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盘棋目前还是按照崇祯的战略规划再往前推进,并没有出现偏差,唯一的就是朝鲜出了乱子,但影响不算大。

    八月初十的时候,崇祯又收到了曹化淳的汇报。

    应天府目前抄的家,没收的款都清点出来了。

    崇祯看了一下数目,吓了一跳!

 第260章 教育和舆论的高地(第一更)

    仅仅是应天府,就抄出了1亿两银子,还不算各种奇珍异宝。

    这些钱包括南京勋贵、官员、地主、富商。

    在勋贵中,魏国公的最多,现银就有1000万两,这比福王还多了,如果再折算他的田产、古董字画、魏国公府等等,恐怕要高达1400万两(约100亿元)了。

    果然啊,大明朝的财富大多集中在东南。

    南直隶是大明朝最富有的一个省。

    几乎所有的有钱人都在南直隶。

    在商人中,薛义的最多,他有现银800万两(约60亿元),名下还有矿产,包括铁矿、铜矿等等,还有良田50万亩。

    在应天府有庄园12座,并且在苏州府还有产业。

    不仅如此,还有3座大规模的纺织厂,丝绸和棉布沿着大运河,一路运往南直隶、山东省、北直隶。

    其生意范围覆盖了南直隶、山东省、北直隶、山西省四个省,名下运货的伙计,做生意的伙计,还有自己的保镖,有数千人之多。

    这已经是一支极具规模的民间力量。

    不仅如此,薛义每年向东林书院捐2万两(约1300万元),南京国子监所有官员都说过他的钱。

    他和南京其他衙门的官员也不清不楚。

    刘建德呢?

    也不容小觑。

    家产600万两,其余加起来折算之后,总资产近千万两。

    都说明末贫富差距大,现在看来,这哪里是差距大,这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肯定不止这些,曹化淳和魏忠贤的人肯定都还拿了一些的。

    不过那应该不多,他们俩现在没有那个单子拿大头。

    崇祯给曹化淳写信,让他将那些奇珍异宝都卖了,换成银子运回来。

    奇珍异宝对崇祯来说也没啥用,还不如银子来的实在。

    这些银子大大的缓解了崇祯现在各项开支。

    不过,现在随着银钞的推行,财政的压力会越来越小。

    八月中旬,北京城的秋已经来了,从北边吹来的风明显有了些凉意和清冷。

    路边的树下,落着几片金黄色的树叶,秋风一吹,便随风而起。

    阳光也变得温和了许多,不再像夏天那样毒辣。

    西城区的北京小学里发出稚嫩而朝气蓬勃的读书声。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在老师的引读下,孩子们正在大声背诵着。

    目前,北京城已经有8座小学,每一座小学可以容纳1250人,总人数也就是10000人。

    不仅如此,在顺天府的二十三个县里,每一个县的县城都标配5个小学,3个中学。

    下到甲里,每一个甲里都有一个小学。

    这些都是朝廷在顺天府推出的新学新政的基本要求。

    当然,这还只限于顺天府内,其他地方尚未推行开。

    因为这是新学,全新的一种教学体系,里面肯定有许多坑。

    所以,就有顺天府这个“特区”先试水。

    最晚这个模式今年全部行程闭环,礼部做呈报总结,来年再推行到各地。

    当然,现在还不可能推行义务教育,毕竟许多人根本没有钱供自己的孩子上学。

    如果强制推行,就会造成下面的来以权谋私。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什么问题?

    站在国家的层面,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给国家输送人才,使国家各行各业兴亡,国家才能发展。

    可站在个人的角度,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受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未来有一个好的前程。

    但是,在古代,读书之后,就只有一条可选的前程,就是当官。

    因为根本没有那么多有前途的产业去接受人才。

    所以,现在你要搞义务教育,从多方面来说都是不现实的。

    得将教育和产业一起抓,齐头并进,等产业发展起来了,毕竟的年轻人进入产业,有了很不错的收入,穷人家自然看到了希望,自然是想让自己孩子去读书的。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但眼下北京的模式成型后,是必须立刻着手开始扩建新学,不能再等了。

    为什么?

    一是衍圣公的事情,算是儒家的惊天丑闻了,仕林的人心必然是受到了冲击的。

    二是各地的大学都已经开学了,相关的一些产业也开始做搭建,在未来肯定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

    人才肯定是从小学开始培养,而目前直接进大学这种情况是初期的特殊情况,不能以后一直这样。

    三是这次东南事件也说明了舆论的重要性,舆论和思想不能再由儒家掌握了,朝廷编写的教育资料,塑造未来的人才迫在眉睫。

    例如东南,现在用武力扫了一遍,死了那么多儒生,人们喜迎新政,儒家出现空白,正是重建思想和秩序的时候。

    这事绝对不能拖。

    伟人说过,舆论和思想的阵地就在那里,你不占领,敌人就占领了。

    恰好现在有一个人非常适合做教育部的侍郎。

    谁?

    孔贞运!

    最近朝堂上有不少声音想着让他来继承衍圣公的爵位。

    他的声望现在非常高。

    爵位肯定是给不了了,但是教育部的侍郎位置还可是没有问题的。

    八月十三日,皇帝一道诏令,册封孔贞运为礼部右侍郎,主管全国中小学的建设。

    崇祯给了他一个任务,南直隶和浙江省优先建立中小学,此事不得拖延。

    接到皇帝命令后的孔贞运便开始走访顺天府各个县以及家里的中小学,开始从实际找问题,考察情况,并且开始联合刘宗周、格物科学院编写新学的教材。

    八月十三日,吃完午饭,崇祯带着人一路飞奔出了宫,风风火火朝北京大学去了。

    今天的皇帝穿着一身红色的劲装,英姿飒爽。

    跟在他旁边的还有皇贵妃田秀英,倒是张嫣与周婉言在后面坐着马车,慢悠悠往前行。

    皇帝今日去北京大学,不是去说教的,而是去打马球的。

    足球场、马球场、歌剧院这些都陆陆续续建成了。

    从今年开始,北京城的民风明显比过去有了不少变化。

    怎么说呢?

    过去不少人是麻木不仁,或者压抑胆怯。

    但现在,至少北京是一片新气象。

    东边有朝阳新区,西北边有大学新区,亭台楼阁都在一座座耸立起来。

    北京城内,主干道全部换成了水泥路。

    而且崇祯路过玄武街的时候,看见有人在排队买自行车。

    还有几个人在那里骑自行车,引来不少人的围观。

    自行车现在已经在北京量产,并且开始对外售卖了。

 第261章 袁可立与毛文龙(第二更)

    马球在21世纪是欧洲贵族们和那些顶级富豪们玩的游戏。

    不过,马球实际上起源于中国。

    早在汉朝,马球就流行起来了。

    到了唐宋,发展到巅峰。

    唐朝皇室,无论男女,都酷爱马球。

    甚至有两位皇帝在打马球的时候,直接摔死了。

    但这依然不能阻止唐人对马球的热爱。

    这是帝国武力的折射,是一种尚武的气象。

    马球这种运动非常危险,比后世的橄榄球危险系数可能更大,如果出现失误,从马上摔下来,轻则断胳膊短腿,重则摔断肋骨。

    为什么如此危险的运动,还这么受欢迎?

    因为汉唐的精神就是开拓进取,汉唐对未知的地方并不是回避和鄙视,而是开拓。

    你要知道,大唐的疆域极盛之时,从东海的朝鲜,到西边的波斯,从南边的安南(越南)到北边,将贝加尔湖变成内湖。

    这些疆域可不是充电话费送的,而且靠大唐无敌的铁骑和锋利的唐刀杀出来的。

    马球是汉唐血气的体现之一,它代表的是对抗,不服输和勇敢。

    马球在明朝的时候还有人打,不过没有汉唐那般受欢迎了。

    明朝的读书人走到一个死胡同里,喜欢跟你讲道德,讲大义。

    明朝的王公贵族则被当做猪一样圈养起来。

    勋贵们一代比一代。

    文官则因为儒家意识形态的扭曲,更不会碰这东西了。

    但是,这几年张凡的折腾,的确把北京城的风气折腾变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帝喜欢打猎,喜欢踢足球,喜欢打马球,下面的人为了升官发财,肯定争相参与,在皇帝面前耍脸熟。

    民间有钱人看当官和贵族老爷喜欢打马球,为了攀关系,迎合权贵,自然也开始玩起来。

    穷人家一看那些有钱人都玩这个,自己也琢磨起来。

    就像有些买不起车的人,对车肯定是非常了解的。

    如此一来,自然北京城的许多人都对马球、足球一类的热爱起来。

    崇祯这一路飞奔出城,很快就到了北京大学的马球场。

    倒是北京大学各学院的一些学生已经准备好了,大家都穿着劲装,头上戴着头戴,骑着马。

    皇帝是红方,红娘穿着蓝色的劲装,今天,他俩是对手。

    参赛的都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和老师,还有一些军事学院的军官。

    张凡拉扯缰绳,对自己的队员道:“今日,我们的目标就是赢得这场比赛!但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众人高呼:“万岁!万岁!”

    另一边,红娘一只手握着球杆,头巾在秋风中飘舞,英姿飒爽。

    田秀英在她旁边,她俩都是蓝队。

    “今日,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人知道,胜利属于我们!”

    蓝队众人高呼:“必胜!必胜!”

    不多时,周围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