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凡一定知道郑芝龙家里有矿,且去调查,一定能调查出来东西。
但一定不能在这个时候把郑芝龙给办了。
但一定要调查。
这个逻辑听起来很绕。
实际上有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就全部真相大白了:恩威并施。
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切的中心其实在郑芝龙身上。
郑芝龙此时的身份很特殊,朝廷的国姓爷,安南公爵,福建总兵,圣眷正浓,羡煞旁人。
这是他官面上的身份。
他私底下的身份,东南海域第一霸主,大明朝的首富,与日本、荷兰人、葡萄牙人都有深厚的交集,同时,也是东南海域最大的海盗头子。
他的商船自由来往于明朝、南洋和日本之间。
更可怕的是,他的私兵就有数万人,而且全部是精通水战的精锐。
最最可怕的是,他今年才二十九岁。
这样一个人,在东南海域的实际的地位是什么呢?
制衡了东南海域一众海盗,让荷兰人也感到头疼。
如果崇祯现在对郑芝龙动手,有以下几种结果:
一、郑芝龙不得不重新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海盗,从而造成沿海的海盗对大陆侵扰失控。
二、极有可能被周可言那种叛乱分子拉拢利用。
所以,郑芝龙暂时不动。
可是崇祯又想让他做事。
臣下有两种:
一种是处于内心自发的想要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一种是一定要获得一些好处,才愿意做事。
而郑芝龙这种老油条,是你给了他好处,他也未必会做事,至少给了国姓爷之后,他只是在东南海域蠕动了几下,至今都没有找到周可言的下落。
那这个时候,就要让他明白,谁才是老大了。
朕给你的东西,也是有办法拿回来的。
让郑芝龙体会一把在朝堂浪尖上飘的感觉是什么。
没有体会过的永远不知道。
体会完之后的郑芝龙表示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多谢陛下明察秋毫。
为什么郑芝龙会有这种感觉?
因为焦虑,焦虑失去。
失去什么?
失去总兵的官职、安南公爵位、国姓爷的荣誉。
古语有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人一旦拥有了奢华和荣耀,就很难放下了。
众生入世,不就是金钱和荣耀吗?
郑芝龙都这么有势力了,为何还要被朝廷招安?
因为历史上的郑芝龙,就是想抹掉自己海盗的身份,想做官。
不仅仅是几波司法调查让他惴惴不安,这两个多月,有不少官员给他写信,阐明目前朝堂对他的多么不利,最好要小心一点。
这些更是让郑芝龙感觉人生失去了奋斗的意义了。
直到最后,调查结果宣布无罪,皇帝的安抚圣旨来后,郑芝龙才如临大赦。
但他知道,自己的确有矿,而且还不少。
二月底的时候,福建巡抚熊文灿奏疏一份,向皇帝做了汇报,福建水师在附近开始做大面积巡查,发现了不少可以船只。
仅仅在二月下旬的时候,就抓住了十几艘来历不明的船只,怀疑是周可言的人。
三月初,正在和湖广布政使邱禾嘉商议武昌钢铁分局一事,便收到了熊文灿的奏疏。
看完之后,心里道:你看,这人啊,还是得多威慑威慑,才知道自己如今得来的东西是宝贵的,得努力工作,才能维持现在的身份。
郑芝龙在接下来变得非常积极,他的人在东南海域开始四处巡逻,靠这他多年经营的关系网,开始巡查周可言等人的下落。
这巡着巡着,周可言还没有找到,倒是在东南海域抓到了一个建奴奸细。
第382章 东南风云皱起(第三更)
崇祯六年年初的基本定调就是维稳,维持改革的持续稳定推进。
既然是维稳,朝堂上提出来的一些新花样,基本上都被内阁驳回去了。
军委会也在维稳。
例如张家口的重新修复,例如北府与元上都城之间联络点重新建筑。
例如辽东半岛正在大量筑造军事堡垒,从山东运输物资过去。
例如朝鲜边境的义州,也重新开始组建大明朝和朝鲜的军事联盟。
而一年一度的地方官员述职,也基本在已经提出来并且正在贯彻实施的新政的范围内做阐述。
例如各地银行组建情况,各地大明日报的出版情况,例如各地新学学校建设,各地书籍印刷,各地的织造厂情况,以及农业、水利、水泥、道路等等情况。
当然,最重要的是各地税收的情况。
从账面看来,前年推行分税制后,朝廷的总税收入是减少了,但地方官府手里的钱却的的确确增多了。
地方官府的钱增多后,就可以做什么了呢?
可以做的东西太多了。
例如此时此刻,正在陛见的湖广布政使邱禾嘉就在和皇帝商议武昌钢铁分局的事情。
武昌未来的定位是中部最大的工业城市。
所以,武钢的角色就尤为重要了。
这一次邱禾嘉就是来要人的,找大明钢铁总局要人才。
皇帝什么态度?
当然是给!
现在《大明国土管理法》推行下去,大明钢铁总局组建起来了,武昌既然要组建分局,就简单多了。
基本上拿北京的这一套复制下去,是可以通用的。
转眼已经到了三月份。
东南又传来了新消息,崇祯打开一看,好家伙,居然抓到了建奴的细作!
看来这郑芝龙被威慑了一下之后,工作的积极性真的提高了很多啊!
崇祯开始思考起来,建奴的细作居然出现在了东南海域。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推敲的信息啊!
为什么呢?
东南海域离辽东几千里,皇太极吃饱了撑着要去打东南海域的主意?
皇太极当然没有吃饱了撑着。
他这明显也是在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啊。
交谁?
当然是交女人……不对,是交周可言那帮叛乱分子。
崇祯微微蹙起眉头来,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立刻走到了地图前面。
他扫视大明四周,然后在西北做了一个标记,在东南做了一个标记,在漠北做了一个标记。
没错了。
皇太极也在玩远交近攻的把戏。
最合适他的一个是西北蒙古诸部,一个是漠北蒙古诸部,一个就是东南沿海的叛乱分子了。
这就有意思了。
皇太极你就等着看吧,朕先给你灭一个东南的盟友,让你爽一爽。
眼下已经是三月了,没错,已经是三月了。
张凡开始回忆,开始思考。
崇祯六年,历史上的崇祯六年,东南海域还真有一次载入史册的战争:料罗湾海战。
料罗湾海战又称明荷之战。
是明朝与荷兰爆发的战争,是明军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战舰作战。
结果是明军胜利。
过程也不负责,郑芝龙作为前锋。
但其本质,并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角逐。
而是东南海域的利益纠纷,是东南海域的海盗头子们和外国势力之间的矛盾激发。
如果说得官方一点,是郑芝龙率领明军水师,击退了荷兰人,击败了打海盗刘香。
如果说得现实一点,就是郑芝龙利用了朝廷提供的资源,在东南,削弱阻止自己进行商业扩张的荷兰人,击败了刘香,从此海域再无敌手。
而这场海战,大明朝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好处,因为所有的利益都属于郑芝龙的。
这搁在历史上的崇祯皇帝那里,无所谓,可是放在张凡这里,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这一场东南海域的争霸战,怎么能没有苍龙战列舰的身影呢?
三月五日一大早,崇祯就出了宫,快马到北京制造局。
他亲自全面检查了最新一批的红夷大炮和炮弹。
而汤若望一边陪同皇帝迅速火炮和炮弹,一边在汇报则遵化冶铁厂最近这几个月的出产量。
出产量非常高,仅仅四个月时间,就产出了30万斤,简直是翻倍的产出了。
加上之前产的20万斤,一共就是50万斤,一门红夷大炮2000斤,一共铸造了150门火炮,8000颗炮弹。
还远远没有结束,随着蓟镇几个县的铁矿全部收归回来,遵化冶铁厂每个月的产能都在往上涨。
按照汤若望的说法,四月份的产能可以达到20万。
这就相当可观了。
接下来海军所缺失的红夷大炮的口子,会被快速填补上。
150门红夷大炮,可以再填充3艘战列舰。
当天,这些红夷大炮和火炮就被运输离开京师,前往登州。
据户部给过来的数据,截止到3月的时候,已经调集了6万人在采铁矿和煤矿。
民间一大批商人还在排队参加商务部的招标,陆陆续续有一些商社进入,他们手中都有不少民工。
这个效率简直让张凡都赶到震惊。
看来大家的确是穷久了,现在突然有了工作,不少人都热切地期盼能挤进来,哪怕是再苦再累,有钱赚,也总比闲在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好。
如此这般,这遵化的冶铁产量现在完全不必崇祯来操心了。
随后,崇祯给北京制造局定了一个目标,在五月之前,还有再交付出200门红夷大炮和20000颗火炮。
这些全部要配置到登莱。
给北京制造局定完临时的目标后,崇祯又给袁可立写了一封信,让他抽调出18艘苍龙战列舰出来,随时准备南下到杭州湾驻扎起来。
因为这是要迎接,6月份很可能出现的海战。
别看现在顺天府一片形势大好,也别看国内的改革正在稳步进行了。
其实东南海域这一段时间已经风起云涌起来。
只不过大明朝的朝堂上从来不关注海上的事情罢了。
三月十五日,崇祯接到了广州市舶司司丞周延儒的奏疏。