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老张为了拉工程,也是不择手段的。
徐杨暗自腹诽一句,却道:“进口这块呢?”
“进口的质量好,但价格高,维护也难,所以有竞争力,但在减弱,再有个二十年,我估摸着进口重机就只能占据一点高端市场了。”
“不见得吧?国内这些重机公司有这股子拼命的劲儿,我觉得有个十年时间就能彻底把外企干掉,反过来抢他们的生意。”
“老弟这么乐观?但很可惜,事实摆在这儿,不管是设计还是制造,都是老外更强,尤其是动力和材料这块,老外比咱们强了好几十条街,没那么好追,能把中低块的市场抢回来,就算国内这些家伙们有出息。”
“那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啊。”
“对,国内的基建工程会越来越多,这块是个大蛋糕,光挖掘机这种小型机械的需求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嘿嘿,那老张你怎么不做呢?”
“没钱,这玩意儿的前期投资不低,从零开始做,耗时长且出头机会很低,最好的办法是收购一家现成的机械公司,但这种公司再落魄,都需要一笔大钱,我老张手里的那几个子儿,也就能买两条履带。”
说到这里,张副总忽然挑眉,“老弟,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
徐杨坦然点头:“我还真有点想法。”
老张压低声音问:“要我帮你牵个线么?”
“牵线?”徐杨笑着摇头,“光牵线可不行,我还想把你老张挖过来呢。”
“咳咳咳,”张副总剧烈的咳嗽起来,显然被这话吓了一跳,“别,我老张一把年纪了,经不起折腾,这边的工作很舒坦,挺好,就不跟你们年轻们一起闯荡了。”
“别把话说的太死啊,我这还只是个想法而已,具体要不要做,什么时候做,从哪儿开始都还没有眉目呢,老张你也慢慢考虑考虑,反正我估摸着啊,最快也要一年时间。”
“年轻人就是看得远,难怪能做出这么大的事业,”张副总连连拱手,“不过我老张是真不掺合,最多给你牵个线啥的,我认识的做机械的老板,比认识的同行还多,什么样的都有。”
“行,有需要绝对找你老张。”
徐杨和张副总混熟之后,说话也随意了许多。
生意场上本来就没那么多客套。
大家都是戴着面具随便表演。
客套?
客客气气的是做不成生意的,不管国内还是国外。
除非那种制作生意不交朋友的那种。
但生意人,显然更希望自己能在做生意的同时交一些朋友,从而达到积攒人脉的目的。
所以,八面玲珑的人在生意圈里确实更受欢迎,不管是真面目还是伪装,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至于直接说出对重工行业有兴趣的事儿,更无所谓。
行业前景就在这儿摆着,张副总这个外行人都能看到,何况其他人。
看到行业前景的人很多很多。
但能做的,始终是少数。
因为门槛太高了。
直接把觉得八分有想法的人挡在了门外。
尤其是这已经是03年,该起步的大公司已经进入正轨,国外那些企业也看到了国内的商业前景,竞争非常激烈,小公司和新公司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想参与进去,只有一条路。
收购。
收购一家有实力或底蕴但已经落寞的相关企业,投入重资进行重组或者调整,从而提升竞争力。
保守估计,至少需要十位数的资金。
不然的话,一点机会也没,除非能拿出超时代的技术和产品。
但徐杨没系统,也不是机械行业的从业者,只知道这个行业的前景很好,并不懂专业知识,能做的就是可劲儿投钱并且组建高效的管理、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团队。
和徐工、三一等公司做的一样。
换句话说,他这个重生者,做机械这块,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唯一优势就是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
其他公司可能会犹豫,可能会迷茫,但他不会。
就这么点不太明显也没有很大帮助的优势。
连他这个重生者都只能烧钱。
其他人自然不例外。
第197章 干货
现金这一块,这就直接把几乎所有有想法的人直接过滤掉了,没有十位数的现金,想都别想。
包括张副总。
也这是他一点也不遮掩自己想法的主要原因。
至于另外一个原因嘛……
是他故意放出的风声,也算是试探张副总。
他自个儿放出风声对重型机械制造感兴趣,那么,就一定会有人主动找上门来,他要做的就是对找上门来的这些企业进行筛选。
顺带着,试探一下张副总的心思。
张副总要是有兴趣,一定会主动投靠的。
别看刚才说的那么坚决,什么老了不愿意折腾了,都是屁话,谁信谁傻瓜,张副总说那些话,无非是现在没办法做决定的情况下下意识的否认,回家好好思考一番,说不定就改主意了。
他之所以盯上张副总,是因为在这些天的接触中发现这家伙还真是个人才,或许没什么太强的专业技能,但极有眼色,是个搞销售、公关的好料子,甚至可以做一些需要大量对外业务的工作,比如说重型机械这块。
做重型机械,最难的是技术吗?
或许是。
但销售也非常重要。
一台机器就是上百万甚至过千万的天价,想要销售出去,需要对客户做大量的工作,一般人还真胜任不了。
而张副总具备这样的能力。
同时呢,张副总自个儿在建筑行业里耕耘了这么多年,和重型机械这块的业务比较吻合,真要让这家伙去销售重型机械,绝对比一般的销售人员有门路也更会找门路。
所以,真要搞重型机械制造这块,张副总真是个不错的人选。
但还是那句话,他自己都没有确定一定要做,只是知道这个行业未来挺赚钱,可以做。
至于到底要不要做,什么时候做,跟谁做,那都还是未知数,连个大致的想法都没有呢。
这最多算是布置了一颗闲棋。
能不能发挥作用,看局势的发展了。
……
徐杨在现场看了大半个上午,等到轰隆隆的机器彻底把这院子铲平,建筑垃圾清理干净,这才离开。
临走之前没忘记买点西瓜矿泉水啥的。
直接给了一家超市老板三千块钱,每天上下午前后半夜都准时往工地上送吃的喝的。
不求其他,只求这些建筑工人能多操点心。
有张副总在,而且是国字号的建筑公司,倒也不担心会偷工减料什么的,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些工人。
但实际上怎么说呢。
徐杨重生前,高考结束也在工地上待过两个多月,多多少少清楚里面的门道。
机械化的干活儿和尽心尽力的干活儿,差别很大。
就说一个墙缝儿,按照标准,随便一抹就完事儿了,能过验收那一关就行。
但工人愿意,稍微用一点心,都不用多费力气和时间,只要注意力多集中一点点,就能把那墙缝儿摸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
而在建筑工程中,类似的小细节简直不要太多。
所以,对工人好一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何况也就买点水和水果而已,也花不了几个钱,惠而不费的事情,何乐不为?
回去的路上,谭敏还专门问起了这事儿。
他笑着解释一遍,反问:“你觉得,工人们会不会更用心?”
谭敏想了想,“不一定,还是要看工头和施工现场的气氛调节吧,我虽然没有干过建筑,但也知道肯定非常枯燥和乏味,工人很难保持长时间的高度热情,注意力也一定会被分散,积极性和耐心能保持多久也是个疑问,就算天天送水送食物,在漫长的工作时长中也难免会生出别样的心思,因为人心非常复杂。”
徐杨没想到谭敏能说出这么一番话,颇为惊讶,但还是赞许的点头:“没错,和正规企业一样,绝大部分员工也有类似的心态,体验更是大差不离,所以,管理工作始终是一家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你说的工头和施工现场的气氛调节,就是企业中的高管和企业文化。”
谭敏抿嘴笑道:“看来,我看的书还是有用的。”
“当然,世界上绝大部分书籍对普通人来说都是有用的,因为绝大部分人所掌握的知识对整个世界而言是非常非常渺小的,但凡是正规出版的书籍,里面总会有一些未曾接触和了解的只是,看到了,阅读了,理解了,就一定会在某个时候派上用场,何况,你看的那些还都是非常专业的管理类书籍。”
“我会继续努力的。”
“嗯,这点很支持你,虽然我自己不怎么看书。”
谭敏也问:“对啊,老板,你为什么不怎么看书呢?”
“因为到我这个层次,看不看书对我的命运已经没什么影响了,尤其是你最近看的那些管理类的书籍,对我来说更是一点用都没有,那些出书的人,可从来没有管理过一家规模如此之大的互联网企业,甚至根本没有真正管理过大的企业,多是理论层面的专家,而我呢,每天要亲自处理那么多相关事务,只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多思考多总结,比看多少书都管用,而且这种自己总结出来的工作经验,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
“我觉得老板你要是出一本书,一定能大卖,说不定光靠卖书都能成为亿万富翁。”
“你说的还真没错,可惜我现在的资格还差了点意思,等羚羊上市之后才是最佳时机。”
“那,其他超级富翁的书,老板你也不看吗?”
“那要看是哪个富翁了,有些富翁只会在书里堆砌大量的心灵鸡汤,看上去挺有道理能让你读的血脉贲张,实际上屁用都没,但有的富翁有要厚道一些,会写一些实际的商业案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