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扶苏再次骑马飞奔咸阳去请老爹,始皇帝一听汇报,好家伙,这可真是好家伙!
蒙毅再次驾云舟,将咸阳宫中一群大佬一车装了,半云半雾飞入仙城。
等群臣亲眼见识到仙城丰收景象,一个个激动的乱打摆子。
眼尖的很快就发现,仙城中这些农夫,除了所用工具与别处不同,就连言谈举止都有别他处。概括起来一句话,很有精神!
然后又陪着始皇帝,随王翦、王绾等老臣,一起去学院食堂吃了顿大锅饭。
新收获了土豆,食堂就特意做了道土豆炖牛肉。
吃的这帮人一个个眼皮子发颤,牛啊,那是与人口相当的贵牲口,仙城里竟然就杀来吃肉了!
然后王绾解释,这牛是从关外买来的。仙城书院里,最近在研究一个课题,如何用畜牧业将游牧民族圈养起来……
始皇帝很开心,带着一群重臣参观如今唯一开放的青龙学院。
在全天保持开放的图书馆中,众人见到高达三丈的巨形书架,密密麻麻的摆着各种书籍,光是从那些标牌上看目录,就让这些重臣差点失态,恨不得告老还乡,先来这里混几年。
始皇帝看到书架上有标着有关于农业方面的书,亲自上前抽出一本来翻看,发现其中有详细的深翻、育种、追肥、防范病虫害等描述。
很是欣喜的询问,能不能带一本出去。
扶苏解释,图书馆里的书一概不得外借,但可以自行抄录。
若是父皇想看,只需将书名告知,儿臣来抄录一份送去宫中。
始皇帝又问,那这抄书外散,不受约束吗?
扶苏愣了一下,摇头,好像没有限制。只要是自行抄录的,你拿回家看也好,送人也罢,仙师不管这些的。
始皇帝很开心,拍了拍扶苏肩膀,却再没提抄书的事。
出了图书馆,始皇帝招轮值的青龙仙卿询问,学院入学,除了那八百诸家门徒和三百皇家学院门人之外,还有没有别的限制?
青龙回说,仙城对全大秦开放,只要是大秦臣民,有志于学者,皆可入城求学。
听到这个回答,兴奋的不止是始皇帝,身后那些重臣一个个眼都泛绿了。要是这样,自家孩儿得赶紧送来呀!
然后青龙就很详细的说了有关仙城学院招生的细则,以仙城的规模,每所学院可容纳的学生都在万人以上,但目前的问题是没有合适的教师。
因此,接下来的几年里,只有青龙学院开放,而且招生对象都是那些拥有自学能力之人。每年的招生名额,限定在一千人。
等到这部分人通过学习,能够胜任教授职务,并且愿意留校任教,才会逐步扩大招生范围。
青龙告诉始皇帝,他们估算过,想要让四大学院全都满员运行,至少需要一百年!
众人丝毫不奇怪,这年头,百年规划什么的,都是基本操作。何况是仙师出手,这地方照大家来看,只要好生呵斥,一万年都不是问题。
始皇帝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些人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学业,为朝廷所用?
青龙回答说,任何时候,任何学子,只要自我感觉已经学有所成,就可以结束学业,出城闯荡。
在学院的毕业仪式尚未成型之前,只要获得朝廷认可,得授大秦朝廷正式任命的官职,职满三年未有过错者,学院才视其为正式毕业,会补授毕业文书。
哎呀,始皇帝一下高兴了,那朕现在就问一问,有谁愿意出仕,大秦朝廷到处都缺人呐!
然而消息传出去,没有任何学子回应。
一来是能到这地方求学之人,都是拥有自学能力的,看到学院图书馆那么多资料,简直就像老鼠掉进米缸,只会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怎么可能现在就离开?
二来这年头人还多少要点脸,不能说你这边一喊,我就马上跳出来跟你混,那显得太功利。谁知道你是不是钓鱼执法,只是随便拿这个噱头来测试的?
没人回应,始皇帝也不急不燥,反正这满城学子,学成之后,都还不是乖乖到朕碗里来!
闭关中的孙铮察觉到,龙气再度凝炼浓郁。
果然,这个手段是有效的!
第一百二十六章 刺客
始皇帝在仙城呆了五天,阅遍了所有新奇粮种,也见识到了普通的粟、菽、麻、高粱等庄稼在仙城收获时的吓人产量。
参观了全新的规模式养殖场所,鸡、鸭这种产蛋家禽都算不得什么,最喜人的是那数座大型养猪场。据说最早一批猪崽已经快要出栏,最多再有半个月就会被宰杀出售。
始皇帝和随行众臣见识了自动提水的风车工程、看到了不用牲畜就能自动耕作的金属傀儡(电动农用机械)、更见识了仙城的几处密集型工厂。
巡视结束,始皇帝离开仙城时,带走了数百工匠和农夫,这些人从头到尾参与了许多工坊建设和新式作务的耕种,他们将成为第一批负责推广新粮种的官员。
是的,没错,官员!
在仙城种了半年地的农夫,和做了半年工的匠徒,摇身一变,成了大秦的正式官员!
这个消息,比仙城学院的求学门槛更吓人,再度在民间引发轰动。
而与此相反的,是仙师越发的神秘。以前每月至少会露面一两次,随着仙城人数增强,渐渐变成数月一次,等到第一次收获之后,索性就不再露面,大伙只能默默在自己家供奉个长生牌位。
仙城拥有最完善的设施,无论是哪个学员,但凡心有所思,想要做个实验证明自己,随时都可以提出申请。
在这种浓郁的学术氛围下,大秦的学术精英们,如饥似渴的消化着那远超时代的各种知识,并迅速将其转化为实际产能。
得知上仙开放仙城之后,完全大撒手,任何事都不闻不问,根本没有丝毫掺与的意思。始皇帝心中最后一丝担忧也消失,决定大肆任用有过仙城阅历的黔首、百姓。
孙铮闭关不问世事,是他在做试验。尽管整天闭关不出门,但仙城中大小风吹草动还是逃不脱他的视线。
他在通过观察,寻找最佳的龙气聚集方式。
仙城开放之后,只是短短半年,经历了一次收获,这小小一城的龙气,就超过了大秦其他地方的总和。而且几种数值点也在不断增涨,不到一年,就将打造仙城的成本收了回来!
可见,这龙气与信仰有着直接关系。
但是这种事情,想要分析出个结果,需要大量数据支持。而大数据,是需要时间来收集的。
像传道解惑、技术升级之类的琐事,孙铮连大明本土都已经放手不再干涉,这个与自己毫无瓜葛的大秦世界,那就更没必要费神操心。
还不如多多修行,提升点实力,趁着这一方世界还有灵气,能吸一点算一点吧。
入冬时分,一位前墨家门徒申请试验,经过一系列前置准备,打造出大秦第一座高炉,并成功用高炉直接冶炼出百炼钢。
四位仙卿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此人达到了毕业要求。
于是召开全体大会,当众授予他一把铭刻着他本人姓名的长剑,并赠他一套华丽礼服,礼服胸口绣着青龙标记。
这是青龙学院毕业的第一人,还没等他从单属于个人的毕业典礼中回神,扶苏皇子就代表始皇帝向他发出邀请。
此人被直接送往咸阳陛见,始皇帝与他面谈半日,下令在渔阳就近组建大秦少府冶金厂,以其为冶金府令,总揽其事。
这个冶金府令官不大,却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别人眼里,已经能够与九卿比肩。
消息传开,民间舆论再度被点燃,无数诸家门徒争相前往渔阳,请托关系,寻找进入仙城求学的方法。
孙铮从来没有干涉过这个事情。他的原话就是,城已经建好了,书就放在那里,谁想学就自己来学,知识不对任何人做限制。
但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先入城的人,却自发的组织起了入城限制,并且设计出了十分详细的考核条例。
而那些前来求学的人,也没有任何人因为这种考核条例质疑或者反对。
这就是人性。
随着第一位毕业生出任冶金府令,不久之后,又有一位道家门徒,成功整理出岩盐提纯流程以及海盐晒制流程。他没有向学院申请,而是直接找了扶苏皇子,要求进行社会实践。
始皇帝得报,亲自下令让蒙毅用云舟送他挑选地点,建设盐场。
两月后,经过四位仙卿验证,此人被补发了毕业礼服,授予随身佩剑。但他却拒绝了始皇帝的任命,提出重新回到学院,继续进修,他还有好多东西要学。
对于这样的请示,仙卿当然不会拒绝,并向他表示,由于他已经毕业生,如果愿意,可以留校出任教授职务,在帮助其他学子答疑解惑的同时,继续提升自己。
而且出任教授,就不比求学时代。此后学院会提供拥有永久居住权的房舍,并发放薪资的各种福利,同时还享有每年推荐数名学生入学的资格。
这两位前辈的成功,为后来者照亮了前路。
无数墨家、农家、道家、阴阳家门徒,早就从学院中学到不少能耐,只是碍于习惯,一直隐而不发罢了。再者,他们也多少有些不愿意出仕。
如今有了新的选择,原来毕业了也依旧能够留在学院,而且还能享受教授待遇!
那还等什么?
一时间,数百学子纷纷申请考核或社会实践。
始皇帝是来者不拒,只要你敢开口,朕这儿要钱粮有钱粮,有人手有人手,就算实验失败了也不怕,大不了回去再学几年,接着再试嘛。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人,多少还是有些节操的。
大秦统一还不到十年,又是这种生产力几乎低到辣眼睛的时代,只要在学院里稍稍留心看点东西,哪怕就是跟着那些农夫种庄稼,出了仙城,那也绝对是抢手的人才。
但凡申请的学子,至少在学业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