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知道俄军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看着他们被一批批的赶进松花江,或者在重炮、骑兵、机枪的绞杀之下变成一堆堆尸体,她还是忍不住开始同情俄军了。
黑衣军第7步兵师和北洋第二镇也开始接敌了。
他们开始接敌的意思就是俄军已经被挤压到人挤人的地步,连转个身都变得很困难。被三面挤压的俄军现在是感觉自己快要被挤扁了,他们别说还击,连举起枪向中国士兵开火都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绝望地看着中国士兵将自己眼前的战友一层层的放倒,最后轮到自己
战争已经演变成了大屠杀,俄军将士的尸体铺满了江边,鲜血染红了江水。血红的松花江,江面上浮尸遮蔽水面,江边尸体堆成了一座大山,那惨烈的情景,比起海兰泡大屠杀后的惨状有过之而无不及。
袁世凯笑眯眯的望向李思明,只是这笑容背后带着几分不易被察觉的恐惧:“老弟,你放言说要以牙还牙,把俄军在海兰泡做过的事情在他们身上做上一遍的时候我还以为你说的是气话,没想到你真的付诸行动了!”
李思明说:“那是!说到了就一定会做到,我这个人是很讲信用的!”
袁世凯:“”
谢了,其实我觉得你有时候不用这么讲信用的。
他看着那条血河,低声说:“报应啊当初他们屠戮海兰泡居民的时候,大概也是这样的情景吧?真是报应!”
李思明说:“老天是长眼的。”
其实老天爷是不长眼的。历史上,沙俄从清末开始便一次次屠戮远东华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海兰泡、江东六十四等等这些地方的中国人几乎让他们杀绝了,但中国由于国力孱弱,始终无法对沙俄采取报复行动,让他们为自己的暴行付出代价。面对日薄西山的沙俄尚且如此,等到红色帝国横空出世之后就更不用提了,这一桩桩惨案,一笔笔血债,就这样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再也无人知晓。那些策划和实施了这一次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元凶最终下场如何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他们欠下的血债,永远不会还了。
只不过,老天爷又是长眼的,把一个巨大的变数拉到了清末,让他站到了沙俄的对立面,把松花江北岸变成了七万俄军的集体公墓。当初俄军在江东六十四屯和海兰泡是怎么干的,他就连本带利的还了回去,他的出现,终于让这段充满不公的历史有了那么一丝丝公平!
这场可怕的屠杀一直持续到天黑才终于结束。突围而出的俄军足有三万一千余人,如果他们继续固守防线,没准还能再撑上一个星期,但是这次鲁莽的突围要了他们的命,在持续七个小时的屠杀中,共有五千余人落水身亡,又有两万余人被黑衣军、粤军和北洋军的联手攻击之下阵亡,最终有命向中国军队投降的,寥寥无几。
罗曼诺夫倒还算条硬汉,眼见大势已去,他选择了吞枪自尽。他虽然把俄军带上了绝路,沙俄七万大军在他手中全军覆没,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二地兵力为之一空,几乎再无可战之兵,他百死莫赎,但他并没有选择向中国军队投降,而是直接吞枪自杀,这倒赢得了李思明一丝敬意。
至此,这场空前惨烈的战役宣告结束,此役俄军有一万二千余人被俘,六万一千余人战死,被缴获的火炮多达一百八十余门,枪械和子弹不计其数。可以说,半个世纪以来,俄军就没有试过败得这么惨的!
此役,中国军队伤亡一万七千人,与俄军的交换比高达一比四,这样的战绩,实属罕见!
第604章 想不想进北京
李思明在蔡锷、蒋方震等人的陪同下巡视战场,一路上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就没有停过,不管是黑衣军北洋军还是越军模范第1师,都争先恐后的向他敬礼,脸上那狂热的表情是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的。
这一仗他们赢了,赢得很漂亮,这份荣耀够他们吃几辈子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位年轻的元首顶住巨大的压力,排除各方的干扰,让他们得以专心致志的与俄军交战,他们想取得这样的胜利那纯粹就是做梦。用一位前禁卫军军官的话来说:“这是我们打的最省心的一仗,只要专心去打就可以了,不用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放以前,我们十成力气,起码得有八成是用来提防自己人的!”
所以,这一战,这位年轻的元首当居首功。而且,听说最后彻底粉碎俄军的那一战,正是出自他的指挥!先放开一个缺口,让俄军朝着松花江方向拼命突围,等俄军突围出来之后再堵住缺口,指挥北洋军和黑衣军两面夹上,把俄军往松花江方向赶用这种方式,他们仅伤亡3000人便将这3万多俄军全部歼灭了!战果之辉煌,让人难以置信!
这样一位元首,真的让人很难不去崇拜他。
袁世凯在一边看着,脸上的笑容一团和气,只是那羡慕是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了。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自然很清楚这场胜利有多大的价值。不客气的说,谁能带领中国军队打赢这一仗,他在中国政坛的地位在二十年内都无人能够撼动!可惜的是,指挥中国军队取得这场胜利的人并不是他,打赢这场战争的主力也不是北洋军。
真的让他有种错失了一个亿的感觉。
不过他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真让他来指挥的话,他不一定有勇气倾尽全国的精兵强将,不惜一切代价跟俄军打这一仗。
所以李思明能够获得这些都是他应得的,妒忌也妒忌不来。
李思明同样热情的向这些眼里布满了血丝的士兵们挥手致意,他大声问他们:“打的过瘾吗?”
士兵们不分派系,不分民族,齐声大吼:“过瘾!”
李思明问:“还想不想再打下去?”
士兵们山呼海啸:“想!”
不想打下去的都是傻子。杀死一名俄军士兵可以获得十亩良田的奖励,虽然这份奖励并不是永久性的,国家五十年后就要收回,然后重新分配,但是对于渴望土地的穷苦士兵来说,这份奖励已经足够诱人的了。俄国佬的战斗力也就这么回事,打起来一点都不难,所以为什么不继续打下去呢?
李思明笑着说:“那你们要好好休息,尽快恢复体力,因为在海拉尔那边还有十几万俄军在等着你们呢!”
士兵们一个个两眼放光十几万俄军,好多田啊!这回要发财了!
等人少了一点之后,袁世凯压低声音问李思明:“你真的要继续打下去?”
李思明说:“军心、民心、士气全都打出来了,为什么不继续呢?”
袁世凯说:“那可是十几万俄军,而且都是远东地区的精锐,可不是这7万七并八凑的乌合之众能比的,万一输了”
李思明说:“没有万一。要是输了,就再打一场!”
袁世凯:“”
他怎么就没有发现这个年轻人居然如此好战呢?
在袁世凯看来,现在中国军队已经取得了足够的筹码,如果这个时候回到谈判桌上,有很大的把握不费一枪一弹就把进入海拉尔的俄军逼退,从而以完胜的姿态结束这场战争,这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最佳选择。但李思明虽然不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在他看来,现在中国军队已经取得了战略主动权,民心士气完全打出来了,正应该一鼓作气把海拉尔那边的俄军也给收拾了,打到俄国人20年都不敢在边境搞事为止!
似乎看出了袁世凯的心思,李思明说:“老袁,军国大事不是做生意,是不能处处计算成本的。”
袁世凯愣了一下笑:“行,你是国家元首你说了算,我无条件支持就是了。”
李思明说:“谢了。”
袁世凯说:“道谢就不必了,等打完仗之后能多调拨一些重型榴弹炮和机枪给我,我就感激不尽了。”
在这场战争中,北洋军伤亡颇大,几乎占了伤亡总数的一半,这让袁世凯看着很是心疼这些可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精兵强将哪!在他看来,北洋军伤亡之所以这么大,完全是吃了没有重型榴弹炮的亏。北洋军装备的75毫米野战炮虽然数量众多,炮火猛烈,但是基本拿俄军的野战工事没辙,那猛烈的炮火并没能摧毁俄军的野战工事,大量杀伤俄军,当北洋军发动冲锋的时候,俄军总是能迅速作出反应,顽强抵抗,让他们吃亏不小。不客气的说,他们打了这么多炮弹,给俄军造成了杀伤还不如重机枪纵深散布射所取得的战果。反观黑衣军和粤军,用150和155毫米重型榴弹炮照着俄军的阵地猛轰,一炮砸过去,被击中的野战工事整个被掀上半空,半径20米内的俄军不被炸死也被震得七窍流血,那效果简直不能再好了。所以他敏锐的察觉到,份量轻、射速快但有效射程短,威力并不大的野战炮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战场是由重型榴弹炮说了算的。
这一点从他那些105毫米榴弹炮所取得的巨大战果就可以看出来。
只不过,这重型榴弹炮也不是他想买就能买的,也就德国人和法国人会对外出口这类火炮,德国出口的数量并不多,因为他们的产能能满足德国军队自己的需求都有点勉强,实在拿不出太多来出口给外国,至于法国全让李思明给占了,想分一杯羹难上加难。所以他只能希望李思明看在自己无条件支持他的份上,调拨一些重型榴弹炮给自己。
李思明说:“没问题的,过两天就会有五十门105毫米口径榴弹炮被送上前线,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就送给你好了。”
这些105毫米口径榴弹炮是从德国进口的,曾在跟苏北淮西豪强的战争中大显身手,给豪强武装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只不过,有了155毫米口径榴弹炮之后,黑衣军就开始嫌弃它们了。没办法,谁让黑衣军的地盘大多都是平原呢,在大平原上,105毫米跟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的运输难度相差无几,所以为什么不用155毫米口径的呢?但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