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的粮食战争也差不多。
国际上的粮食巨头和金融巨头想合伙儿割国内的韭菜。
但中粮等表现更加神勇,几乎把对方杀到全军覆没,再一次大赚一笔,哦,这次赚的是实打实的粮食。
过程很精彩。
但在徐杨看来,最精彩的还是对风险和危机的防范能力。
这两次精彩的金融战争,一次是纯金融层面,一次是半金融半实体,但在战争开启之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粮食这块,中粮囤了多少粮食不知道,反正一批又一批的往外放,硬生生的把那些想要抬高粮价的国际玩家砸了下去。
当然,粮食战争还会继续。
02年只是粮食战争的开始,因为国内人口实在太多,每年需要进口的粮食尤其是大豆,是个天文数字,虽然国产粮已经能够满足基本食用需求,但社会要发展,不能只有口粮,还要有零食、肉食等等。
尤其是随着肉类需求的高速增长,养殖这块对饲料的需求也在飞速提升。
国产粮只够人吃,猪吃的自然只能进口,所以大豆和玉米一直是粮食战争的主角。
从国际商家开始炒作国内缺粮的概念开始,粮食战争就开始了。
02年的交锋,在03年看,确实非常精彩。
但跟03以后的五六年里相比,真就是小儿科,尤其是08那一波,借着又一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真把国际上的那些炒家割了个底朝天。
也是从08年开始,国家真的有钱了,国内国外到处撒钱,经济增速“噌噌噌”的飞涨,一路走高。
各行各业都是相关受益者,连军工、文娱都精彩不断。
除了国足。
当然,也有运气的加成。
国运这东西吧,有的时候,你不相信都不行。
纵观建国之后的整个发展历程,除了中间那一段走了岔路以外,改开之后的每一次机遇,全都抓住了。
有的机遇是自己抓住的。
有的机遇是别人给创造出来的。
还有一些不是机遇的机遇也变成了好的机遇。
再加上最强的竞争对手接连自雷,硬生生把发展的机会让给了咱们。
虽然期间也遭遇过无数次刁难和唯独,甚至极具攻击性的策略攻击,但就是无数次与危险擦肩而过,却又抓住了其中的机会,并且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发展起来了。
所以。
你说没有“国运”这一说,谁信?
反正徐杨信了。
也因此,他拍马屁的时候,一点也不心虚。
因为不管是运气还是实力又或者真是决策层的高瞻远瞩,结果和事实在那儿摆着,就是赢了,而且赢的很彻底。
于是,办公室内的气氛一下子放松下来,几个大老板也明显开心了许多,甚至跟徐杨开启了玩笑,话语之间有点把徐杨当晚辈的意思。
反倒是助学基金的事儿没人谈了。
半个小时后,最大的老板起身离开,临走前拉住徐杨的手掌拍了拍:“小伙子,好好干,这个国家的未来是你们的,千万不要辜负了人民的期望。”
“……”徐杨连连点头,心里却琢磨着,也没从政的打算,人民的期望跟他有啥关系?
最后,只剩下在李秘书的老板。
李秘书老板笑眯眯的夸奖:“表现的真不错。”
他则长长吐了一口气,“还是紧张。”
“哈哈,那期待你不紧张的那一天。”
“不,不,不,永远都会紧张,在他们面前,我永远都是小辈和晚辈。”
“夸张了夸张了,来来来,咱们仔细聊聊你的助学基金。”
“是。”
“你真打算让民政和教育俩部门参与进去?”
“对,不然我怕我自己把持不住,这里面的诱惑可非常之大,没有官方监督,我可不敢这么搞。”
“挺好,但也不能真让老师们白忙活吧?毕竟他们的教学任务已经非常重了。”
“我知道,所以在计划中,我会发放一些补贴给志愿者,但我也只能给点补贴,倒是教育部门可以给点政策,您觉得呢?”
“这个需要研究。”
“咱们国家现在有大量的支教老师,我觉得可以把这些支教老师发动起来,我给现金补贴,教育部门给政策,民政也支援点荣誉和补助,尽可能在现有条件下把现有人力完全发挥出来。”
“这么一想,还真挺不错,不过你这广告打的太明显了吧?不怕有人反感?”
“怕,但是值得,我始终认为,做生意就是这样,想要赚钱就不要怕非议,怕非议就不要赚钱,我做助学基金,初衷就是在帮助人的同时给自己的事业做个广告,既然这样,我就一定要承受这么做的后果,因为我不可能把所有好处都占了,既做了好事儿,又给自己扬了名,还不让人指责,没有那样的好事儿,我只能在三者中做出取舍。”
大老板点头:“真可怕啊现在的年轻人,跟你一比,我觉得我应该退位让贤。”
“您太谦虚了,国家能发展到现在,您这一代和您的先辈们功不可没。”
“哈哈,不用奉承,我们啊,确实老了,不过还是可以再服务几年的,这几年里,你一定要把这事儿搞起来,搞好了,这是真正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放手去做,我们不会让你一个小孩子独自冲锋的。”
“是!”
徐杨大喜。
这是拿到了尚方宝剑啊。
哦,算不上是尚方宝剑。
但也相当于有了一道护身符,可以避免绝大部分麻烦。
这也是他的目的。
也就是说,任务完成了,他和王海洋的计划,可以启动了。
羚羊科技·贴吧·小桔灯助学基金正式启动。
重生前的某度也搞了个小桔灯计划,但计划内容很简单,就是给偏远山区的孩子送点书本和物资之类,虽然也确实帮到一些孩子,但说直白点,用处不大,象征性的意义更重一些,某度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个计划,也没造成多大的影响,几乎没什么存在感,随着某度的没落,这计划虽然没死,但也差不多了。
而徐杨搞出来的小桔灯,可就不一样了。
这是实实在在的助学基金,是要和教育、民政联手的,捐赠的也以实实在在的现金为主,直接让受助人可以上学读书的那种。
当然,基础还是他在老家搞的那一套。
但还不太一样。
在老家那一块,没有募捐,钱是他自己出的。
可在这里,主要资金来自社会捐赠,羚羊科技出手续、人工、食宿等费用。
直白的区分,一个是社会团体,一个是个人行为。
一个是真正的公益事业。
一个是个人的慈善行为。
区别还是很大的。
但如果有条件,是可以合并的,或者说,等小桔灯集锦覆盖到他的老家之后,他在老家那一套就可以停下来了。
当然,那还很遥远,毕竟论穷,他老家远远算不上穷,也算不上偏远,援助顺序是比较靠后的。
拿到护身符的徐杨,跟李秘书的老板又聊了一会儿。
总时长没超过一个小时。
但从办公楼里出来后,整个人跟吃了一颗仙丹一样,感觉自己仙气儿飘飘。
真的。
那种由内而外的喜悦完全遮不住,以至于不少人都在偷偷看他。
回到公司,没等他说话。
王海洋就激动了,“老板,成了?”
“成了。”
“太好了,我这就去注册。”
“先别着急,具体流程还得慢慢沟通,尤其是教育和民政这块,得事先沟通好,免得到时候出问题。”
“是。”
“现在专心做校花大赛的事儿,剩下的等消息。”
“好。”
等谁的消息?
当然是大老板们的消息。
但也没等太久,第二天的新闻联播中有一条很不起眼的新闻,就是大老板们对教育这块的讨论。
第三天。
徐杨再次接到李秘书电话。
跟着李秘书去拜访了一堆人,都是教育和民政这块负责具体工作的工作人员,等级跟李秘书差不多,全是办实事儿的。
没有什么废话。
直接上流程。
高效而直接。
只用了两个小时,就达成了基础的合作协议,注册完成后就能启动相关工作,比如说宣传。
第187章 启动宣传
宣传工作非常重要。
有羚羊网和羚羊贴吧这两个流量大户在,倒也不是问题。
毕竟,小桔灯基金本就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根也在互联网上,宣传工作的重点自然也在网上,线下宣传耗时耗力不说,效率还很低。
原因很简单,这年头,能上网的基本上都是有点细闲钱的,甚至是有身份地位的人,真要募捐,这些人的捐赠意愿也最强。
线下就不一样了,费力吧唧的折腾一顿,能看到广告的都不多,愿意捐赠的更少。
注册,当然不用徐杨亲自出马。
这是以羚羊科技为主体的一个助学基金,公事公办。
正式名称就是羚羊贴吧·小桔灯助学基金。
小桔灯这个名字一出,当即获得不少赞誉。
李秘书打电话过来,笑道:“老板很满意这个名字。”
“嘿嘿嘿,这是借用了冰心先生的名字,不值得夸奖。”
“老板也说你特会借力,不过确实有不一样的气象,听着就很温暖。”
当然温暖。
徐杨可不是什么东西都往自个儿身边划拉的。
要不是真正的合适的好东西,他都不稀罕。
而某度吧,他能看上的,也就某度的搜索技术和起名字的能力。
尤其是起名字的能力,太强了。
纵观某度旗下所有产业和项目,名字起的都非常好,贴切通俗易懂又别具一格,最典型的就是“某度”这个名字,虽然也是借用了辛弃疾的词,但跟某度的业务是在太过匹配,匹配到完全挑不出任何毛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