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挂逼什么的,最讨厌了。
感觉有被伤害到。
也不知道这顿悟要多长时间,不过看法海这造型,估计一时半会醒不来。
孙铮默默起身,退出方丈,到了小院,才摒除那种顿悟的佛光和梵唱影响。
倒是有几个小和尚,悄无声息的盘坐在方丈外走廊,似乎在沐浴那一丝佛光,聆听那一道梵唱。
孙铮招手喊来方才端茶的小和尚:“你们寺里这茶,是哪里采买的?”
“回施主,是本寺师兄在后山所采,由法元师叔炒制而成。”
“噢,那法元禅师可在?”
“在的,施主要见法元师叔吗?”
“对,还请代为通传!”
小和尚根本没推辞,小碎步跑的欢快,没一会功夫打个来回:“法元师叔有请!”
两人一前一后,穿过后院精舍区,又跨过一道搭在水上的浮桥,来到另一处湖心岛。
一座茅草屋孤零零的建在小山脚下。
一位眉须皆白的老僧正在翻拣药草,听到小和尚的禀报,抬头看过来,露出惊讶表情。
“金山寺,已经很久没有外客来访了。想不到,师弟的客人竟然是位道门中人……呵呵,怠慢失礼之处,还请施主恕罪!”
孙铮登时一惊:“你说法海是你师弟?你俩差距是不是大了点?”
法元微笑:“先师晚年才收师弟入门。圆寂之前,亲手将方丈之位传于师弟。曾言,他日光大佛门者,必是法海师弟……”
记得电影开场时,法海对老蜘蛛说自己只修了二十来年。估计二十来年除了修行,就没做过别的事。
难怪这货情商低成这个样子,这让人莫名的联想到谢耳朵,都是一样的专业天才,一样的人间弱智!
孙铮汗颜,挂逼真的没道理。
抛过这一节,孙铮很客气的向法元打听他炒茶的奥秘。
自己的手艺得到认可,法元还是挺开心的。
听孙铮请教炒茶之法,法元也没拒绝,直接当场生火,支起炒锅,现场炒了一锅茶请孙铮品尝。
新茶入口,果然比早前那茶口感稍好,那一股莫名的感悟之意也越发清晰。
可是整个过程全都看在眼里,并不觉得有哪里和别人不同,甚至有几处手法还显得有些笨拙,就是很常见的炒制而已。
难道是工具的问题?
不,一开始孙铮就注意过那锅和灶台,根本就是普通的用具。要说不同之处,或许是老和尚经常用来炒茶烘药而已。
那么茶叶本身?
旁边还留着一部分新采的山茶,抓几片来观察,也没什么区别。
江南就有这优势,茶树不分季节,随时都能采到鲜嫩的尖叶,甚至秋冬还有更厚重的秋茶、冬片之类。
思前想后,始终不得要领,最后索性取了一把新茶让老和尚帮忙炒了回去慢慢品。
两人对坐品茶,孙铮提供的茶叶炒的新茶确实口感更好,那股奇妙感觉也同样存在。
可惜两人之间并没什么共同语言,强行尴聊几句,只能起身告辞。
为了表示感谢,走前赠给老和尚一套茶具。
回到精舍,法海顿悟还没结束,小和尚只能默默陪着孙铮游玩金山寺。
金山寺占地面积也不小,又通过浮桥、石桥之类连接了几处邻近的岛屿,倒也颇显几分堂皇大气。
只是寺里僧众并不多,向小和尚打听才知道,方丈不喜欢大伙吃白食,学点能耐的师兄们,有一大半都在外面行走江湖,降妖除魔,替天行道。
这感觉,让人莫名的联想起水泊梁山。
孙铮转了一圈,有点好奇:“我看你们这里并没有码头船只,那平时往来水面,前往城镇,是怎么去的?”
小和尚就露出个羡慕的表情:“只要学会神足通就可以了呀,神足通到了第三层,就可以渡水不溺,如履平川。可惜小僧愚昧,到现在也只到第一层,勉强能在水中站一会,连跨岛都办不到。通慧师兄都答应过,只要小僧迈过第三层,就带小僧去北邙山捉鬼!”
喂,那是捉鬼啊!你这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是肿么肥四?应该说不愧是法海家的徒弟吗?
瞧这小和尚呆头呆脑的样子,要是问他神足通的法门,估计也会一秃噜说出来。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没必要!
咱有天遁符,还要什么神足通?
要不是念在大威天龙那点逼格上,连法海的邀请都懒得理!
绝对不是因为打不过他!真的!
把金山寺逛了一大圈,重回精舍,法海已经结束入定,正在向那群小和尚讲解佛法,指点修行。
见到孙铮返回,法海摒退僧众,向孙铮施佛礼道谢。
“多谢孙施主指点迷津,贫僧茅塞顿开,适才又于入定中参悟一道佛法神通……”
孙铮欲言又止,这就是有主角光环的存在吗?好气哦!
“……施主,贫僧已然明白,虽同是恶语,亦有善恶之分。然则这等区别,又当如何甄别?”
唉!
你丫那参悟佛法的能力,但凡能漏一点平时用一用,也不至于尬成这个样子啊!
看起来,这个大威天龙,不是那么好拿!
第六十章 被人白漂了
如何甄别恶语?
这个涉及到的东西可就多了。
孙铮对着法海那副求知欲满满的表情,琢磨了一会,设计了一个类似幼儿园小朋友的选择式游戏。
小学阶段的暂时就算了,容易超纲,要是搞出逆反心理来。这家伙一怒之下,弑师灭祖的可能性很大。还是悠着点来吧。
首先假定一个场景,设计几句对白,再由法海来判断这个话是好还是坏。
换个人肯定觉得孙铮这是拿自己当弱智来玩,可是法海并不觉得。他在成长中,完美的错过了这最重要的人间环节。正好被孙铮补上。
两人一个教,一个学,兴趣盎然的持续了一夜。
到了次日清晨,法海感觉自己好像学到了不少。
不过相应的,他又开始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质疑。
两人用过早膳,一同来到临水的观景台散步放松。
法海忍不住抛出心中疑惑。
以前他觉得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就一定是事实。可是经过孙铮一番引导,他又发现,自己所见、所闻并不一定就是事实。
于是,法海陷入了不自信的环节。
孙铮鼓励他,这是每个人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法海表示不理解。
孙铮就给他举例:“有位姓周的鲁大师,曾经把世间一切专业等级分做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个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不是水!”
法海若有所悟。
孙铮继续讲:“以你如今的佛法神通,基本上就已经达到了第三层,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但就你在人情世故方面的经验,却一直停留在第一阶段。只是因为你的神通佛法,使你的形象过于高大,遮掩了这层缺失。使你误以为自己在这方面的境界,同样达到了第三阶段。经过补充学习,你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于是,你成功晋级,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山的境界。”
法海又沉默片刻:“如此说来,贫僧的自我质疑,也是一种进境?”
“这很明显嘛!老实说,你能进步这么快,确实令我挺意外。只不过,这种事,和佛法神通一样,虽然练习挺重要,却还是需要有个参悟的关口。能够迈过那个台阶,那你就能悟透。如果无法堪破,或许,一生都只能停在那个阶段。这不奇怪,好多人,活了一辈子,到老都听不懂好赖话。把别人的讽刺当成恭维,或者把好心当成驴肝肺。”
法海两眼精光闪闪,默默的掐个手诀,一道灿烂的佛光从脑后泛起,整个人登时沐浴在佛光之中,一道清晰可辨的梵唱佛音从佛光中响起。
不是吧?又来!
孙铮真心羡慕,这种事,以前都是小爷独有的待遇!想不到,遇到别的挂逼时,嫉妒的感觉是这么酸爽!
果然是天道好轮回,红眼病饶过谁!
法海这一次顿悟,佛光更盛,梵唱更强。附近的寺僧纷纷簇拥而来,二话不说,各据一方,盘膝打坐,蹭着那点佛光、梵音余韵自行修炼。
从这些寺僧的表现来看,这挂逼绝对是经常顿悟。不然这帮小和尚不会这么熟练,这特么行动速度简直和消防队演练过的有一拼。
孙铮默默退开一旁,饶有兴趣的观察。
只过了十几分钟,原本漫散的佛光突然起了微小变化,其中一道凝聚加深,端正的罩在其中一个小和尚的秃头上。
那小和尚双目紧闭,浑然不觉。但他的身上却同时泛起淡淡霞光,一道似有似无的梵唱也从他身上响起,隐隐响应着法海那光源中的佛音。
又过了片刻,佛光消散,梵音无声。
法海首先结束入定,睁眼就看到四周打坐的小和尚,满脸欣慰的点点头。然后就发现了那个被佛光特别照顾过的小和尚,似有几分意外。
正好众僧先后结束入定,纷纷起身行礼。
法海点名:“通明,方才入定,可有所得?”
那个小和尚掩饰不住脸上兴奋:“方丈!弟子的神足通进境了!”
法海饶有兴趣,吩咐他演练一番。
那小和尚也不推辞,扭头迈脚,踩虚空如踩楼梯,步步登天,一台一台的升到屋脊高度,满脸兴奋的四下观量,被壮丽的天地景观扰的气息浮动,登时从空中跌落,手舞足蹈的大喊大叫。
法海曲指一指,一道柔和的佛光飞出,将小和尚稳稳托住,缓缓放回地面。
小和尚很惭愧,向法海和众僧施个佛礼,很自觉的扭头去禅房继续修行。
孙铮看的分明,这小和尚正是昨天给自己做导游的那个小家伙。昨天还在羡慕,今天蹭了点光就实现了心中所想。
佛门这修行的法子,很诡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