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六千多万两里,大头都是军费。
如钱龙锡所说:“若是明年再似今年这般,国库必然空虚!”
他不是危言耸听,并且很多官员都认同他的观点。
钱这东西,花出去容易,赚回来难啊!
看看今年的税收,夏季收的比以往都高,折算下来也不多,秋季的还没有收上来。
但按照这样的速度花钱,就算把税再增加两倍也不够花!
那些保守派总算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来攻击新政派了。
一时间,各种花样式的骂人语录轮番上阵。
有人甚至当面质问孙承宗明年的财政支出打算如何处理,这样下去万一财政崩溃,谁来负责?
又顺带着将毕自严也一起喷了。
东林党简直就是喷子中的战斗机,一个个喷得大家都面红耳赤。
朝堂上的争吵喋喋不休。
新政派也感受到了危机,这些攻击并不是完全无理取闹,一年就花掉6000多万两,这在整个大明朝都极其罕见。
最主要的是,军费开支太高太高。
如果明年皇太极再来一次,大明朝的财政真的可能要崩溃掉,孙承宗估计就成了全天下人攻击的对象了。
这样新政派撑不到一年,到时候皇帝都保不了他们。
巨大的财政危机像一团阴云一样笼罩在朝堂上,让新政派的不少人感受到了压力。
保守派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起来。
十二月二十三日,大雪。
崇祯一身常服出了宫,他这两天要去办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些保守派说的也不无道理,别看现在国库里还有六千多万两躺着,按照新政的规划,若是明年辽东再打一次,估计又要烧掉几千万。
说不定真的就把财政给烧崩溃了。
这种事情不是开玩笑的,必须得重视,必须得立刻想办法。
有没有能够快速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呢?
当然有!
今年已经是崇祯二年年底了,穿越者崇祯在两年前就布局了制造业,现在已经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不过要先去一趟大明皇家银行。
大明皇家银行,这个在新政中暂时还没有存在感的一个地方,却已经悄悄在改变一些重要的东西。
这里几乎不被任何人看好,就连新政派的很多官员也觉得皇帝成立的这个皇家银行是一个多余的地方。
银钞的失败,早在大明朝开国之初就被验证过了。
当年朱元璋施行银钞政策,最后被搞得一地鸡毛,不仅民间,连官府对银钞也完全没有任何信心。
这一年来,大明皇家银行基本在独立运行着,没有激起什么风浪。
户部尚书毕自严和皇家银行御司使陈子龙,以及工部尚书兼北京制造局御司使、格物科学院院长徐光启,都在后门口恭候。
前门有一些老百姓已经来取钱了,快过年了,不少老百姓都会来银行取钱去办理年货。
所以从前门进去是很不方便的。
崇祯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进了大明皇家银行。
崇祯来到皇家银行二楼的会议小间。
陈子龙将今年一年皇家银行所有的存储和贷款明细全部搬出来,放在一边,又将自己的总结呈递给皇帝。
今年的银行任务是在顺天府有500万人来银行兑换银钞,但存在到银行的钱只有600万两。
今年年初定的目标是顺天府500万人来银行兑换银钞,且存在银行的钱总额要达到5000万两,这个任务并没有完成,差了很多。
陈子龙在一边神色紧张。
不过崇祯觉得,900万两已经非常可观了。
毕竟这才是第一年,而且银钞在大明朝的名声早就臭掉了。
要不是新政规定顺天府的税必须用银钞交,恐怕兑换银钞的人连10万都不到。
陈子龙道:“陛下请降罪于臣,是臣办事不利。”
“没关系,你先坐下。”
皇帝正在专心地看陈子龙呈递的汇报,桌上摆放着香炉,每人面前一杯茶,但是大家都不敢动,气氛有些紧张。
皇家银行的进程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民间对银行所说的存钱利息的说法不相信。
看完之后,崇祯心中有底了。
确实受到了眼中的阻碍。
他语气平淡地说道:“诸位对此有什么看法,今天没有君臣之别,大家畅所欲言。”
陈子龙说道:“陛下,民间对将钱存到皇家银行有利息这一说法,并不信任,臣以为这是信任危机所致。”
毕自严结果话来说道:“陛下,陈大人所言极是,老臣在民间听说过一个传闻,不少人说朝廷设立皇家银行,是借民间的钱去打仗,人们不敢确定朝廷以后是否还得上。尤其是今年朝廷开支极大,这事已经传出来,老臣担心,很快不少人就会来皇家银行取钱。”
崇祯点了点头,他们说的有道理,金融的底层是信任。
崇祯问道:“北京制造局从银行借贷了多少钱?”
徐光启道:“回禀陛下,十万两。”
“现在一天可以生产多少香皂、洗发水和香水?”
“如果算上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目前一天可以生产出5万香皂,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生产的数量还可以往上提升。”
崇祯已经知道怎么解决银行信任危机了,而且接下来朝廷的经济危机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了。
第25章 大明皇家银行的账(第一更)
崇祯问徐光启道:“今年北京制造局的利润是多少?”
“回禀陛下,今年北京制造局的利润一共有120万8000两,目前有五座城在大规模生产,香皂、香水、洗发水、卫生纸,另外牙膏会在下个月首批投入北京制造局生产。目前每座城制造局的人员达到1万人,总共有5万人,一个月的俸禄是5万两,一年的俸禄是60万两,吃、喝、住,一年的费用15万两。流入到北京制造局账上的还有45万8000两。”
崇祯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相信,这个规模才刚刚开始,每一处的制造局养1万人,还有巨大的潜力。
例如珍妮纺纱机的研制成功,预示着制造局可以新开一条线:纺织厂。
新式的纺纱机,会让效率大大提高,短时间内可以生产出更多的纱布,通过规模化来达到营收的效果。
这里面一定还有提升的空间。
金融和实业其实是分不开的,崇祯就是想着通过实业的发展,来加快金融的发展,从而将银钞在顺天府全面推行下去。
进而开始发展一系列的金融衍生产品,那样等到商业时代来临,大明将会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崇祯继续道:“今年大明皇家银行总存储量是600万两,按照一年的年率03来核算,总利息是18万两,最近过年了,取钱的人很多,目前支出的利息有多少?”
陈子龙答道:“回禀陛下,目前支出的利息已经有1000两。”
看来已经有一份人开始取钱了。
目前大明皇家银行推出的利息产品比较单一,就只有存储一年,年利率是03。
这个年利率已经非常低,毕竟是在古代,而且是银行刚起步,实业也不发达,不可能太高。
也就是说,如果你存100两,年末有03两的利息钱可以和100两一起取走,如果你想继续存,也可以,要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再取。
为什么这么设计?
因为最开始求的是稳,不能玩随存随取,那样会把自己玩废掉的,最少是一年,存钱的人少一点都无所谓,主要是保稳。
而最近就是最关键的时刻。
年末了,许多人都盯着皇家银行,看有人取钱,是不是真的有银行所说的利息。
要知道,在古代,存钱不但没有利息,还要给钱庄叫管理费的。
因为古代的钱要么是铜币,要么是银子,很难保管,人家替你看着,那就得叫管理费。
但现在大明皇家银行是个异类,不但不要管理费,还倒给你钱。
所以有一部分人就把钱存进来了,这才有了今年存的600万的总钱数。
那银行支付利息的这笔钱从哪里来?
当然是银行拿着钱去投资,例如大明皇家银行贷款给北京制造局10万两。
北京制造局用这10万两赚了20万两,贷款的利率是10。
到了年末,北京制造局要还给大明皇家银行10000两的利息钱。
但是,到了年底,银行理论上要给所有存钱的人18万两,10000两的收入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第一年,银行是亏钱的。
银行亏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是北京制造局贷款太少,如果北京制造局贷款50万两,那年末北京制造局就要给大明皇家银行的利息是3万两,是不是就覆盖了18万两的利息钱?
这个时候银行就是赚钱的了。
所以,银行什么时候赚钱呢?
经济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经济状况良好,才会有很多人找银行贷款来做生意,做生意才会赚钱,才有钱在年底还利息钱。
否则银行借出去,整个经济萧条,对方破产了,那就是烂账了,一旦出现大规模烂账,老百姓感受到了危机,不愿意存钱到银行,银行又借了很多钱收不回来,拿什么把钱还给老百姓呢?
这就是银行的金融危机了。
所以啊,银行是一把双刃剑,不要玩得太嗨,得按照经济规律来发展。
崇祯他也想大手一挥,把银行的钱全部投资出去,年底回收更多的利息,可是目前大明还是农业社会,产业非常单一,根本不可能有利息回收。
好在现在要支出的18万两利息,也不是全部都要支出出去,因为肯定有部分人是不着急取钱的。
当然,如果信任危机一旦爆发,大家就会立刻排队到大明皇家银行取钱。
崇祯辛辛苦苦布的局,就打水漂了。
一次不信任,以后还想发展银行业?
那就比登天还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