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必须组建一支飞艇轰炸大队!这是摧毁敌军有生力量的利器,有它们在,我们前线的士兵可能一枪未放,十几枚炸弹落下便将敌军整个师给炸垮了!”
“现在的飞艇载弹量还是太少,应该再改进!三吨远远不够,得想办法改成六吨,甚至更多!”
“让数量众多的飞机携带炸弹对敌军地面部队实施猛烈轰炸也是一种极其厉害的战术,可以非常高效地打乱敌军的部署,挫败敌军的士气……除了飞机的载弹量太小之外就没有别的弱点了!”
“飞机不行,只能携带几十公斤炸弹,几十架加一块才顶得上一艘飞艇,不应该在它们身上浪费太多资源!”
“可是李元首都说了,轰炸机才是未来的方向!”
……
这帮顾问一边观战一边热情洋溢地讨论着,有人认为飞艇载弹量大,可以挂载威力惊人的重磅炸弹,应该优先发展飞艇轰炸部队;有人认为飞艇太过笨拙,自卫能力约等于无,很容易在敌军战机的攻击之下蒙受损失,所以应该集中全力发展轰炸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快就吵成一团了。
现在俄军不管是公还是婆,都没处说理去。黑衣军的火力准备来得极其猛烈,铺天盖地的炮击让他们阵脚大乱,飞艇投下的炸弹让他们魂飞魄散,随后而来的上百架战机的疯狂轰炸更上让他们彻底崩溃,无数士兵逃离远未修好的工事四散逃窜,或者举着步枪对着天空拼命射击,试图将这些飞翔的死神赶远点。
有两名飞行员中弹,飞机失去控制,打着旋从天上栽了下来,摔得粉碎。俄军见状,不禁放声欢呼,这还是他们头一回击落黑衣军的飞机呢!
蔡锷面无表情,只是冲林鹏作了个“出击”的手势。
林鹏喝:“战车营,出击!”
马上,二十多辆履带式装甲车从山口冲了出去,一字排开,缓缓向俄军逼近。在这些装甲车后面,是大批全副武装的黑衣军步兵,他们徒步行进,紧跟在装甲车后面向俄军逼近。
德军顾问马上就停止了争论,争先恐后的举起望远镜观察战场,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细节。
其实接下来的仗已经没什么好打的了。俄军接连几天猛攻岭西防线,跟北洋军恶战不休,拼得死伤惨重,士气不可避免的大受影响,现在又被黑衣军集中这么多重炮疯狂轰击,再加上飞机飞艇的疯狂轰炸,早就吃不消了,一看到这么多钢铁怪兽向自己冲过来,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发呆,然后扔下武器撒腿就跑!这些钢铁巨兽是如此的恐怖,俨然是撒旦的战车,在兵荒马乱之际,他们根本就鼓不起与之抗衡的勇气,除了四散逃窜之外还能做什么?
战车营见状骤然加速,以二十公里的时速追逐着俄军,十二点七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平两用重机枪喷吐着骇人的火舌,金属风暴呼啸,被扫中的俄军士兵不是被腰斩就是四分五裂,枪口指到哪里,哪里就掀起一片血雨……这血腥而壮观的场面,让那些自诩见多识广的德军顾问都看得目瞪口呆!
马林诺夫面色惨白,双手颤抖得厉害,望远镜几乎都拿不稳了,喃喃说:“这……这怎么可能?贫穷而愚昧的中国人,怎么可能有会有如此先进的陆战兵器?这怎么可能!?”
一帮子参谋对视一眼,架起他就跑。现在可不是探究中队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可怕的陆战兵器的时候,逃命才是正经!再不跑的话,那些战车的履带就要压到他们身上来了!
放平时,心高气傲的马林诺夫肯定要奋力挣扎,大声骂这些胆小鬼,让他们放开自己的,但这次他却一声不吭,任由参谋们拖着自己跑路,只是目光却直勾勾的盯着那些滚滚向前的装甲车,眼都不眨一下……
俄军第一道防线几乎顷刻之间就宣告土崩瓦解,大量俄军士兵和军官在看到装甲车冲上来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崩溃了,扔下阵地向后逃窜。只有少数比较倔强的一边大声咒骂着那些逃窜的懦夫一边拼命向战车击。密集的子弹打在装甲车车身上,车身叮当作响,火花四溅,跳弹乱飞,火力是足够足够的猛烈了,然而这些钢铁巨兽却不当一回事,一边用高平两用重机枪回敬他们一边继续向前冲,似乎压根就没有什么能够让它们的履带停下来。杀伤力巨大的高平两用重机枪子弹轻而易举的打穿沙袋甚至壕壁,带着泥沙贯入俄军士兵的胸口,将他们的躯体无情地撕裂,一朵朵血花在战壕中以惊人的速度绽放,又以更惊人的速度凋谢。
俄军的重机枪都带防弹盾的,可以抵挡步枪子弹和较小的炮弹弹片,为机枪手提供良好的保护。然而在高平两用重机枪面前,防弹盾却跟纸糊的差不多,一梭子过去,防弹盾被打成筛子,躲在防弹盾后面操纵着机枪向装甲车拼命扫射的机枪手非死即残。
在装甲车的掩护下,黑衣军步兵几乎毫发无损地突破了俄军的火力拦截,以惊人的效率清理残敌。没过多久,第一道防线的低声就沉寂了下去,在工兵的帮助下,装甲车迅速越过战壕,掩护着步兵向第二道防线猛冲过去,那惊人的推进速度,让俄军胆寒,让德军顾问惊喜万分,发出了“想要!想要”的尖叫声!
严格的说,这些装甲车还是从德国进口的呢。以李思明的能耐,他再怎么折腾也只能给拖拉机焊上厚厚的钢板,再在顶部架一挺机枪,充当吓唬人的角色,真让他搞正儿八经的装甲车,他肯定是搞不出来的。不过借助德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他却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东西:一款装甲坚厚、转向灵活、拥有一个虽然不大,但是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转的炮塔的装甲车。他暂时还没有那个能耐把火炮搬上去使之成为豆战车级别的坦克,但是……
十二点七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平两用重机枪的杀伤效果似乎并不比火炮差多少!
不过,在向第二道防线进攻的时候,他们遇到的阻力却大了许多。俄军炮兵拼命开火,炮弹冰雹般砸向冲锋的黑衣军,飞溅的弹片不断将黑衣军步兵扫倒,黑衣军的伤亡直线递增!
第620章 梦碎草原11
轰!
一发76毫米口径野战炮炮弹砸下来,一辆冲得最猛的装甲车被打了个正着,当即燃起大火,瘫痪在原地。装甲车后面的门紧急打开,一身是火的车组成员从里面跳了出来,满地乱滚。
把车门放在车身后面倒也不是不行,步兵战车都是这样的。可问题是,这些装甲车扮演的可不是运送步兵的角色,它们的任务是冲锋陷阵。车门放在车身后面就意味着原本就挺薄的战车后部装甲不得不变得更薄,别说用大炮了,用步枪都能轻易将它打穿。不过,这种设计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车门可以开得很大,一旦战车被击中,车组成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逃出来!
放现代战争,这种设计跟找死没有任何区别,不过这是菜鸡满地走的1912年。这年头英法德等国虽然已经设计出装甲车了,但具体怎么使用却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更别提反装甲作战了,所以李思明才采用了这一大胆的设计……
说白了就是欺负土著没文化!
跟在这辆装甲车后面的步兵见状也停下了脚步。此时他们距离俄军的战壕只剩下不到一百米,全力冲刺的话顶多十来秒钟就能冲进战壕里,当然,会有多少人倒在冲锋的路上就不得而知了。换作欧美甚至日本的军队,百分之百分果断选择冲锋,但黑衣军却选择了利用这辆被击毁的战车作掩体,架起通用机枪和轻机枪向俄军猛烈扫射。俄军的枪弹泼水似的向他们泼来,但绝大多数都让战车残骸给挡住了,伤不了他们一根汗毛。
轰!!!
又一辆装甲车被击毁了。这辆离得更近,距离俄军战壕只剩下三四十米。这辆战车的车长是个狠角色,见战车被击中后起的火势不算很大,一时半刻烧不到机枪手的位置来,立即命令还能动的车组成员抬着重伤的战友下车,自己爬到机枪手的位置,操纵着高平两用重机枪对几十米外的俄军疯狂扫射。高平两用重机枪子弹打过来,俄军所在的位置卷起一片片泥浪,跟沸腾开来了似的,很多俄军士兵一冒头就被击中,死得那叫一个惨。
跟在战车后面的步兵齐齐发出一声怒吼,猫着腰冲向俄军阵地。所有人都有意识地将扛着轻机枪的机枪手保护在中间,子弹从四面八方射来,不断有人中弹倒地,但机枪手却毫发无损!
机枪手红了眼,当一直挡在他前面的战友倒下的时候,他发出一声狂吼,向前一记猛扑冲入俄军战壕中,迎着十几米外俄军士兵那惊愕的目光,他咆哮:“给我去死吧!”
机枪枪口喷射出灼热的膛焰,弹壳成串喷出,一百发容量的弹链盒内的弹链飞快地缩短,弹丸刮风般扫向俄军士兵,所到之处马上就响起阵阵惨叫……一个弹链盒打光,以他为中心,两边数十米内的战壕里,俄军士兵尸体横卧一地,基本上就没有一个还能站着的了。
机枪手两眼血红,卸掉打光了的弹链盒,给机枪换上一个七十五发容量的快装弹鼓,对着挺着刺刀向他扑过来的俄军士兵继续扫射。托他的福,他所在的排没有受到太大阻力便冲进了俄军战壕,非常熟练地用轻机枪、霰弹枪和手榴弹跟俄军拼杀……
林鹏是绝对不允许俄军炮兵肆无忌惮地攻击他的战车部队的。他很清楚,这些战车看似刀枪不入,不可战胜,其实脆皮得很,别说用大炮了,就算是用大口径重机枪都能轻松击穿它的正面装甲……只不过俄军并没有这样的机枪而已。俄军跟疯了一样向战车群开炮,已经击毁了他好几辆战车,让他心疼得心肝都在抽搐,在他的怒吼中,重炮群迅速调转炮口,对着俄军炮兵阵地疯狂开火,将俄军炮兵阵地炸得天翻地覆。摧毁了多少门俄军的大炮不知道,反正他的战车部队没再遭遇俄军炮火攻击,很顺利地把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