”
参谋长也有这种感觉:“敌军炮火十分凶猛,只是现在天太黑了,他们发挥不出威力,所以效果并不好,等到天亮,就该我们吃亏了!协领,我们还是撤退吧,不要跟他们硬碰!”
第421章 决战1
马良阴沉着脸说:“现在乌漆麻黑的,情况极为混乱,一旦撤退,敌军穷追猛打,我军势必大乱,到时候就难以收拾了!给我挺住,无论如何也要撑到天亮再说……他们不敢发动大规模进攻的!”
马良猜对了,黑衣军真的不敢发动大规模进攻,因为他们没有大规模夜间作战的经验,这一团漆黑,敌情不明,己方的情况也难以掌握,一旦发动大规模进攻,双方绞作一团,我中有敌,敌中有我,很有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误伤事故,打死的自己人比消灭的敌军还要多!所以他们只是不断地用迫击炮向北洋军开火,以压制北洋军可能发动的攻势。
巧合的是,北洋军也不敢发动大规模进攻,只是用山炮不断向黑衣军所在的位置开火,以阻止黑衣军向自己发动进攻。双方的士兵分散开来,在黑暗的田野上拼命挖掘工事,而在最前沿则不时发生小规模的交火,双方都派出小股部队去骚扰对方,试图制造混乱,为大部队的进攻制造战机。
只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双方都是训练有素,双方都对自己的战斗力充满信心,小股部队的骚扰很难翻得起什么浪来。
第3步兵团则跟第九协右翼部队撞了个正着,双方爆发混乱而激烈的交火,打了差不多二十分钟才发现已经敌友难分,继续打下去的话很容易变成自己人之间的火拼,于是各自后撤。与第3步兵团对线的第十八标将配属给他们的山炮营开上来对着第3步兵团的阵线猛轰,第3步兵团马上就用120毫米口径迫击炮还以颜色,双方展开激烈的对轰。
跟第1步兵团的情况一样,第3步兵团的迫击炮火力虽然猛烈,却由于迫击炮本身精度不佳,加上观测条件恶劣,发射的炮弹是北洋军的五倍,却无法有效压制北洋军的炮兵火力。同样,北洋军炮兵也无法压制他们,双方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谁也奈何不了谁。倒是步兵倒了大霉,不断有炮弹偏离目标落到他们头上,招来阵阵咒骂声。
到凌晨五点半的时候,黑衣军的重型榴弹炮营终于赶上来了。
不得不说,相对于中国这落后的交通系统和运输能力而言,155毫米口径重型榴弹炮那超过三吨半的份量实在是太重了,一旦离开了铁路,想要调动部署就变得异常困难,至于在夜间机动……
那难度简直是地狱级的。这不,才走了五六公里路,重炮部队就远远拉在后面了,前线打得热火朝天,它们在后面慢慢挪,简直要急死人了。
不过还好,它们终于到位了,一共十八门,在距离北洋军阵地两千米远处展开,工兵借着照明弹的光芒拼命挖工事,费了老大牛鼻子劲才构筑好炮位,而此时,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
黯淡的晨光轻轻拨开了战场的薄雾,北洋军临时构筑的阵地渐渐暴露在黑衣军面前。同样的,黑衣军的阵地也暴露在北洋军的面前了。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黑衣军和北洋军的差距:黑衣军的战壕挖得弯弯曲曲,每一个突出部都呈复杂的马蹄形,战壕中还挖了防炮洞,就算炮弹直接落入战壕中,也很难造成重大杀伤。此外他们还在战壕中挖了很多一米深左右的坑,这种坑是专门用来对付手榴弹的,要是敌军把手榴弹扔进战壕,来不及把它捡起来扔回去,就赶紧一脚将它跳进坑里。手榴弹在坑里爆炸,会把小坑炸成大坑,但绝大部份的弹片都被小坑给挡住了,杀伤力被极大的削弱。可以说,这样的工事就算放到一战后期都是很实用的。而北洋军就差多了,他们的战壕大体呈工字形,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之间相隔百余米,战壕远比第一梯队长,可以有效地打击攻击第一梯队侧翼之敌。这样的战壕挖起来省事,也方便指挥官指挥部下进行猛烈的排枪射击,但是……
用李思明的话来说,这种笔直的战壕简直是士兵们的集体公墓,一旦让一名轻机枪手跳进去,战斗将变成一边倒的屠杀。
当然,我们无法苛责北洋军作为这个时代中国装备最精良,也最训练有素的部队,却在土木作业上显得如此业余。这种工事是各国都通用的,从燧发枪时代一直用到现在,让无数进攻者在它们面前尸横遍野。此时堑壕战还没有暴露出它的狰狞面目,世界各军事强国都没有意识到这种部署方式有问题,师从欧洲的北洋军自然也不可能意识到,他们不是超人。
只是,战场的容错率是极低极低的,很多时候一旦犯了错,就永远都没有改正的机会了。尤其是在面对目光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敌人的时候,很多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很实用的战术很有可能将变成葬送整支部队的致命破绽,可能你还没有意识到错误,厄运便已经铺天盖地的降临了。
在黑衣军看来,北洋军这种部署简直到处都是破绽。
都说年轻人犯了错,上帝也会原谅,但是北洋军这支相对还是很年轻的军队犯了错,黑衣军却没有半点要手下留情的意思。
经过紧张而混乱的忙碌,通信兵总算把野战电话线路网给铺好了。在电话里,苏天成跟林鹏作了简短的交流。这两位年轻的将领在极短时间内就达成了共成:第九协既然来了,就别走了,怎么着也得把这几千北洋精兵给干掉的!
林鹏说:“他们还不知道我军的重型榴弹炮已经部署完毕,炮兵到现在都没有挪窝,这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我认为可以等战场上的薄雾于消散一点,就让重型榴弹炮集火齐射,争取三个齐射就干掉他们的炮兵,然后对他们的战壕进行轰击,掩护步兵进攻!”
苏天成问:“两个团一起进攻?”
林鹏说:“对,两个团一起进攻,以最快的速度摧毁他们的防线,截断他们的后路,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苏天成说:“行,我攻左翼,你攻右翼!进攻之前先让战斗工兵用抛射炮狠狠的照着战壕打上几十发凝固汽油弹,这玩意儿不管是摧毁工事还是打击敌军士气,效果都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