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段时间,朝廷的大臣们又忙起来了。

    这一次是真的忙事情,而且是正事。

    例如徐光启手底下就扎堆了各种事情,什么水泥厂的扩大和增量,人员的招募。

    皇帝说了,北京制造局的民工一律不准用服役的形式来拉人。

    什么叫服役?

    古代是有徭役的,徭役就是老百姓免费给官府或者朝廷干活。

    例如知县衙门的门坏了,就找人来修,修是不准收钱的,并且是义务。

    例如知县大老爷要出一趟门,需要有人来抬轿子,抬轿子的人就是差役,这个差役其实是普通老百姓,是有义务来抬轿子的,没有工资。

    再例如朝廷要修水渠,要挖掘大运河,都是征集民夫,民夫有义务履行徭役。

    所以说,在古代,一旦大兴土木,必然会引起劳民伤财,大家没时间种地了,都来给贵族老爷们干免费劳动力了。

    杨广虽然也得罪了门阀,但死的根本原因还是步子跨太大,搞得底层老百姓也没有活路了。

    崇祯现在要搞那么多事,又是修路,又是挖水渠,又是建水泥厂。

    若是按照古代的搞法,征集民夫,施行徭役,自然是省钱,不必给工钱,但这不是长久之道。

    长久之道就是算好成本,给工钱。

    崇祯都给北京制造厂订好规矩了,所有的工人,每个月一两银子,不准不给。

    这不是徭役,这是找来干活开工钱的。

    最近徐光启就在筹划这些事。

    过了两天,崇祯的建议又来了。

    现在工事如此之多,不能所有民工都交通局来找。

    交通局的职责是规划、统筹和确保水泥路修建起来。

    崇祯大笔一挥,成立了一个工商局。

    这个工商局是做什么的呢?

    是一个职能部门,专门监管民间商社的。

    崇祯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又一道新的政策出台了。

    与这个工商局有关。

    普通老百姓可以到工商局登记注册商社。

    这大明朝也出现了新词语了,“登记”、“注册”,大家最开始还挺陌生,不过很快也就理解了。

    什么是商社?

    就是能在工商局登记盖章过的私人组织。

    登记商社的门槛不高,只需要1两银子就可以。

    有朝廷盖章的合法商社,就可以参见交通局的商社招标。

    凡是交通局选中的商社,就可以参见到水泥路的修建中,交通局会给商社做工钱的统一结算。

    招标是有门槛的,下面必须有正常劳动力男子至少100人。

    这事一出来后,立刻登基到大明日报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为什么会引起极大轰动?

    上面已经说了,古代是施行徭役的,老百姓有义务做免费劳动力。

    但现在这个在工商局注册后参见招标成功的,却不是免费劳动力,而是有工钱可以拿的。

    这对于大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知冲击。

    古代游手好闲的人其实挺多的,尤其是北京,一百多万人口的大都城,产业链都很单一,许多人都没有工作。

    史料中也不少关于北京城到处是乞丐的记载,别不信,明末的民生本身已经很糟糕。

    许多人没有饭吃就干什么呢?

    进宫当太监,明末的背景很流行这一套。

    天启朝的时候,宫里的太监有好几万人,穿越者崇祯在穿越过来的第一年,就对皇宫进行大清扫,扫出去了六万多太监,全部安排到皇家庄园和北京制造局去做工人。

    这就是将劳动力合理利用。

    那么现在朝廷要在顺天府大举兴建水泥路,自然是需要劳动力的。

    工商局的这一道政策在北京城引起了很大的热议。

    工商局的老大崇祯都任命好了,就让刚刚从蒙古回来的陈新甲来担任。

    这件事是好事,崇祯也认为是好事。

    可他趁着闲余的时间出宫一打听,商社的口碑倒是不怎么好。

    原因无他,大明朝的生意人,那都是自由自在的,比草原上的野马还浪,想做生意就做生意,人家根本就不需要跑到工商局去注册。

    再说了,大家以前做生意就是把东西低价拿到手,高价卖出去,赚差价,可从来没有接过朝廷的生意。

    这种由民间商人招募民夫,来为朝廷干活的,从来没有过。

    大家当然也懒得去做这些。

    皇帝这么搞,朝廷的大臣们也觉得不切实际。

    可崇祯不觉得啊,这种外包商的模式,是一种很好的模式,通过依附国企,来发展出许多小商社,从而确立出商社这种新模式,为以后的商业社会打基础。

    商社就和后世的公司一样。

    针对这个现象,崇祯倒是也想到了办法。

 第35章 南下江陵(第二更)

    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那些商人不看好嘛,他们不想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崇祯让陈新甲去北京城找个老实人,就协助这个老实人去工商局注册一个商社,让交通局招标审核过。

    然后再协助这个老实人去找一批年轻的乞丐,把这些乞丐整编成一个施工队,不就行了么?

    给饭吃!

    来不来?

    保证一大堆的人削尖脑袋愿意来。

    一季度还有一次惊喜。

    等干了一个季度,发一次薪资,足足三两银子。

    这不就搞定了?

    崇祯将高起潜叫来,让高起潜协助陈新甲去办这件事。

    他对这种小事并不担心,等第一批施工队真的组建起来了,真的有钱拿了,害怕没有人愿意干?

    到时候保证工商局的门槛儿都被人踏破。

    这些细节的事,让下面的人去处理就好了。

    银行的基础也打牢了,一切似乎都在按照自己的预想慢慢运行。

    大约在二月二十七日这一天,一件事让崇祯差点掀桌子了。

    什么事?

    税收!

    崇祯二年的冬税汇总出来了。

    南方的税一共收上来了3500万石!

    这个看起来是不是很多?

    然而并不是,南方的税肯定比北方的税要多得多!

    崇祯自己测算过,按照新的农税,南方的税至少是2亿石!

    南方大一堆的地主,田产超过100亩以上的数不胜数。

    100亩以上的按照每亩1石来收,南方有近3亿亩地,80的土地兼并肯定是有的。

    所以,真正严格来收,至少2亿石!

    崇祯大手一挥,让户部立刻派人下去,去追税查税!

    乾清宫响起皇帝愤怒的声音:“严查!吏部追责当地官员!只给半年时间!补不齐的一律革职下狱!”

    二月二十八日,一份份命令从北京发出,向全国各地。

    崇祯三年,注定是一个不太平静的一年。

    大明朝的地主最会干的就是兼并土地偷税避税!

    不仅户部的人下去了,户科的人也下去。

    六科在大明朝相当于纪委,户科就是专门查户部的工作的。

    这件事实在太恶劣,全然不拿新农政当一回事。

    在三月初一的早朝上,崇祯发飙了:“吏部现在就向全国府州县发公函,凡是税收有问题的地方官,一律革职下狱!必须按照新农政的税来收!”

    新农政是恶政吗?

    新农政当然不是恶政!

    这大明朝全国85亿亩地,已经有80以上被地主乡绅和官员贵族兼并了。

    新农政的内容是10亩以下的,每亩征收0034石(4斤),10亩以上者,每亩交009石,百亩以上者,每亩征收1石!

    历史上的大明朝的田税就是每亩0034石。

    崇祯设置这样的新农税,就是为了逼迫田多的地主卖田,缓解土地兼并。

    这个效果很不错,崇祯二年北方不少地主开始卖地了。

    但南方的田每亩每年可以产5石,就算每亩征收1石,南方的地主也没有必要卖地,可是某些人就算把粮食烂在家里,也不愿意上缴!

    王永光立刻出列:“臣遵旨!”

    大臣们心里想着,陛下,您太天真了,北方现在的税还没有补齐,南方有一大堆漏税的,法不责众,到时候全国都不按照新农税来缴税,是不是就新农税就该调整了。

    大臣们这样想的时候,崇祯又语气坚定补充道:“朕说了,凡是收税有问题的官员一律下狱,谁敢在里面动手脚,朕就砍他的脑袋抄他的家!”

    说到这里,皇帝的音量提高了:“这一点在朕没有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这些地方官实在太不像话,估计是和地主联合起来一起避税了。

    在这个时候,崇祯绝对不能退半步。

    崇祯知道,自己退半步,朝堂上的大臣就退好几步,地方上的官员就退十几步,新农税就基本完蛋了。

    改革就是这样,新的政策出来,如果不强力去观测执行,是没有人愿意遵守的。

    更何况这种新农税是劫富济贫的政策,伤害了那么多人的利益。

    眼看着已经三月了。

    春耕就要开始了。

    坐在皇宫里的崇祯感觉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崇祯左思右想,在三月二日这一天,收拾了一下,带着一千锦衣卫和四千虎贲卫,一身便衣,就从京师一路出了城。

    这一次不是去边境,也不是去河南,而是直接去湖广。

    新农政的第二年了,北方各省的新农政在一波人头滚滚之后,陆陆续续开始落地,欠的农税现在也在追缴当众。

    但长江以南的新农政到底是什么样的,崇祯心里没数。

    而且这一次户部给上来的税缺了这么多,说明有一大群人不按照新税政交税。

    他要亲自去看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样的。

    反正现在北京制造局已经在运转了,新军政也已经跟他们定出来了,孙承宗他们去执行即刻。

    银行暂时也稳定了。

    崇祯动身非常快,他带着骆养性和张之极,出了城,便快马向南边驰骋。

    说是去皇家猎场南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