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就玩这么大,不然的话,怎么能把某易压下去?”
徐杨非常兴奋。
这一招,是一招险棋。
但要是真做起来,好处非常非常多。
而且玩的确实挺大。
在国内大规模的“转播”国外新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涉及到了舆论和风向等敏感问题,弄不好就会惹火烧身。
03年的舆论环境是什么样的,经历过的人都懂。
公知横行。
但国家意志已经开始觉醒并且迅速武装起来,民间的爱国意识也开始萌芽并且朝互联网上发展。
而这两方的角力,是非常惨烈的。
夹杂在其中,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而且这个过程持续了好多年,一直到二十年后,情况才好转一些。
在这期间,被吞噬掉的名人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尤其是那些个在互联网上非常活跃的所谓名人。
徐杨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屁股就始终坐在这块土地上,包括羚羊网,从成立起,态度就非常非常坚定。
但也因如此,羚羊网的发展一定会很难,尤其是在公知们占据上风的时候。
之前只做国内新闻,那还好点,毕竟做新闻的门户网太多了,还有某易这个高个子在前边顶着。
可要是大规模的“转播”国外新闻,那就是两码事儿了,羚羊网将会变成各方势力在互联网舆论领域厮杀的主要战场。
原因很简单。
03年的国内各方面都比较落后。
而国外尤其是欧美地区,也确实先进发达。
内外两方面的新闻在同一个网站上播出,哪怕羚羊网的态度再怎么公平公正,也一定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
到那个时候,他这个自干五好不好会被友军给冲了。
也就是说,这是一件很可能两面都不讨好的事情,风险极高,严重点,可能会连累羚羊网。
但同样,这也是一个机会。
国内的几乎所有人确实对国外缺乏最直观的了解。
想要让国人对国外的世界有个正确的认知,这种事情还真得做,正如十五年后自媒体兴起之后那些国外自媒体人士做的那些一样,把国外那些好的坏的东西最直观的呈现给观众和用户。
只要做起来,带来的流量将会是爆炸级甚至是史诗级的,很大概率直接把几个同行给干趴下。
但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这种内容能不能过审。
万一官方觉得他闲着没事儿转播什么国外新闻是给国家添乱,那这事儿也没法干。
没办法,现在国内的舆论层面,从上到下都弥漫着浓浓的悲观情绪,不管什么事儿,只要搬出来说,都会变成国内vs国外的大比拼,偏偏在比拼中,国内一直处于下风,几乎找不到几条比国外强的。
天天搬运国外新闻过来,确实更容易打击到国人的自信心。
从这个层面讲,提出“大国自信”这个概念,确实在极大程度上从根本层面提升了国人的精气神。
虽然,这种自信还多少有些不太足,甚至有一群人对此冷嘲热讽。
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为了这个看起来虚无缥缈的口号去努力。
徐杨呢,转播国外新闻也是这个初衷。
虽说初期一定会让国人备受打击,但有助于国人看到更真实的国外,总比话语权完全被所谓公知以及国外媒体掌控要好的多。
国外媒体和公知们为了可不知道什么叫公正客观,吹捧起来,吹的他们主子都脸红,什么岛国的马桶水、香肠国的下水道、高卢国的浪漫、灯塔国的人权甚至连隔壁阿三、宇宙国、猴国都能拎出来吹捧。
第144章 试探风向
事实证明,岛国人不喝马桶水,香肠国的下水道旁边也从不埋油纸包,高卢国骚浪散漫却不怎么浪漫,灯塔国的人权不过是用来粉饰强盗逻辑的一层外皮,隔壁几个大小国天天上蹿下跳却被甩的越来越远。
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却一步一个脚印的在一声声唱衰声中逐渐成长成了公知们吹捧出来的模样。
这么一想,这些年上蹿下跳的公知们似乎还算有那么点功劳?
当然,说会正事儿,徐杨的想法很好。
但就怕官方和民间一些人接受不了,尤其是官方,这个时候的媚外,可不止民间,连官方一些部门不例外的。
徐杨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国内目前的舆论环境如此被动,官方某些单位和部门的失职才是主要原因。
他当然没资格也没必要去指点官方怎么做事儿。
却可以试探一下官方目前的态度。
不管官方是否允许转播国外的新闻,他都能大致摸清官方的态度和底细,本身对羚羊网发展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可以避开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雷区。
所以,越想越觉得这事儿可以试试。
因此对张晓颖道:“这事儿你跟唐潇好好商量一下,顺带起草一个草稿,把咱们的初衷仔仔细细的讲出来,嗯,写好之后先给我过目,我拍板之后你们再去找相关部门交流。”
张晓颖咽了一口口水,“你真打算这么做?”
“当然,这种利国利民又利己的好事儿当然要做,哪怕现在不能做,也可以提前预热一下,以后政策放松之后还可以继续,实在不行,就当是试探一下那些部门掌权人的态度和底线,没有坏处的。”
张晓颖点头,跟着抱怨道:“你啊你,真把我当丫鬟使唤了,什么事儿都甩给我,赶紧的给我安排个靠谱的副手吧,不行,一个还不够,得两到三个,不然的话,我迟早得累死。”
“找,这不一直在找吗?”徐杨赔笑,现在的张晓颖可是他最为倚重的手下,在大方向的决策上,张晓颖可能不怎么出色,但在执行层面,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干将,交代下去的事儿,基本上都能完成,又快又好。
这样的手下,是个老板都喜欢。
尤其是张晓颖在官面上的人脉更加珍贵,极大程度上弥补了他的短板。
另外,张晓颖这段时间也确实太忙,公事儿私事儿一大堆,忙到也经常在公司里过夜。
所以,张晓颖跟他抱怨,他还真不好意思说啥。
劳苦功高。
说的就是现在的张晓颖。
而且给张晓颖配副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哪家公司的总经理没几个靠谱的副手?
倒不是说现在的羚羊科技没有副总经理之类的高管。
有。
不但有,还有好几个。
但能力都很一般,是矮子里选出来的高个儿,勉强能用,但要说独当一面帮张晓颖分担各方面的压力,却有点勉强。
说直白点就是不堪大用。
而公司内部培养的管理人才,还都是小花骨朵,距离开花结果还早着呢,毕竟时间太短了,再高效的培训机制也不可能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培养出一堆副总级别的高管。
速成班都没那么快。
所以,还是要从外边招募。
也一直在招募。
前来应聘的也有不少,但大多数都不符合要求。
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大部分都没有做好成在一家互联网企业担任副总的准备。
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准备。
之前就说过,羚羊科技的工作节奏和强度在国内国外都是最高最强的,就连工作环境,也是绝大部分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哦,在某些公知们编造的谎言中有,但没人会当真。
以至于一些偏保守点的应聘者,看到公司内堆积如山的零食、各型各色的便装、随处可见的装饰品、直呼花名的上下级文化、像娱场所多过像一家企业的工作环境之后,都打了退堂鼓。
等这些人出去,更把羚羊科技给妖魔化了,传言中的羚羊科技是一家不务正业的公司,虽然看起来挺有前途,实际上难成大器没有前途之类。
什么样的传言都有,甚至影响到了一些潜在的求职者。
当然,有留下来的,但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所以,尽管羚羊科技一直在招人,甚至在高薪挖人,但效果却挺一般,符合徐杨和张晓颖要求的副总级别的高管一直没有找到。
不怪他俩人要求高。
实在是羚羊科技的发展速度太快,眼看着就要启动上市程序,张晓颖的副手也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岗位。
羚羊科技现在的估值就有几十亿美金,上市之后破百亿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张晓颖的副手一到岗就要负责至少好几亿美金的业务。
不说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仅仅是这个概念,就足以让许多求职者未战先怯。
目前国内的民营企业中,总资产达到九位数美金的都没多少呢。
也就是说,尽管是几个副总的岗位,可只要入职,那基本上等同于一步登天了。
紧紧冲着这个稀有程度,徐杨和张晓颖也不会随随便便放给出去。
随便给其他人,还不如暂时用着目前这几个,好歹也是一同成长起来的“老资格”,总比频繁的更换管理层要稳重一些。
羚羊科技这种大公司,一动不如一静,尤其是管理层面,真经不起动荡。
该换人是得换人,但不能拿副总岗位当过家家,今天换这个,不行明天再换那个,得慎重。
重生前的某度在衰败的时候就有这种现象,天天换高管,天天搞业务整合和拆分,那频率,比闹着玩还随意。
结果也看到了,越闹越没心气儿。
仅仅是一个造车业务,在互联网车企这个概念刚刚兴起的时候,某度就在折腾,可是等到贾回国的ptt豪车都出成品了,某度还在那儿玩概念。至于这业务的负责人,更是早就换了不知道多少茬儿。
不止造车业务,音乐、网文、长视频、短视频、外卖、打车、直播、人工智能、云储存等等业务都是这么一步步玩垮的,明明起步都挺早,概念也很时髦,甚至在流量层面也占据很大优势,可就是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