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臣以为,可以从军事学院调派一人,领1万御林卫,驻守锦州。”
“何人?”
“曹变蛟。”
崇祯笑了笑道:“曹变蛟才22岁,能胜任此重任?”
其实张凡心中的人选正是曹变蛟!
别看曹变蛟才22岁,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明末有名的名将,他是曹文诏的侄子。
正统历史上,他跟随他的叔叔曹文诏镇压农民起义,就没有败过,在松锦大战中,他还大败过清军。
可惜朝廷还坑,坑死人,在松锦大战中,洪承畴投降,而他壮烈殉国。
别小瞧现在的军事学院,里面有好几个明末很不错的将领。
曹变蛟是一个,阎应元是一个,张煌言也还不错,陈明遇是一个,还有冯厚敦。
阎应元、陈明遇和冯厚敦,赫赫有名的江阴抗清三杰。
据清军二十万于城外八十一天,血战到最后一口气,都是不怕死的人。
孙承宗道:“曹变蛟此人虽说年轻,但很早就跟随他的叔父曹文诏在辽东与建奴作战,对辽东颇为熟悉,且其人有勇有谋。”
崇祯故作思索片刻,才道:“即是元帅推荐,朕便用了此人。”
“陛下圣明。”
崇祯心中自然是早有了打算。
为何是曹变蛟?
一、此人确实有才,在军事学院也待了两年了,去年还跟着曹文诏去大同镇杀过蒙古人,理论和实战都很扎实。
二、曹文诏原本是辽东关宁军的一个军官,但和祖大寿、吴襄等人不和,被崇祯调到了御林卫来。
曹文诏与关宁军几个主将不和,曹变蛟自然也和他们不和了。
让曹变蛟去,就是最合适不过的。
明年辽东兵力的扩张得缓一缓,停一停。
不过,派曹变蛟过去的同时,崇祯还要在辽东拉拢一个人。
谁?
何可纲。
孙承宗告退后,崇祯也离开了建极殿。
他一路回到乾清宫的路上,在思索着。
九边的编制和兵力的确都调整了,但其实军改还不算深入。
辽东有人私养军士,陕西有没有?
肯定有!
第305章 重铸东江镇(第一更)
十一月十五日,登州。
海岸边上白雪皑皑,从目力无法抵达的远处涌来一阵阵刺骨的寒风,刮在人的脸上,如同无数细小的刀子划过。
天空阴沉而灰暗,冷冽的波涛此起彼伏,仿佛远处的大海中有远古凶兽要破海而出。
海岸边的校场上,一块块方阵整整齐齐排列。
那是登州驻防的天武军,即袁可立麾下的登莱军。
旌旗在寒风中飘舞,天武军每一个士兵都笔直伫立,神色肃然,任由如刀般的寒风从脸上割过。
“报!”一边的沈有容用望远镜望了望前方,然后道,“袁军门,苍龙一号战舰正向我方驶来,预计一刻钟后靠岸。”
“知道了,让儿郎们准备搬运军需。”
“是!”
不多时,前面就出现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再过片刻,影子的轮廓便清晰起来。
随着它的靠近,身形越来越大。
如果从高空侧看,它就如同一只太古而来的神兽,在海面上,从容前行。
海面在它下面被切割开,留下一长条白色的水浪。
巨大的船帆在海风中鼓起来,最上面的那面红色的旗帜迎风招展,上面写着一个“明”字。
这是清江督造船厂交付的唯一一艘海洋战舰。
它是一种风帆战列舰,体积不比福船小,但速度却比福船还要很多。
而且它的两侧各有20个炮口,炮口共三层。
前后也都有火炮炮台。
也就是说,每一艘船能架火炮近50门。
不仅如此,将操作的船舵也改成了转盘式的船舵,也就是后世船用的操舵轮。
在正统历史上,船真正出现操舵轮,是18世纪了。
也就是说,这个年代所有航海的船都还是靠传统意义上的船舵。
传统意义上的船舵是在船尾,需要人力去拉动它,使船改变方向。
如果是大型船,则非常吃力,要改变方向会非常的缓慢。
在战争中,时间就是生命,慢一秒可能就被对方抓住了先机。
若是改良成操舵轮,就大不相同了。
人只需要站在船上,双手掌握操舵轮,就像开车一样转动它,船就能改变方向。
这大大的降低了操作难度,节省了人力,并且使船的灵活度也大大增强。
苍龙一号战舰破浪而来,它周围还有八艘中型战舰。
登莱原本就有造船厂,是袁可立在天启年间就建立了的。
只不过,登莱的造船厂规模很小,而且造出来的船的质量肯定也没法跟清江督造船厂比。
毕竟资源有限,而且时间紧迫。
那些中型战舰就是鸟船,是浙船的一种,长约31米,宽68米,船首形似鸟嘴,所以称为鸟船。
由于鸟船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故它又得名绿眉毛。
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诸多海船中,就有它的身影。
天启三年,袁可立一举收复辽东半岛,靠的也是这种鸟船。
它的特点是轻快如风。
苍龙一号战舰在八艘鸟船的簇拥下,如同一尊九天降临世间的王者。
越靠近,越有一种威圧感。
所有的天武军见状,都肃然起敬。
那是他们的战舰,往日余生,他们将与苍龙战列舰共赴一切艰险,为大明朝在大海上开辟新的疆域。
登莱天武军全体高级将领已经接到了皇帝陛下明确指示,在海上建立一条对建奴形成多面包围的战线。
第一步,并不是立刻收复辽东半岛,而是重新组建东江镇,以如今的皮岛为中心,连接朝鲜北线义州。
待苍龙一号战舰靠岸,其余鸟船也整齐停在岸边。
“开始运转粮草,组建儿郎们上传。”
“是!”
号角声响起了,并不是冲锋的号角,而是开始行动的号角。
一队队粮草、军备被运输到船上,一支支队伍整整齐齐上传。
海军穿的是轻皮甲,外面的淡蓝色的制服,看起来神清气爽。
一箱箱粮食被运上去,小伙子们精神抖擞地登船。
东江镇新任军团长刘兴祚大声道:“报告袁军门,所有粮草已经装载完毕,一共15000石粮食,天武军1000人。”
“出发。”
“是!”
这一千天武军是去打仗的么?
当然不是!
是去重振整个皮岛的军政的。
他们大多数是袁可立的旧部,天启年间,就战功赫赫。
望着离岸而去的战船,沈有容激动道:“大人,若是苍龙一号战舰能再多一些,何愁辽东不复!”
“收复辽东,不仅仅是要依靠海军,毕竟沈阳不在海边。”
沈有容犹豫了一下,说道:“大人,属下有一事不明。”
“何事?”
“按理说,重开东江镇,的确需要海军,封锁建立沿海重镇,也需要海军,收复辽东半岛更不必说,但并不需要50艘巨型战列舰。”
袁可立看了他一眼,笑道:“也许陛下是为了以防万一。”
沈有容不由得赞叹:“陛下思虑深远,非末将所能猜度。”
袁可立并没有告诉沈有容,这50艘战列舰将来是要去荡清东南沿海的,甚至可能远征南洋。
这是高度的军事机密。
如果让东南沿海那群海盗都知道皇帝想要对付他们,必然会选择立刻与荷兰人联盟。
如果让朝中大臣知道皇帝的海军深远战略,估计朝堂上又要掀起一阵阵口水战了。
所以,有些事尚未准备好之前,猥琐发育才是正道。
登莱的进展以八百里加急传回北京。
与此同时,曹化淳抵达了清江督造船厂,三天三夜对整个清江督造船厂彻查完毕后,也给皇帝写了一份总结奏表。
奏表在一路送回京师的路上,整个清江督造船厂已经开始运转起来。
没有人知道这里将会诞生什么。
年末,西伯利亚的寒风势不可挡的滚滚南下,越过燕山,北京城的雪越下越大。
一匹匹传递情报的快马飞奔入城。
东南海域的海盗依然猖獗,荷兰人占据台湾,他们认为自己是海军是无敌的,葡萄人在澳门嚣张不可一世。
而皇太极依然认为他的铁骑天下无敌。
但东方世界的局势依然悄悄改变。
有人说,崇祯四年,是改革最艰辛的一年。
无数无辜之人惨死、冤死。
也有人说,崇祯四年之后,大明才开始脱胎换骨。
第306章 开花弹(第二更)
一场大雪之后,天空变得一望无际的蓝。
整个北京城仿佛都变得安静下来。
京华变成它最高傲、孤冷的样子。
上午的时候,有一份弹劾奏疏送到宫中,这份奏疏在朝堂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到底是什么奏疏?
弹劾格物科学院的奏疏。
谁弹劾?
都察院,以及各部官员。
为什么突然弹劾格物科学院?
要知道,这个部门,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都很低调。
那里聚集着一大帮理工男,理工男的特点就是老老实实把自己所在屋子里搞研究。
就算出现几个骚的,那都是闷骚型,绝不会像杨所修那样贱,更不会如温体仁那样又骚又浪,自然不会得罪于人。
那到底因何事,而引起了如此多官员的愤然弹劾?
而且弹劾的不是别人,正是工部左侍郎汤若望。
一个副部级别的大官。
崇祯刚刚从周婉言的被窝里爬出来,一路回乾清宫,鼻尖都还是周婉言的体香,思绪还沉迷在柔情之中。
等回了乾清宫才收到了这么一大堆的弹劾奏疏。
这事来的实在突然。
汤若望到底做了啥?
崇祯一封封奏疏快速看完,看完后才大致清楚。
原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