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老孙自被囚此山,更无一个相知探望……怎么,如今菩萨要大发慈悲,放俺老孙出来么?”
观音菩萨叹息一声:“你这厮罪业弥深,放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岂不反成了贫僧的罪过?”
猴头心中一动,乖巧道:“我已知错悔过了,还请菩萨指条门路。”
“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猴头连忙应承:“愿去!愿去!”
菩萨又道:“既有善果,我与你起个法名。”
猴子听到这话,下意识就反驳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孙悟空。”
菩萨不怒反喜:“可见是机缘到了,贫僧前面也收得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这等也不消叮嘱,贫僧去也。”
观音离开,猴子怅然若失,眼神空洞洞的盯着上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旁边看管了他几百年的山神、土地纷纷簇拥上来道喜,恭祝大圣得脱大难。今有观世音菩萨做保,他日免不了一尊金身正果。
孙悟空感慨道:“你们且宽了心,就算老孙得脱囹圄,也不至于寻你们几个晦气。倒是这些年里,承蒙诸位照顾,俺老孙识的好歹……”
众神连道不敢,又夸大圣前程似锦,且等护送了大唐取经人走一趟灵山,求得了真经回唐,便是功德圆满之日,那时才真个洗尽旧尘,焕然一新。
孙悟空心中冷笑,那西牛贺洲什么地界?也有脸夸嘴说什么真经!真当老孙没见过世面吗?
不过历经五百年沉淀,他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一言不合就怼天怼地的齐天大圣,如今形势比人强,说几句软话,不寒碜!
接下来又是尴尬的沉默,只是这一次,等待中多了一丝希望。
果然没过多久,一个弱不禁风的白脸老和尚,在一群猎户随从的护送下,一步三惊的来到五行山下。
那群猎户送了一程又一程,那和尚只是不肯撒手,恨不得让众猎户一路护送他到西天。然而猎户是大唐人氏,五行山在大唐被称做两界山,过了界就不再是大唐地界,你老人家有通关文牒,人家猎户没有啊。
孙悟空就在风中送来的声音,听了好一阵子,终于不耐烦的叫了一声:“师傅,你可来了!”
众猎户自小在附近长大,对传说中的妖猴多有耳闻,便向老和尚解释了一番。又壮着胆子,护送老和尚来到山脚,见到妖猴真身。
猴子很是欢喜:“师傅,你怎么才来?观音菩萨教俺在此等你,你且放俺出来,俺老孙护你西天取经去也!”
唐僧听到有菩萨的话,登时就信了八分,又觉得少了猎户无人照料,再碰上个大虫、猛兽什么的,别说取经了,怕是老命都要不保。于是照猴子的指示,颤巍巍爬上山腰,冲着那山顶放光的佛偈跪下祷告。
“弟子陈玄奘,奉旨意求经,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证灵山;若无徒弟之分,此辈是个凶顽怪物,哄赚弟子,不成吉庆,便揭不得起。”
孙悟空在山下,耳中听得这番话,不由又是一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老和尚竟然还心心念念要把包袱甩给他的佛祖,可见骨子里就是个自私自利的货!
罢了罢了,左右不过是送他西边跑一趟,再不成器,哄着捧着,完了差事也是个解脱!
不管唐僧心里怎么琢磨,他家佛祖也不知收不收得到信。但是看管五行山的力士、山神却早等的不耐烦了,见到和尚来办手续,立时便揭了佛偈,二话不说回去交差。免得猴子出山撞到,大家尴尬。万一猴子凶性大发,不说出人命的话,若是揪他们几个下来打一顿,那绝对是白受。
唐僧不知内中情由,看到佛偈飘乎悠悠冲天飞起,心中满是欢喜。这是佛祖认可了的缘分,这个徒弟收得!
斩碎诸天
第七十六章 一路向西
佛偈离山,猴子被封印的神力一点点复苏觉醒,欢喜的大叫:“师傅,走远些,俺好出来,莫惊了你。”
老和尚和一群户拐着腿苦苦挨下山脚,又被猴子喊着远远走了六七里开外,突听天崩地裂一声响,两界山炸的粉碎,一只毛茸茸的猢狲从中蹦了出来。
猴子在空中翻腾撒了个欢,落回地面,扑通跪倒在唐僧面前拜了四拜,谢了解救之恩,又有个入门的意思在里头。
众户见状,分明就是个妖精,连忙恭喜唐长老得此佳徒,可不比一群凡人护送更有把握。
孙悟空赤条条起身,谢过众户相送之恩,接过众人携带的包袱,扶着唐僧上马,师徒两人,就此一路向西去了。
才走出两界山地界不远,便遇一头猛虎想来打牙祭,被猴子顺手一棒敲死,剥了虎皮打算做件衣衫。
唐僧见猴头如此威猛,心中很是欢喜,想要为他取个戒名。
悟空哪里肯受,当初连观音菩萨想在这上头占便宜,都被他一句话推的没了边,你一个老和尚算什么?悟空这个名字哪里不好,难道配不上你佛门么?
唐僧却很执着,既然取不了法名,那就取个混名吧,于是就给猴头安了个“行者”的戒名,方便平日使唤。
悟空早知入这和尚门下,难免有诸多不便。却不想,还没过夜,就先给身上勒了个名号。而且这事,不管他愿不愿意,那老和尚说出了口就得算。没奈何,只得应了。
憋了一肚子火,次日一早上路,却又遇到一伙拦路打劫的蟊贼。猴头正好把满腔怒火泄到这伙人身上,也只是轻轻一抬手的事,六个蟊贼就死了个绝户。
这一下,把个唐长老气的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
老和尚絮絮叨叨数落个没完,一来是亲眼目睹行凶现场,情绪有些不稳定;二来还是想借此机会,好好教育一顿这猴头,让他知道师徒两个谁才是主事之人的意思。
却不想孙悟空被囚禁了五百年,那一腔无名怒火也烧了五百年,要不是承着他解救的恩情,换个旁人敢这么说话,早一棍敲成泥了。
饶是如此,猴头也是气的不轻,一个跟头起在空中,呼哨一声,走的无影无踪。
老和尚顿时坐腊,这猴子心气也太大了些!
早知道他这么不受说,刚才少说几句
孙悟空恼火撂挑子,打算回花果山逍遥的途中,路过东海,想起当年旧事,加上心中到底还是拿捏不定,便前往龙宫找老邻居叙旧。
唐僧等了半天不见他回转,只好收拾心情,权当没收过这只猴子,自己牵着马一步步往西挨,却在半道上,撞到观音菩萨扮成的信徒施主。
师徒两个分别有人说话,调整情绪的同时,那六个被打死的蟊贼魂魄,也飘飘乎乎到了地府报到。
然后孙铮就收到了消息,西游行动已经开始。五行山之所以被称为两界山,就是它连接着南瞻部洲和西牛贺洲。原本两洲之间隔着茫茫大海,五百年前,佛祖亲手从天庭降下这座山,把两座大洲连接起来,用两界山做为分隔。
经过五百年演化,两洲之间也有了一点陆上走动,只是受两界山阻隔,颇为艰难。
两界山消失,此后两洲之间便是坦途,只要是唐僧走过的地界,亡魂都不再受佛国影响,径直到地府报到。
猴子在龙宫与老龙聊了会天,心情好转,又得知自己拜入唐僧门下的事情,已经传遍三界,也感觉半途而废会坏了名头,左右不过是走一遭灵山,当年自己没学艺之前,就能漂洋过海独自去闯荡,如今揣着万斤重的金箍棒,没道理反而不敢走了。
重回西行路,找到唐僧,猴子察觉到唐僧包袱中多了一件法器。
思虑良久,为了安老和尚的心,猴子一番表演,假意将那枚紧箍咒戴上,算是送了根绳子到老和尚手上。
他演的是那么投入,导致唐僧真以为这枚佛祖赐下的宝物,确实能够制约这猴头。
多了这个手段,唐僧反倒不再多费唇舌,摇身一变,成了个高冷的禅师。
师徒两个一路朝西,自此进入一步一难,一处一灾的历劫征程。
取经事关重大,除了猴子之外,更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暗中护持,轮流值日照应。这些毛神,自是各方共推的结果,除了负责唐僧的人身安全之外,主要还是向各方势力传递消息。同时跑马圈地,宣示天庭对西牛贺洲的主权。
也是因为这些毛神的全程监管,地府这边也获得了整个西行的实时画面。
可以说,取经小组的一举一动,都在三界这些势力的眼皮子底下。
小咪被关禁闭已经整整五百年,孙铮得知取经开始,找了个机会,把猴子的实时画面转给它看。
小东西看到当年无法无天的猴子,被个老和尚像个奴才一样呼来喝去,各种使唤,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总算明白了主人的苦心,乖乖回去用了几天功,然后一心一追剧。
随着猴子一路朝西,取经队伍也渐渐扩充,先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这是龙族代表。有了这位龙宫太子加入,至少龙族这一块算是有了交待。
继续向西,在高老庄收了猪悟能。这位乃是玉帝嫡系,别看样子丑,来头却大。最拿手的就是偷懒甩锅、倒打一耙。
小组最后一个名额,在流沙河收到沙悟净,这位属王母派系。一如在天庭执勤的习惯,凡事从不强出头,只要领导发话,便会兢兢业业执行。
取经小组一路朝西,沿途大小妖王,各处鬼怪纷纷跳出来,让这一路越来越精彩,看的小咪大呼过瘾。
只是这一路上,老和尚处事太不公平,让小咪极度愤懑。
降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