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涨价,在顺天府有违明显。

    因为北京城在扩大,外城的外面在建立新区,新区建设了诸多大学、商业街等等。

    北京城需要的工人也最多,那些工人以前原本是佃户甚至无业游民,现在他们手里有钱了,去酒店消费了。

    这部分人就是突然增加出来的需求者。

    而商品的数量虽然也增加了,毕竟新农政也促使了粮食的增加,可明显跟不上需求了。

    这就是新问题,并且这个问题,会在接下来的大明朝成为新常态。

    因为宏观调控主导的经济发展,必然会适度的引发通胀。

    朝廷要做的就是控制通胀的速度。

    如何控制?

    一、控制银钞流入市场的速度,即皇家银行的印钱需要克制,需要准守市场规律,不能太任性。

    二、快速增加商品的数量。

    那么这第二点,其实本质来说,就是发展商业经济了。

    而增加商品数量也有两种办法:

    一、自产自销,即大明内部自己生产。

    二、从外部购买。

    第一种速度会很慢,第二种,速度快,但是一般情况下需要军队参与进来。

    那么,对于现在的崇祯来说,很显然两种都需要。

    这第二种,最直接的就是在安南采购大量的粮食,运回国内,通过外部粮食的补给,来稳定通货膨胀的速度。

    有了粮食,很多商品都可以制造出来了。

    目前向民间释放银钞引发的通胀还算可接受的范围,但未来几年再不从外部引进大规模的粮食和商品,国内的经济可能就会出现大危机了。

    最典型的就是银钞贬值带来的金融危机。

    这一次的危机可不是某些传统势力的阻挠,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客观问题。

    所以,发动一场收复安南的战争,已经刻不容缓了。

    而发动对安南的战争之前,就必须扫清东南沿海的局势。

    否则粮食的运输通道受阻,即便收复了安南,也没有用啊。

    如此分析下来,和皇太极的较量就更应该先缓一缓。

    【作者题外话】:大佬们,不要养书,不要养书,不要养书,重要的事情说他个三遍。

    看盗版的大佬赶紧来塔读免费阅读

 第363章 收天下山川河流(第二更)

    想要平定东南?

    得有充足的战舰和火炮吧。

    现在战舰是有的,但火炮炮弹的数量明显不够了。

    那么就要大肆制造炮弹。

    所以,需要大量的铁。

    铁从何处来?

    当然是铁矿。

    而且缓解目前的基建综合征,还需要扩大商品的生产,增加市场上商品的数量。

    这就延伸到另一个问题。

    工业革命。

    因为只有工业革命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也就是说,现在民间的消费力已经有了一点点提升了,而生产规模,还需要扩大化。

    八月十四日,崇祯在建极殿召见了内阁大臣、军委会大臣,还有财务大臣,以及大明国土管理部御司使王在晋,皇家银行御司使陈子龙,立法院顾炎武和黄宗羲,国税局郑三俊。

    另外徐光启、宋应星也来了。

    先是内阁首辅韩爌汇报了这段时间来各个地方的进展汇总。

    目前各地的推进都在有条不紊,行政和地方司法的进度都没有出现大问题。

    随后郑三俊出列,汇报了今年刚刚结束结束的夏税的税收。

    税收正处于新税和旧税的过渡期。

    什么叫新税?

    就是用银钞交税。

    什么叫旧税?

    就是用粮食交税。

    因为各地不可能直接发银钞,银钞是通过生产产出释放到老百姓手中的。

    例如贷款买田,例如基建的工资,例如官府从民间采购粮食。

    所以,即便是目前银钞已经开始在民间普及,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银钞。

    所以,今年还是有不少人用粮食缴税。

    至于全民用银钞交税,肯定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过度。

    孙承宗出列道:“陛下,眼下关于北伐建奴,大臣们各执一派,老臣以为,当有一个决断,以免人心不稳,影响了民生社稷。”

    其他大臣也道:“请陛下早做决断。”

    崇祯扫视一转,笑道:“朕知道不少人都想北伐建奴,收复辽东,但眼下朕还有几个重要的问题要问诸位,待解答之后,再定不迟。”

    “请陛下明示。”

    崇祯拿起桌上的一小袋大米,说道:“这是朕昨晚让王承恩出宫,去李记粮铺买的大米,一共5斤,花费了70文钱,大米在北京的确不多,人们主要以小麦为食,朕记得前年的时候,大米的价格是每石12两,现在这个价格每石都快到17两了。小麦也从每石07两,涨到了现在每石1两银子。”

    “来,顾炎武,你来跟朕说说,为何会突然涨价这么多?”

    顾炎武出列道:“陛下,这两年频繁战争,自然会引发物价上涨,今年北方是一个丰收年,臣以为,恢复物价需要些许时日。”

    “韩爌,你是内阁首辅,民间物价上涨,你来说说原因。”

    “回禀陛下,臣以为是去年南直隶,运到北京的粮食减少,粮价自然就上涨了,待需要些时日。”

    韩爌和顾炎武说的都没错,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根本性原因却并不是这两点。

    陈子龙道:“陛下,从皇家银行建设到现在,流入到民间的银钞,超过了8000万两,其中主要以北京、武昌、大名、郑州、江陵、襄阳为主,从去年到今年,金陵、苏州、松江、杭州等地也陆陆续续开始流入。尤其是顺天府,顺天府的银钞已经高达2000万两。”

    “臣以为,民间的银钞数额已经足够多,不少老百姓以前手中并无银两,而现在有了银钞,对商品的购买需求增加了,但商品的数量增加缓慢,物价自然就涨了。”

    陈子龙此言一出,立刻典型了在场所有人。

    中国古代的金融知识,也并非后人想象的那般匮乏。

    至少割韭菜这种事,曾经的大宋朝就没有少干。

    那蔡京做宰相的时候,为了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铸大钱,搞得民间通胀严重,是史书有载的。

    明初朱元璋更是毫无底线的印银钞。

    偏偏朱元璋收税还不收银钞,搞得民怨沸腾。

    而现在,朝廷税收开始收银钞,这通货膨胀一来,银钞购买力就下降,银钞贬值,朝廷的钱自然也跟着贬值。

    也就是说,大家的资产都缩水。

    这也正是民间那些商人大力反对皇家银行的原因,因为钱的价值决定权不在他们手中了。

    崇祯道:“陈子龙说的没错,眼下银钞是到民间了,到部分老百姓手中了,但物价却涨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水泥路以后还要建,新城以后还要建,工人的俸禄,朕以后还要发。”

    “朝廷发那么多钱下去,钱越来越多,可是粮食呢?粮食的增长速度太慢。”

    “除了农政院要大力引导各地官府带领老百姓开荒,还必须从其他地方引进粮食。”

    “诸位爱卿,物价上涨的问题,以后朝廷会时刻面对,想要民生稳定,就必须不断增加商品产量。”

    被皇帝这么一说,大家这才意识过来。

    原来现在大明朝已经多出了这么一个通胀的问题来了。

    而中央朝廷现在明显已经深刻体会到了银钞的好处,自然是不会停止下来的。

    但不采取行动,印的钱越多,反而越不值钱了(参考津巴布韦)。

    正如皇帝所言,只有增加民间的商品物资,才能均衡下来。

    崇祯看大臣们若有所思起来,他说道:“所以,诸位有何良策?”

    众人一时间也答不出来。

    崇祯道:“朕倒是有些想法。”

    “还请陛下明示。”

    “其一、朕听闻东南沿海与南洋通商密切,南洋粮食产量丰饶,可从南洋采购粮食。”

    “其二、安南国粮食也不少,亦可采购。”

    皇帝此话一出,大臣们的思维一时间竟然没有跟上来。

    大家也习惯了皇帝的天马行空,脑回路太清奇。

    李邦华道:“陛下,臣以为可行,只是臣听闻,东南沿海海寇为患,恐怕朝廷的商船……”

    “海寇?”皇帝剑眉一抬,话题一转,“孙爱卿,现在登州有多少艘苍龙战列舰?”

    “回禀陛下,50艘已经全部到了登州。”

    “这不就成了么?调30艘到杭州湾驻扎下来,朕看那个海寇敢动!”

    孙承宗又道:“陛下,调兵是可以,不过,火炮的配置现在急缺。”

    “王在晋。”

    “臣在!”

    “新的国土法呢?”

    “已经提交立法院。”

    黄宗羲道:“陛下,《大明国土法》已经撰写完毕。”

    “好,传令下去,天下山川河流,全部收归朝廷,以后凡私人,不得擅自开采,否则一律大明律法处置。”

 第364章 都撞到一起了!(第三更)

    就在朝堂上下还在争论是否大举北伐的时候,接下来两年的基调基本上是定了。

    崇祯扫视一转,道:“周阁老呢?”

    一提到周道登,大家脸色都变了。

    东阁大学士刘鸿训道:“回禀陛下,周阁老身体有恙,在家中休养。”

    崇祯随手从桌上拿出一份奏疏,那奏疏是顺天府治中(明朝官职)魏正炎弹劾刘惜君的,就是关于前一段时间,刘惜君在朝堂上将周道登给气晕过去一事。

    “他那好孙儿人在何处?”

    皇帝此言一出,现场气氛顿时凝固了。

    “怎么?”

    众人道:“臣等不知。”

    皇帝的脸色立刻就阴沉了下来:“韩爌,集结地痞流氓,意图殴打朝廷命官,这该当何罪?”

    韩爌立刻甩了一个锅:“陛下,此事当由治安督察总府来审讯,臣不敢僭越。”

    崇祯道:“那朕来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